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滑板车的定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7176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滑板车的定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与滑板车有关,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电动滑板车的定速装置。
按,习知一种电动滑板车,是具有一马达设置于滑板车其后叉的一悬座上;使用时以脚踩踏该悬座使马达的出力轴与滑板车的后轮贴合,进而以该马达驱动该后轮旋转提供滑板车前进的动力;若要滑板车持续保持前进,则使用者必须持续以脚踩著该悬座,以确保该马达的出力轴与滑板车的后轮贴合,否则,一旦使用者脚踩的力量消失(亦即该马达的出力轴未与滑板车的后轮接触),则后轮将丧失动力源而形成减速或煞车的情况。
另请参阅


图1所示,是为另一种电动滑板车90,其为了控制马达91的出力轴92与滑板车90的后轮93持续贴合或分离,是以一顶持件94设于该后叉95部位,该顶持件94具有二凹槽941、942,该悬座96则对应设有一凸部961,当该凸部961嵌入于该第一凹槽941时,该悬座96是受该顶持件94顶持,该马达91的出力轴92未与滑板车90的后轮93接触,因此滑板车90可以形成脚踏滑行的状态,而当该凸部961嵌入该第二凹槽942时,该悬座96将受自身的重量及弹簧97的拉力而形成马达91的出力轴92与滑板车90的后轮93紧密贴合,可持续带动该后轮93转动,藉该顶持件94得以依需要切换马达91的动力,惟,其缺点在于必须以手去拨动操作该顶持件94,略显麻烦费事,且拨动操作该顶持件94时,滑板车90更必须是处于停车的状态,机动性上更嫌不足。
有鉴于上述缺失,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电动滑板车的定速装置,其能提供持续稳定的动力来源,使滑板车维持于一定速前进的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滑板车的定速装置,其是可配合其刹车结构使用,先去除动力来源后再予以煞车减速,使操作电动滑板车更具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滑板车的定速装置,其可使滑板车在行进间即可完成驱动轮与后轮的离合操控。
缘是为达成前揭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滑板车定速装置,其包含有一动力单元,是具有一悬座以其一端枢设于滑板车底板靠近其后轮部位处,一马达是设于该悬座上,以及一驱动轮是设于该马达的出力轴上,可与该后轮的外缘贴合,藉以驱使该后轮转动,该悬座并得受一弹性件作动,而促使马达的驱动轮与后轮的外缘间恒保持一适当距离;一卡合件,其一端是设于该动力单元上,其另一端则设有一卡部;一扣合件,是以其中段部位枢设于滑板车的后叉上,其一端形成有一制动部,该制动部是得受一来自于握把上的一钢索牵动,而促使其可沿其中段部位为轴心产生旋摆,该扣合件并得受一弹性件作动,以便于该钢索牵动力量消失后将该扣合件回复原位,且该扣合件相对于该制动部的一端则设有一扣部,是可与该卡合件的卡部相扣合;藉此,当下压该悬座可使该卡合件的卡部与该扣合件的扣部相扣接,该驱动轮将与滑板车后轮的外缘接触并进而带动该后轮转动且保持于一定速的状态;而当拉动该钢索以牵动该扣合件的制动部旋摆时,其扣部将解除与该卡合件的卡部的卡扣状态,促使该驱动轮脱离滑板车的后轮,而解除滑板车定速前进的动力。
其中该悬座相对于后轮的一侧内缘还固设有一定位块,该定位块上则具有一容室供该卡合件容设,且该卡合件的卡部是凸伸于该容室外侧。
其中该扣合件的扣部与中段枢设部位间一侧面是形成有一煞车面。
其中该扣合件的煞车面概成外凸状的弧面。
其中用以拉动该扣合件旋摆的钢索的另一端是与滑板车的煞车握把相连接。
其中该卡合件的卡部与该扣合件的扣部间是还设有一连动块,该连动块的中段部位是枢设于一连结于后叉上的支臂,其上端设有一扣部而恰可与该卡合件的卡部相卡扣,而其下端则设为一拨动部而与该卡合部的上方相接触。
其中该支臂的下端是固设于滑板车的后叉上,而其上端则具有一枢设该连动块的凵型空间。
其中用以促使马达的驱动轮与后轮的外缘间恒保持一适当距离的弹性件是为一扭力弹簧。
其中用以将该扣合件回复原位的弹性件是为一扭力弹簧。
为了更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所在,兹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如下,其中
图1是习用电动滑板车的作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设置于滑板车后叉上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平面组合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动作示意图。
