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装置、停放制动缸及制动夹钳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39924发布日期:2021-05-04 11:32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缓解装置、停放制动缸及制动夹钳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轨道车辆制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缓解装置、停放制动缸及制动夹钳单元。



背景技术:

停放缸用于为车辆提供长时间停放制动力。停放缸的工作原理是:向停放缸腔充入压力介质停放制动缓解,排出压力介质靠压缩弹簧力施加停放制动。停放缸在使用过程中为了应对非常情况,需要在无压力介质充入的停放状态时通过缓解装置缓解停放制动。

中国专利cn206409553u公开了一种车辆停放缸的手动缓解装置,包括固定在停放缸体外壁上的手缓解本体,手缓解本体具有腔体,腔体内设有拉销,拉销由拉销杆体和拉销主体组成,拉销杆体上设有拉销复位弹簧,拉销杆体的上端连接有手动缓解拉绳,拉销主体上设有缺口,缺口壁的上部为圆弧面,缺口壁的下部为斜面,缺口壁上自圆弧面到斜面的下端设有贯通柱面的轴向槽,缺口中设有滚动件,滚动件连接有拉钩,拉钩通过拉销的轴向槽和停放缸体的开口深入停放缸体内,拉钩上设有拉钩复位弹簧。该手动缓解装置置通过拉销的斜面传递输入力,拉钩在移动过程中不仅自身轴向方向受力,沿拉销杆体轴向方向也受力,拉钩与棘轮配合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缓解装置、停放制动缸及制动夹钳单元。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缓解装置,安装于停放制动缸的缸体上,包括:棘轮,与所述棘轮配合的棘爪,以及与所述棘爪连接以控制所述棘爪和所述棘轮位置关系的缓解机构;

所述棘轮外圆周设置有呈一定角度布置的棘齿,所述缓解机构包括:通过第一销轴与所述缸体可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件,所述棘爪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件上;与所述第一转动件连接的第一轴;以及可驱动所述第一轴沿其轴线方向,即第二轴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第一凸轮;

所述第一轴的移动可带动所述第一转动件绕所述第一销轴转动;当所述第一轴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棘爪脱离所述棘齿,进而解除对所述棘轮第一方向的转动的限制,所述缓解装置进入解锁状态;当所述第一轴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棘爪插入所述棘齿,进而限制所述棘轮第一方向的转动,所述缓解装置进入锁定状态。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解机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缸体中并与所述第一轴垂直的锁定销,所述锁定销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外径,并且所述第一部分端部从所述缸体中伸出至缓解位置处;

所述第一部分外部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呈压缩状态,所述第二复位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一部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缸体相抵;

所述第一轴上开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一轴行进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部分刚好与所述第四凹槽相对,并且所述第二部分可在所述第二复位弹簧作用下嵌入所述第四凹槽。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轮连接至缓解组件,所述缓解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凸轮连接的拨杆,以及与所述拨杆可转动连接的滑块;

所述第一凸轮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拨杆具有供所述滑杆伸入的套筒;所述拨杆通过第三销轴可转动的连接至所述滑块,所述滑块可沿垂直于第二轴向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拨杆绕所述第三销轴转动,同时带动所述第一凸轮转动,并且所述滑杆从所述套筒中进一步伸出。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缸体外壁上的壳体,所述第一凸轮通过第二销轴与所述壳体可转动的连接,所述壳体设有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的第二滑槽以供所述滑块滑动;

所述第二滑槽内设置有第三复位弹簧,所述第三复位弹簧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滑块处于所述滑槽的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一轴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三复位弹簧为自然状态;所述滑块偏离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三复位弹簧产生的弹性恢复力可使所述滑块恢复到中间位置。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凸轮连接,所述第一轴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转动件连接;

所述第一端部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轴连接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轮的转动可驱动其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相对滑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一轴沿所述第二轴向在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移动。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解装置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轴外部并与所述第一轴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座;套设于所述第一轴外部,固定在所述缸体上的限位座;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一轴外部的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座压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座压接;

