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支承侧盖整体式动力转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6506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支承侧盖整体式动力转向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动力转向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无支承侧盖整 体式动力转向器。
技术背景重庆红岩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于1984年引进德国ZF公司滑阀式系列 动力转向器(见图7),为有支承侧盖整体式动力转向器,该系列转向器 的转向摇臂轴齿扇采用ZF《变厚鼓形齿》。2000年又研发出CQ81系列 转阀式动力转向器(见图8),为有偏心轴承座整体式动力转向器。该系 列转向器釆用圆柱齿扇偏心轴承的结构来调整转向器间隙,但该转向器结 构不适用于不经磨削加工的齿扇、齿条传动副,造成转向器早期磨损后, 在汽车上无法调整转向器的间隙,导致汽车自由间隙增大,影响转向的灵 敏度,尽管图7的结构能在汽车上调整间隙,但壳体两端A、 B孔的同轴 度不容易达到要求;侧盖重量重,承受巨大的冲击载荷时使螺钉23容易 松动,加速O形圈IO的磨损而漏油。随着短结构的ZF8098在中国重型 汽车上的匹配,长结构的CQ81系列的转向器的适用范围受到限制,而且 每台的重量较重,不但增加了产品的成本,而且降低了转向器单位质量输 出扭矩。《内伸复合上盖的动力转向器》的专利(ZL200520035050X)技 术己能解决短结构的安装尺寸并得到了较大的单位质量输出扭矩,优良的 转向回正性能,但这种转向器仍然不能在汽车上调整转向器的啮合间隙。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在汽车上调整转向器的啮合间隙的无支承 侧盖整体式动力转向器,其技术方案为该动力转向器包括转向器壳体, 活塞、转向摇臂轴、滚柱轴承、O形圈、调整螺钉、垫圈、防尘盖、密封 环和挡圈,其特征在于滚柱轴承分别压入轴承座的内孔中并通过其铆边 铆住;转向摇臂轴分别通过轴承座和滚柱轴承支撑在转向器壳体的等直径 孔内;轴承座的铆边铆在转向器壳体的R槽内;轴承座与转向器壳体的
支承孔间分别设置有O形圈;左轴承座的外螺纹与螺纹环的M螺纹连接, m螺纹连接调整螺钉;螺纹环通过铆边与转向器壳体铆死;右轴承座通过 锥端螺钉和外槽边铆进转向器壳体的孔槽中来连接;轴承座的外端极限位 置分别通过孔用弹性挡圈限位。所述的活塞采用螺杆嵌入贯通式活塞。铆边为L形铆边,转向器壳 体支承孔的C端面的铆面为T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避免造成侧盖或轴承座相对转向器支 承孔移动而加速O形圈的磨损而漏油;提高了转向器的可靠性,同时实 现了转向器在汽车上调整间隙。

图l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图2为图1的A向视图;图3为图2的B-B局部剖视图;图4为螺纹环图;图5为左轴承座图;图6为右轴承座图;图7为有支承侧盖整体式动力转向器的剖视图; 图8为有偏心轴承座整体式动力转向器的剖视图。转向器壳体l,活塞2、转向摇臂轴3、轴承座4、 13,铆边4-l, 4-2, 13-1, 13-2,外螺纹4-3,孔用弹性挡圈5, 14,滚柱轴承6, 16、螺纹环 7,铆边7-l,调整螺钉8, O形圈10、 11、 20,锥端螺钉12,垫圈15、 防尘盖17、密封环18,挡圈19, R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无支承侧盖整体式动力转向器,它包括转向器壳体1,活塞2、 转向摇臂轴3、滚柱轴承6, 16、 O形圈IO、调整螺钉、8垫圈15、防尘 盖17、密封环18和挡圈19,其特征在于滚柱轴承6、 16分别压入轴承 座4、 13的内孔中并通过其铆边4-1, 13-1铆住;转向摇臂轴3分别通过 轴承座4、 13和滚柱轴承6、 16支撑在转向器壳体1的等直径孔内;轴承 座4、 13的铆边4-2, 13-2铆在转向器壳体1的R槽内;轴承座4、 13与 转向器壳体1的支承孔间分别设置有O形圈11, 20;左轴承座4的外螺 纹4-3与螺纹环7的M螺纹连接,m螺纹连接调整螺钉8;螺纹环7通过 铆边7-1与转向器壳体1铆死;右轴承座13通过锥端螺钉12和外槽边铆 进转向器壳体1的孔槽中来连接;轴承座4、 13的外端极限位置分别通过 孔用弹性挡圈5, 14限位。所述的活塞2采用螺杆嵌入贯通式活塞。铆边4-l, 4-2, 13-1, 13-2, 7-1为L形铆边,转向器壳体1支承孔的C端面的铆面为T形。
权利要求1、一种无支承侧盖整体式动力转向器,它包括转向器壳体(1),活塞(2)、转向摇臂轴(3)、滚柱轴承(6,16)、O形圈(10)、调整螺钉(8)、垫圈(15)、防尘盖(17)、密封环(18)和挡圈(19),其特征在于滚柱轴承(6、16)分别压入轴承座(4、13)的内孔中并通过其铆边(4-1,13-1)铆住;转向摇臂轴(3)分别通过轴承座(4、13)和滚柱轴承(6、16)支撑在转向器壳体(1)的等直径孔内;轴承座(4、13)的铆边(4-2,13-2)铆在转向器壳体(1)的R槽内;轴承座(4、13)与转向器壳体(1)的支承孔间分别设置有O形圈(11,20);左轴承座(4)的外螺纹(4-3)与螺纹环(7)的M螺纹连接,m螺纹连接调整螺钉(8);螺纹环(7)通过铆边(7-1)与转向器壳体(1)铆死;右轴承座(13)通过锥端螺钉(12)和外槽边铆进转向器壳体(1)的孔槽中来连接;轴承座(4、13)的外端极限位置分别通过孔用弹性挡圈(5,14)限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支承侧盖整体式动力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活塞(2)采用螺杆嵌入贯通式活塞。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支承侧盖整体式动力转向器,其特征在于铆边(4-1, 4-2, 13-1, 13-2, 7-1)为L形铆边,转向器壳体(1)支承孔的C端 面的铆面为T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支承侧盖整体式动力转向器,包括转向器壳体,活塞、转向摇臂轴、滚柱轴承等,滚柱轴承压入轴承座的内孔中并通过其铆边铆住;转向摇臂轴通过轴承座和滚柱轴承支撑在转向器壳体的等直径孔内;轴承座的铆边铆在转向器壳体的R槽内;轴承座与转向器壳体的支承孔间设置有O形圈;左轴承座的外螺纹与M螺纹连接,m螺纹连接调整螺钉;螺纹环通过铆边与转向器壳体铆死;右轴承座通过锥端螺钉和外槽边铆进转向器壳体的孔槽中来连接;轴承座的外端极限位置分别通过孔用弹性挡圈限位。其优点是避免造成侧盖或轴承座相对转向器支承孔移动而加速O形圈的磨损而漏油;提高了转向器的可靠性,同时实现了转向器在汽车上调整间隙。
文档编号B62D3/10GK201030884SQ200720123610
公开日2008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14日
发明者刘建华, 尹军民, 袁子高, 琼 陈, 黄达时 申请人: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