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0516发布日期:2018-09-18 22:32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轨道车辆技术的发展,轨道车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客运技术领域。人们对轨道车辆的便利性及适应性的要求也越来高,如何进一步地提高轨道车辆的运输品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会途径多个站点,对于人流量较大的站点一般设置有地面站台,站台内可以设置有照明灯从而为乘客提供照明。即使轨道车辆在夜间到达站点,乘客也可以在照明灯提供的光束下看清地面状况,从而顺利地上下车。

但是,现有技术中,对于人流量较少的站点一般不设置站台及照明灯,也就无法为乘客提供光源,乘客上下车时便无法观察清楚地面状况,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以克服现有技术中乘客夜间上下车可能导致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身以及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固定在所述车身的外侧面,所述照明装置包括用于发出光束的发光件。

如上所述的轨道车辆,其中,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光束穿过的透光面及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的安装部,所述发光件固定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发光件连接有导线,所述车身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导线背离所述发光件的一端用于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车身的电源连接。

如上所述的轨道车辆,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所述透光面,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所述安装部,且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共同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发光件的密闭的容纳腔;所述第二壳体上还形成有走线孔,所述导线从所述走线孔及所述通孔内穿过。

如上所述的轨道车辆,其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导线外还套设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的内表面与所述导线贴合,所述密封套的外表面与所述走线孔贴合。

如上所述的轨道车辆,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本体、格栅以及透光件,所述本体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透光件固定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格栅罩设在所述安装孔的外侧,且与所述本体位于所述安装孔周围的部分固定连接,所述透光件的表面形成所述透光面。

如上所述的轨道车辆,其中,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散热件,所述壳体为金属壳体,所述散热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上,且所述散热件位于所述发光件背离所述透光面的一侧。

如上所述的轨道车辆,其中,所述散热件及所述发光件之间还设置有导热件,所述导热件的一侧与所述发光件贴合,另一侧与所述散热件贴合。

如上所述的轨道车辆,其中,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车身之间还设置有弹性密封件。

如上所述的轨道车辆,其中,所述发光件为板状发光件,所述板状发光件上排列有多个LED灯。

如上所述的轨道车辆,其中,所述照明装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照明装置沿所述车身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车身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车辆,通过在轨道车辆中设置车身以及照明装置,照明装置包括能够发出光束的发光件,且照明装置固定在车身的外侧面上,使得轨道车辆在夜间到达没有照明的站点时,可以通过打开照明装置,使得照明装置中的发光件发出光束照亮车身周围的环境,方便乘客观察到车身周围的环境,从而快速方便地上下车,提高了轨道车辆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轨道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照明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剖视图;

图4为图2的主视图;

图5为图2的爆炸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照明装置;

11:第一壳体;

111:本体;

112:格栅;

113:透光件;

12:第二壳体;

121:走线孔;

13:发光件;

131:电源驱动器;

132:端子排;

14:导线;

141:密封套;

15:密封垫;

16:散热件;

17:导热件;

18:弹性密封件;

2:车身。

具体实施方式

轨道列车是在固定轨道上行使的车辆,包括:客运列车和货运列车,其中客运列车包括地铁、单轨列车等用于运送乘客的列车,货运列车为运输货物的列车。轨道列车一般由机车以及多节车厢构成,机车与第一车厢的前端通过车钩连接,第一车厢的后端通过车钩与第二车厢连接,以此类推;即前一车厢的后部通过车钩与后一车厢的前部连接;这样机车在轨道上行使时,通过机车与第一车厢之间的车钩以及相邻车厢之间的车钩将机车的牵引力传递至每一车厢,进而带动每一车厢在轨道上行进。

客运轨道车辆一般包括中间车及带司机室的头车,中间车的车身包括车顶、底架、侧墙、端墙等,头车由中间车演变而来,包括底架、侧墙、车顶、端墙、走廊墙以及空气动力学端部结构等。车身内还可以形成有多节车厢,每节车厢内可以设置有多排用于乘坐的座位。

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会途径多个站点,对于人流量较大的站点一般设置有地面站台,站台内可以设置有照明灯从而为乘客提供照明。即使轨道车辆在夜间到达站点,乘客也可以在照明灯提供的光束下看清地面状况,从而顺利地上下车。

但是,现有技术中,对于人流量较少的站点一般不设置站台,也就无法为乘客提供光源,乘客上下车时便无法观察清楚地面状况,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使得乘客夜间在没有照明的站点上下车时,也能够看清环境,降低了夜间上下车的安全隐患。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轨道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照明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侧剖视图;图4为图2的主视图;图5为图2的爆炸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请结合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身2以及照明装置1;照明装置1固定在车身2的外侧面,照明装置1包括用于发出光束的发光件13。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可以应用于客运领域,其可以包括车身2以及照明装置1,照明装置1可以设置在车身2的外侧面上,从而可以在夜间照亮车身2周围环境。

