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4040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 一 种车架装置,特别是指 一 种能用于容置摩 托车置物箱与悬吊摩托车引擎的分段式车架装置。
背景技术
参阅图1,传统摩托车车架1,用于承载一摩托车置物箱
2 ,并包含 一 前架单元11、 一结合于该前架单元1 1后端的后 架单元12,及一横设于该后架4元12上的横杆13。
该前架单元1 1具有 一 前架本体111,及两条分别由该前 架本体111的左右两侧向后延伸的前段杆112,每一前段杆 112皆具有一用以悬吊摩托车引擎(图未示)的悬吊部113,该 后架单元12则具有两条分别接设于该两前段杆1 12末端的后 段杆121,该横杆13是横设于该两后段杆121上且位于该两 悬吊部1 13后方。
该摩托车置物箱2的底面形成有 一 凹陷槽2 1 ,以供该横 杆1 3定位于其中,藉此使得该摩托车置物箱2可以稳定地置 放于该摩托车车架1上。
参阅图2 ,该前架单元11的前段杆1 12具有邻近末端处 的两个穿孔114,及一个介于该二穿孔114之间的定位孔115, 该后架单元12的后段杆121则具有一连接该横杆13的杆本 体122,及 一 由该杆本体122朝向该前段杆1 12方向延伸以 供穿置于该定位孔115内的凸柱123,该杆本体122则具有 两个分别相对应前段杆1 1 2的该二穿孔1 1 4的贯穿孔124。
当该前、后架单元11、 12欲互相结合时,必须先利用夹 具或人力加以扶持,然后再令每一后段杆121的凸柱123穿 置于相对应前段杆1 12的定位孔1 15内,以确保前、后段杆 112、 121不会产生相对移动,然后再利用两个螺栓14分别 由前段杆1 12的两个穿孔1 14穿入,并通过后段杆121的相 对应两个贯穿孔124而其末端突出于贯穿孔124夕卜,并配合 两个螺帽1 5锁设于螺栓14末端,藉此使得该前、后架单元 11、 1 2互相锁合固定。
然而,传统摩托车车架1于组装与实际使用时,具有以 下所述的缺点
(1) 组装该前、后架单元11、 12较为不便,降低工作效

由于该两螺栓14是采用由上往下锁设的方式,分别穿伸 于互相对应的穿孔114与贯穿孔124,再加上该前、后架单 元11、 1 2皆具有 一 定高度,当进行锁合固定时,作业员就必 须要位于比该前、后架单元11、 1 2更高的位置,才能将该两 螺栓14由上往下锁设,因此,组装该前、后架单元11、 12 时显得较为不便,降低工作效率。
(2) 该前架单元11体积较大,不易铸造
因为每一前段杆112是利用其悬吊部113后方的部分, 而与相对应的后段杆121进行结合,因此,每一前段杆112 的长度势必较长,造成该前架单元1 1体积较大,不易与该后 架单元12共享相同的铸造机台,使得制造设备成本增加。
(3) 每一前段杆112与后段杆121的强度降低
由于每一前段杆112与后段杆121的接触面较为平滑,并且在此接触面上钻设数个穿孔114与贯穿孔124,导致每 一前段杆112与后段杆121的强度降低,容易在穿孔114与 贯穿孔124处产生破裂现象。
(4) 须配合夹具或人力加以扶持该前、后架单元11、 12, 才能进行组装-
该前、后架单元11、 1 2皆具有相当重量,必须先配合夹 具或人力加以扶持,才能进行组装,组装难度较高,降低整 体组装效率。
(5) 该摩托车置物箱2内部空间的运用效率较差
由于该横杆1 3是横亘于该摩托车置物箱2底部的凹陷槽 2 1内,导致该摩托车置物箱2内部空间被分隔为两个区间, 故对该摩托车置物箱2内部空间造成较大限制与不便,降低 空间运用效率。
因此,如何克服传统摩托车车架1于组装与实际使用时 所产生的上述缺点,便成为相关业者所欲努力研究的方向。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即在提供 一 种摩托车的分段式车 架装置,其组装较为方便,可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于是,本发明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包含一前段车 架、 一 位于该前段车架后端的后段车架,及 一 用以将该前、 后段车架互相组装结合的结合单元。
该前段车架具有 一 前架本体,及两条分别由该前架本体 的左右两侧向后延伸的外侧杆,每 一 外侧杆具有多个由外侧面向内贯穿至内侧面的贯穿孔,该后段车架具有 一 后架本体, 及两条分别由该后架本体的左右两侧向前延伸至该两外侧杆之间的内侧杆,每 一 内侧杆具有多个形成于外侧面且与所述 贯穿孔互相对应的结合孔,该结合单元具有多个分别穿伸过 互相对应的贯穿孔与结合孔的结合件,以使该两外侧杆与该 两内侧杆互相对应结合。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藉由该后段车架的两内侧杆是位于 该前段车架的两外侧杆之间,作业员可方便地从该前段车架 的左右外侧,分别将所述结合件以由外向内的方向,穿伸过 互相对应的贯穿孔与结合孔,而使该前、后段车架互相结合, 藉此方式,组装上显得较为方便,可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图1是 一 立体分解图,说明传统摩托车车架与摩托车置物箱的相对结合位置关系;
