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靠背斜撑装置的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1902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靠背斜撑装置的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车,特别是涉及一种靠背的斜撑角度可被调整的具靠背斜撑装置的婴儿车。
背景技术
以往婴儿车在设计上为了使靠背的斜撑角度可以被调整,通常是在靠背的左右两侧各别安装一具有定位机能的斜撑杆,而早期斜撑杆在制造上通常是以塑料材料一体成型一基座,然后在该基座上固设一金属冲压的卡掣片,此种设计的斜撑杆在制造时,由于必须成型不同材质的基座及卡掣片后再加以组装,因此不仅制造麻烦,在相同结构强度下,塑料成型的基座会使得整个斜撑装置具有较大的体积,设计上并不理想。
为了提高该斜撑杆装置便利性,同时在具有较佳结构强度的同时,达到扁、轻、小体积的目的,曾有设计如图1、2所示的婴儿车1,该婴儿车1包含两左右间隔的侧杆11、两左右间隔的后脚杆12、一靠背13、两左右间隔的斜撑装置14,以及一用来控制斜撑装置14由一卡掣位置转换到一非卡掣位置的操控单元15。
其中该靠背13包括两支左右间隔连动的靠背管131,该等靠背管131是可前后枢摆地架设在同侧的侧杆11上,每一斜撑装置14都包括一由铝挤材料成型并经冲切而成的斜撑杆141、一固定地安装在靠背管131上的突杆座142、一安装在靠背管131的一中空通道内并可沿着该靠背管131长度方向移动的连动件143、一径向穿经该连动件143并由靠背管131上开设的两左右对应长槽孔132伸出的卡掣杆144,以及一将连动件143恒往下顶推的弹簧145。其中该斜撑杆141在制造时首先以铝挤型材料形成一个矩形截面的滑动控部146,以及一位在上方且片状的卡掣部147,然后再以冲切加工的方式在滑动控部146上设置一滑槽148,以及数个位在卡掣部147上的卡掣槽149。该操控单元15包括两可同时引动同侧卡掣杆144上移的引控件151。
当斜撑装置14位在卡掣位置时,该连动件143及卡掣杆144受到弹簧145的顶撑下移,此时卡掣杆144会抵靠在斜撑杆141的一个卡掣槽149上,而当操控单元15的引控件151引控卡掣杆144克服弹簧145的弹力上移时,该卡掣杆144就会脱离卡掣,使靠背13得以前后枢摆,由于靠背管131在枢摆时,固设其上的突杆座142的高度及前后位置会改变,因此该突杆座142的一突杆140会在斜撑杆141的滑槽148内移动。当婴儿车进行收合时,该靠背13也会随着往前并往下旋摆,在旋摆的过程中,原本卡掣在斜撑杆141其中的一卡掣槽149上的卡掣杆144,就会受到卡掣槽149槽壁的引导往靠背管131长度方向移位,因此为了使婴儿车在收合时各组件间不会产生干涉的现象,在靠背管131上开设两个供卡掣杆144穿出的长槽孔132为必要的设计。
前述婴儿车1在靠背管131上开设该长槽孔132虽可解决婴儿车收合干涉的问题,但由于长槽孔132开设时必须具有足够的长度,才能达到避免干涉的现象,但前述具预定长度的长槽孔132在开设后会削弱靠背管131的结构强度,设计上并不理想。虽然就解决干涉问题而言,可以利用例如围套在该靠背管131上的环圈状滑套来达成,但是滑套被引动时容易产生扭转的现象,且环圈状的滑套会增加整体斜撑装置14的体积,设计上不符轻薄的设计原则。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在不削弱管体结构强度及不会干涉收折的前题下,达到缩小斜撑装置体积的功效的具靠背斜撑装置的婴儿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靠背斜撑装置的婴儿车,包含一骨架、一靠背、一第一斜撑装置及一操控单元,其中该骨架包括两左右间隔的前脚杆、两后脚杆,以及搭接在同侧前、后脚杆间的两侧杆;而该靠背是可前后枢摆地被架设在该骨架的侧杆间,包括两左右间隔的靠背管,该操控单元则是架设在该靠背上;该第一斜撑装置包括一具有一卡掣杆且固设在该靠背管上的卡掣座,以及一可枢摆的架设在该后脚杆上的斜撑杆,其中该斜撑杆上设有数个供该卡掣杆卡合的卡掣槽以及一长槽孔;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斜撑装置还包括一固定地安装在该靠背管上的导轨座,以及一滑动配合地套设在该导轨座上并具有一连卡杆的滑座,该连卡杆并伸入该斜撑杆的长槽孔。
