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9999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鞍乘型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乘员跨乘的鞍乘型车辆的前罩的改进。
背景技术
关于鞍乘型车辆的前罩的结构,已提出有各种提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图4))。
在专利文献1的图4中,示出前罩(11)(带括号的附图标记是引用专利文献1中 记载的附图标记。以下相同)和嵌入该前罩(11)的前面罩(15)。另外,如图4中由引出线 放大表示的局部放大图所示,采用将前面罩(15)侧的凸缘部分(35)插入前罩(11)侧的槽 (36)中的连接结构。 如局部放大图所示,在前面罩(15)的前面和由假想线表示的前罩(11)的前面之 间,不可避免地产生V形槽(两个部位)。为了使行进风难以积存于这种V形槽中,减小V 形槽,并将前面罩(15)的前面和前罩(11)的前面光滑地连接。
为此,前面罩(15)和前罩(11)的形状存在限制。
专利文献1 :(日本)实公平5-111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前罩,在该鞍乘型车辆中,可以增加形 状的自由度。 第一方面发明的鞍乘型车辆,利用前罩的U形截面部自后方包围车架前端的头 管,该前罩由所述U形截面部将左右的腿部遮护板连接而形成,并且,利用顶罩自前方包围 所述头管,该鞍乘型车辆的特征在于,构成为在所述前罩的U形截面部设置通孔,在所述顶 罩的左右侧边和所述前罩之间设置间隙,通过这些间隙的行进风自所述通孔漏出。
第二方面发明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顶罩在侧边具有与前罩接触的支脚部 和用于使行进风通过的切口部。 第三方面发明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前罩在与切口部相对的部位具有自头 管侧看凹陷的凹部,间隙的间隔由切口部和凹部确定。 第四方面发明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顶罩的左右侧边比前罩前端更位于车 辆后方,并弯曲到进入U形截面部内的程度,在顶罩和前罩之间形成有朝车辆前方扩展的V 形部。 第五方面发明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自顶罩的上端将延伸部向车辆后方延
伸,自前罩的上部将搁板部向车辆前方延伸,利用该搁板部和延伸部,防止到达头管周围的
行进风向上漏出,并且,前罩的上部构成自延伸部向上延伸的立起壁部。 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构成为在前罩的U形截面部设置通孔,在顶罩的左右侧边
和前罩之间设置间隙,通过这些间隙的行进风自通孔漏出。 假设调整顶罩或前罩的形状,想要使行进风难以积存于在顶罩和前罩之间形成的 V形槽中,则顶罩或前罩的形状被限定。
关于这一点,在本发明中,只要设置间隙和通孔即可实现,从而不需要调整顶罩或 前罩的形状,可以容易地提高顶罩和前罩的形状的自由度。 另外,虽然前罩的后方在行驶过程中有时会成为负压,但在本发明中,利用间隙和 通孔,使行进风吹入(吹出)前罩的后方,因此,可以降低负压。其结果是,能够使车辆轻快 地行驶。 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顶罩在侧边具有与前罩接触的支脚部和用于使行进风通过 的切口部。通过仅设置切口部,即可容易地形成间隙。 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前罩在与切口部相对的部位具有自头管侧看凹陷的凹部, 间隙的间隔由切口部和凹部确定。利用凹部也可得到间隙的间隔,可减小切口部。其结果 是,可以使切口部不显眼,可以提高顶罩的美观性。 在第四方面的发明中,在顶罩和前罩之间形成有朝车辆前方扩展的V形部。由于 设置有V形部,因此,可以得到顶罩进入前罩内的崭新形状,可以进一步提高美观性。积存 于V形部的行进风通过间隙及通孔流动。 在第五方面的发明中,自顶罩的上端将延伸部向车辆后方延伸,自前罩的上部将 搁板部向车辆前方延伸,利用该搁板部和延伸部,防止到达头管周围的行进风向上漏出。
