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童车的车架垂直避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344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童车的车架垂直避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童车的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童车的车架垂 直避震结构,特别涉及其机械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对比文件一,专利号ZL02231581.0,公告号CN2545058,专 利权人林高贤,本案公开了 "改进的三轮童车的后轮避震装置", 其主权项内容为 一种改进的三轮童车的后轮避震装置,是组设于 三轮童车的两后车架及两后轮之间,主要由连接组及吸震组组成;其
特征是该连接组组设于两后车架及两后轮间,主要由轮座、肘杆、跨 杆及固轮卡块组成,该轮座设有端部、下槽室、轴孔、容室,该肘杆 容置于轮座的下槽室中,该跨杆穿设于两轮座轴孔间的中空杆体,该
固轮卡块容设手轮座的容室内的块体,其设有拨板、凹室及卡肋;该 吸震组跨设于后车架与轮座间,主要由两组位于后车架两侧的垫块、 枢钮、内杆及弹性元件组成。
从上述对比文件中可见,现有的童车一般采用车轮避震结构,其 比较复杂,所需零部件繁多,组装繁琐,而且又增加了产品的制造成 本。
故仍然需要对现有童车的避震机构进行进一步改进,使得其整体 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化、简单化、完善化。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童车的车架垂直避震结构,其采 用中轴式避震杆结构,利用黄金分割原理计算出车架支撑点,并设置 弹性避震杆,整体结构简单合理,避震效果好,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 在的缺点和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童车的车架 垂直避震结构,它主要包括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上支架杆 和下支架底盘之间垂直设有的避震杆,上支架杆和下支架底盘之间通 过连接支架固定连接,避震杆与上支架杆和下支架底盘的连接点位于 上支架杆和下支架底盘的黄金分割位。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童车的车架垂直避震结构,其采用中轴式 避震杆结构,利用黄金分割原理计算出车架支撑点,并设置弹性避震 杆,产品整体结构简单合理,组装和维护便捷,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真正实现了合理化、简单化、完善化,相比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突出的 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描述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童车的车架垂直避震结构,它主要包括车架, 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上支架杆1和下支架底盘2之间垂直设有的避震杆3,上支架杆1和下支架底盘2之间通过连接支架4固定连接, 避震杆3与上支架杆1和下支架底盘2的连接点位于上支架杆1和下 支架底盘2的黄金分割位,所述避震杆3为油压避震杆、弹簧避震杆、 油压弹簧避震杆,所述上支架杆1和下支架底盘2之间垂直设有的1 —5根避震杆3。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童车的车架垂直避震结构,它主要包括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上支架杆(1)和下支架底盘(2)之间垂直设有的避震杆(3),上支架杆(1)和下支架底盘(2)之间通过连接支架(4)固定连接,避震杆(3)与上支架杆(1)和下支架底盘(2)的连接点位于上支架杆(1)和下支架底盘(2)的黄金分割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童车的车架垂直避震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杆(3)为油压避震杆、弹簧避震杆、油压弹 簧避震杆。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童车的车架垂直避震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杆(1)和下支架底盘(2)之间垂直设有的 1—5根避震杆(3)。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童车的车架垂直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车架的上支架杆和下支架底盘之间垂直设有的避震杆,上支架杆和下支架底盘之间通过连接支架固定连接,避震杆与上支架杆和下支架底盘的连接点位于上支架杆和下支架底盘的黄金分割位,其采用中轴式避震杆结构,利用黄金分割原理计算出车架支撑点,并设置弹性避震杆,产品整体结构简单合理,组装和维护便捷,具有很好的实用性,真正实现了合理化、简单化、完善化,相比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
文档编号B62B9/00GK101559781SQ20081003607
公开日2009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5日
发明者张才宽 申请人:上海甬龙工贸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