所述第一凸轮插入所述限位座和所述第一凸起部之间,所述第一凸轮具有与所述第一凸起部滑动连接的第一曲面;

所述第一凸轮的转动可驱动所述第一轴沿所述第二轴向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同时所述限位座和所述第一弹簧座压缩所述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轴可在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从第一位置回到第二位置。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解装置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轴外部并与所述第一轴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座;套设于所述第一轴外部的第二弹簧座;套设于所述第一轴外部第一复位弹簧,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弹簧座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凸轮插入所述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弹簧座之间,第一凸轮具有与第一凸起部滑动连接的第一曲面,以及与第二弹簧座压接的第二曲面;

第一凸轮的转动可驱动第一轴沿第二轴向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同时第二曲面使得第二弹簧座保持原位置或进一步靠近第一弹簧座,从而使得第一复位弹簧被压缩;第一轴可在第一复位弹簧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从第一位置回到第二位置。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具有细轴和粗轴,所述细轴的外径小于所述粗轴的外径;

所述第一转动件连接至所述粗轴;

所述细轴的端部,即,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凸轮连接;所述粗轴的端部,即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转动件连接;

所述第一复位弹簧被限制在所述粗轴与所述第一凸轮之间移动。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停放制动缸,包括缸体,还包括如前文所述的缓解装置;

所述缸体内部具有贯穿其的管状凸台;所述管状凸台外部套设有停放活塞;所述停放活塞与所述缸体动密封连接,并且所述停放活塞将所述缸体分成两个腔室,其中一个腔室为气密的停放缸腔,另一个腔室为停放缸;所述停放缸内设有第一弹性元件组;

所述管状凸台的外部套设有与所述停放活塞连接的停放螺母;所述管状凸台外部还套设有停放丝杠,所述停放丝杠与所述停放螺母具有相匹配的梯形螺纹,其旋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所述停放丝杠内壁设置有轴向延伸的第一滑槽,所述棘轮具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

当所述缓解装置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停放丝杠与停放螺母可旋出,当所述缓解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停放丝杠与所述停放螺母不可旋出。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停放制动缸具有:

完全缓解状态,在完全缓解状态下,所述停放缸腔中压力为零,所述停放活塞与所述缸体接触,所述缓解装置处于解锁状态,所述停放丝杠与所述停放螺母旋合长度最短;

对于完全缓解状态的所述停放制动缸,向所述停放缸腔充入额定压力的介质,所述停放制动缸进入充气缓解状态;在充气缓解状态下,所述停放缸腔内介质的压力为额定压力,所述停放活塞行进至缓解位置,所述缓解装置切换为锁定状态,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组被压缩,所述停放丝杠与所述停放螺母旋合长度最长;

对于充气缓解状态的所述停放制动缸,将所述停放缸腔中介质排出,可使所述停放制动缸进入停放制动状态;在停放制动状态下,所述缓解装置保持锁定状态,所述停放丝杠与所述停放螺母保持旋合长度最大,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组的弹性恢复力使得所述停放活塞带动所述停放螺母,进而带动所述停放丝杠沿第一轴向靠近所述缸体。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制动夹钳单元,包括如前文所述的停放制动缸,还包括和所述停放制动缸连接的夹钳组成;

所述夹钳组成包括两个吊臂,所述吊臂用于与转向架连接;

与所述吊臂连接的闸片托,所述闸片托用于安装制动闸片;

与所述闸片托连接的夹钳臂;

所述停放制动缸通过连接螺栓铰接至所述夹钳臂上;

所述停放制动夹钳单元通过橡胶节点实现与所述转向架的挠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供的缓解装置,通过第一凸轮带动第一轴的直线移动实现缓解装置状态的切换,第一轴受到第一凸轮的拉力作用,第一转动件受到第一轴传递的转矩,第一转动件受力稳定且单一。而且装置结构简单,大致呈对称结构,可灵活调整安装方向和角度,能适应不同停放制动缸的安装要求。