此外,由于立起壁部呈衣领那样的形状而给人崭新的印象,因此,车辆前部的美观 性提高。


图1是本发明的鞍乘型车辆的左侧视图;图2是以车架为主进行说明的左侧视图;图3是以气缸为主进行说明的左侧视图;图4是图1的4-4线剖面图;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板状部的作用的图;图6是说明主罩部和碗状盖的关系的图;图7是说明碗状盖的安装姿势的图;图8是说明侧罩及物品收纳部的图;图9是图8的9-9线剖面图;图10是图8的10-10线剖面图;图11是说明物品收纳部的作用的图;图12是说明顶罩和前罩的图;图13是从斜后方看前罩的图;图14是前罩的主视图;图15是图14的15-15线剖面图;图16是图14的16-16线剖面图;图17是顶罩的主视图;图18是顶罩的左侧视图;图19是说明顶罩的延伸部和前罩的搁板部及衣领部的20是拆下货架后的状态下的车辆后部立体图21是货架的平面图;图22是图21的22-22线剖面图;图23是带有货架的状态下的车辆后部侧视图;图24是说明后挡泥板后半体的图;图25是说明后挡泥板前半体的图;图26是链条张紧器的配置图;图27是图26的27-27线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0鞍乘型车辆32前罩 33顶罩34腿部遮护板40车架41头管 112顶罩的侧边113间隙114通孔115鼓起部 116U形截面部117V形部118切口部 119凹部 123延伸部124、 125支脚部
126搁板部 127立起壁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特别是图12 图19)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附图是沿附
图标记的指向看到的图。另外,"前后"、"左右"以乘员为基准。
(实施例) 基于

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机动二轮车10是如下的鞍乘型车辆,即在前部具有前轮ll,在后部 具有后轮12,在中央下部具有发动机13,在中央上部具有座位14,在该座位14的前方具有 跨乘空间15,乘员在上下车时经由跨乘空间15使脚通过,跨乘在座位14上,将脚放在脚踏 板20上,操作换挡踏板17,握住把手18,从而可以使车辆行驶。在停车期间,如图所示,将 支架16设为立起姿态,使后轮12自地面悬空即可。 鞍乘型车辆包含从侧面看与图1类似的三轮车(三轮小车("《一))、四轮小车。 因此,鞍乘型车辆并不限于二轮车。 并且,机动二轮车10是如下的车辆,即利用手柄罩19包围把手18,在该手柄罩19 上具有前照灯21 ,在前轮11的上方具有前挡泥板22,在后轮12的上方具有后挡泥板23,在 该后挡泥板23的上方具有货架24,在该货架24的后方具有后组合灯25,自发动机13向后 轮12延伸有链条盒26,在该链条盒26的后部具有链条张紧器27,自该链条张紧器27的附 近向上延伸有后悬架28,该车辆的大致整体被车罩30覆盖。 车罩30主要由设于座位14下的侧罩31、设于座位14前方的前罩32和设于该前 罩32之前的顶罩33构成。 并且,前罩32具有自前方围住乘员的腿的腿部遮护板34、围住后述主架的主罩部 35。 如图2所示,车架40包括头管41、自该头管41向后方(图中右侧)沿斜下方延 伸的主架42、自该主架42的后部向后方沿斜上方延伸的后架43、将该后架43和主架42连 接且支撑燃料箱44的辅助架45。通过后架43支承货架24。该货架24的详细情况在后面 论述。
