一种内燃动车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0526发布日期:2018-09-18 22:32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燃动车组。



背景技术:

目前的内燃动车组底架均采用碳钢制成,存在如下问题:

1.碳钢车体底架重量大,牵引能耗过大,车轮磨耗过快。

2.内燃动车组车辆随着运营速度等级和载荷提高,对内燃发动机动力性能要求也随之提高,动力包等动力设备功率和重量也随之提高,导致车辆总重和轴重增加。

3.碳钢底架结构在材料加工成型方式和设备安装方式的限制,车下设备安装时,往往采用钻孔后螺栓固定的方式,其安装位置相对固定,无法调节余量,因此对与设备相连接的管路、电缆安装位置精度要求极高,给安装带来了困难,安装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底架轻量化的内燃动车组,其车下设备安装方便、快捷、准确。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燃动车组,包括铝合金型材制成的底架、设置于底架底部的C形槽、与C形槽可拆卸连接的用于安装车下设备的过渡安装座,所述过渡安装座包括可卡接于C形槽内并可在C形槽内滑动而不脱落的滑块、与滑块固定连接的安装板、与安装板下表面固定连接的座体,座体上开有用于安装车下设备的安装孔。

所述座体包括吊装部、沿C形槽轴线方向设置于吊装部两侧的法兰边,法兰边与安装板螺纹连接,吊装部内设有空腔。设置空腔能够进一步减重。

垂直于C形槽轴线方向,在吊装部的两个端面分别设有加强凸条,两加强凸条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吊装部。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

1.采用铝合金型材的底架,解决内燃动车组总重过大问题,实现轻量化制造,降低车辆轴重,减少牵引能耗和车轮过载磨耗。

2.采用多个部件组装而成的过渡安装座进行车下设备的安装,强度可靠。而且与C形槽配合使用,相对于传统的碳钢底架,能够调节安装位置及安装余量。对于管路、电缆等安装位置精度要求极高的设施的安装极为有利,安装方便、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过渡安装座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图。

图3为现有技术电力机车底架及吊装座结构图。

图中:1-底架,2-C形槽,3-过渡安装座,4-滑块,5-安装板,6-座体,7-安装孔,8-加强凸条,9-吊装座,10-悬臂平台,61-吊装部,62-法兰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内燃动车组,包括铝合金型材制成的底架1、设置于底架1底部的C形槽2、与C形槽2可拆卸连接的用于安装车下设备的过渡安装座3,所述过渡安装座3包括可卡接于C形槽2内并可在C形槽2内滑动而不脱落的滑块4、与滑块4固定连接的安装板5、与安装板5下表面固定连接的座体6,座体6上开有用于安装车下设备的安装孔7。

所述座体6包括吊装部61、沿C形槽2轴线方向设置于吊装部61两侧的法兰边62,法兰边62与安装板5螺纹连接,吊装部61内设有空腔。

垂直于C形槽2轴线方向,在吊装部61的两个端面分别设有加强凸条8,两加强凸条8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吊装部61。

虽然目前的电力机车所用的底架也是铝合金型材制成,但是其安装车下设备过渡安装座为吊装座9(如图3所示),该种吊装座9利用下端的悬臂平台10安装设备。但是该种吊装座9有多处焊接结构,有焊接应力,导致强度不够,不适用于内燃动车组的动力包等部件的安装。本实施例采用多个部件组装而成的过渡安装座3进行车下设备的安装,强度可靠,避免了焊接应力。而且与C形槽2配合使用,相对于传统的碳钢底架,能够调节安装位置及安装余量。对于管路、电缆等安装位置精度要求极高的设施的安装极为有利,安装方便、效率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