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后部的后底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1109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体后部的后底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车体后部中的后底板结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的车体后部设有用于收纳水平放置的备用轮胎的收纳部。例如,专利文献KJP 62-102783U)中公开了备用轮胎收纳结构,如图6所示,在后底板51的后部形成有倾 斜面52,并收纳备用轮胎53以使它的后部53a被放置在倾斜面52上。通过按压夹具54来 固定备用轮胎53的前部53b,夹具54从后底板51的上方连接到后底板51上。在这种备用轮胎收纳结构中,当从车辆后方施加冲击载荷时,沿着向车辆前方倾 斜的倾斜面52把备用轮胎53的后部53a向上推,并沿逆时针方向将后部53a转到车辆前 方。因此,防止在水平方向上将备用轮胎53朝车辆前方推出。遗憾的是,对于上述传统收纳结构来说,由于其上放置备用轮胎53的后部53a的 倾斜面52形成在后底板51上,因而当从车辆后方施加冲击载荷时很难进行防止备用轮胎 53转到车辆前方的调整。也就是说,传统的收纳结构的问题在于如果增大倾斜面52的倾 斜角以保证备用轮胎53的后部53a的转向操作,则车体后部货舱的底板高度增大,使得可 用作收纳空间的备用轮胎53与后底板51之间的空间不能被利用,并且货舱变得难以使用。另一方面,如果倾斜面52的倾斜角很小,当从车辆后方施加冲击载荷时,则通过 后部53a的向上推操作而不会让备用轮胎53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且备用轮胎53移至车辆 前方,从而载荷可能被施加到位于备用轮胎53前方侧的部件上。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做出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车体后部中的后底 板结构,其中,即使用于放置备用轮胎的板的倾斜角很小,当从车辆后方施加冲击载荷时, 备用轮胎的后部也会被充分向上推以使该备用轮胎转到车辆前方,由此限制了备用轮胎移 到车辆前方,并且能够实现车体后部的破损降低和确保收纳空间。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体后部的后底板结构,所述后底 板结构具有设在后底板上方的具有朝车辆前方向下倾斜的倾斜面的备用轮胎放置板,并且 备用轮胎倾斜地安装在所述备用轮胎放置板上,其中,在所述备用轮胎放置板的前后方向 上的中间部分中,设有朝上并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凸部;在垂直方向上,在所述后底板与 所述备用轮胎放置板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刚性部件的空间;并且,在所述后底板上的刚性部 件的轴中心的车辆前方侧上,设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突出部。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述备用轮胎放置板设有在除了所述凸部之外的车辆前后方 向上延伸的压条。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述刚性部件是千斤顶。在本发明中,在所述后底板的后部中设有背板,并且所述备用轮胎放置板的后部 与所述背板连接,从而以缓冲件的安装高度来定位所述备用轮胎。
此外,在本发明中,在所述背板与所述备用轮胎放置板的连接部下方,所述背板设 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压条部,并且在所述压条部处,所述后底板与所述背板彼此连接。此外,在本发明中,在所述后底板上方设有具有备用轮胎夹具的备用轮胎支架;所 述备用轮胎支架的后部与所述备用轮胎放置板的前部连接;并且所述后底板的突出部设在 所述备用轮胎支架与所述备用轮胎放置板的连接部和所述背板与所述备用轮胎放置板的 连接部之间。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述背板形成为向车辆后方突出的弯曲形状,并且所述备用轮 胎放置板形成为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朝车辆后方增大。如上所述,车体后部的后底板结构被构造成具有朝车辆前方向下倾斜的倾斜面的 备用轮胎放置板设在后底板上方,并且备用轮胎倾斜地安装在所述备用轮胎放置板上。在 所述备用轮胎放置板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分中,设有朝上并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凸 部;在垂直方向上,在所述后底板与所述备用轮胎放置板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刚性部件的空 间;并且,在所述后底板上的刚性部件的轴中心的车辆前方侧上,设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 伸的突出部。因此,当从车辆后方向车体后部施加冲击载荷时,后底板向上弯曲而将所述刚 性部件向上推。