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的铁路框架车及车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11915发布日期:2021-02-03 12:48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升降的铁路框架车及车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或物流输送领域,涉及一种可升降的铁路框架车及车组。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铁路平板车运输在民用和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它具有运载量大、运距长、适应性强、高效、经济等优点,但在短距离、高运转的运输条件下,其效率和适用性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究其原因,一来,平板车装卸等待时间长,车辆使用效率低;二来,摘、挂钩作业频繁,人员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
[0003]
传统框架车运输是一种高效的运输方式,它具有灵活、高效,并通过框架适应多种货物运输的优点,但其也具有投资高、油耗高、车辆系统复杂、维护保养要求高、对位复杂、对操作人员要求高、无人化改造复杂等缺点。同时在目前“公改铁”大背景下,企业内增设一套道路运输系统,增加了企业资产和定员投入。
[0004]
同时,传统框架车单台投资额巨大;传统框架车液压升降系统位于每对支撑轮轴上,套数众多,位置不利于检修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升降的铁路框架车及车组,以减少传统框架车投资高、油耗高、车辆系统复杂、维护保养要求高、无人化改造复杂等缺点,提升机车和车辆使用效率,同时为全系统实现无人化运输提供了简单可行的方案选择。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升降的铁路框架车,包括铁路平板车以及与该铁路平板车配套使用的框架;
[0007]
铁路平板车上还安装有电液压升降系统,该电液压升降系统的另一端则匹配安装有支撑横梁;
[0008]
支撑横梁在远离电液压升降系统的一端与框架匹配连接。
[0009]
可选的,电液压升降系统包括至少4个对称分布在铁路平板车上两侧的电液压升降柱。
[0010]
可选的,支撑横梁数量设置有2根,每根均与铁路平板车上两侧的电液压升降柱匹配连接。
[0011]
可选的,电液压升降柱的升降范围为0~+200mm/+300mm。
[0012]
可选的,框架朝向铁路平板车一端的内部净空高度不小于铁路平板车与支撑横梁的高度之和。
[0013]
可选的,框架上设置有识别标签,铁路平板车上设置有与识别标签相配合使用的rfid 读卡器。
[0014]
可选的,框架在朝向铁路平板车的一端上还开设有凹槽,该凹槽与支撑横梁尺寸匹配。
[0015]
可选的,在整体道床或硬化平交的地面上设置溜槽,并用角钢加固,该溜槽与框架
匹配设置。
[0016]
一种可升降的铁路框架车组,应用如上述的一种可升降的铁路框架车,包括单台机车以及至少一台铁路平板车组合而成,单台铁路平板车上配套设置有3~4辆框架。
[0017]
可选的,铁路平板车上电力来源于连挂机车或自带电源,电液压升降系统控制采用机车车内和车外兼能操作的整体升降和单点升降。
[001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的铁路框架车及车组,通过在铁路平板车上设置电液压升降系统,利用铁路线路横向轨道定位,重点采用机车对纵向移动进行定位,克服了传统框架车投资高、油耗高、车辆系统复杂、维护保养要求高、无人化改造复杂等缺点;同时本实用新型亦可实现机车连挂多辆铁路平板车,可实现载物量的提升。
[0019]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0]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的铁路框架车及车组的铁路平板车的侧视图;
[0022]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的铁路框架车及车组的铁路平板车的俯视图;
[0023]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的铁路框架车及车组的配套框架图;
[0024]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的铁路框架车及车组的铁路平板车与框架的配合图;
[0025]
图5为图4中的a的局部放大图;
[0026]
图6为图4中的b的局部放大图;
[0027]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的铁路框架车及车组的识别定位流程图。
