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置物篮快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3552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置物篮快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附属部件,特别是一种自行车置物篮快拆装置。
目前虽然是广为以汽、机车代步,但因自行车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及增加运动机会,尤其是其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的优点,使近距离代步及休闲运动皆十分适合骑自行车,也因此令喜爱自行车的人士仍然大有人在。有时为使自行车载物、买菜时更为方便,常在自行车前加装置物篮。然而,这种加装的置物篮直接固定于自行车前端无法取下,于购物后,尚需一一将物品自置物篮内取出,较为不使;于运动、郊游时,有一置物篮置于自行车前方亦较不美观,为此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快拆结构,以供置物篮快速与自行车结合,又可使置物篮快速从自行车上取下。然而,诸多习用的快拆结构只注意到快速拆解,却未考虑到使用时是否便利。如习用的快拆结构多半具有快拆把手或按钮,在旋动把手或按压按钮时,可将置物篮取下,可是使用者只有两只手,当伸出一只手至自行车一侧或下方拨动快拆抒手时,只能靠另一只手将含盛放物品的置物篮提起,在使用上并不方便,甚至会因快拆一旦解除,置物篮的重力立即下坠而使用者的体力又未能以单手及时将置物篮提起,常造成置物篮摔落,使物品受损、人身刮伤,尤其对妇女、老人或较弱小人士而言最易受到此类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拆解置物篮动作顺畅、使用安全的自行车置物篮快拆装置。
本实用新型包括固设于置物篮一侧外、内面的框体、封合板及夹设于框体与封合板之间的末端具勾部的把手和设置于自行车前方的支持架及两扣环;把手顶端为延伸出框体顶缘的握持部;框体板面设有一个以上贯穿孔及一扣孔;支持架两侧分别设有供扣环脚插置以固定于自行车车把的插槽,其前端设有具挡止凸缘的侧块,支持架设有具适当长度的前部凸设可插入框体扣孔内与把手勾部结合的勾条的中央肋条;支持架以其侧块伸入框体贯穿孔内,并以挡止凸缘抵扣于框体内侧。
其中框体稍下方扣孔处形成便于勾条插入扣孔的倾斜面。
把手末端的勾部形成较宽状,于勾部上方两侧向上竖向延设具一定高度的挡止部,并令挡止部与把手握持部底部之间形成有间距。
支持架中央肋条前方穿设有固定于自行车直立管上系带。
把手上端枢设握持部;握持部以其轴孔为中心形成与框体上缘相接触凸轮部,轴孔偏离凸轮部的一侧。
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框体、封合板及末端具勾部的把手的部分和设置于自行车前方的支持架及两扣环;把手顶端为握持部;框体板面设有贯穿孔及一扣孔;支持架两侧分别设有插槽,其前端设有具挡止凸缘的侧块,并设有前部凸具可插入框体扣孔内与把手勾部结合的勾条的中央肋条;支持架以其侧块伸入框体贯穿孔内,并以挡止凸缘抵扣于框体内侧。欲结合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固设于置物篮上的框体与支持架结合时,支持架以侧块伸入框体的贯穿孔内,并以侧块上方的挡止凸缘抵于框体上方内缘,而勾条则顺着框体下方的倾斜面伸入扣孔内,并使勾条末端与把手末端的勾部相互扣合;欲解开本实用新型取下置物篮时,一手握于置物篮一侧的把手上方握持部,另一手则提于置物篮的另一端,在双手同时拿持置物篮向上提时,使其下端的勾部立即与勾条的末端脱离,即可顺势将置物篮完全提起,不仅拆解置物篮动作顺畅,而且使用安全,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剖视图(扣合时)。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剖视图(拉提把手时)。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正视图(把手在框内活动)。
图7、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具枢接握持部的把手)。
图8、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剖视图(具枢接握持部的把手)。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阐述。

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固设于置物篮70一侧的中空状框体10、快拆用把手20、封合板30、设置于自行车前方的支持架40、两扣环59及系带60。
框体10中央板面中心线两侧对称的适当处分别设有适当形状的贯穿孔11,在板面稍下方设有具扣孔13的倾斜面12,并在中央设有容纳把手20置入的纵向槽14。
把手20系于顶端形成环形握持部24,于环形握持部24中央向下延设延伸块21,并于延伸块21末端设有较宽的勾部23,于勾部23上方两侧向上竖向延设具一定高度的挡止部22,并令挡止部22与把手20顶端的环形握持部24底部之间形成有间距。
支持架40呈横冂形,其两侧分别设有插槽46,其两侧前端分别设有侧块41,于侧块41顶部前侧延设形成挡止凸缘42,并于支持架40中心线上设有具适当长度的中央肋条43,于中央肋条43末端向后延设形成凸部44,并如图5所示,于凸部44凸延设穿设系带60的并与把手20延伸块21末端勾部23相对应并扣合的勾条45。