本申请提供的缓解装置,通过锁定销的设置可使缓解装置在一定条件下稳定保持解锁状态。本缓解装置可用于停放制动缸中,使停放制动缸稳定保持在完全缓解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缓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轴处于第一位置;

图2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缓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轴处于第二位置;

图3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缓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缓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轴处于第二位置;

图5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缓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轴处于第一位置;

图6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缓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轴处于第二位置;

图8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缓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轴处于第一位置;

图9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缓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轴处于第一位置;

图10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缓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轴处于第二位置;

图11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停放制动缸的结构示意图1;

图12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停放制动缸的结构示意图2;

图13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停放制动缸的结构示意图3;

图14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缸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停放制动缸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制动夹钳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编号:1、缸体;10、停放缸腔;11、停放活塞;12、停放螺母;13、停放丝杠;131、第一滑槽;14、梯形螺纹;15、第一螺纹;2、管状凸台;20、停放缸;21、第一凹槽;22、支撑垫;23、盖板;4、第一弹性元件组;5、缓解装置;501、第一销轴;502、第二销轴;503、第三销轴;504、壳体;505、容纳腔室;506、第二滑槽;51、棘轮;511、导向杆;512、棘齿;52、棘爪;53、第一转动件;531、第二凹槽;54、第一轴;541、第一端部;542、第二端部;543、细轴;544、粗轴;545、第四凹槽;55、第一凸轮;551、第三凹槽;552、第一曲面;553、第二曲面;554、滑杆;561第一凸起部;562、第二凸起部;57、缓解组件;571、拨杆;572、滑块;573、套筒;574、第一接口;575、第二接口;576、第三复位弹簧;581、第一弹簧座;582、限位座;583、第二弹簧座;59、第一复位弹簧;60、锁定销;601、第一部分;6011、第一部分端部;602、第二部分;603第二复位弹簧;100、停放制动缸;200、夹钳;300、吊臂;400、闸片托;500、夹钳臂;600、连接螺栓;700、橡胶节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实的阐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所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申请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1-5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缓解装置5,安装于停放制动缸的缸体1上,包括:棘轮51,与棘轮51配合的棘爪52,以及与棘爪52连接以控制棘爪52和棘轮51位置关系的缓解机构;缓解机构可使得棘爪52插入棘轮51,进而限制棘轮51第一方向的转动,缓解装置5进入锁定状态;缓解机构可使得棘爪52脱离棘轮51,进而解除对棘轮51第一方向的转动的限制,缓解装置5进入解锁状态。棘爪52的转轴可设置成与棘轮51的轴向,即与第一轴向平行,这样棘爪52即可插入或脱离棘轮51。棘爪52的转轴也可以设置成其他形式,只要转动时能带动棘爪52插入或脱离棘轮51即可。

如图1-2所示,棘轮51外圆周设置有呈一定角度布置的棘齿512,缓解机构包括:通过第一销轴501与缸体1可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件53,棘爪52设置在第一转动件53上;与第一转动件53连接的第一轴54;以及可驱动第一轴54沿其轴线方向,即第二轴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第一凸轮55;

第一轴54的移动可带动第一转动件53绕第一销轴501转动;如图1所示,当第一轴54位于第一位置时,棘爪52脱离棘齿512;如图2所示,当第一轴54位于第二位置时,棘爪52插入棘齿512。

通过第一轴带动第一转动件转动,使得棘爪插入棘齿,棘爪在阻碍棘轮转动时所承受的转矩由第一销轴承担,第一轴无需承担棘轮的转矩,因而第一轴在缸体中不受弯矩,并通过第一销轴位置的设定,使得棘轮和棘爪处于自锁状态,缓解装置状态切换更加可靠。通过第一销轴的杠杆效应,将第一轴输出的拉力放大,从而使得切换缓解装置状态所需的缓解拉力减小。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轴的第一端部541与第一凸轮55连接,第一轴的第二端部542与第一转动件53连接。第一端部541还设有与第一轴54连接的第一凸起部561,第一凸轮55的转动可驱动其与第一凸起部561的相对滑动,进而使得第一轴54沿第二轴向在第二位置和第一位置之间移动。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转动件53上开设第二凹槽531,第一轴的第二端部542设有第二凸起部562,第二凸起部562位于第二凹槽531中,在第一轴54沿第二轴向移动过程中,第一轴54上的第二凸起部562带动第一转动件53绕第一销轴501转动,进而实现棘爪52位置的改变。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凸轮55与第一轴54相对的一端开设第三凹槽551,以允许第一轴54穿过第三凹槽551与第一凸起部561连接,第一凸起部561无法沿第二轴向通过第三凹槽551,从而实现第一凸轮55对第一轴54的带动作用。

