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1302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其包括摆动臂和消音器,其中摆动臂布置在单元摆动式发动机单元上来支撑后轮以使后轮可竖直摆动,消音器安装到该摆动臂。
背景技术
例如,提出了这样一种设置有单元摆动式发动机单元的起动器式摩托车,其中摆动臂安装到发动机单元的一侧,后轮布置在摆动臂的后部与发动机单元之间,消音器安装到摆动臂,且用于后轮的后悬架和制动钳布置在消音器和摆动臂之间(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JP-A-2001-97269发明内容顺便提及,在如传统摩托车中那样后悬架和制动钳布置在摆动臂和消音器之间的情况下,引起消音器向车辆的外侧突出而减小了侧倾角(bankangle)的问题。
考虑到上述传统状况进行了本发明,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消音器的向外突出以增大侧倾角的摩托车。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摩托车,包括车身框架;单元摆动式发动机单元,其前部被支撑为绕所述车身框架的枢轴可竖直摆动;摆动臂,其前部连接到所述发动机单元且其后部支撑后轮;悬架,其连接在所述摆动臂和所述车身框架之间;消音器,其安装到所述摆动臂;和用于所述后轮的制动钳;并且其中用于所述后轮的所述制动钳布置在所述消音器下方,且所述悬架布置在所述消音器上方。
而且,因为所述悬架和所述制动钳布置在所述消音器上方和下方,所以可以抑制由来自所述消音器的热带来的影响。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摩托车的车身框架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安装到车身框架的发动机单元的右侧视图。
图4是示出发动机单元的后悬架和摆动臂的右侧视图。
图5是示出发动机单元的后悬架和摆动臂的左侧视图。
图6是示出摆动臂的截面的后视图(沿着图4的线VI-VI所取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后悬架的剖视图(沿着图4的线VII-VII所取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布置在摆动臂上的制动钳的后视图。
图9是示出后悬架和消音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后视图。
图10是示出后悬架和消音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1摩托车2车身框架7后轮8单元摆动式发动机单元8c′润滑油注入端口10后悬架39排气管51枢轴55摆动臂55d前上端55e前下端55f后端(后轮支撑)55h凹部
57制动钳80消音器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至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摩托车的视图。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前和后、左和右表示在坐在车座上的状态下观察时的前和后、左和右。
在附图中,标记1表示起动器式摩托车。摩托车1包括车身框架2、单元摆动式发动机单元8、摆动臂55和后悬架10,车身框架2具有布置在其前端处的头管3,单元摆动式发动机单元8由车身框架2上的枢轴51支撑以可竖直摆动,并在其后端处布置有后轮7,摆动臂55的前端连接到发动机单元8,后端连接到后轮7,后悬架10连接为跨接摆动臂55和车身框架2。
在其下端处布置了前轮4并在其上端处布置了转向把5的前叉6由头管3可枢转地支撑以可左右转动。而且,跨乘式车座9在发动机单元8上方安装在车身框架2上。
车座9包括主车座9a和与主车座9a分离形成的后车座9b。后车座9b布置在比主车座9a更高的位置处。
前叉6的前侧被前封盖11覆盖,后侧被护腿板12覆盖,车座9的下周缘被侧封盖13覆盖。
车身框架2包括从头管3的下端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侧分开并接着从该下端向后并大体水平延伸的一对左右下管20、20;从左右下管20在纵向上的中部沿纵向向后并倾斜向上延伸的一对左右车座梁21、21;从左右下管20的后端表面20a竖直延伸并且其上端连接到车座梁21的一对左右发动机悬架框架22、22;以及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连接在左右车座梁21与发动机悬架框架22连接的连接部21a附近的部分之间的横梁构件23。
而且,车身框架2包括左右上管24、24和左右车座撑条25、25,左右上管24、24从头管3基本笔直地向后并向下倾斜延伸的,并且其后端表面连接到车座梁21,左右车座撑条25、25连接在左右发动机悬架框架22与车座梁21的后部之间。
左右枢转构件47布置在左右发动机悬架框架22、22的后表面与后管20的连接部附近处。
纵向延伸的矩形搁脚架连接并跨接在左右下管20与左右车座梁21之间。