图5是图3的另一动作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设置于滑板车后叉上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平面组合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动作示意图。
图9是图7的另一动作示意图。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滑板车定速装置20是设于一滑板车10上,该滑板车10的大致构造与习用者相同,是包含有一长形的底板12,一把手架(图上未示)是枢设于该底板12前端,该把手架上的握柄并设有一刹车握把(图上未示),煞车握把则连结有一连接后轮扣合件的刹车钢索14;以及一前轮(图未示)是枢设于该把手架底端,一后叉16由该底板12的后端平行延伸而出,而一后轮18枢设于该等后叉16上;该定速装置20是设置于该后叉16靠近于该后轮18的部位处,其包含有一动力单元30、一卡合件40及一扣合件50,其中该动力单元30包含有一悬座32,该悬座32是藉由一枢轴121而枢接于该底板12的二枢接耳122上,并于该二枢接耳122间套设有一扭力弹簧60,促使该悬座32常态时不会往后轮18的方向偏摆;一马达34固设于该悬座32顶端一侧,而一驱动轮36是设于该马达34的出力轴341,该驱动轮36的轮面可与该后轮18的外缘贴合,藉以驱使该后轮18转动。
该卡合件40是容设于一定位块42所具有的一容室421中,而该定位块42是于其二端分别设有一螺孔422,藉二螺栓元件423穿过予以螺固于该悬座32上预定部位处;该卡合件40的中心设有一螺孔44,供一螺栓46穿过将其螺锁于该定位块42上,该卡合件40一端并设有一呈凹弧状的卡部48伸出于该定位块42的容室421外侧。
该扣合件50呈长形块体,其中间部位设有一圆孔51,并配合一扭力弹簧70供一轴杆52穿枢设置于该后叉16上,该扣合件50的一端形成制动部53,另一端形成一煞车部55;该制动部53的尾端具有一凹窝531,用以供来自于刹车钢索14末端的一固定件54容设,促使该扣合件50可受该刹车钢索14的拉动而产生旋摆的动作;该煞车部55具有一呈外凸弧面的煞车面551,其上具有复数个呈平行并列的凹槽所形成的纹路,该煞车部55顶端并设有一扣部57,该扣部57的突出方向是与该煞车面551的凸弧方向相反,而恰可与该卡合件40的卡部48相扣合;而该扭力弹簧70则是于该煞车钢索14放松后,作动该扣合件50回复至该煞车面55离开该后轮18轮面一预定距离的初始位置。
请参阅图3所示,当使用者欲以马达34的动力驱使滑板车10前进时(不管滑板车处于停止间或行进间),则以脚部下踩该悬座32,使该卡合件40的卡部48与该扣合件50的扣部57卡合扣接,该驱动轮36与后轮18的外缘接触,该马达34的动力即可传达至滑板车10后轮18,并保持为一定速的转动状态。
而当使用者握压煞车握把而连动该钢索14煞车时,钢索14末端将首先牵动该扣合件50的制动部53,使该扣合件50的煞车部55朝向靠近该后轮18方向旋摆,此时,该扣部57将因扣合件50的旋摆动作,而解除与该卡合件40的卡部48的卡扣状态,则该悬座32将因该弹簧60的回复力而旋摆复归原位,呈远离该后轮18的状态,如图4所示,亦即使该驱动轮36脱离该后轮18,并中断动力的传送;接著,操作者可选择利用滑板车10尚余的动力继续滑行,或是继续握压煞车握把,促使该扣合件50的煞车面551往后轮18方向旋摆,并紧压抵于该后轮18的轮面,而产生制动减速的煞车目的,如图5所示。
简言之,使用者仅以脚踩该悬座32往下,使该卡合部48与扣部57扣接,确保该驱动轮36与该后轮18接触,即可完成以马达32传达动力且使动力保持为一稳定的状态;而欲煞车时则仅需以手握煞车握把拉动煞车钢索14即能先去除动力来源后再予以刹车减速,使操作电动滑板车更具安全性,因此,无须如习知结构般需长时间踩踏该旋座,亦无须用手拨动顶持件,操作上相当方便且省力。
再请参阅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滑板车定速装置与前述实施例大致相同,其所不同者在于一支臂81其下端设为一平板部811,藉锁固元件812固设于滑板车10的后叉16上,其上端则具有一凵型空间813用以供容设一连动块83;该连动块83是于其中段部位凸设有一轴管831,以一轴枢元件832穿枢通过后,将该连动块83架设于该枢臂81的凵型空间812中;一扭转弹簧84的一端设于该枢臂81上,另一端则抵靠于该连动块83上,用以提供一弹性恢复力,该连动块83的上端设为一内凹状的扣部833,恰可与该卡合件40外凸呈勾状的卡部48相卡扣,该连动块83的下端设为一拨动部834,是位于该扣合件50的正上方并保持与其接触;同样地,当下踩该悬座32时,将促使该卡合件40的卡部48与该连动块83的扣部833卡合,该动力单元30的驱动轮36可保持与滑板车10后轮18的外缘接触,则马达34的动力即可传达至滑板车10后轮18,使滑板车10保持一定速前进的状态,如图7所示。