所述具靠背斜撑装置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斜撑装置还包括一抵住该斜撑杆以恒使该斜撑杆的卡掣槽与该卡掣杆卡合的扭力弹簧。
所述具靠背斜撑装置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婴儿车还包含一和该第一斜撑装置左右对应设置的第二斜撑装置。
所述具靠背斜撑装置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斜撑装置包括一具有一卡掣杆且固设在该靠背管上的卡掣座、一可枢摆地架设于该后脚杆上的斜撑杆、一固定地安装在该靠背管上的导轨座、一滑动配合地套设在该导轨座上并具有一突向斜撑杆的连卡杆的滑座,该斜撑杆上设有数个供该卡掣杆卡合的卡掣槽,以及一滑槽,该连卡杆穿入滑槽成滑动配合,还设一抵住该斜撑杆以恒使该斜撑杆的卡掣槽与该卡掣杆卡合的扭力弹簧。
所述具靠背斜撑装置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导轨座上具有一贴固在该靠背管外侧的基部,以及两前后间隔的轨条,而该滑座具有两前后间隔的夹壁、一衔接在该两夹壁外侧端缘间的贴合壁、两前后间隔自该夹壁的内侧端缘相向延伸的围绕壁、两个由该各贴合壁、夹壁及围绕壁界定且供该导轨座的轨条伸入的轨槽。
所述具靠背斜撑装置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导轨座上还设有一位在该基部顶缘的挡块。
所述具靠背斜撑装置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滑座上还具有自一夹壁突出的控绳突块,而该操控单元包括两条左右间隔且固定在靠背管上的管套、两条各别穿套设置于该各管套内且各别具有一引控端的控绳、一连结于该两管套顶端的连接座,以及一可相对于该连接座枢摆并引控两控绳的引控端上移的控绳件,其中该控绳的引控端系结在该滑座的控绳突块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靠背斜撑装置的婴儿车借可相对滑移的扁平滑座及导轨座的设计,可以在不破坏靠背结构强度及不干涉婴儿车收折的情况下,达到缩小斜撑装置体积的目的。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靠背斜撑装置的婴儿车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现有的一婴儿车的一未完整立体分解图。
图2是现有该婴儿车的一未完整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未完整的侧视图,图中该婴儿车位在一展开状态,且婴儿车的一斜撑装置位在一卡掣位置。
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未完整的立体分解图,主要显示该斜撑装置的构造。
图6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未完整的立体放大图。
图7是沿图4中VII-VII线所取的一组合剖视图。
图8是一类似图4的未完整的侧视图,显示该斜撑装置由卡掣位置转换到一非卡掣位置。
图9是该较佳实施的一未完整的侧视图,图中该婴儿车位在一收折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3、4、5,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包含一骨架2、靠背3、左右间隔的一第一斜撑装置4、一第二斜撑装置4′,以及一同步引动两斜撑装置4、4′由一卡掣位置转换到一非卡掣位置的操控单元5。