图2是 一 立体分解图,说明传统摩托车车架的前段杆与后段杆的结合方式;
图3是一立体示意图,说明传统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的较佳实施例;
图4是 一 局部立体分解图,辅助说明图3所示的较佳实施例,其前、后段车架的相对结合位置;
图5是 一 局部前视剖视图,说明传统摩托车车架与施例,由其前端方向所视的前、后段车架的结合态样;
图6是 一 侧视图,辅助说明图3所示的较佳实施例,由外向内的侧视方向所视的前、后段车架的结合态样;及
图7是 一 局部前视剖视图,辅助说明图3所示的较佳实 施例,与摩托车引擎与置物箱的结合态样。
具休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 下配合参考图式之 一 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 呈现。
参阅图3,本发明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3的较佳实 施例,包含 一 前段车架3 1、 一位于该前段车架31后端的后 段车架32 、 一用以将该前、后段车架3 1、 32互相组装结合 的结合单元34,及一连设于该后段车架32上的横杆35。在 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摩托车续航力、避免油耗、减轻重量, 所以该前、后段车架31、 32,以及横杆35都是采用密度较 轻的铝合金加以铸造而成型制作,当然也可以釆用其它密度 较轻的金属加以铸造成型,所以不应以本实施例的说明为限。
一并参阅图3 、 4 ,该前段车架3 1具有 一 前架本体3 1 1 、 两条分别由该前架本体3 11的左右两侧向后延伸的外侧杆 3 12,及两个分别设于该二外侧杆312的内侧面上的定位块 3 13(图4中只绘出其中一外侧杆312与定位块313)。
每 一 外侧杆3 12具有多个由外侧杆3 12外侧面向内贯穿 至外侧杆312内侧面的贯穿孔314、多个间隔形成于外侧杆 3 1 2顶面且呈前后方向设置的第 一 凹槽3 1 5 、 一由外侧杆312 外侧面向内贯穿至外侧杆312内侧面的悬吊孔316,及多个 间隔形成于外侧杆3 12外侧面上且位于每 一 贯穿孔3 14周围 的第一侧向凹槽317,且该悬吊孔316是介于最后端的两相 邻贯穿孔314之间。
该后段车架32具有一后架本体321、两条分别由该后架 本体321的左右两侧向前延伸至该两外侧杆3 12之间的内侧 杆322,及两个分别由该两内侧杆322向前延伸的凸耳部 323(图4中只绘出其中一内侧杆322与凸耳部323)。
每 一 内侧杆322具有多个形成于内侧杆322外侧面且与 所述贯穿孔3 14互相对应的结合孔33 1 、 一形成于内侧杆322 外侧面上的凹陷部332、多个设于该凹陷部332内的凸肋333 、 一形成于内侧杆322顶面且呈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二凹槽334 、 多条布设于每一结合孔33 1周围的补强肋条335 、 一形成于 内侧杆322底面且位于悬吊孔316相对应位置处的开口 336, 及多个间隔形成于外侧面上且位于每 一 结合孔33 1周围的第 二侧向凹槽337,其中,每一 结合孔33 1是位于该凹陷部332 内,且由该凹陷部332底缘向内贯穿至内侧杆322内侧面。
该结合单元34具有多个分别穿伸过互相对应的贯穿孔 314与结合孔331的结合件341,及多个分别与所述结合件 34 1对应螺合的螺帽342 ,在本实施例中,每 一 结合件34 1均 为螺丝。
该横杆35具有两个分别由该两内侧杆322内侧面彼此相 向且向前延伸的延伸部351,及一连接该两延伸部351的桥 接部352,其中,该两延伸部351皆位于内侧杆322的开口 336前方,并且是位于相同高度,该桥接部352则是由该两 延伸部351向上延伸 一 定高度后再连接在 一 起。
一并参阅图3、 4、 5,当欲组装结合该前、后段车架3K 32时,先使该后段车架32的两内侧杆322是位于该前段车 架3 1的两外侧杆3 12之间,并且将该前段车架3 1的每 一 外侧杆3 12皆容置于相对应内侧杆322的凹陷部332内,且位 于该凹陷部332内的凸肋333则触抵于外侧杆3 1 2顶面上。
