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站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2496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婴儿车站立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婴儿车的站立结构,特别是一种操作简便,功能完美,轻便的新型站立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婴儿车多为缺乏站立结构,当婴儿不坐车后收车时,就会倒下,对放置产生不便。而目前具有站立功能的婴儿车结构,多为手动直接操作支撑杆或利用车筐或其他附加装置起到支撑的作用,结构复杂笨拙,影响整个车体美观性、轻便性,且操作不具人性化。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婴儿车站立结构设计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婴儿车站立结构,该结构设计巧妙,操作简便,轻便不影响整个车体的重量。
具体来讲,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于婴儿车后脚管结合处设置站立结构,该站立结构由连接铁片和支撑铁片构成,该支撑铁片弯折有一定角度,其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中部设置有一条形槽孔,该条形槽孔与后脚管通过铆钉铆合连接;该连接铁片弯折有一定角度,其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孔,其分别与后脚管结合处及第一连接孔枢接。
上述于婴儿车上增加的站立结构是一个连杆传动装置,借助后架管、后脚管之间的角度更改来决定支撑铁片的伸出与缩回,使车台站立。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请详见下述内容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站立结构闭合状态示意图;图2A-B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站立结构撑开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站立结构运动轨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使贵审查员清楚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请参见图1所示,婴儿车是由手把管1、座架管4、前脚管5、后脚管6、后架管7、底架管8、后轮组11组成,后脚管6与手把管1通过小关节2枢接,手把管1与前脚管5通过大关节3枢接,座架管4、后脚管6、后架管7、底架管8于后脚管组合处(图中未标示)枢接;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站立结构,是于该婴儿车上后脚管组合处安装站立结构,该站立结构是由连接铁片9及支撑铁片10连接组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婴儿车站立结构的结构组成、安装关系为该支撑铁片10为弯折有一定角度的铁片,其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01,中部(紧挨弯折处)设置有具有一定长度的条形槽孔102;该连接铁片9是弯折有一定角度的铁片,其两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91及第三连接孔92;所述连接铁片9通过第二连接孔91与后脚管结合处相枢接;该连接铁片9与支撑铁片10通过第一连接孔101与第三连接孔92相枢接,所述支撑铁片10通过条形槽孔102与后脚管6通过一固定铆钉61铆合连接,即构成一连杆传动装置;其操作原理请同时参照图2A-B、图4当车台撑开时,后架管7与后脚管6之间的角度为最大,此时支撑铁片10上设置的条形槽孔102的一端与后脚管6和支撑铁片10之间的铆钉接触卡合,支撑铁片10离开地面,此时车台可正常使用(如图1所示)。
在车台收合过程中,由于后架管7与后脚管6之间的角度逐渐减小,迫使连接铁片9一端向下运动,推动支撑铁片10沿后脚管6和支撑铁片10之间的的铆钉滑行,至条形槽孔102另一端卡合,使支撑铁片10伸出后轮组11,车台此时可以站立(如图2B所示)。
该连接铁片9与支撑铁片10的运动轨迹如图3所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从使用目的上、效能上、进步性以及新颖性等观点进行阐述,其具有的实用进步性,已符合专利法所强调的功能增进及使用要件,本实用新型以上的说明及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以此局限本实用新型,因此,凡一切与本实用新型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的,即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作的等同替换或修饰等,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婴儿车站立结构,于婴儿车后脚管结合处设置站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站立结构由连接铁片和支撑铁片构成,该支撑铁片弯折有一定角度,其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中部设置有一槽孔,该槽孔与后脚管通过铆钉铆合连接;该连接铁片弯折有一定角度,其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孔,其分别与后脚管结合处及第一连接孔枢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站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孔为具有一定长度的条形槽孔。
专利摘要一种婴儿车站立结构,于婴儿车后脚管结合处设置站立结构,该站立结构由连接铁片和支撑铁片构成,该支撑铁片与连接铁片弯折有一定角度,并通过连接孔枢接,整体构成一连杆传动装置,通过后脚管、后架管之间角度的变化,使得支撑铁片伸出与缩回,达到使车台站立及运行的状态,该结构设计巧妙,操作简单,实为一种新型婴儿车站立结构。
文档编号B62B9/00GK2801587SQ20052011031
公开日2006年8月2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21日
发明者骆建华 申请人:骆建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