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车车厢物料解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84444发布日期:2020-04-21 19:10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车车厢物料解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物料运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车车厢物料解冻装置。



背景技术:

火车运输是冶金、电力等行业散状物料原料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严寒的冬季,物料中含水过高或运输途中遇到雨雪,会出现物料冰冻现象,严重时物料冻结在车厢底板和侧板上,卸车十分困难。影响企业生产,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且由于卸车等待时间过长,引发铁路超停时罚款,增加了企业物流成本。

传统的解冻方式特别是北方企业多是采用专门建设解冻库,将车厢牵引入库后用外部热源(如红外线、蒸汽、电等)对解冻库内空气整体加热,再利用热空气加热车厢,或者对车厢进行辐射等方式整体加热,对冰冻的物料进行解冻。具体有“热风自然对流解冻方式”、“热风强制解冻方式”、“远红外辐射加热解冻方式”几类。但是,解冻库投资大维护困难,不仅解冻时间长,作业效率低,能源消耗大,对南方冰冻期较短但又无法避免的地区并不适用。

亦有在车厢装物料前或装物料中添加融冰剂的做法,但该法适用于铁路部门或发运部门,对接受物料的末端用户不适用。

申请号为20161026742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物料快速解冻装置”,具体涉及到一种铁路、公路运输槽车或罐车物料快速解冻装置,该专利主要特征是通过回流鹤管的一端和卸车鹤管的一端一起插入铁路、公路运输槽车或罐车的槽车口或罐车口,回流鹤管的另一端通过回流管与加热器的加热器出口连接;卸车鹤管的另一端通过卸车管与卸车泵的一端连接,使蒸汽进入运输槽车与物料加热后,冷凝的水进入加热器,进行循环加热使用。该法投入少,且在节能能源方面是有很大改进,但仅适用于罐车装载的液态物料,对车厢装载的散状固态物料仍然不适用,使用有很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车车厢物料解冻装置,该装置适用范围广,解冻效率高,维护方便。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机车车厢物料解冻装置,包括分别浇筑于机车轨道两侧的两个砼基础、一一对应且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砼基础上的两个管道支架、安装在所述管道支架上的蒸汽管道、以及安装在蒸汽管道上的多个蒸汽喷管;所述蒸汽管道沿着平行于机车轨道的方向延伸;所述蒸汽喷管垂直于所述蒸汽管道并自该蒸汽管道指向机车轨道的上方,用以向机车轨道上方区域喷吹蒸汽。

其中,该解冻装置还包括两个隔热侧板,设所述管道支架靠机车轨道的一侧为管道支架的内侧面,所述隔热侧板可拆卸的设置于管道支架的外侧面上。一方面对解冻区域进行保温,另一方面防止解冻区域外侧作业人员烫伤。

所述管道支架上设置支撑环,所述蒸汽管道围绕蒸汽管道的中心轴线可旋转的穿设在该支撑环内。

所述蒸汽管道上设置有手柄,通过拉动所述手柄驱动蒸汽管道围绕其中心轴线旋转,用以调整蒸汽管道上的蒸汽喷管的喷吹角度。

所述管道支架上还设置有卡盘,卡盘上具有沿周向排布的多个定位孔,不同的定位孔对应于不同的喷吹角度,通过设置在手柄上的插销插入对应的定位孔内固定蒸汽喷管的喷吹角度。

所述支撑环为轴承座,所述蒸汽管道穿设在该轴承座内。

每个所述管道支架上均设置有两根蒸汽管道,所述两根蒸汽管道上下排列于对应的管道支架上。

所述管道支架的高度为2.4-2.6m,排列于上方的所述蒸汽管道的安装高度离地面为1.7-1.9m,排列于下方的所述蒸汽管道的安装高度离地面为0.6-0.8m。

排列于上方的所述蒸汽管道上的所述蒸汽喷管向斜下方喷吹蒸汽,排列于下方的所述蒸汽管道上的所述蒸汽喷管向斜上方喷吹蒸汽。

相邻蒸汽喷管之间间隔0.45-0.55m,所述多个蒸汽喷管在蒸汽管道上排布的跨度为两节机车车厢的长度。

有益效果:该解冻装置通过在轨道两侧设置砼基础,并在砼基础上设置管道支架支撑蒸汽管道,从蒸汽管道上延伸出蒸汽喷管对轨道上方区域喷吹蒸汽形成蒸汽幕,从而实现在冰冻期对轨道上机车车厢进行加热,避免车厢内的物料冻结;采用蒸汽在车厢外部加热,不会对内部的物料造成影响,因此除了可以用于液体物料外,还可以用于矿粉、煤粉等粉状物料的解冻,避免对粉状物料的形态性质产生影响。该装置整体为可拆卸结构,方便安装和拆解,可以仅在冰冻期在铁路重车线轨道两侧临时设置,冰冻期过后可拆除保存,下一年度需要时恢复,以减少对绝大部分非冰冻期现场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建设投资巨大、效率低、能耗高的解冻库,可解决已知的铁路运输散状物料解冻方式维护困难等问题,可有效解决南方地区短暂冰冻期少量冻结煤车的卸车问题,极大提高冰冻煤车卸车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解冻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管道支架、蒸汽管道以及蒸汽喷管的结构;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解冻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管道支架和砼基础的结构;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解冻装置沿图2中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管道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右视图,图中示出了隔热侧板和砼基础的结构;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解冻装置的蒸汽管道以及蒸汽喷管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沿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解冻装置部分结构沿a-a线的剖视图;