一并参阅图3、 4、 6,此时,位于每一外侧杆312内侧 面上的定位块3 13,其底缘则是分别被相对应内侧杆322前 端的凸耳部323所接触支撑,并且配合位于该凹陷部332内 的凸肋333是触抵于外侧杆3 12顶面上的设计,亦即该后段 车架32的两支内侧杆322是可活动地座置于该前段车架3 1 的两支外侧杆3 1 2上,此时,由于该后段车架32的后架本体 321重量较重,使得该后架本体321是以该等凸肋333为支 点而向下倾斜,造成位于内侧杆322前端的凸耳部323是相 对地向上倾斜,然而,凸耳部323于向上倾斜的过程中虽然 是持续推抵定位块3 1 3底缘,但是由于该前段车架3 1的体积 与重量皆较大,所以整体而言,定位块3 1 3并不会被凸耳部 323推抵移动,因此,该后段车架32是保持平衡状态而自我 定位于该前段车架3 1后端,完全不需利用夹具或人力加以扶 持,组装上非常简便,可提高整体组装效率。
参阅图4 、 5 ,此时,当作业员处于与该前、后段车架3 1、 32相同高度的位置时,即可方便地从该前段车架3 1的左右 外侧,分别将所述结合件34 1以由外向内的方向,穿伸过互 相对应的贯穿孔3 14与结合孔33 1而突出于内侧杆322内侧 面上,并配合所述螺帽342对应螺合于所述结合件341上且 触抵于内侧杆322内侧面,即可使该两外侧杆3 12与该两内 侧杆322互相对应结合,藉此组装结合该前、后段车架3 1 、 32,而由于作业员毋需改变其所处位置,即可由侧向方位较 不费力地将所述结合件341与螺帽342锁设固定于该前、后 段车架3 1 、 32上,完全不需如传统摩托车车架1于组装时,作业员需要改变其位置,使其高于该摩托车车架1上方才能 将该两螺栓14由上往下锁设于该前、后架单元11、12上, 相较之下,本发明于组装上显得较为方便,可有效提升工作 效率。
除此之外,为了减少该前、后段车架3 1 、 32的整体重量, 本发明在每 一 外侧杆3 12与内侧杆322的外侧面上分别形成 有所述第一、二侧向凹槽317、 337,以及在其顶面上形成有 所述第一、二凹槽315、 334,而减少该前、后段车架31、 32 的体积,进而达到减少重量的目的,然而为同时避免重量过 低,降低结构强度,本发明更于每 一 内侧杆322的结合孔33 1 周围布设该等补强肋条335,藉以加强结构强度,避免该前、 后段车架3 1 、 32结合时于每 一 结合孔33 1处产生破裂现象, 降低结构稳定性。
参阅图4、 6,再者,相较于传统摩托车车架1的悬吊部 113的位置间隔前段杆112的末端仍有相当长的距离,本发 明的每 一 外侧杆3 12的悬吊孔3 16是介于最后端的两相邻贯 穿孔314之间,亦即悬吊孔316与外侧杆312末端间的距离 相当小,缩短该前段车架3 1的长度与所占的体积,可使该前 段车架3 1小型化,而易于与体积较小的后段车架32共享相 同铸具,降低制造设备成本。
参阅图3、 4、 7,本发明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3可 用以悬吊 一 摩托车引擎4与承载 一 置物箱5 1 ,该摩托车引擎 4具有一连设于该分段式车架装置3上的支撑臂41,及一位 于摩托车引擎4顶端的化油器42,并利用该支撑臂41的两 端分别穿伸过该二内侧杆322的开口 336且固定于相对应外
侧杆3 12的悬吊孔3 16,而挂设于该两内侧杆322之间。
由于该横杆35的桥接部352是由该两延伸部351向上延 伸 一 定高度后再连接在 一 起,因此该横杆35形成有 一 可供该 摩托车引擎4的化油器42所容纳的顶部空间353 ,提高整体 空间形态的运用效率,而且藉由该横杆35概呈倒U形的设 计,也可对整体后段车架32提供更高的强度及刚性。
至于该横杆3 5 、两内侧杆322 ,与后架本体32 1互相配 合则界定出一供该置物箱51置放于其中的容置空间36,并 且该横杆3 5的两延伸部351具有多个锁孔354,以供多个锁 合螺丝52穿伸过该置物箱5 1后,可锁设固定于相对应的锁 孔354内,藉此使该置物箱5 1定位于该容置空间36内。
而由于该横杆35的两延伸部35 1是位于该两内侧杆322 的开口 336前方,并且由该两内侧杆322内侧面上彼此相向 且向前延伸,反观传统摩托车车架1的横杆13是位于该两悬 吊部11 3后方,并且直接向上横亘于该摩托车置物箱2底部 的凹陷槽2 1内,导致该摩托车置物箱2内部空间被分隔为两 个区间,相较之下,本发明的横杆35则是先将其两延伸部 35 1分别由该二内侧杆 向上延伸形成该桥接部 灵活占用该摩托车引擎 部中央处也可以保持完 隔状态,提高该置物箱
藉由上述设计,本 际组装与使用上,具有
(1)提高组装工作效率-
322内侧面上予以向前延伸,然后再 352,所以该二延伸部351不仅可以 4上方的空间,而且该置物箱51于底 整,确保该置物箱5 1内部不会产生分 51内部的空间运用效率。
发明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3于实 以下所述的优点-