因此,通过向上推动刚性部件促进凸部中的备用轮胎放置板的向上弯曲,从 而能够实现向上推动备用轮胎的主要效果。于是,根据本发明的后底板结构,当从车辆后方向车体后部施加冲击载荷时,所述 备用轮胎的后部经由所述备用轮胎放置板能够被充分向上推,并被转向车辆前方,从而能 够可靠地限制备用轮胎移至车辆前方。此外,能够降低车体后部的损坏,能够充分确保可用 的收纳空间,从而提供了优异的便利性。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述备用轮胎放置板设有在除了所述凸部之外的车辆前后方 向上延伸的压条。因此,能够限制在正常行驶时备用轮胎由于振动引起的变形,并且在不妨 碍向上弯曲的同时,能够充分确保直接向上推备用轮胎所需的刚性。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述刚性部件是千斤顶。因此,能够以与备用轮胎放置板和后 底板紧密接触的方式收纳千斤顶,后底板的向上弯曲变形能够被确实地传递至备用轮胎放 置板,并且能够更大地增强备用轮胎后部的跳起效果。此外,在本发明中,在所述后底板的后部中设有背板,并且所述备用轮胎放置板的 后部与所述背板连接,从而以缓冲件的安装高度来定位所述备用轮胎。因此,从车辆后方向 缓冲件施加的冲击载荷能够经由所述背板传送到所述后底板和所述备用轮胎放置板。此外,在本发明中,在所述背板与所述备用轮胎放置板的连接部下方,所述背板设 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压条部,并且在所述压条部处,所述后底板与所述背板彼此连 接。因此,在从车辆后方冲撞时,通过压条部提供刚性的背板将后底板间接地压到车辆前 方,并且能够促进向上弯曲。此外,在本发明中,在所述后底板上方设有具有备用轮胎夹具的备用轮胎支架;所 述备用轮胎支架的后部与所述备用轮胎放置板的前部连接;并且所述后底板的突出部设在 所述备用轮胎支架与所述备用轮胎放置板的连接部和所述背板与所述备用轮胎放置板的 连接部之间。因此,在从车辆后方冲撞时,经由所述后底板、所述备用轮胎支架和所述备用 轮胎放置板能够可靠地向上推动所述备用轮胎支架的后部。
此外,在通过螺栓固定来实现背板与备用轮胎放置板的连接以及备用轮胎支架与 备用轮胎放置板的连接的情况下,在制造时,可以容易地进行将背板焊接到后底板上的焊 接作业和密封剂涂敷作业。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述背板形成为向车辆后方突出的弯曲形状,并且所述备用轮 胎放置板形成为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朝车辆后方增大。因此,即使当从车辆后方将 偏置或倾斜的冲击载荷施加到车体后部时时,也能够实现备用轮胎后部跳起的效果。此外, 根据本发明,在安装有大尺寸轮胎的配置中,可以使用普通的后底板。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体后部中的后底板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后底板结构的要部的放大立体图;图3是截面图,示出在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后底板结构的车体后部中,从车辆后 方施加冲击载荷的状态下的后底板、备用轮胎放置板和周边部;图4是截面图,示出在图3中从车辆后方施加的冲击载荷使备用轮胎的后部被向 上推到车辆前方的状态;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车体后部中的后底板结构的立体图;和图6是示出备用轮胎被传统收纳结构收纳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图1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体后部中的后底板结构。如图1 图4所示,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的车体后部中的后底板1上,形成 有向下降低的凹形轮胎收纳部la,在轮胎收纳部Ia中收纳水平放置的备用轮胎2和作为刚 性部件的千斤顶3等。在后底板1的后端部中,垂直地设有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背板4。在轮胎收纳部Ia的底面上方,沿车辆前后方向设置具有通过被插入穿过备用轮 胎2中的孔来紧固备用轮胎2的备用轮胎夹具5的备用轮胎支架6和在其上放置备用轮胎 2的后部的备用轮胎放置板7。备用轮胎支架6通过使用一个板状体形成,并具有凸缘部6a和凸缘部6b。除了车 辆后方侧,车辆前方侧以及车辆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的凸缘部6a和凸缘部6b向下弯曲,并 且凸缘部的下端以直角向外弯曲。左右两侧上的凸缘部6b逐渐加大幅度地向车辆后方弯 曲ο因此,通过在轮胎收纳部Ia底面上的预定位置放置凸缘部6a和凸缘部6b并焊接 它们,备用轮胎支架6以朝车辆后方与轮胎收纳部Ia的底面分离并逐渐升高的倾斜状态被 固定地设置在轮胎收纳部Ia中。另一方面,如图1和图2所示,使用一个长度能够使其被大致设在背板4与备用轮 胎支架6之间的面板形成备用轮胎放置板7。在备用轮胎放置板7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 分中,设有通过向上弯曲而朝上并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凸部8。备用轮胎放置板7被构 造成当从车辆后方施加冲击载荷时在凸部8处向上弯曲。