车身2可以为轨道车辆常见的车身结构,其可以包括车顶、底架、侧墙、端墙等,其共同围城车身2的内部空间,另外,端墙的数量可以有多个从而将车身2分为多段,每段形成一节车厢,车厢内部可以设置有多排座椅、行李架、桌板等装置,方便乘客使用。

照明装置1设置在车身2的外侧面,具体地,其可以设置在车身2侧墙外或者车身2的顶部,优选地,照明装置1可以设置在车身2的侧墙外。照明装置1与侧墙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有多个,例如其可以设置在侧墙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优选地,照明装置1可以设置在车身2侧墙的顶部,提高照明装置1的光照面积。进一步优选地,其可以设置在车门处,提高车门附近的环境亮度,从而提升乘客上车下车过程的安全性。

照明装置1可以包括用于发出光束的发光件13,发光件13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例如发光件13可以为电力驱动的灯具,又例如发光件13可以为荧光粉等构成的结构。

当发光件13为灯具时,其可以为白炽灯,即利用电流通过灯丝(钨丝,熔点达3000℃以上)时产生热量,螺旋状的灯丝不断将热量聚集,使得灯丝的温度达2000℃以上,灯丝处于白炽状态,此时其可以发出光束。灯丝的温度越高,发出的光就越亮。其也可以为荧光灯,荧光灯为气体放电,利用气体在通电后释放紫外线,从而使荧光粉发出可见光。

当发光件13为荧光粉等构成时,该荧光粉可以为光致储能夜光粉,光致储能夜光粉是荧光粉在受到自然光、日光灯光、紫外光等照射后,把光能储存起来,在停止光照射后,在缓慢地以荧光的方式释放出来,所以在夜间或者黑暗处,仍能看到发光,持续时间长达几小时至十几小时。

当轨道车辆在夜间行驶至无光照的站点时,可以使用车身2外侧面上的照明装置1,照明装置1的发光件13可以发出光束照亮车身2周围的环境,从而提高车身2的周围的环境的亮度,使得乘客能够清楚地观察到车身2周围的环境,乘客在上下车过程中不会被周围环境的石子或凹坑等障碍物绊倒,提高了乘客上下车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通过在轨道车辆中设置车身以及照明装置,照明装置包括能够发出光束的发光件,且照明装置固定在车身的外侧面上,使得轨道车辆在夜间到达没有照明的站点时,可以通过打开照明装置,使得照明装置中的发光件发出光束照亮车身周围的环境,方便乘客观察到车身周围的环境,从而快速方便地上下车,提高了轨道车辆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作为照明装置1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照明装置1还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光束穿过的透光面及用于与车身2固定连接的安装部,发光件13固定在壳体内,且发光件13连接有导线14,车身2上开设有通孔,导线14背离发光件13的一端用于穿过通孔与车身2的电源连接。

具体地,照明装置1还可以设置有壳体,发光件13可以固定在壳体内,壳体上可以设置有透光面及安装部。壳体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例如,壳体可以为能够全包覆发光件13的罩壳,其可以将发光件13围设在壳体与车身2之间,又例如,壳体可以为部分包覆发光件13的罩壳,以照明装置1安装在车身2顶部为例,该罩壳可以为底部开口的弧形,该弧形可以罩设在发光件13的上方,且与车身2的侧表面固定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壳体的形状也可以有多种,例如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多种规则形状,也可以为弧形等多种不规则形状。壳体的材质也可以有多种,例如塑料、玻璃等,其可以为透明也可以为不透明,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透光面可以让光束通过,透光面的设置可以根据壳体的材质或形状进行选择,例如壳体可以为透明材质,透光面则可以为整个壳体的外表面;又例如壳体为底部开口的弧形,底部开口可以为该壳体的透光面,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安装部作为壳体与车身2连接的部件,其安装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安装方式可以为螺接,安装部可以为安装孔,车身2上可以设有螺纹孔,螺钉可以通过安装孔与螺纹孔配合;又例如,安装方式可以为胶接,安装部可以为壳体的一个面,其可以粘接于车身2上,来实现连接。

另外,发光件13可以利用车身2内部电源来供电,具体地,发光件13可以连接有导线14,车身2上可以设置有通孔,导线14能够穿过车身2的通孔连接到车身2内的电源上。导线14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能够导电的结构。通孔的形状和尺寸可以与导线14的形状和尺寸相配合。导线14的末端可以设置插头,从而与车内插座配合,末端也可以直接连接到车身2的接线端子上,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发光件13外设置壳体,可以提高对发光件13的保护,增强其寿命,另外,通过导线14与车内电源连接,可以方便地为照明装置1来供电。

更进一步地,壳体可以包括第一壳体11以及与第一壳体11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上设置有透光面,第二壳体12上设置有安装部,且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共同形成用于容纳发光件13的密闭的容纳腔;第二壳体12上还形成有走线孔121,导线14从走线孔121及通孔内穿过。