5
主架42是支承发动机13的部件。发动机13的气缸47以朝前方大致水平延伸的 状态被车架40支承。将自配置于气缸47斜上方的空气滤清器48供给的空气和自燃料箱 44供给的燃料混合而成的混合气体,在气缸47内燃烧,并且废气经由排气管49及消音器 51排出。 如图3所示,气缸47包括自曲轴箱52向前延伸的缸体53、与该缸体53连接的 缸盖54、覆盖该缸盖54的头罩55。另外,在缸体53的侧面安装有检测发动机13的运转状 态的传感器56。该传感器56例如是检测润滑油的温度的油温传感器,在该例中,朝图面外 侧(车辆左侧)突出。 此外,为了保护传感器56,利用螺栓59在缸体53的侧面安装有传感器罩58。
如图4所示,该传感器罩58具有如下部件利用螺栓59、59安装于缸体53的安装 部61L、61R(L是表示左的附加标记,R是表示右的附加标记。由于截面的关系,图中右侧成 为L);自这些安装部61L、61R的下端弯折并向车辆侧方呈水平(包含大致水平)地延伸的 板状部62L、62R ;自这些板状部62L、62R的前端向下弯折而形成的罩支承部63L、63R ;横跨 于左右的板状部62L、62R的桥接部件64。 由于左右的板状部62L、62R利用桥接部件64连接,因此,左右的板状部62L、62R 不会分离,由安装部61L、61R、板状部62L、62R及罩支承部63L、63R构成的传感器罩58成为
一体部件,故容易组装,并且,可以防止因进行维护等而导致部件分散。
左(在图中为右侧)板状部62L配置于传感器56的下方,起到保护传感器56不受 自下方飞起的小石子等的破坏的作用。此外,利用螺栓65、65将主罩部35L、35R与左右的 罩支承部63L、63R连接。其结果是,主罩部35L、35R经由传感器罩58被缸体53支承。由 于包含该缸体53的发动机被车架支承,因此,主罩部35L、35R构成为被车架支承。
基于图5说明板状部62L的作用。板状部62L在传感器56的前方斜下方位置呈 大致水平(包含水平)地延伸,前轮等溅起的泥水或小石子66自前方向斜上方飞起,因此, 利用配置于传感器56前方斜下方位置的板状部62,可以有效地使泥水或小石子难以碰到 传感器56。 另外,假设与底面垂直地设置罩,则行进风难以吹到传感器56。关于这一点,由于
本发明的板状部62大致水平,因此,可以充分地将行进风引导至传感器。 g卩,在图3中,传感器罩58具有在比传感器56更靠前方安装于气缸(缸体53)
的安装部61L、自该安装部61L的后端向前方呈大致水平地延伸且从车辆侧方看配置于传
感器56的前方斜下方位置的板状部62L。因此,能够发挥上述的传感器保护作用及冷却作用。 接着,基于图4、图6、图7,说明安装于缸体53的侧面并且向车辆侧方突出的传感 器56和前罩(主罩部35)的关系。 如图6所示,在主罩部35设置横向长的孔67,传感器56的一部分(前端部)穿过 该孔67而突出。若将舌片68挂(日文掛W3 )在孔67的边缘上,接着将爪69插入小孔 71中,则可以利用碗状盖72堵塞该孔67。利用碗状盖72堵住孔67的形态如图7所示。
S卩,如图4所示,传感器56的一部分73被收纳于由碗状盖72的内侧面构成的收 纳凹部74内。另外,通过装卸自如地安装或拆卸碗状盖72,可以进行传感器56的检查,并 且也容易制造主罩部35。但是,可以在主罩部35—体地形成碗状盖72。此时,在主罩部35
6上形成有收纳凹部74。 由图4可知,传感器56配置于气缸(缸体53)的侧方,在前罩(主罩部35)上,在 与传感器56相对的位置设有收纳传感器56的一部分73的收纳凹部74。
通过将传感器56的一部分73收纳于收纳凹部74,从而可以利用前罩(主罩部35) 保护传感器56。 假设利用传感器罩保护整个传感器,则会导致该传感器罩大型化。
关于这一点,在本发明中,利用前罩保护传感器56的一部分73,利用传感器罩58 仅仅保护传感器56的其余部分75即可,因此,可谋求板状部62L的小型化,必然可谋求传 感器罩58的小型化、轻量化。 另外,假设想要使前罩向侧方错开来避开其与传感器的干涉,则前罩向车宽方向 突出,车宽不可避免地变大。关于这一点,在本发明中,由于在收纳凹部74中收纳传感器56 的至少一部分73,因此,可以使主罩部35(在本实施例中为35L、35R)靠近车辆中心,可以减 小车宽。 并且,如利用图2进行说明的那样,车架40具有头管41和自该头管41向后方