左右发动机悬架框架22的下端通过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下侧部22c一体连接,主支脚45布置在下侧部22c上以被支撑为能够在使用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转动。
燃料箱30布置在被左右下管20和左右上管24围绕的空间中,散热器31布置在燃料箱30下方。
而且,向上开口的储物箱33在燃料箱30之后布置在被左右下管20、车座梁21和发动机悬架框架22围绕的空间中。储物箱33的延伸长度基本等于车座9在纵向上的总长度,且开口被车座9覆盖以能够打开和关闭。
对于发动机单元8,发动机主体8a和包括带室的、其中容纳V带式无级变速器17的变速箱8b一体接合。
发动机主体8a是水冷式四冲程单缸发动机,其以气缸轴线A基本水平延伸的状态安装,并构造为使得气缸体8d、气缸盖8e和气缸盖封盖8f相继接合到曲轴箱8c的前匹配表面,布置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水平导向的曲轴18容纳在曲轴箱8c中。
变速箱8b包括箱体8g和箱封盖8h,箱体8g与曲轴箱8c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端延续以向后延伸,箱封盖8h可拆卸地安装到箱体8g的左匹配表面。
V带式无级变速器17被构造成使得在变速箱8b中布置在曲轴18的左端处的驱动带轮和布置在变速箱8b的后端处的从动带轮17a通过V带17c互相连接。从动带轮17b的旋转传递到其的主轴17d以及驱动轴17e布置在变速箱8b中,且后轮7安装到驱动轴17e。
左右支撑8j、8j形成在曲轴箱8c的下壁上以向前突出。左右支撑8j、8j由枢转构件47通过枢轴51可枢转地支撑,从而发动机单元8被支撑为能够绕曲轴箱8c的下部竖直摆动。
油盘8k连接到曲轴箱8c的底匹配表面。用于将润滑油注入油盘8k的润滑油注入端口8c′形成在曲轴箱8c的右侧壁上以向上延伸。冷却水泵82布置在曲轴箱8c的右侧壁的后上端。
空气滤清器36布置在变速箱8b的上壁表面上。空气滤清器36的纵向长度的尺寸被制成基本等于变速箱8b的总长度。空气滤清器36固定到变速箱8b,以包括固定到变速箱8b并在其中布置有过滤器的滤清器主体36a、和可拆卸地安装到滤清器主体36a的左匹配表面的滤清器封盖36b。
向下开口的吸入端口36c形成在滤清器封盖36b上,排出端口36d形成在滤清器主体36a的前壁内。节气门体38通过进气管37连接到排出端口36d。
如图2所示,在俯视图中观察,空气滤清器36布置在从车身中线C向左偏移的位置上,而节气门体38布置在车身中线上。而且,后悬架10布置在从车身中线C向右偏移的位置上。
如图5所示,进气口8e′在气缸盖8e的上壁表面开口。节气门体38通过进气歧管37a连接到进气口8e′。
排气口8e″在气缸盖8e的下壁表面开口。排气管39连接到排气口8e″。如图3所示,排气管39从排气口8e″向下延伸,从其下端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右延伸,经过右下管20的下侧附近和发动机悬架框架22的前侧附近,并向后弯折以在发动机悬架框架22外侧延伸。此外,排气管39在发动机悬架框架22外侧经过枢轴51的下方以倾斜向上延伸,消音器80连接到排气管39的下端。
润滑油注入端口8c′布置在排气管39中以位于排气管39上方,冷却水泵82布置在润滑油注入端口8c′的后上方。因此,可以在不移除消音器80的情况下进行润滑油的注入和冷却水泵82的维护。
消音器80是圆筒形的,以约15度向上倾斜布置到摆动臂55的外侧。上下延伸的安装部80a、80b形成在消音器80的上下边缘处,且通过从外部插入的螺栓81、81将各个安装部80a、80b夹紧到摆动臂55,来将消音器80固定到摆动臂55。
摆动臂55布置在后轮7的与发动机单元8相反的那侧上。摆动臂55包括基本上三角形平板形状的臂主体55a(形成为具有从后侧向前侧减小的竖直尺寸)、弯曲地形成在臂主体55a的外周边缘上的凸缘部55b、和连接在凸缘部55b和臂主体55a之间的栅状肋55c。
凹部55h在臂主体55a的竖直中部凹入地形成以沿着消音器80延伸,且消音器80布置为使得其内部位于凹部55h中。
臂主体55a的前边缘的上端55d和下端55e分别螺纹紧固到曲轴箱8c。驱动轴17e以其间的轴承56支撑在臂主体55a的后端55f上。驱动轴17e由变速箱8b和摆动臂55进行双支撑。
后轮7的轮毂部分7a接合到驱动轴17e以与其一起旋转。盘片54螺纹紧固到轮毂部分7a的外侧。
制动钳57布置在盘片54上。制动钳57通过螺栓53、53固定到摆动臂55的后端55f(其支撑后轮7)后方的后边缘55i。
制动钳57包括固定到后边缘55i的制动钳体57a、布置在制动钳体57a中以与盘片54相对的左右活塞57b、57b、以及连接到制动钳体57a以将液压供应到活塞57b的制动软管57c。当骑乘者进行制动操作时,液压使得活塞57b将盘片54推压插入通过制动垫(未示出)。
而且,刹车索57e的长度通过杠杆57d连接到活塞57b。当进行刹车操作时,杠杆57d被刹车索57e转动,以推动活塞57b而机械地锁止盘片54。
后悬架10布置在摆动臂55和横梁构件23之间,以在车辆的纵向上基本水平地导向。后悬架10布置在发动机单元8上方并基本平行于发动机单元的气缸轴线A。
后悬架10包括气缸10b、可滑动地布置在气缸10b中的活塞(未示出)、连接到活塞的活塞杆10c、以及布置在活塞杆10c和气缸10b之间的线圈弹簧10d以将10b、10c两者在延伸方向上推压。