图9是图1中解冻装置部分结构沿b向的视图,图中对蒸汽喷管不同的喷吹角度进行了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机车车厢物料解冻装置。具体的,如图1-5,该装置包括分别浇筑于机车轨道两侧的两个砼基础1,砼基础上对应安装有管道支架2,管道支架3高度约为2.5m,采用φ59*4无缝管及#10槽钢制作,通过螺栓固定于砼基础1上,冰冻期结束即可拆卸。管道支架2上布置上下两根蒸汽管道3,蒸汽管道3采用φ32*4无缝管制作,沿着平行于机车轨道的方向延伸。蒸汽管道3上每间隔500mm开孔安装蒸汽喷管4,以使蒸汽喷洒成雾状,形成高温蒸汽幕。蒸汽喷管4长度约50mm,垂直于所述蒸汽管道3并自该蒸汽管道3指向机车轨道的上方,用以向机车轨道上方区域喷吹蒸汽包裹车厢,而本实施例中设置上下两排蒸汽管道3,且上排的蒸汽喷管4指向车厢侧壁,下排指向车厢底部,以覆盖车厢侧壁和底部的易冻区域,以下详述。

在煤车进入翻车机前进行蒸汽烘烤,高温蒸汽在车厢壁和车厢底加热合适的时间,使冻结在车厢壁上的煤料在较短的时间内部分解冻,解决冬季冻结煤车卸和扫的难题。

该装置分为两组,沿重车线两侧分布,每组覆盖一节车厢,两组的总喷吹跨度为两节车厢的长度,从而在车厢缓慢通过时,实现第一节预热,第二节解冻的效果。

为了提高装置的解冻效果,充分利用蒸汽,在管道支架2的外侧面设置隔热侧板5。具体的,请参阅图3和图5,隔热侧板5为彩钢瓦,通过螺栓固定在管道支架2外侧的支撑部22上。

蒸汽管道3从外供蒸汽主管(未画出)接入,管道φ108,全长约1000m,引至卸车线附近后跨越翻车机空车线路(从轨道上方20m跨越),至翻车机重车线上方分a、b两路支线布置于翻车机重车线两侧。

外供蒸汽管道起始位置及进入翻车机区域管道位置安装阀门对汽源进行控制,不用时将阀门关闭并加盲板隔断。在进入翻车机区域管道上安装一只压力表及阀门,用来检测汽源压力及对解冻装置进行控制。

在管道支架2上设置多个支撑环21,用于安装并支撑蒸汽管道3。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环21为轴承座,蒸汽管道3,穿设在轴承座内,从而能够围绕其中心轴线旋转。

如图6-9所示,蒸汽管道3上设置有手柄6,手柄6设置于蒸汽幕的一侧以方便操作,通过拉动所述手柄6驱动蒸汽管道3围绕其中心轴线旋转,用以调整蒸汽管道3上的蒸汽喷管4的喷吹角度。

而参阅图9所示,管道支架2的侧面还设置有卡盘7,卡盘7上具有沿周向排布的多个定位孔71,不同的定位孔71对应于不同的喷吹角度。手柄6上也相应设置有销孔62,通过将销孔62中的插销插入对应的定位孔71内固定蒸汽喷管4的喷吹角度。

车厢内部由于结冰最严重的部位往往是车厢底板和侧板1.5m高度,因此,本实施例中,上部蒸汽管道3离地面约1.8米,喷管斜向下喷洒,覆盖车厢的中下部;下部的蒸汽管道3以略低于车厢底部为宜约0.7米,喷管斜向上喷洒,覆盖车厢的底部。调节好喷管喷吹的方向并用插销固定后,蒸汽喷管4的喷嘴距离车厢的距离为0.3-0.5m。然后通入0.6mpa左右的蒸汽即可进行解冻作业。作业过程中,可根据车厢各部位的冻结状态,灵活调整合适的喷吹角度,对目标位置进行集中加热。

此外,本实施例还为该装置设置有辅助设置:在每个蒸汽管道3的低点安装泄水阀防冻;解冻装置布置区域地面硬化形成流水坡度,设泄水沟,并选择合适位置建一集水坑,用来收集蒸汽凝结成的水,定期外排;管路进行防腐、保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