如图2所示,扣环50设有形成开口环槽51的两插脚52,两插脚52与支持架40插槽46相对应并插设。
组设时,如图2、图3所示,把手20自其下半部的延伸块21以下置入框体10的纵向槽14内,并使把手20顶端的环形握持部24抵于框体10顶缘,而勾部23恰对合于扣孔13内侧,组设把手20的框体10及封合板30分别设置于置物篮70一侧外、内面,以将框体10及封合板30固定于置物篮70一侧外、内面。两扣环50分别以其上开口环槽51环绕于自行车车把80上,并以其上两插脚52插置于支持架40两侧的插槽46内,再配合穿设于支持架40下方凸部44勾条45上的系带60绕过自行车立管81,以将支持架40固定于自行车上。
欲结合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如图2、图4所示,将固设于置物篮70上的框体10与固定于自行车把手80上的支持架40结合时,支持架40以侧块41伸入框体10的贯穿孔11内,并以侧块41上方的挡止凸缘42抵于框体10上方内缘,而勾条45则顺着框体10下方的倾斜面12伸入扣孔13内,并使勾条45末端与把手20末端的勾部23相互扣合。
欲解开本实用新型取下置物篮70时,如图3所示,一手握于置物篮70一侧的把手20上方握持部24,另一手则提于置物篮70的另一端,在双手同时拿持置物篮70向上提时,如图5、图6所示,把手20被向上提起,使其下端的勾部23立即与勾条45的末端脱离,即可顺势将置物篮70完全提起,此时,由于把手20的挡止部22顶部抵于框体10的顶缘,故不会脱出,而置物篮70已安全而顺畅地被取下。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以双手扶于组设本实用新型的置物篮一侧的把手及篮体对侧,可易于施力而稳稳地将置物篮上提,此时,即藉由把手上提而将卡扣结构松开,同时,而势将内含物品的置物篮由自行车上拆解分离,不但动作十分顺畅,双手提物亦十分安全。
2、本实用新型的设于置物篮上的框体与设于自行车上的支持架之间以两挡止凸缘、中央凸部上的系带及勾条作四点卡扣及支持,使置物篮与自行车体间结合十分紧密而稳固,不会发生摇晃,且安静无噪音,完全克服了习用结构易于摇晃的缺点。
如图7、图8所示,亦可将于把手20a上端枢设握持部24a,该握持部24a以其轴孔25为中心形成凸轮部26以与框体10上缘相接触,轴孔25偏离凸轮部26的一侧。
如图8所示,把手20a可上下移动设置于在框体10与封合板30之间。操作时,握持把手20a的握持部24a向左扳动旋转一个角度,使握持部24a凸轮部26距轴孔25较远侧抵于框体10顶面,藉由杠杆原理,使把手20a向上移动,轻易地将把手20a拉起,以使其勾部23与支持架40的勾条45分离,达到解锁的目的,并使其被维持在解锁状态。反之则呈锁扣状态,从而便于使用者将置物篮70由固设于自行车的支持架40上取下或挂回支持架40,以提高置物篮70使用的便利性及实用性。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置物篮快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固设于置物篮一侧外、内面的框体、封合板及夹设于框体与封合板之间的末端具勾部的把手和设置于自行车前方的支持架及两扣环;把手顶端为延伸出框体顶缘的握持部;框体板面设有一个以上贯穿孔及一扣孔;支持架两侧分别设有供扣环脚插置以固定于自行车车把的插槽,其前端设有具挡止凸缘的侧块,支持架设有具适当长度的前部凸设可插入框体扣孔内与把手勾部结合的勾条的中央肋条;支持架以其侧块伸入框体贯穿孔内,并以挡止凸缘抵扣于框体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置物篮快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体稍下方扣孔处形成便于勾条插入扣孔的倾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置物篮快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末端的勾部形成较宽状,于勾部上方两侧向上竖向延设具一定高度的挡止部,并令挡止部与把手握持部底部之间形成有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置物篮快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持架中央肋条前方穿设有固定于自行车直立管上系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置物篮快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上端枢设握持部;握持部以其轴孔为中心形成与框体上缘相接触凸轮部,轴孔偏离凸轮部的一侧。
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置物篮快拆装置。为提供一种拆解置物篮动作顺畅、使用安全的自行车附属部件,提出本实用新型,它包括框体、封合板及末端具勾部的把手的部分和设置于自行车前方的支持架及两扣环;把手顶端为握持部;框体板面设有贯穿孔及一扣孔;支持架两侧分别设有插槽,其前端设有具挡止凸缘的侧块,并设有前部凸具可插入框体扣孔内与把手勾部结合的勾条的中央肋条;支持架以其侧块伸入框体贯穿孔内,并以挡止凸缘抵扣于框体内侧。
文档编号B62J11/00GK2448683SQ0025835
公开日2001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00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00年10月24日
发明者黎台凤 申请人:黎台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