此外,备用轮胎放置板7具有朝 车辆前方向下倾斜的倾斜面9。由于倾斜面9的存在,备用轮胎2的后部被放置在备用轮胎放置板7上。因此,以向前方倾斜的状态倾斜地放置备用轮胎2。倾斜面9形成在凸部8 的安装部分的车辆前方侧上。除了凸部8的安装部分之外,备用轮胎放置板7设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多 个压条(bead) 10。由于这些压条10的加强效果,在不妨碍凸部8向上弯曲的同时限制了在 正常行驶时备用轮胎2由于振动所致的变形,并确保了直接向上推备用轮胎2所必须的刚 性。因此,在包括倾斜面9的凸部8的前后位置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压条10。备用轮胎放置板7的前部7a被放置在备用轮胎支架6的后部上,并通过紧固多个 螺栓11将前部7a与备用轮胎支架6连接。此外,备用轮胎放置板7的后部7b经由支撑架 12与背板4的车辆前方侧连接。支撑架12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设置,其前面部以弯曲成 向车辆前方突出的基本上V形臂章形状的截面形成,后面部固定在背板4的前面上的预定 位置处。因此,备用轮胎放置板7的后部7b放置在支撑架12的上侧前面部上,并通过紧固 多个螺栓11将后部7b与支撑架12连接。此外,备用轮胎放置板7的后部7b与支撑架12 连接,从而以设在背板4的车辆后方侧上的缓冲件13的安装高度来定位备用轮胎2。在垂直方向上,在后底板1的轮胎收纳部la的底面与备用轮胎放置板7之间,形 成用于放置千斤顶3的空间S。在空间S中,收纳的千斤顶3与轮胎收纳部la的底面和备 用轮胎放置板7接触,由此将千斤顶3放置为在行进过程中不会上下、前后或左右移动。在后底板1的轮胎收纳部la中,在千斤顶3的轴中心的车辆前方侧部分中,用于 提高扭转刚性的突出部14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设置。此外,突出部14设在备用轮胎支 架6的后部与备用轮胎放置板7的前部7a的连接部和背板4的支撑架12与备用轮胎放置 板7的后部7b的连接部之间。当从车辆后方施加冲击载荷时,设在这种位置的突出部14 的侧面部分将诱发扣住后底板1的轮胎收纳部la并使其向上弯曲,并且该侧面部分补充经 由后底板1、千斤顶3、备用轮胎支架6和备用轮胎放置板7使备用轮胎2的后部2a跳起的 作用。在备用轮胎放置板7与支撑架12的连接部下方的背板4上,设有在车辆宽度方向 上延伸的压条部(bead part) 15。在压条部15处,后底板1和背板4彼此连接。刚性由压 条部15增强的背板4具有如下功能当从车辆后方施加冲击载荷时,将后底板1压到车辆 前方并促进后底板1的弯曲。在应用了根据本发明的车体后部的后底板结构的汽车中,如图3所示,当从车辆 后方朝车辆前方将冲击载荷F施加到车体后部时,经由缓冲件13将冲击载荷F传递到背板 4。然后,如箭头F 1所示,冲击载荷F朝车辆前方挤压背板4和支撑架12,并且如箭头F2 所示,朝车辆前方向上倾斜地挤压备用轮胎放置板7的凸部8。此外,如箭头F3所示,冲击 载荷F经由背板4的压条部15朝车辆前方后底板1,并且如箭头F4所示,将千斤顶3向上 挤压。因此,如图4所示,备用轮胎放置板7在凸部8处向上弯曲,并且后底板1在突出 部14的侧面部分处向上弯曲。结果,经由千斤顶3将备用轮胎放置板7向上推,从而促进 凸部8的弯曲。因此,如箭头R所示,使倾斜地放置在备用轮胎放置板7上的备用轮胎2的 后部2a弹起,并被转向车辆前方(参照图3和图4中的点划线)。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车体后部的后底板结构中,提供倾斜面9以倾斜地放置备 用轮胎2的后部2a,在后底板1的轮胎收纳部la的底面上设置形成有在其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分中在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凸部8的备用轮胎放置板7,在备用轮胎放置板7与轮胎收纳部Ia的底面之间的空间S中放置千斤顶3,并且在千斤顶3的轴中心的车辆前方侧上设置 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突出部14。因此,当从车辆后方朝车辆前方将冲击载荷F施加至 车体后部时,备用轮胎放置板7在凸部8处向上弯曲,并且后底板1在突出部14的侧面部 分处向上弯曲。结果,经由千斤顶3将备用轮胎放置板7向上推,并且凸部8进一步向上弯 曲。因此,如箭头R所示,使备用轮胎2的后部2a弹起。因此,通过不会使收纳空间减小的 简单结构能够确保备用轮胎2转向车辆前方的动作,并且能够防止备用轮胎2水平地移到 车辆前方。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后底板结构中,使用螺栓11将备用轮胎放置板7的前部7a和 后部7b分别与备用轮胎支架6和背板侧上的支撑架12连接起来。因此,在制造时,可以在 完成用于将背板4焊接到后底板1上的焊接作业以及密封剂涂敷作业之后,安装备用轮胎 放置板7,从而能够提高作业性。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车体后部中的后底板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背板4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4a形 成为向车辆后方突出的弯曲形状,备用轮胎放置板27的后部27b分成两个分枝并形成为其 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空间朝车辆后方变宽。