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坑式移车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0808阅读:6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坑式移车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铁路机车车辆平行转移轨道用的无坑式移车台。
目前铁路工厂应用的移车台,车架高,为使移车台上的钢轨面与通往车间的钢轨面对齐,移车台运行的钢轨设置在500-600毫米深的长条地坑内,坑两侧人往返不方便,汽车运行更是不可能的,以往移车台几个主动车轮是由一台电机经减速,再经传动轴联接传动,这样机加工件多成本高,主梁付梁是工字型的,抗扭性能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之处而设计的一种移车台运行地段两侧交通方便,机加工件少的无坑式移车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设计方案未完成,车架付梁3和主梁15是箱形结构,车架低,运行地段两侧为斜坡,比地面上轨道27高50-150毫米,为使机车车辆上下移车台,在车架左右单方或双方装过桥2,过桥的桥架6两端经轴7铰接在支座8上,由铰接在车架主梁15顶面上的电动推杆12驱动过桥2进行摆动。车架前方的主动车轮花键轴16与三合一减速机内花键孔齿轮17配合,三合一减速机固定在车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移车台运行地段两侧往返交通方便,地面整洁,各主动车轮由单独一个电机传动减少机加工工件,结构简单,降低成本,纵梁和边梁为箱形结构提高了车架的整体强度和刚度。
下面对附图进行说明


图1-无坑式移车台主视图图2-
图1的A向视图图3-车架左右双方装过桥的俯视图图4-车架横断面图图5-过桥结构图图6-图5的B向视图(逆时钟旋转90°)图7-主动车轮花键轴与三合一减速机联接结构图图8-三合一减速机固定在车架上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首先结合附
图1、图2、图4、图5、图6、图7、图8对第一实施例进行说明,由车架1、主动轮4、从动轮23、滑触线架21、架驶室22和过桥2组成车架单方装过桥的无坑式移车台,车架的付梁3和主梁15是箱形结构,在车架的左方装过桥2,桥架6两侧经轴7铰接在支座8上,支座8固定在车架主梁15下端,桥架一端固定立柱9,立柱上端经销10与电动推杆轴11铰接,电动推杆12经销(13)铰接在支座14上,支座14固定在车架主梁15顶面上,在过桥下面有两个承重座26,固定在车架横梁上。车架前方的主动车轮4与三合一减速机5联接,主动车轮花键轴16与三合一减速机内花键孔齿轮17配合,三合一减速机的筋板18经孔19与固定架20固定在车架1上、过桥2也可单独装在车架右方。
再结合附
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对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与第一施实例不同之处是车架的左右双方安装过桥。
下面对三合一减速机和电动推杆进行说明,它们都是标准的机电产品,三合一减速机是制动机构、减速机构和电机结合为一个整体。电动推杆12的轴11是伸缩的。
对无坑式移车台工作过程说明如下当机车或车辆24牵引上移车台之后,驾驶室22内工作人员控制电动推杆工作,使电动推杆轴11收缩,带动过桥2绕轴7向上摆动,离开地面;当运行到另一平行的轨道时,机车或车辆需要牵引下移车台,首先电动推杆工作,使电动推杆轴11伸出,带动过桥2绕轴7向下摆动,落到地面,过桥上的轨道一端与移车台上的轨道25相接,另一端与通往车间内的轨道27相接,机车或车辆顺利进入车间。反之机车或车辆从车间出来上移车台,也同样使过桥2落到地面。
权利要求1.由车架、主动轮、从动轮、滑触线架、驾驶室和过桥组成的无坑式移车台,其特征在于车架(1)的付梁(3)和主梁(15)是箱形结构,车架左、右单方或双方装过桥(2),车架的主动车轮(4)与三合一减速机(5)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坑式移车台,共特征在于过桥(2)的桥架(6)两侧经轴(7)铰接在支座(8)上,支座(8)固定在车架主梁(15)下端,桥架一侧固定立柱(9),立柱上端经销(10)与电动推杆轴(11)铰接,电动推杆(12)经销(13)铰接在支座(14)上,支座(14)固定在车架主梁(15)的顶面上,在过桥下面有两个承重座(26),固定在车架横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坑式移车台,共特征在于主动车轮(4)与三合一减速机(5)联接是主动车轮花键轴(16)与三合一减速机内花键孔齿轮(17)配合,三合一减速机的筋板(18)经孔(19)与固定架(20)固定在车架(1)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铁路机车车辆平行转移轨道用的无坑式移车台。它的特征是车架副梁3和主梁15是箱形结构,车架低,运行地段两边为斜坡,移车台上轨道25比地面上轨道27高50-150毫米,为使机车车辆上下移车台,在车架左右单方或双方装过桥2,过桥由电动推杆驱动进行摆动。车架的主动车轮由三合一减速机驱动,它的优点是移车台运行地段两侧交通方便,成本低,结构简单,车架整体强度和刚度高。
文档编号B61J1/10GK2263611SQ9621418
公开日1997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1996年7月3日 优先权日1996年7月3日
发明者牛爱成, 徐铎, 王小寒, 石晋育, 刘喜梅 申请人:铁道部建厂局勘测设计院工业工程分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