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左右外侧挡风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2300阅读:14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左右外侧挡风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摩托车左右外侧挡风板
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上的覆盖件,具体的说是一种摩托车左右 外侧挡风板。
二、 背景技术
摩托车覆盖件在摩托车整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它是摩托车 外观的直接显现,也是广大客户选车的一种重要参考。各厂家也在摩 托车、尤其是弯梁车的覆盖件外观上花费大量的精力,而对于其结构
却没有过多的深入研究,因此,市场上很多摩托车在两到三万公里行 程以后就会出现覆盖件不同程度的损害,如表面断裂、安装点、卡钩 等地方折断,直接影响了整车的使用性能,也给广大消费者带来财富 和生命的隐患。
三、 发明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造型美观新颖,安
装牢固可靠,且与其它部件浑然一体的摩托车左右外侧挡风板。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 一种摩托车左右外侧挡风板,包 括左右挡风板本体,其特征是左右挡风板本体的上部设有上凹槽, 其同左右内侧挡风一起与前面罩连接,设在本体上部的安装柱及安装 凹槽把前装饰板固定住,设在本体前缘的挡风安装点及前凹槽把左右 内侧挡风板与左右外侧挡风板连接在一起,设在本体前缘下部的车架 安装点与车架相应的安装点连接。由于左右外侧挡风板的面积较大, 往往安装后容易出现变形的现象,上述的安装方法恰恰能解决这种问 题。
左右挡风板本体的前部的凹槽与前面罩翻边滑动连接。 在左右挡风板上还可以设有用来装左右转向灯的安装片以及装 转向灯后盖的安装柱。
本实用新型是在借鉴以往车型经验的基础上,调用大量的技术力 量加以创新设计,从覆盖件的结构,造型双方面一起出发,并用理论 力学,材料力学的手段对其进行力学分析,从而研制出一套外观优美 流畅,结构合理,力学性能优秀的覆盖件。其具有以下优点(1)外
形流畅;(2)结构合理简单,模具工艺性好;(3)配合间隙小且牢固、 防颠簸、抗冲击;(4)安装后变形小。
四、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2是与左右外侧挡风板相配合的前面罩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左右外侧挡 风板,包括左右挡风板本体l、 3,在本体l、 3的上部设有上凹槽4、 5,其同左右内侧挡风一起与前面罩2连接,设在本体l、 3上部的安 装柱6、 7及安装凹槽8、 9把前装饰板固定住,设在本体l、 3前缘 的挡风安装点14、 15及前凹槽18、 19把左右内侧挡风板与左右外侧 挡风板连接在一起,设在本体l、 3前缘下部的车架安装点16、 17与 车架相应的安装点连接。 '
在装配时,前面罩2沿着左右挡风1、 3的上凹槽4、 5向上推, 推到位后用自攻螺钉在左右挡风内侧的两个安装点处打紧,使前面罩 与左右外侧挡风板紧紧结合在一起;安装柱6、 7及安装凹槽8、 9把 前装饰板固定住,安装片IO、 ll用来装左右转向灯,安装柱12、 13 用来装转向灯后盖。安装点14、 15及凹槽18、 19把左右挡风内侧与 左右外侧挡风板连接在一起,安装点16、 17与车架相应的安装点安 装。这样就完成了左右外侧挡风板的安装。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左右外侧挡风板,包括左右挡风板本体(1、3),其特征是左右挡风板本体(1、3)的上部设有上凹槽(4、5),其同左右内侧挡风一起与前面罩(2)连接,设在本体(1、3)上部的安装柱(6、7)及安装凹槽(8、9)把前装饰板固定住,设在本体(1、3)前缘的挡风安装点(14、15)及前凹槽(18、19)把左右内侧挡风板与左右外侧挡风板连接在一起,设在本体(1、3)前缘下部的车架安装点(16、17)与车架相应的安装点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左右外侧挡风板,其特征是 左右挡风板本体(1、 3)的前部的凹槽(4、 5)与前面罩翻边滑动连 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左右外侧挡风板,其特征 是在左右挡风板(1、 3)上设有用来装左右转向灯的安装片(10、 11)以及装转向灯后盖的安装柱(12、 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左右外侧挡风板,包括左右挡风板本体,左右挡风板本体的上部设有上凹槽,其同左右内侧挡风一起与前面罩连接,设在本体上部的安装柱及安装凹槽把前装饰板固定住,设在本体前缘的挡风安装点及前凹槽把左右内侧挡风板与左右外侧挡风板连接在一起,设在本体前缘下部的车架安装点与车架相应的安装点连接。本实用新型是在借鉴以往车型经验的基础上,从覆盖件的结构、造型双方面一起出发,利用力学原理对其进行力学分析,从而研制出一套外观优美流畅,结构合理,力学性能优秀的覆盖件。其具有以下优点(1)外形流畅;(2)结构合理简单,模具工艺性好;(3)配合间隙小且牢固、防颠簸、抗冲击;(4)安装后变形小。
文档编号B62J6/00GK201006740SQ20072003387
公开日2008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30日
发明者青 杨, 杨正江 申请人:南京金城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