藉由该后段车架32的两内侧杆322是位于该前段车架 3 1的两外侧杆3 1 2之间,当作业员处于与该前、后段车架3 1、 32相同高度的位置时,即可方便地从该前段车架31的左右 外侧,分别将所述结合件34 1以由外向内的方向,穿伸过互 相对应的贯穿孔3 14与结合孔331,而使该前、后段车架31、 32互相结合,藉此方式,组装上显得较为方便,可有效提升 工作效率。
(2)减少该前段车架31的体积
本发明的每一外侧杆3 12的悬吊孔316是介于最后端的 两相邻贯穿孔314之间,亦即悬吊孔316与外侧杆312末端 间的距离相当小,反观传统摩托车车架1的悬吊部! 1 3与前 段杆1 12的末端间距离相当大,因此本发明可以有效缩短该 前段车架3 1的长度与所占的体积,而易于与体积较小的后段 车架32共享相同机具,降低制造设备成本。
(3) 减轻重量,提高强度
本发明在每 一 外侧杆3 12与内侧杆322的外侧面上分别 形成有所述第一、二侧向凹槽317、 337,以及在其顶面上形 成有所述第一、二凹槽315、 334,而减少该前、后段车架31、 32的体积,进而达到减少重量的目的,并且在每 一 内侧杆322 的结合孔33 1周围布设该等补强肋条335,藉以加强结构强 度。
(4) 该后段车架32具有自我定位功能,组装时无需利用 夹具或人力加以扶持
藉由该后段车架32是以该等凸肋333触抵于该前段车架 3 1的外侧杆3 12顶面上,而作为 一 活动性支撑杠杆设计,配合该后架本体321因重量较重而向下倾斜,此时,位于内侧
杆322前端的凸耳部323是相对地向上倾斜而推抵该前段车 架3 1的定位块3 1 3底缘,然而由于该前段车架3 1的体积与 重量皆较大,所以定位块3 1 3并不会被凸耳部323推抵移动, 因此,该后段车架32是保持平衡状态而自我定位于该前段车 架3 1后端,完全不需利用夹具或人力加以扶持。
(5)该置物箱5 1内部的空间运用效率较佳
藉由该横杆35是先将其延伸部35 1向前延伸,然后再向 上延伸形成该桥接部352 ,所以该置物箱5 1于底部中央处可 以保持完整,而只会在其底部前缘处形成 一 容置该桥接部352 的结构设计,藉此确保该置物箱5 1内部不会产生分隔状态, 提高该置物箱5 1内部的空间运用效率。
归纳上述,本发明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3 ,于实际 组装与使用上,具有提高组装工作效率、减少该前段车架3 1 的体积、减轻整体重量、该后段车架32组装时无需利用夹具 或人力加以扶持、该置物箱5 1内部的空间运用效率较佳等各 项优点,所以确实能够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己,并不能以此降
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只要是依据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
明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属本发明专禾l
涵盖的范围内。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3 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 31 前段车架 311 前架本体 3 12夕卜侧杆354 锁孔
313定位块36 容置空间
3 14贯穿孔4 摩托车引擎
3 15第 一 凹槽4 1支撑臂
3 16悬吊孔42化油器
3 17第 一 侧向凹槽5 1置物箱
32后段车架52 锁合螺丝
32 1后架本体
322内侧杆
323凸耳部
33 1结合孑L
332凹陷部
333凸肋
334第二凹槽
335补强肋条
336开口
337第二侧向凹槽
34结合单元
341么士 a处 知口 i卞
342螺帽
35横杆
351延伸部
352桥接部
353顶部空间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包含前段车架,其具有前架本体,及两条分别由该前架本体的左右两侧向后延伸的外侧杆,每一外侧杆具有多个由外侧面向内贯穿至内侧面的贯穿孔;后段车架,其具有后架本体,及两条分别由该后架本体的左右两侧向前延伸至该两条外侧杆之间的内侧杆,每一内侧杆具有多个形成于外侧面且与所述贯穿孔互相对应的结合孔;及结合单元,其具有多个分别穿伸过互相对应的贯穿孔与结合孔的结合件,以使该两条外侧杆与该两条内侧杆互相对应结合。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其中,该前段 车架是以铸造成型方式制成。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其中,该后段 车架是以铸造成型方式制成。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其中,该后段 车架的每一内侧杆还具有形成于外侧面上的凹陷部,以供相对应 的外侧杆容置于其中,且每一结合孔是位于该凹陷部内。