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防溜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40522发布日期:2020-10-28 11:35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自动防溜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盾构施工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自动防溜车系统。



背景技术:

在盾构法施工过程中,电瓶车是必不可少的运输工具,电瓶车停车时需要将铁鞋卡在钢轨上来防止电瓶车溜车,在目前电瓶车停放时大多需要人工安放铁鞋,实际施工现场往往存在工作人员疏忽忘记或没有按要求将铁鞋放置于轨道上,导致电瓶车溜车,甚至导致伤亡事件,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且工作人员在放置时也较为危险,另外,电瓶车即使是临时停车也需要安放铁鞋,给工作人员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自动防溜车系统,解决了铁鞋放置麻烦且安全隐患大的问题,在电瓶车刹车时自动放下铁鞋,不需要人工放置,避免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也避免电瓶车溜车,能够保证施工安全。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防溜车系统,用于在电瓶车制动时自动将铁鞋卡入电瓶车的车轮与轨道之间,该自动防溜车系统包括:

安装于电瓶车靠近车轮处的支架;

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支架的转动杆,该转动杆的另一端安装有铁鞋,通过转动该转动杆,使得铁鞋靠近或远离车轮;以及

安装于支架且供控制转动杆转动的控制气缸,该控制气缸与电瓶车的制动气缸相连通,从而控制气缸与制动气缸联动;

当电瓶车制动时,制动气缸内气压增大,该控制气缸内的气压随之增大,使得控制气缸的活塞杆向外伸出,以带动转动杆向靠近车轮的方向转动,使得铁鞋卡入车轮和轨道之间,从而防止电瓶车溜车。

本实用新型采用自动防溜车系统,通过将控制气缸与电瓶车的制动气缸连通,使得控制气缸与制动气缸联动,从而当电瓶车制动时控制气缸气压随制动气缸气压增大,控制气缸的活塞杆向外伸出,进而带动转动杆向靠近车轮的方向转动,使得铁鞋卡入车轮与轨道之间,从而防止电瓶车溜车,解决了铁鞋放置麻烦且安全隐患大的问题,在电瓶车刹车时自动放下铁鞋,不需要人工放置,避免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也避免电瓶车溜车,能够保证施工安全。

本实用新型自动防溜车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铁鞋转动连接于转动杆;

还包括安装于转动杆靠近铁鞋的位置的调节销钉,该调节销钉的端部抵住铁鞋远离车轮的一端,通过旋拧调节销钉以推顶铁鞋转动,从而调节铁鞋与转动杆之间的角度。

本实用新型自动防溜车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穿设于支架且位于转动杆远离车轮的一侧的旋转轴,该旋转轴对应转动杆的位置安装有凸起件;

该控制气缸的活塞杆与一连接板的一端转动连接,该连接板的另一端固定套设于旋转轴,通过控制气缸的活塞杆向外伸出以带动连接板和旋转轴转动,使得凸起件随之转动并带动转动杆向靠近车轮的方向转动。

本实用新型自动防溜车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对应凸起件且固设于转动杆的固定件,该固定件与凸起件对应的端部转动连接,该凸起件的另一端与旋转轴转动连接,通过旋转轴旋转以带动凸起件转动,进而凸起件带动固定件转动,从而带动转动杆对应转动。

本实用新型自动防溜车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对应凸起件且安装于支架的压紧轮,该压紧轮压抵于凸起件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自动防溜车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凸起件的截面呈圆形;

该凸起件的截面呈倒梯形且形成有向下倾斜的斜面,该凸起件的斜面抵住固定件以对固定件施加作用力,使得转动杆转动。

本实用新型自动防溜车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控制气缸通过气管与制动气缸相连通,从而与制动气缸联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防溜车系统的侧视图,其中省略了一半支架。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防溜车系统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防溜车系统中控制气缸与旋转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防溜车系统中转动杆与旋转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采用自动防溜车系统,通过将控制气缸与电瓶车的制动气缸连通,使得控制气缸与制动气缸联动,从而当电瓶车制动时控制气缸气压随制动气缸气压增大,控制气缸的活塞杆向外伸出,进而带动转动杆向靠近车轮的方向转动,使得铁鞋卡入车轮与轨道之间,从而防止电瓶车溜车,解决了铁鞋放置麻烦且安全隐患大的问题,在电瓶车刹车时自动放下铁鞋,不需要人工放置,避免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也避免电瓶车溜车,能够保证施工安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自动防溜车系统进行说明。

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防溜车系统的侧视图,其中省略了一半支架。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自动防溜车系统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自动防溜车系统,用于在电瓶车制动时自动将铁鞋121卡入电瓶车21的车轮211与轨道22之间,该自动防溜车系统包括:

安装于电瓶车21靠近车轮211处的支架11;