而当操作者握压煞车握把煞车时,该扣合件50的制动部53被牵动而促使该煞车部55往后轮18的方向旋摆时,扣合件50的煞车部55将触及该连动块80的拨动部834并使其产生相对旋摆,使该扣部833与该卡合件40的卡部48分离,则该悬座32将因弹簧的回复力往上旋摆回原位呈翘起状态,如图8所示,使该驱动轮36远离该后轮18中断动力的传送,该扣合件50的煞车面551亦将朝向靠近该后轮18方向旋摆,并与后轮18轮面接触,产生摩擦将滑板车10停止,如图9所示,操作方式与作动方式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亦即本实施例同样具有操作更安全与方便的优点。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该卡合件40亦可直接一体成型于该动力单元的悬座32上,其并不限定需藉由该定位块42来固定;而该扣合件的制动部亦可与另外一钢索连接,并另外配合一操控握把连接操控,而并不限定要藉煞车钢索来操作,且该煞车钢索更可直接固定于该扣合件的制动部上,而无需固定件的设置,其同样皆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而同受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保护。
综上所陈,本实用新型电动滑板车的定速装置,其整体构造确为首先创作且具增进功效者,应符合新型专利的要件,恳请贵审查委员不吝拨冗详为审查,并早日赐准专利为祷。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滑板车定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一动力单元,是具有一悬座以其一端枢设于滑板车底板靠近其后轮部位处,一马达是设于该悬座上,以及一驱动轮是设于该马达的出力轴上,可与该后轮的外缘贴合,该悬座并得受一弹性件作动,而促使马达的驱动轮与后轮的外缘间恒保持一适当距离;一卡合件,其一端是设于该动力单元上,其另一端则设有一卡部;一扣合件,是以其中段部位枢设于滑板车的后叉上,其一端形成有一制动部,该制动部是得受一来自于握把上的一钢索牵动,该扣合件并得受一弹性件作动,以便于该钢索牵动力量消失后将该扣合件回复原位,且该扣合件相对于该制动部的一端则设有一扣部,是可与论卡合件的卡部相扣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滑板车定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悬座相对于后轮的一侧内缘还固设有一定位块,该定位块上则具有一容室供该卡合件容设,且该卡合件的卡部是凸伸于该容室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滑板车定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扣合件的扣部与中段枢设部位间一侧面是形成有一煞车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滑板车定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扣合件的煞车面概成外凸状的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滑板车定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用以拉动该扣合件旋摆的钢索的另一端是与滑板车的煞车握把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滑板车定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卡合件的卡部与该扣合件的扣部间是还设有一连动块,该连动块的中段部位是枢设于一连结于后叉上的支臂,其上端设有一扣部而恰可与该卡合件的卡部相卡扣,而其下端则设为一拨动部而与该卡合部的上方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动滑板车定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支臂的下端是固设于滑板车的后叉上,而其上端则具有一枢设该连动块的凵型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滑板车定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用以促使马达的驱动轮与后轮的外缘间恒保持一适当距离的弹性件是为一扭力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滑板车定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用以将该扣合件回复原位的弹性件是为一扭力弹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动滑板车的定速装置,包含有:一动力单元,设置于滑板车上靠近后轮的部位,具有一马达以及设于该马达出力轴上的一驱动轮;一卡合件,固设于该动力单元上,具有一卡部;一扣合件,是枢设于滑板车的后叉上,其一端具有一制动部而与一钢索相连接,另一端则具有一扣部而与该卡合件的卡部相扣合。
文档编号B62L1/00GK2463309SQ0120027
公开日2001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01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1年1月22日
发明者陈沧溋 申请人:美尔顿国际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