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其中,该后段 车架的每一内侧杆还具有多个设于该凹陷部内且触抵于相对应外 侧杆的顶面的凸肋。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其中,该前段 车架的每一外侧杆还具有多个间隔形成于顶面且呈前后方向设置 的第一凹槽。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其中,该后段车架的每一内侧杆还具有形成于顶面且呈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二凹槽。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其中,该后段车架的每一内侧杆还具有多条布设于每一结合孔周围的补强肋条。
9. 如权利要求1、 2、 3或8所述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其中,该前段车架还具有两个分别设于该两条外侧杆的内侧面上的定位块,该后段车架还具有两个分别由该两条内侧杆向前延伸且接触支撑相对应定位块底缘的凸耳部。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其用以悬吊 的摩托车引擎,该摩托车引擎具有连设于该分段式车架装置上的 支撑臂,其中,该前段车架的每一外侧杆还具有由外侧面向内贯 穿至内侧面的悬吊孔,且该悬吊孔是介于最后端的两个相邻贯穿 孔之间,该后段车架的每一内侧杆还具有形成于底面且位于悬吊孔相对应位置处的开口,该摩托车引擎利用其支撑臂穿伸过两幵口且固定于相对应的悬吊孔,而挂设于该两条内侧杆之间。
11. 如权利要求IO所述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其用以承载的置物箱,该分段式车架装置还包含连设于该后段车架的两条内侧杆上且位于开口前方的横杆,该横杆、两条内侧杆,与后架本体互相配合界定出供该置物箱置放于其中的容置空间。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其中,该横杆具有两个分别由该两条内侧杆内侧面彼此相向且向前延伸的延伸部,及连接该两个延伸部的桥接部,且该两个延伸部皆位于内侧杆的开口前方。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其中,该 横杆的两个延伸部是位子相同髙度,该桥接都则是由该两个延伸 部向上延伸一定高度后再连接在一起。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其中,该 横杆的两个延伸部具有多个锁孔,以供多个锁合螺丝穿伸过该置 物箱后,可锁设固定于相对应的锁孔内。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其中,每 一内侧杆的结合孔是由该凹陷部底缘向内贯穿至内侧杆内侧面, 该结合单元的每一结合件均为螺丝,分别穿伸过互相对应的贯穿 孔与结合孔而突出于内侧杆内侧面上,该结合单元还具有多个分 别与所述结合件对应螺合且触抵于内侧杆内侧面上的螺帽。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其中,该 前段车架的每一外侧杆还具有多个间隔形成于外侧面上且位于每 一贯穿孔周围的第一侧向凹槽。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其中,该 后段车架的每一内侧杆还具有多个间隔形成于外侧面上且位于每 一结合孔周围的第二侧向凹槽。
全文摘要
一种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包含一前段车架、一后段车架,及一结合单元。该前段车架具有两条间隔向后延伸的外侧杆,每一外侧杆具有多个由外侧面向内贯穿至内侧面的贯穿孔,该后段车架具有两条间隔向前延伸至该两外侧杆之间的内侧杆,每一内侧杆具有多个形成于外侧面且与所述贯穿孔互相对应的结合孔,作业员可方便地从该前段车架的左右外侧,将该结合单元的多个结合件分别以由外向内的方向,穿伸过互相对应的贯穿孔与结合孔,而使该前、后段车架互相结合,藉此方式,组装上显得较为方便,可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B62K11/02GK101172507SQ20061014290
公开日2008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1日
发明者蔡丰智 申请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