斜下方延伸的主架42,在该主架42的后部配置有乘员乘坐的座位14,在该座位14的前方
且在主架42的上方形成跨乘空间15,乘员乘坐时可以使脚尖跨过该跨乘空间15,如图1所
示,前罩32构成为具有自上方覆盖主架并且覆盖气缸的侧方的主罩部35和一体形成于该
主罩部35且围住乘员的腿的前方的腿部遮护板34,收纳凹部74设于主罩部35。 当利用前罩自主架一并覆盖至气缸时且传感器自气缸突出的情况下,通常为了避
开传感器而需要使主罩部向侧方错开。于是,导致主罩部大型化,乘员难以跨乘。 关于这一点,在本发明中,如利用图4进行说明的那样,在主罩部35设置收纳凹部
74,将传感器的一部分收纳于该收纳凹部74,因此,可以使主罩部35充分地靠近气缸(缸体
53等),可以提高乘员的跨乘性。 接着,说明物品收纳部。 如图8所示,利用侧罩31覆盖乘员乘坐的座位14的下方,使该侧罩31的一部分 朝车辆中心(自图面表侧向里侧)凹陷而形成物品收纳部80,并利用盖82堵住该物品收纳 部的开口部81。另外,将构成物品收纳部80的收纳物品的壁83的一部分切开而形成切口 孔84、85。 优选为,在收纳物品的壁83上,上下形成自图面里侧向表侧突出的第一平台部 86、87,并且,在侧罩31的内面,上下形成自图面表侧向里侧突出的第二平台部88、89。
位于上方的第一平台部86呈L形。位于下方的第一平台部87朝下前方倾斜。
位于上方的第二平台部88以与位于上方的第一平台部86相对的方式呈反L形, 位于下方的第二平台部89呈曲柄形状且包括朝下前方倾斜的曲柄上部91、配置于该曲柄 上部91下方的曲柄下部92、以及将曲柄上部91及曲柄下部92连接的连接部93。其理由 将在后面说明。 另外,在收纳物品的壁83上设有比较大的检测窗101 ,穿过该检测窗101可以看到 电气部件支承件102。 利用图9及图10说明图8的9-9截面及10_10截面。 如图9所示,在车宽中心配置有蓄电池103,在该蓄电池103的上方配置有燃料箱
744。另外,可以使自侧罩31向车宽中心突出的第二平台部88、89分别支承第一物品104及 第二物品105。 并且,如图10所示,可以使自收纳物品的壁83向车辆侧方(在图中为右侧)突出 形成的第一平台部86、87分别支承第一物品104及第二物品105。并且,通过使第一平台部 86、87和第二平台部88、89协同工作,从而可以支承长的物品。 第一物品104例如为文件。若为文件,则较薄。将收纳这样的第一物品104的部 位称为第一收纳部106。由于第一收纳部106收纳较薄的文件,因此,在车宽方向的深度可 以较薄地形成。该第一收纳部106配置于燃料箱44的侧方。 由于在燃料箱44附近的第一收纳部106收纳薄的文件,故也能够使燃料箱44大 型化。 第二物品105例如为工具组。将收纳这样的第二物品105的部位称为第二收纳部 107。第二收纳部107收纳稍大(粗)的工具组。该第二收纳部107配置于燃料箱44的下 方。 由于燃料箱44下方的第二收纳部107在空间方向存在冗余,因此,使其收纳稍大 的工具组。 通过将物品收纳部80上下区分并有效利用,从而可以确保燃料箱44的容量并提 高物品收纳性能。 由图11说明收纳有第一物品104及第二物品105的情况。首先,在电气部件支承 件102上安装有以保险丝或继电器为代表的电气部件108、109。这些电气部件108U09配 置于比收纳物品的壁83位于车宽的中心侧。穿过检测窗IOI可以对这些电子部件108、 109
进行检测/保养。 假设在车罩上设置电气部件的检测窗,则需要设置盖。关于这一点,在本发明中, 由于将检测窗101设置于可以利用盖(图8,附图标记82)堵住的收纳物品的壁83上,因 此,无需另外准备盖,可以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