气缸10b可枢转地连接到连接支架58,连接支架58通过弹性衬套10e连接到横梁构件23。而且,C型支架10f连接到活塞杆,支架10f可枢转地连接到形成在摆动臂55的上端55d的上侧上的凸台55g。
后悬架10布置在摆动臂55的消音器80上方,制动钳57布置在摆动臂55的消音器80的下方。而且,从侧面观察,后悬架10布置在摆动臂55的后端55f(其支撑后轮7)的前方,且制动钳57布置在后端55f的后方。此外,制动钳57向摆动臂55的后边缘55i的后方突出。
根据本实施例,因为消音器80安装到摆动臂55的外侧壁,制动钳57布置在摆动臂55的消音器80的下方,且后悬架10布置在消音器的上方,所以消音器80不干扰后悬架10和制动钳57,由此可以将消音器80朝向车辆的中心布置,从而能够相应的减小车辆宽度尺寸并增大侧倾角(bankangle)。
而且,因为后悬架10和制动钳75布置在远离消音器80的位置上,所以可以抑制由来自消音器80的热的影响。
根据本实施例,因为摆动臂55形成有凹部55h,消音器80的内部位于凹部55h中,所以可以将消音器80进一步朝向车辆的中心布置,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大侧倾角。
因为制动钳57布置在摆动臂55的后端55f(其支撑后轮7)的后方,所以可以将制动钳57布置在靠近后轮7的车轴的高度上,从而与制动钳布置在后轮车轴的下方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侧倾角。
根据本实施例,因为后悬架10在纵向上布置并导向为基本水平,所以与后悬架布置并导向为竖直的情况相比可以降低车座高度。
根据本实施例,因为排气管39布置为从发动机悬架框架22经过枢轴51的横向外侧,所以可以有效利用布置在发动机单元8的横向右侧的空间来布置排气管39。
因为润滑油注入端口8c′布置在枢轴51的后方并在排气管39内侧,所以可以有效的利用排气管39上方的空间来布置润滑油注入端口8c’,从而能够帮助润滑油的注入工作。
根据本实施例,因为摆动臂55布置在后轮7的与发动机单元8相反的那侧上,所以后轮7可以由摆动臂55和发动机单元8进行双支撑,从而在抵抗来自路面的载荷的支撑刚度上改善后轮7。
根据本实施例,因为摆动臂55是基本三角形平板,其在竖直尺寸上从前侧向后侧减小,摆动臂的上端55d和下端55e固定到发动机单元8,且后轮7由后端55f支撑,所以可以在确保后轮7的支撑刚度的同时使摆动臂55的尺寸如所需地最小化。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包括车身框架;单元摆动式发动机单元,其前部被支撑为绕所述车身框架的枢轴可竖直摆动;摆动臂,其前部连接到所述发动机单元且其后部支撑后轮;悬架,其连接在所述摆动臂和所述车身框架之间;消音器,其安装到所述摆动臂;和用于所述后轮的制动钳;并且其中用于所述后轮的所述制动钳布置在所述消音器下方,且所述悬架布置在所述消音器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摆动臂形成有凹部,其避免与所述消音器的内部干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制动钳布置在所述摆动臂的支撑所述后轮的那部分的后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悬架在车辆的纵向上基本水平地布置以将其后端连接到所述摆动臂的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还包括连接到所述消音器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布置为经过所述枢轴的横向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发动机单元形成有润滑油注入端口,所述润滑油注入端口布置在所述枢轴的后方和所述排气管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发动机单元包括变速箱,所述变速箱具有带室并将所述后轮支撑在其后部上,并且所述摆动臂布置在所述后轮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所述发动机单元相反的那侧上,所述变速箱布置在所述发动机单元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摆动臂是基本三角形平板的形式,其在竖直尺寸上从前侧朝向后侧减小,并且所述摆动臂的前上端和前下端连接到所述发动机单元。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抑制消音器向外突出来增大侧倾角的摩托车。用于后轮(7)的制动钳(57)在消音器(80)下方布置在摆动臂(55)上,且悬架(10)布置在消音器上方。
文档编号B62K25/04GK101085635SQ200710111130
公开日2007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9日
发明者山本佳明, 青山淳 申请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