具体地,壳体可以由两部分共同围合而成密闭的容纳腔,从而将发光件13完全包覆在壳体内,进而增强对发光件13的保护,提高发光件13的寿命,该两部分分别为第一壳体11以及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可拆卸连接,从而方便发光件13的安装。第一壳体11上可以设置有透光面,使得发光件13产生的光束可以从透光面照射到周围环境中。第二壳体12可以设置有安装部,第二壳体12可以与车身2接触并固定连接。第二壳体12上还可以设置有走线孔121,从而使得连接发光件13的导线14可以通过走线孔121以及通孔延伸至车身2内部。

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形状也可以有多种,例如第二壳体12可以为平板状,第一壳体11可以为弧形,其内部可以形成容纳腔,其开口处的形状可以与第二壳体12的形状匹配。优选地,当照明装置1安装于车身2侧墙的顶部时,第一壳体11上的透光面可以倾斜设置,使得发光件13产生的光束可以斜向下照射到地面,方便乘客看清地面状况。第二壳体12上的安装部可以为连接孔,其可以均匀分散在平板状第二壳体12上,且与第二壳体12的边缘具有预设距离,此时车身2上可以设置螺纹孔,螺钉可以通过连接孔与螺纹孔配合。

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第一壳体11可以卡接到第二壳体12上,又例如第一壳体11可以与第二壳体12螺接。优选地,第一壳体11的开口边缘可以形成有多个第一耳部,每个第一耳部上可以形成有第一连接孔,相应地,第二壳体12的边缘相应地可以形成有多个第二耳部,每个第二耳部上可以设置有第一螺纹孔,螺钉可以穿过第一连接孔并与第一螺纹孔配合。优选地,第一壳体11可以通过挂绳连接在第二壳体12上,当需要拆卸时,使得拆卸后的第一壳体11可以悬挂于第二壳体12上,防止第一壳体11丢失。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先将第二壳体12的安装部与车身2固定连接,然后可以将第二壳体12与第一壳体11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照明装置1的安装。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之间设置有密封垫15,导线14外还套设有密封套141,密封套141的内表面与导线14贴合,密封套14的外表面与走线孔121贴合。具体地,密封垫15可以为橡胶或毛毡等材质,其形状可以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接触面的形状相同,从而进一步密封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提高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防水、防风性能。密封套141的材质可以与密封垫15相同,其内部可以包覆导线14,外部可以与走线孔121紧密贴合,从而封堵走线孔121,进一步提高照明装置1的防护性能。

作为第一壳体11的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第一壳体11可以包括本体111、格栅112以及透光件113,本体111上开设有安装孔,透光件113固定在安装孔内,格栅112罩设在安装孔的外侧,且与本体位于安装孔周围的部分固定连接,透光件113的表面形成透光面。

具体地,第一壳体11上可以形成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或矩形等。透光件113可以固定在安装孔的内侧,格栅112可以固定在安装孔的外侧。透光件113的材质可以有多种个,优选地,其可以为钢化玻璃,从而提高照明装置1的强度。格栅112可以包括立筋和横筋,立筋和横筋可以交错焊接成网格状,从而增强对照明装置1的防护。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照明装置1还包括散热件16,壳体为金属壳体,散热件16固定在第二壳体12上,且散热件16位于发光件13背离透光面的一侧。具体地,为了防止发光件13温度过高降低寿命,照明装置1上还可以设置有散热件16,散热件16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结构,例如其表面可以有个沿预设方向延伸的多个连接板,从而增强其表面积,提高散热效果。优选地,散热件16可以为铝件。更进一步地,壳体可以为金属壳体,散热件16可以固定在金属壳体上,从而将产生的热即使传到壳体上。

进一步地,散热件16及发光件13之间还设置有导热件17,导热件17的一侧与发光件13贴合,另一侧与散热件16贴合。导热件17可以为硅胶垫,其可以增加发光件13和散热件16的接触面积,并将发光件13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散热件16,提高其散热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二壳体12与车身2之间还设置有弹性密封件18。具体地,由于车身2加工工艺的限制,车身2与第二壳体12之间可能出现贴合不紧密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通过安装弹性密封件18,可以填充车身2与第二壳体12之间的缝隙,减轻壳体与车身2之间的振动或噪声等。弹性密封件18可以为橡胶垫等材质,其可以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填充不规则的缝隙。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发光件13为板状发光件,板状发光件上排列有多个LED灯。板状发光件可以螺接在散热件16上,利用LED灯来作为发光件13可以节省能源。进一步,照明装置1还设置有电源驱动器131和端子排132,从而为多个LED灯供电。

另外,照明装置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照明装置1沿车身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车身2上,进一步增强对周围环境的照亮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以上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