可选地,如图1-3所示,第一凸轮55连接至缓解组件57,缓解组件57包括:与第一凸轮55连接的拨杆571,以及与拨杆571可转动连接的滑块572,通过滑块572的移动驱动第一凸轮55转动,从而实现缓解装置5的状态切换。滑块的移动可以是手动操作或由与滑块连接的驱动装置操作。利用第一凸轮的杠杆效应,将滑块输出的力进一步放大,从而以更大的拉力带动第一轴直线运动,缓解装置状态切换更加省力。同时滑块移动方向与第一轴移动方向垂直,减小了状态切换所导致的空间变大,缓解装置结构更紧凑,便于车下安装。

进一步的,如图4和图5所示,缓解装置5还包括固定于缸体1的外壁上的壳体504,壳体504具有容纳腔室505,第一轴的第一端部541从缸体1中伸出至容纳腔室505中,第一凸起部561、第一凸轮55、以及缓解组件57安装于容纳腔室505中,第一凸轮55通过第二销轴502与壳体504可转动的连接,壳体504设有垂直于第一轴54的第二滑槽506,供滑块572滑动。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凸轮55固定连接有垂直于第二销轴502的滑杆554,拨杆571具有供滑杆554伸入的套筒573。拨杆571通过与第二销轴502平行的第三销轴503可转动的连接至滑块572,滑块572可沿垂直于第二轴向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拨杆571绕第三销轴503转动,同时带动第一凸轮55绕第二销轴502转动,并且由于第二销轴502和第三销轴503距离变大,滑杆554从拨杆571的套筒573中进一步伸出。

如图6所示,滑块572上设置有第一接口574和第二接口575,第一接口574用于安装拉杆,第二接口575用于安装拉绳。拉杆可供本地操作,拉伸可供远程操作,滑块可以被外接的拉杆或拉绳操作滑动。该缓解装置设置两种接口,以便在远程操作拉绳故障的情况下仍可以操作本地拉杆来切换缓解装置的状态。如图4和图5所示,在第二滑槽506内设置有第三复位弹簧576,第三复位弹簧576一端与壳体504连接,另一端与滑块572连接,滑块572处于滑槽506中间位置时,第一轴54处于第二位置,第三复位弹簧576为自然状态,因此,当滑块572偏离中间位置时,第三复位弹簧576产生弹性恢复力,该恢复力可作为滑块572恢复到中间位置的动力。

作为优选,如图4和图5所示,缓解装置5还包括套设于第一轴54外部并与第一轴54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座581;套设于第一轴54外部,固定在缸体1上的限位座582;以及套设于第一轴54外部的第一复位弹簧59;第一复位弹簧59的一端与第一弹簧座581压接,另一端与限位座582压接;

第一凸轮55插入限位座582和第一凸起部561之间,第一凸轮55具有与第一凸起部561滑动连接的第一曲面552;

第一凸轮55的转动可驱动第一轴54沿第二轴向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同时限位座582和第一弹簧座581压缩第一复位弹簧59;第一轴54可在第一复位弹簧59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从第一位置回到第二位置。第一复位弹簧的弹性恢复力可作为缓解装置从解锁状态切换到锁定状态的动力。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替代方案,如图7和图8所示,缓解装置5还包括套设于第一轴54外部并与第一轴54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座581;套设于第一轴54外部的第二弹簧座583;套设于第一轴54外部第一复位弹簧59,其一端与第一弹簧座58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弹簧座583固定连接;