接着,说明切口孔84、85的作用。 在图11中,假设不设置切口孔84、85,则第一物品104及第二物品105的前端被物 品收纳部80的前缘111限制。如果是这种情况,则需要使第一物品104及第二物品105向 后方移动或将它们减小。 关于这一点,在本发明中,使切口孔84、85贯通并且利用侧罩的内面来收纳第一 物品104及第二物品105,因此,可以收纳大的物品或长的物品。S卩,可以谋求物品收纳部 80的紧凑化并提高物品的收纳性能。 S卩,切口孔84、85起到将由收纳物品的壁83形成的空间和由侧罩31的内面形成 的空间连通的作用。由此,在收纳物品时可以有效利用两个空间,可以收纳长的物品等。除 此之外,通过利用侧罩31的内面,在拆下盖82时,也能够使物品难以落下。
另外,在假设将其他部件的收纳箱嵌入侧罩的情况下,需要另行准备收纳箱,从而 导致部件数量增加。关于这一点,在本发明中,由于将构成物品收纳部的壁与侧罩构成一 体,因此可以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 另外,通过将物品104、105载置于第一平台部86、87,可以对其进行定位。并且,可 以使第二平台部88、89和第一平台部86、87协同工作,从而更可靠地进行物品104、 105的定位。 另外,如图9所示,配置于座位下方的燃料箱44被侧罩31包围。如上所述,根据 本发明,可以谋求物品收纳部80的紧凑化并谋求细长化。如果形成于侧罩的物品收纳部在 车宽方向的深度细长,则不需要使燃料箱44小型化,可以使燃料箱44大型化。
另外,当将物品收纳部80仅配置于燃料箱44左右侧的一侧时,可考虑将燃料箱自 车宽中心偏离而配置。关于这一点,如本发明所述,如果形成于侧罩31的物品收纳部在车 宽方向的深度细长,则不需要将燃料箱44偏离配置,可以将燃料箱44配置于车宽的中心。
在图11中,位于上方的第一平台部86和第二平台部89,一个呈L形,另一个呈反 L形,以使其彼此相对。因此,可以对在第一收纳部106收纳的第一物品104在前后方向进 行定位。 另外,位于下方的第一平台部87朝下前方倾斜,第二平台部89的曲柄上部91位 于第一平台部87的延长线上。第二物品105、105A在朝下前方倾斜的状态下被第二收纳部 107收纳,因此,难以向车辆后方移动。此外,对位于下方的第二平台部89的形状进行说明。 在图11中,当第二部件105如假想线所示为细长物品105A时,如假想线所示,将 其载置于曲柄形的第二平台部89,从而可以向图中右侧较深地插入。由于物品105A碰到在 第二平台部89正上方配置的辅助架45,因此,可以限制其向前方的移动。这样,通过将平台 部89形成为曲柄形,可以增大用途范围。 另外,从车辆侧方看,平台部86 89的形状可适当采用I、L、曲柄形,或其他形态。
接着,说明前罩32和顶罩33。 如图12所示,当从斜前方看车辆时,在顶罩33的侧边112可以看到间隙113。该 间隙113沿车辆上下方向呈纵向长地延伸。 另外,如图13所示,在前罩32上设有多个通孔114。在通孔114的附近设于前罩 32的鼓起部115是为了形成后述的凹部(图16,附图标记119)而设置的凸起。
另外,如图14所示,当从车辆正面看时,难以看到间隙。接着说明图14的15-15 线截面和16-16线截面。 如图15所示,利用前罩32的U形截面部116自后方(在图中为上方)包围车架 前端的头管41,该前罩32由U形截面部116将左右的腿部遮护板34、34连接而成,并且,利 用截面弯曲的顶罩33自前方包围头管41。另外,顶罩33的左右侧边112、112碰到U形截 面部116,在顶罩33和前罩32之间形成有朝车辆前方扩展的V形部117、117。
g卩,顶罩33的左右侧边112、 112比前罩32前端更位于车辆后方,并弯曲到进入U 形截面部116内的程度,在顶罩33和前罩32之间形成有朝车辆前方扩展的V形部117、117。 具体而言,U形截面部116自头管41的后方延伸至左右侧方,顶罩33的左右侧边112U12 位于头管41的侧方。 由此,可以得到顶罩33进入前罩32内的崭新形状,可以进一步提高美观性。