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的相同,并且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上述实施例中相似 的元件。在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的车体后部的后底板结构中,由于背板4的车辆宽度方向 上的中间部4a形成为向车辆后方突出的弯曲形状,因而即使在安装了大尺寸的轮胎22的 配置中,也能将轮胎22收纳在后底板1的轮胎收纳部Ia中。此外,由于备用轮胎放置板27 的后部27b分成两个分枝并形成为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空间朝车辆后方变宽,因而即使 当从车辆后方朝车辆前方将偏置或倾斜的冲击载荷F施加到车体后部时,也能够以与上述 相同的方式处理该冲击载荷;具体地,可使倾斜地放置在备用轮胎放置板7上的备用轮胎2 的后部2a向车辆前方跳起。其他操作和效果与前面实施例的相同。上面是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并且基于本发明的技 术构思可以作出多种修改和变化。例如,在本发明的后一种实施例中,备用轮胎放置板27的后部27b分成两个分枝。 然而,备用轮胎放置板27的后部27b可形成为一体的扇形,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朝 车辆后方增大,或者也可以分成三个以上分枝。
权利要求
一种车体后部的后底板结构,所述后底板结构具有设在后底板上方的具有朝车辆前方向下倾斜的倾斜面的备用轮胎放置板,并且备用轮胎倾斜地安装在所述备用轮胎放置板上,其中,在所述备用轮胎放置板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分中,设有朝上并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凸部;在垂直方向上,在所述后底板与所述备用轮胎放置板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刚性部件的空间;并且,在所述后底板上的刚性部件的轴中心的车辆前方侧上,设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突出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后部的后底板结构,其中,所述备用轮胎放置板设有在除 了所述凸部之外的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压条。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体后部的后底板结构,其中,所述刚性部件是千斤顶。
4.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体后部的后底板结构,其中,在所述后底板的后 部中设有背板,并且所述备用轮胎放置板的后部与所述背板连接,从而以缓冲件的安装高 度来定位所述备用轮胎。
5.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体后部的后底板结构,其中,在所述背板与所述 备用轮胎放置板的连接部下方,所述背板设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压条部,并且在所 述压条部处,所述后底板与所述背板彼此连接。
6.如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体后部的后底板结构,其中,在所述后底板上方 设有具有备用轮胎夹具的备用轮胎支架;所述备用轮胎支架的后部与所述备用轮胎放置板 的前部连接;并且所述后底板的突出部设在所述备用轮胎支架与所述备用轮胎放置板的连 接部和所述背板与所述备用轮胎放置板的连接部之间。
7.如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体后部的后底板结构,其中,所述背板形成为向 车辆后方突出的弯曲形状,并且所述备用轮胎放置板形成为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朝 车辆后方增大。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体后部的后底板结构,该后底板结构具有设在后底板上方的具有朝车辆前方向下倾斜的倾斜面的备用轮胎放置板,并且备用轮胎倾斜地安装在该备用轮胎放置板上。在该后底板结构中,在该备用轮胎放置板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分中,设有朝上并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凸部;在垂直方向上,在该后底板与该备用轮胎放置板之间,形成用于放置作为刚性部件的千斤顶的空间;并且,在该后底板上的千斤顶的轴中心的车辆前方侧上,设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突出部。
文档编号B62D43/06GK101823512SQ20101011249
公开日2010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5日
发明者种田浩大 申请人:铃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