该骨架2可由一展开状态转换到一收折状态,包括两左右间隔并由后上方往前下方斜伸的前脚杆21、两左右间隔且由前上方往后下方斜伸的后脚杆22、一架设在两前脚杆21顶端间的扶手23、两左右间隔且安装在同侧的前、后脚杆21、22间的侧杆24,以及数个安装在各脚杆21、22底端间的脚轮25。
该靠背3是可前后枢摆地安装在骨架2的两侧杆24间,包括两左右间隔的靠背管31、两左右间隔并将靠背管31枢设在同侧的侧杆24内侧间的第一枢轴32,以及一衔接在该等靠背管31顶端间以连动该等靠背管31的衔接杆33。
参阅图4、5、6,该等斜撑装置4、4′的构造相同,以下只以第一斜撑装置4作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斜撑装置4包括一固定地结合在靠背管31上的卡掣座41、一借一第二枢轴42以可枢摆方式架设在同侧后脚杆22内侧的斜撑杆43、一赋予该斜撑杆43恒往下旋摆作用力的扭力弹簧44、一借两固结轴45固定在靠背管31外侧的导轨座46,以及一可沿着导轨座46的长度方向滑移的滑座47。其中该卡掣座41具有一往婴儿车外侧突伸的卡掣杆411,以及一轴套在卡掣杆411上的铜套412,而该斜撑杆43是由铝挤材料挤压成型后经冲切而得,具有一位于上方的滑移限部431,以及一位于下方的卡掣部432,该滑移限部431上开设一沿长度方向而设的长槽孔433,而该卡掣部432上具有数个开口朝下并供该卡掣杆411卡掣其间的卡掣槽434。
配合图7,本实用新型的导轨座46位在该卡掣座41上方,具有T形的截面,而具有一贴靠在靠背管31表面的长条状基部461、两前后间隔自该基部461突出的轨条462,以及一位于该基部461且用以限制滑座47上移行程的挡块463。而该滑座47是由下往上套设在导轨座46上,具有两前后间隔的直长条状夹壁471、一衔接在该等夹壁471的外侧缘间的贴合壁472、两个前后间隔并自各夹壁471的内侧端缘相向延伸的围绕壁473,以及两个由该等夹壁471及围绕壁473界定而出并供导轨座46的轨条462伸入的轨槽474。又该滑座47更具有一自后方夹壁471往后突出的控绳突块475,以及一自贴合壁472水平突向斜撑杆43的长槽孔433的连卡杆476。
该操控单元5包括两左右间隔的管套51、两各别穿伸在同侧管套51内的控绳52、一供该等管套51顶端安装的连接座53,以及一可相对于该连接座53往后枢摆以引动两控绳52的控绳件54,每一控绳52都具有一突出于管套51下方并结合在滑座47的控绳突块475上的引控端521。
参阅图4、6,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位在展开位置时,受到扭力弹簧44的作用,该斜撑杆43的前端是以第二枢轴42为支点往下旋摆,使其中一个卡掣槽434下移和套设在卡掣杆411上的铜套412卡合,此时该滑座47的连卡杆476是伸入斜撑杆43的长槽孔433。当使用者要由后往前调整该靠背3的斜撑角度时,只要往前推动该靠背3,就可以借着卡掣槽434槽壁的顶推,让斜撑杆43的前端克服扭力弹簧44的弹力逐步上移,直到卡掣杆411移到前一个卡掣槽434为止。
参阅图8、9,当使用者要使靠背3往后下方倾摆时,需要以操控单元5来带动该滑座47沿着导轨座46的长度方向上移,当该滑座47上移时会带动斜撑杆43的前端以第二枢轴42为支点上移,使卡掣部432和卡掣杆411间脱离卡掣,如此该靠背3就可以自由地往后调整斜撑角度。
当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在进行收折时,由于供滑座47滑移的导轨座46具有适当的长度,因此在收合时该斜撑装置4不会干涉到婴儿车的收折动作,同时由于该扁平导轨座46是固定在靠背管31的外侧,不仅不会削弱该靠背管31的结构强度,更可缩小整个斜撑装置4的厚度,同时由于滑座47整体紧邻斜撑杆43,因此斜撑杆43牵动时可较滑顺。