其中,希望针对行进风积存于V形部117、117而采取对策。 于是,如图16所示,通过在顶罩33上设置切口部118、118,确保间隙H3、113,由 这些间隙113、113引入的行进风(箭头(1)、 (l)),如箭头(2)、 (2)所示,自通孔114、114 排出。
9
虽然前罩32的后方(特别是腿部遮护板34的后方)在行驶过程中会成为负压, 但在本发明中,利用间隙113、113和通孔114,使行进风吹入前罩32的后方,因此,可以降低 负压。其结果是,能够使车辆轻快地行驶。 假设对顶罩33或前罩32的形状进行调整,使行进风不积存于顶罩33和前罩32 之间的空间,则在流体力学上,顶罩33或前罩32的形状被限定。其结果是,有可能使形状 的自由度受损。 关于这一点,在本发明中,只要设置间隙113和通孔114即可解决,可以提高顶罩 33和前罩32的形状的自由度。 优选为,前罩32在与切口部118U18相对的部位具有自头管41侧看凹陷的凹部 119、119。 间隙113的间隔由切口部118和凹部119确定。利用凹部119也可得到间隙113 的间隔,可减小切口部118。其结果是,可以使切口部118不显眼,可以提高顶罩33的美观 性。 当假设仅在顶罩33和前罩32中的一个上开设相当于间隙113的开口部时,为了 确保开口部的边缘的强度、刚性,需要减小开口部。另外,若增大开口部,则导致顶罩33或 前罩32大型化。 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利用顶罩33的边缘和前罩32的边缘或凹部来形
成间隙,因此,可以容易地确保足够大的间隙,另外,可以减小顶罩33或前罩32。 如主视图即图17所示,顶罩33呈纵向长的矩形,在上部具有一对插入爪121、121,
在下部中央具有螺钉孔122,使用这些插入爪121U21及螺钉孔122能够将顶罩33可装卸
地安装于前罩。 此外,由于顶罩33呈越位于下方平稳地宽度越变窄的收縮形状,因此,外观方面 也是优选的。 并且,如侧视图即图18所示,顶罩33自上端向车辆后方将延伸部123延伸,在侧 边112具有支脚部124、125和切口部118。支脚部124、125碰到前罩32。由切口部118形 成间隙。 利用图19说明设于顶罩33的延伸部123的作用。 延伸部123穿过手柄罩19的下方并向车辆后方延伸。另一方面,搁板部126自前
罩32的上部向车辆前方延伸,该搁板部126与延伸部123重叠。 利用该搁板部126和延伸部123,到达头管周围的行进风难以向上方漏出。 并且,前罩32的上部构成自延伸部123(搁板部126)向上延伸的立起壁部127。 由于立起壁部127呈衣领那样的形状而给人崭新的印象,因此,车辆前部的美观
性提高。 接着,对车辆后部的结构特别是货架24、后挡泥板23、链条张紧器27的结构进行 说明。 如图20所示,在机动二轮车10中,作为车架的一个要素的后架43的后部自座位 14下方的侧罩31突出并露出。另外,自后架43向左右延伸悬架支承杆131、131,在后架43 的上面设置货架承接座132、 132。在悬架支承杆131、 131上安装有后悬架28的上部。
如图21所示,货架24构成为包含如下部件俯视时呈-形的货架框133 ;横跨于
10该货架框133的前端的把持部134 ;横跨于货架框133的承载板部135 ;设于该承载板部135 的后部的一对螺栓孔136、 136 ;设于承载板部135的前部的前部卡合部件137、 137。
如图22所示,前部卡合部件137、 137具有朝前方开口的U形挂钩138。将悬架支承 杆(图21,附图标记131)插入该U形挂钩138中。接着,使螺栓孔136与货架承接座(图 21,附图标记132)吻合,利用螺栓联结。 其结果是,可得到图23所示的形态。利用露出到外部的后架43直接支承货架24。
由于后架43是管或圆杆之类的刚性部件,因此,能够容易地提高承载重量。 另外,当假设利用罩来覆盖后架43时,罩沿车宽方向较大地突出,导致车宽增大。 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后架43露出,可以将车宽抑制得小。 另外,如图23所示,后挡泥板23为将后挡泥板后半部141和后挡泥板前半部142