第一凸轮55插入第一凸起部561和第二弹簧座583之间,第一凸轮55具有与第一凸起部561滑动连接的第一曲面552,以及与第二弹簧座583压接的第二曲面553;

第一凸轮55的转动可驱动第一轴54沿第二轴向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同时第二曲面553使得第二弹簧座583保持原位置或进一步靠近第一弹簧座581,从而使得第一复位弹簧59被压缩;第一轴54可在第一复位弹簧59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从第一位置回到第二位置。

可选地,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轴54具有细轴543和粗轴544,细轴543的外径小于粗轴544的外径;

第一转动件53连接至粗轴544;

细轴543的端部,即,第一端部541,与第一凸轮55连接;粗轴544的端部,即第二端部542,与第一转动件53连接;

第一复位弹簧59被限制在粗轴544与第一凸轮55之间移动。粗轴544与细轴543相连的端部突出于细轴543外周,可对第一弹簧座581进行限位,第一弹簧座581被粗轴544端部阻挡,因而可以不用与第一轴54固定连接。

具体地,如图1-3所示,第一凸起部561为圆柱形凸起,第一凸轮的第一曲面552与圆柱形凸起的侧面形成凸轮副。第一曲面552可设计成当第一凸轮55绕第二销轴502顺时针转动时,圆柱形凸起的侧面与第一曲面552相对滑动,第一轴54沿第二轴向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同时,压缩第一复位弹簧59。加载在第一凸轮55上的转矩卸载之后,被压缩的第一复位弹簧59可驱动第一轴54从第一位置回到第二位置。

如图9-10所示,缓解机构还包括安装在缸体1中并与第一轴54垂直的锁定销60,锁定销6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601和第二部分602,第一部分601的外径小于第二部分602的外径,并且第一部分端部6011从缸体1中伸出至停放缸的缓解位置处;

第一部分601外部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603,第二复位弹簧603呈压缩状态,第二复位弹簧603一端与第一部分60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缸体1相抵;

第一轴54上开设有第四凹槽545,第一轴54行进至第一位置时,第二部分602刚好与第四凹槽545相对,并且第二部分602可在第二复位弹簧603作用下嵌入第四凹槽545。

如图7-10所示,缸体1中开设多个圆孔,以供锁定销60和第一轴54安装,圆孔使得锁定销60和第一轴54只能沿其自身轴线方向运动。当第一轴54在第一凸轮55带动下行进至第一位置时,第二部分602进入第四凹槽545中,因而第一轴54沿第二轴向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第一复位弹簧59的回弹被限制,缓解装置5进入解锁状态;锁定销60被推动进而向缸体1中运动时可将第二部分602从第四凹槽545中顶出,同时进一步压缩第二复位弹簧603,进而解除第一轴54沿第二轴向方向移动的限制,第一轴54在第一复位弹簧59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再次行进至第二位置,使得缓解装置5进入锁定状态。

在缓解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时,锁定销不与第一轴发生接触,第一轴上无需设置其他用于定位锁定销的结构,第一轴也不会向锁定销施加外力,因而锁定销与第一轴两者相互独立,互不干扰。考虑到缓解装置在服役时大多数时间需要保持在锁定状态,因此锁定销与第一轴长时间保持互不干扰状态有利于提高缓解装置的使用周期和运行稳定性。而且,在缓解装置处于解锁状态时,第二部分嵌入第四凹槽中,并且第二部分与第四凹槽具有唯一匹配性,第一凸轮不再对第一轴施加拉力,第一轴不再对第一转动件施加拉力,第一轴和锁定销独立于缓解装置的其他机构。第一轴上开设第四凹槽以与第二部分配合,一方面第一轴在缸体中占用空间少,另一方面,开设圆孔即可满足第一轴安装,第一轴在圆孔中可稳定地沿第二轴向运动,保证缓解装置状态切换的稳定性。

如图1、2、11-13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停放制动缸100,包括缸体1,还包括上述缓解装置5;