故本实用新型该项设计确实可在不干涉婴儿车收合及不削弱靠背3结构强度的前题下,达到缩小斜撑装置4体积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具靠背斜撑装置的婴儿车,包含一骨架、一靠背、一第一斜撑装置及一操控单元,其中该骨架包括两左右间隔的前脚杆、两后脚杆,以及搭接在同侧前、后脚杆间的两侧杆;而该靠背是可前后枢摆地被架设在该骨架的侧杆间,包括两左右间隔的靠背管,该操控单元则是架设在该靠背上;该第一斜撑装置包括一具有一卡掣杆且固设在该靠背管上的卡掣座,以及一可枢摆的架设在该后脚杆上的斜撑杆,其中该斜撑杆上设有数个供该卡掣杆卡合的卡掣槽以及一长槽孔;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斜撑装置还包括一固定地安装在该靠背管上的导轨座,以及一滑动配合地套设在该导轨座上并具有一连卡杆的滑座,该连卡杆并伸入该斜撑杆的长槽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靠背斜撑装置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斜撑装置还包括一抵住该斜撑杆以恒使该斜撑杆的卡掣槽与该卡掣杆卡合的扭力弹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靠背斜撑装置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婴儿车还包含一和该第一斜撑装置左右对应设置的第二斜撑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具靠背斜撑装置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斜撑装置包括一具有一卡掣杆且固设在该靠背管上的卡掣座、一可枢摆地架设于该后脚杆上的斜撑杆、一固定地安装在该靠背管上的导轨座、一滑动配合地套设在该导轨座上并具有一突向斜撑杆的连卡杆的滑座,该斜撑杆上设有数个供该卡掣杆卡合的卡掣槽,以及一滑槽,该连卡杆穿入滑槽成滑动配合,还设一抵住该斜撑杆以恒使该斜撑杆的卡掣槽与该卡掣杆卡合的扭力弹簧。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具靠背斜撑装置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导轨座上具有一贴固在该靠背管外侧的基部,以及两前后间隔的轨条,而该滑座具有两前后间隔的夹壁、一衔接在该两夹壁外侧端缘间的贴合壁、两前后间隔自该夹壁的内侧端缘相向延伸的围绕壁、两个由该各贴合壁、夹壁及围绕壁界定且供该导轨座的轨条伸入的轨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具靠背斜撑装置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导轨座上还设有一位在该基部顶缘的挡块。
7.如权利要求5所述具靠背斜撑装置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该滑座上还具有自一夹壁突出的控绳突块,而该操控单元包括两条左右间隔且固定在靠背管上的管套、两条各别穿套设置于该各管套内且各别具有一引控端的控绳、一连结于该两管套顶端的连接座,以及一可相对于该连接座枢摆并引控两控绳的引控端上移的控绳件,其中该控绳的引控端系结在该滑座的控绳突块上。
专利摘要一种具靠背斜撑装置的婴儿车,包含一骨架、一靠背、一第一斜撑装置及一操控单元,该骨架包括两前脚杆、两后脚杆,以及搭接在同侧前、后脚杆间的两侧杆;该靠背架设在该骨架的侧杆间,包括两靠背管,该操控单元架设在该靠背上;该第一斜撑装置包括一具有一卡掣杆且固设在该靠背管上的卡掣座,以及一架设在该后脚杆上的斜撑杆,该斜撑杆上具有数个可供该卡掣杆卡合的卡掣槽以及一长槽孔;该第一斜撑装置还包括一固定地安装在该靠背管上的导轨座,以及一套设在该导轨座上并具有一连卡杆的滑座,该连卡杆伸入该斜撑杆的长槽孔。本实用新型可在不破坏靠背结构强度及不干涉婴儿车收折的情况下,达到缩小斜撑装置体积的目的。
文档编号B62B9/00GK2635485SQ0327243
公开日2004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16日
发明者蓝贯仁 申请人:蓝贯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