这两部件相连而构成。 如图24所示,后挡泥板后半部141在前端具有连接部143。 如图25所示,后挡泥板前半部142在后端具有连接部144。 由于可以分割后挡泥板23,因此,后挡泥板23向车体的安装变得更加容易。 接着,说明链条张紧器27 。 如图23所示,摇动臂144的后部支承有后轮车轴145,在将松弛的链条张紧时,需 要使该后轮车轴145向图中右侧移动。为了发挥该作用,设有链条张紧器27。
链条张紧器27构成为具有挂在后轮车轴145上的吊环螺栓(将螺栓与环形成一 体的部件)146、设于摇动臂144侧的尾端件147 ;在该尾端件147的车辆后方侧拧入吊环螺 栓146的螺母148及防松螺母149,并且,其特征在于,在螺母148、 149附近且在车宽中心侧 配置有装饰板150。 如图27所示,该装饰板150附设于尾端件147。并且,该装饰板150的边缘(除去 前端)向螺母148、149侧折返。尾端件147的端部向车辆外侧弯折,螺母148、149位于弯 折后的端部,装饰板150位于车宽中心侧,因此,可以充分确保旋转螺母148、 149时的作业 空间152。 利用图26说明装饰板150的作用。 链条盒26由盒上半体153和盒下半体154构成,上下可以分割。另外,考虑到旋
转螺母148、 149的情况,在螺母148、 149的附近设有切口孔155。由于该装饰板150位于该
切口孔155的里侧,因此,自切口孔155不能看到链轮,美观性提高。 另外,本发明除鞍乘型二轮车之外,也可适用于鞍乘型三轮车或四轮车。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鞍乘型二轮车的前罩。
权利要求
一种鞍乘型车辆,利用前罩的U形截面部自后方包围车架前端的头管,该前罩由所述U形截面部将左右的腿部遮护板连接而形成,并且,利用顶罩自前方包围所述头管,该鞍乘型车辆的特征在于,构成为在所述前罩的U形截面部设置通孔,在所述顶罩的左右侧边和所述前罩之间设置间隙,通过这些间隙的行进风自所述通孔漏出。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罩在所述侧边具有与所述前 罩接触的支脚部和用于使行进风通过的切口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罩在与所述切口部相对的部 位具有自头管侧看凹陷的凹部,所述间隙的间隔由所述切口部和所述凹部确定。
4. 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罩的左右侧边比所述前 罩前端更位于车辆后方,并弯曲到进入所述U形截面部内的程度,在所述顶罩和所述前罩 之间形成有朝车辆前方扩展的V形部。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自所述顶罩的上端将延伸部向车辆 后方延伸,自所述前罩的上部将搁板部向车辆前方延伸,利用该搁板部和所述延伸部,防止 到达所述头管周围的行进风向上漏出,并且,所述前罩的上部构成自所述延伸部向上延伸 的立起壁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在该鞍乘型车辆中,其前罩可以增加形状的自由度。通过在顶罩(33)上设置切口部(118、118),从而确保间隙(113、113),自这些间隙(113、113)引入的行进风自通孔(114、114)排出。只要设置间隙(113)和通孔(114)即可,而不需要调整顶罩(33)或前罩(32)的形状,可以容易地提高顶罩(33)和前罩(32)的形状的自由度。
文档编号B62J17/00GK101791998SQ201010003680
公开日2010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16日
发明者三川诚, 厚地道雄, 坂本顺一, 立花和幸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