缸体1内部具有贯穿其的管状凸台2;管状凸台2外部套设有停放活塞11;停放活塞11与缸体1动密封连接,并且停放活塞11将缸体1分成两个腔室,其中一个腔室为气密的停放缸腔10,另一个腔室为停放缸20,停放缸20内设有第一弹性元件组4;

管状凸台2的外部套设有与停放活塞11连接的停放螺母12;管状凸台2外部还套设有停放丝杠13,停放丝杠13与停放螺母12具有相匹配的梯形螺纹14,其旋向与第一方向相反;

停放丝杠13内壁设置有轴向延伸的第一滑槽131,棘轮51具有导向杆511,导向杆511与第一滑槽131滑动连接;

当缓解装置5处于解锁状态时,停放丝杠13与停放螺母12可旋出,当缓解装置5处于锁定状态时,停放丝杠13与停放螺母12不可旋出。

如图1-2所示,通过棘轮51方向和梯形螺纹14旋向的设置,可使得当缓解装置5处于锁定状态时,棘爪52可锁死棘轮51在第一方向的转动,从而将与棘轮51连接的停放丝杠13沿第一方向的转动限制,使得停放丝杠13无法从停放螺母12中旋出,但是导向杆511与第一滑槽131的轴向相对移动未被限制,棘轮51顺着第一方向的转动未被限制,因此,若第一弹性元件组4产生推动停放活塞的弹性恢复力,则停放螺母12可在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带动停放丝杠13相对棘轮51沿第一轴向运动,即,第一弹性元件组4的弹性恢复力可由停放螺母12传递至停放丝杠13;当缓解装置5处于解锁状态时,棘爪52脱离棘轮51,从而解除棘轮51沿第一方向转动的限制,停放丝杠13可在第一弹性元件组4的弹性恢复力带动下从停放螺母12中旋出,即第一弹性元件组4的弹性恢复力不能由停放螺母12传递至停放丝杠13。

本申请提供的停放制动缸,停放制动力由第一弹性元件组的弹性恢复力提供,停放制动力的施加途径为:弹性恢复力依次经由停放活塞、停放螺母、停放丝杠,然后经停放丝杠传递至制动施加装置(例如盘形制动、踏面制动等),停放制动缸通过控制停放螺母和停放丝杠之间能否旋出以控制两者之间力的传递,进而控制停放制动缸能否施加停放制动力。如图所示,停放丝杠连接至制动丝杠,制动丝杠可与制动施加装置连接。

如图13和图14所示,管状凸台2固定于停放缸20内部一侧,向另一侧延伸并贯穿另一侧;棘轮51安装于设置在缸体1中心的第一凹槽21内,在棘轮51和缸体1之间设置有支撑垫22,支撑垫22由减磨材料制成,减小棘轮51和缸体1相对转动时的阻力。同时第一凹槽21端面设置有中空的盖板23,用于限制棘轮51的轴向移动。

如图13所示,停放螺母12和停放活塞11通过第一螺纹15连接,第一螺纹15的旋向与第一方向相同,使得停放丝杠13和停放螺母12的旋入和旋出不影响停放螺母12与停放活塞11的稳定连接。当然,停放活塞11和停放螺母12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停放制动缸100具有:

完全缓解状态,如图11所示,在完全缓解状态下,停放缸腔10中压力为零,停放活塞11与缸体1接触,缓解装置5处于解锁状态,停放丝杠13与停放螺母12旋合长度最短。此时,第一轴54处于第一位置,锁定销60位于第四凹槽545中,棘爪52脱离棘轮51,停放丝杠13与停放螺母12可旋出,因此停放螺母12与停放丝杠13之间无弹性恢复力传递。