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支架11的转动杆12,该转动杆12的另一端安装有铁鞋121,通过转动该转动杆12,使得铁鞋121靠近或远离车轮211;以及

安装于支架11且供控制转动杆12转动的控制气缸13,该控制气缸13与电瓶车21的制动气缸相连通,从而控制气缸13与制动气缸联动;

当电瓶车21制动时,制动气缸内气压增大,该控制气缸13内的气压随之增大,使得控制气缸13的活塞杆向外伸出,以带动转动杆12向靠近车轮211的方向转动,使得铁鞋121卡入车轮211和轨道22之间,从而防止电瓶车21溜车。

较佳地,该控制气缸13通过气管与制动气缸相连通,从而与制动气缸联动。

具体的,该铁鞋121转动连接于转动杆12;

还包括安装于转动杆12靠近铁鞋121的位置的调节销钉122,该调节销钉122的端部抵住铁鞋121远离车轮211的一端,通过旋拧调节销钉122以推顶铁鞋121转动,从而调节铁鞋121与转动杆12之间的角度,可在支架11安装后测试铁鞋121能否顺利卡入车轮211与轨道22之间,若不能,则可通过调节销钉122来调节铁鞋121与转动杆12之间的角度,使得铁鞋121能够卡入车轮211与轨道22之间。

较佳地,该自动防溜车系统可相对设置有两个,当电瓶车21制动时,相对的两个铁鞋121均卡入对应的车轮211与轨道22之间,以夹住对应的车轮211,从而防止车轮211滚动,避免电瓶车21于铁轨22上发生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3所示,还包括穿设于支架11且位于转动杆12远离车轮211的一侧的旋转轴132,该旋转轴132对应转动杆12的位置安装有凸起件1321;

该控制气缸13的活塞杆与一连接板131的一端转动连接,该连接板131的另一端固定套设于旋转轴132,通过控制气缸13的活塞杆向外伸出以带动连接板131和旋转轴132转动,使得凸起件1321随之转动并带动转动杆12向靠近车轮211的方向转动,即连接板131将控制气缸13的活塞杆的上下运动转变为旋转轴132的转动运动。

较佳地,该旋转轴132对应连接板131的位置卡设有平键,连接板131对应旋转轴132和平键开设有连接孔,由于平键卡入连接孔中,使得旋转轴132可随连接板131一同转动。

进一步的,结合图4所示,还包括对应凸起件1321且固设于转动杆12的固定件123,该固定件123与凸起件1321对应的端部转动连接,该凸起件1321的另一端与旋转轴132转动连接,通过旋转轴132旋转以带动凸起件1321转动,进而凸起件1321带动固定件123转动,从而带动转动杆12对应转动。

具体的,还包括对应凸起件1321且安装于支架11的压紧轮14,该压紧轮14压抵于凸起件1321的顶部,以增加凸起件1321与固定件123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凸起件1321对固定件123作用向下的作用力从而带动转动杆12转动。

较佳地,该凸起件1321的截面呈圆形;

该凸起件1321的截面呈倒梯形且形成有向下倾斜的斜面,该凸起件1321的斜面抵住固定件123以对固定件123施加作用力,使得转动杆12转动,达到增加接触面积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将支架11安装于电瓶车21靠近车轮211的位置,铁鞋121处于初始位置时与车轮211具有一定间距,尝试转动该转动杆12,测试铁鞋121能否卡入车轮211与轨道22之间,若不能,则通过调节销钉122调节铁鞋121与转动杆12之间的角度直至可以卡入车轮211与轨道22之间;

利用气管将控制气缸13与电瓶车21的制动气缸相连通,使得控制气缸13能够与制动气缸联动;

制动电瓶车21,制动气缸气压增大,控制气缸13的气压随之增大使得活塞杆向外伸出,以推动连接板131和旋转轴132一同转动,旋转轴132上的凸起件1321随之向上转,由于凸起件1321的另一端与固定件123转动连接且受压紧轮14向下的压力,使得凸起件1321的另一端作用于固定件123一向下的作用力,带动固定件123转动,即转动杆12向靠近车轮211的方向转动,铁鞋121卡入车轮211与轨道22之间,从而能够防止电瓶车21溜车;

电瓶车21解除制动后,制动气缸气压恢复,控制气缸13的气压也随之减小使得活塞杆收回,以带动连接板131和旋转轴132一同转动,旋转轴132上的凸起件1321随之向下转,由于凸起件1321的另一端与固定件123转动连接且压紧轮14压紧凸起件1321和固定件123,使得凸起件1321的另一端作用于固定件123一斜向上的作用力,带动固定件123转动,即转动杆12向远离车轮211的方向转动,铁鞋121脱离车轮211。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