[0028]
附图标记:铁路平板车1、电液压升降柱2、支撑横梁3、rfid读卡器4、识别标签5、框架6、整体道床或硬化平交7、加固角钢8。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0]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
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3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32]
请参阅图1~图7,为一种可升降的铁路框架车,包括铁路平板车1以及与该铁路平板车 1配套使用的框架6,框架6上设置有识别标签5,铁路平板车1上设置有与识别标签5相配合使用的rfid读卡器4;铁路平板车1上还安装有电液压升降系统,电液压升降系统包括 4~12个对称分布在铁路平板车1上两侧的电液压升降柱2,电液压升降柱2的升降范围为 0~+200mm/+300mm,该电液压升降系统的另一端则匹配安装有支撑横梁3,支撑横梁3数量设置有2根,每根均与铁路平板车1上两侧的电液压升降柱2匹配连接;支撑横梁3在远离电液压升降系统的一端与框架6匹配连接。
[0033]
在本实施例中,框架6朝向铁路平板车1一端的内部净空高度不小于铁路平板车1与支撑横梁3的高度之和。
[0034]
在本实施例中,配套的框架6长度可增加至两辆铁路平板车1长度,也可缩短至1/2辆铁路平板车1的长度,可根据所承运货物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制作。
[0035]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横梁3与电液压升降柱2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在铁路平板车1的车头与车尾处,其效果能支撑起该框架6即可。
[0036]
铁路平板车1携带配套框架6在走形过程中可能发生铁路平板车1的车体与框架6偏移的现象;或在装卸点对框架6进行装卸货物时,机械操作可能会使框架6与地面存在位移现象;或传统框架6汽车/agv与铁路倒运过程中,从传统框架6汽车/agv卸下的框架6可能存在对位不准的情况,上述情况会引起铁路平板车1与框架6无法对位的情况,对运输造成不便;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框架6在朝向铁路平板车1的一端上还开设有凹槽,凹槽深度 20mm~30mm,宽度较支撑横梁3宽30mm~40mm,使支撑横梁3能内嵌于该凹槽内;或是在整体道床或硬化平交7的地面上设置溜槽,并用角钢加固,溜槽深度为20mm~30mm,该溜槽与框架6匹配设置。
[0037]
一种可升降的铁路框架车组,应用如上述的一种可升降的铁路框架车,包括单台机车以及至少一台铁路平板车1组合而成,常规工作状态下不解体,单台铁路平板车1上配套设置有3~4辆框架6;铁路平板车1上电力来源于连挂机车或自带电源,电液压升降系统控制采用机车车内和车外兼能操作的整体升降和单点升降。
[0038]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包括以下步骤:
[0039]
(1)在铁路平板车1上成对设置4~12个电液压升降柱2,电液压升降柱2上设置支撑横梁3;铁路平板车1通过液压升降柱和连接横梁可以使承载货物的框架6进行 0~+200mm/+300mm范围内升降,铁路平板车1未载运框架6时,电液压升降柱2降低至最低位;
[0040]
(2)框架6预先停放在铁路线路合适位置,由机车推送铁路平板车1、电液压升降柱2 和支撑横梁3整体至框架6底部;
[0041]
(3)通过框架6上设置识别标签5,铁路平板车1上设置rfid读卡器4,用于定位框架
6沿铁路方向精确位置;
[0042]
(4)精确定位于需要承运的框架6下方后,升降系统控制采用机车车内或车外操作电液压升降柱2上升至设定某高位,使得承载货物与框架6或仅框架6脱离地面。
[0043]
(5)机车连挂铁路框架6车运输至指定位置后,升降系统控制采用机车车内或车外操作电液压升降柱2下降至最低位,使得承载货物与框架6或仅框架6落地,并与铁路平板车1 分离。
[0044]
(6)机车连挂铁路框架6车根据调度指令运输至下一个框架6停放处,如此形成一个循环。
[0045]
受铁路线型影响,货物无法运至装卸点时,可在铁路端部通过整体道床或硬化平交7的方式实现传统框架6汽车/agv与铁路快速倒运,通过框架6汽车/agv的短距离运转,实现货物快速装卸。
[0046]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铁路平板车1上设置电液压升降系统,利用铁路线路横向轨道定位,重点采用机车对纵向移动进行定位,克服了传统框架6车投资高、油耗高、车辆系统复杂、维护保养要求高、无人化改造复杂等缺点;同时本实用新型亦可实现机车连挂多辆铁路平板车1,可实现载物量的提升。
[0047]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