如图12所示,对于完全缓解状态的停放制动缸100,向停放缸腔10充入额定压力的介质,停放制动缸100进入充气缓解状态;在充气缓解状态下,停放缸腔10内介质的压力为额定压力,停放活塞11行进至缓解位置,缓解装置5切换为锁定状态,第一弹性元件组4被压缩,停放丝杠13与停放螺母12旋合长度最长。此时,第一轴54处于第二位置,锁定销60脱离第四凹槽545,棘爪52插入棘轮51,停放丝杠13与停放螺母12不可旋出,第一弹性元件组4的弹性恢复力最大,且与停放缸腔10内介质的压力平衡,停放螺母12与停放丝杠13之间无弹性恢复力的传递,停放制动缸100无法施加停放制动力。

如图13所示,对于充气缓解状态的停放制动缸100,将停放缸腔10中介质排出,停放制动缸100进入停放制动状态;在停放制动状态下,缓解装置5保持锁定状态,停放丝杠13与停放螺母12保持旋合长度最大,第一弹性元件组4的弹性恢复力使得停放活塞11带动停放螺母12,进而带动停放丝杠13沿第一轴向靠近右侧的缸体1。此时,第一轴54处于第二位置,锁定销60脱离第四凹槽545,棘爪52插入棘轮51,停放丝杠13与停放螺母12不可旋出,第一弹性元件组4的弹性恢复力在停放螺母12与停放丝杠13之间传递,并且第一弹性元件组4弹性恢复力与停放制动力的反作用力达到平衡。

如图15所示,对于完全缓解状态的停放制动缸100,向停放缸腔10充入的介质小于额定压力,停放制动缸100进入半充气缓解状态;在半充气缓解状态下,停放活塞11未行进至缓解位置,缓解装置5保持解锁状态。第一弹性元件组4的弹性恢复力逐渐增大,且与停放缸腔10内不断变化的介质的压力平衡,停放螺母12与停放丝杠13之间无弹性恢复力的传递,停放制动缸100无法施加停放制动力。

停放制动缸设置完全缓解状态,是为了在特殊工况(如救援工况)下隔离停放缸腔,保证停放缸腔内意外充排介质不会产生停放制动力,可防止停放制动意外施加,造成车辆损坏。在正常使用工况下,缓解装置一般保持在锁定状态,停放缸腔排出介质均会产生停放制动力。

对于设置锁定销的停放制动缸,可将停放制动缸状态切换关联停放缸腔内介质的压力。具体地,对于处于完全缓解状态的停放制动缸100,第一轴54位于第一位置,锁定销60的第二部分602位于第四凹槽545中,当停放缸腔10充入额定压力的介质时,停放活塞11可行进至缓解位置进而推动第一部分601进一步进入缸体1中,使得第二部分602脱离第四凹槽545,第一轴54在第一复位弹簧59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运动至第二位置,缓解装置5由解锁状态切换为锁定状态,停放制动缸100由完全缓解状态切换为充气缓解状态。此时再将停放缸腔10中的介质排出,停放丝杠13即可跟随停放螺母12一起移动,施加停放制动力,此时,锁定销60在第二复位弹簧603作用下再次伸出缸体1,但第二部分602与第四凹槽545不对齐,因而无法进入第四凹槽545。若向停放缸腔10内充入的压力小于额定压力,停放活塞11无法行进至缓解位置,缓解装置5保持解锁状态,停放制动缸100无法由完全缓解状态切换为充气缓解状态,而保持在半充气缓解状态,除非再次向停放缸腔10充入额定压力的介质。因此停放缸腔内压力小于额定压力时,停放制动缸具有完全缓解状态保持功能。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制动夹钳单元,制动夹钳单元安装于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构架上,通过闸片抱紧制动盘,由闸片和制动盘之间的摩擦作用将列车的动能转化成热量耗散,实现减速或停车的效果。如图16所示,该制动夹钳单元包括上述的停放制动缸100,还包括和停放制动缸100连接的夹钳组成200;

夹钳组成包括两个吊臂300,吊臂300用于与转向架连接;

与吊臂300连接的闸片托400,闸片托400用于安装制动闸片;

与闸片托400连接的夹钳臂500;

停放制动缸100通过连接螺栓600铰接至夹钳臂500上,停放制动夹钳单元通过橡胶节点700实现与转向架的挠性连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