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车的转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1023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动力车的转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车,具体地,涉及一种动力车的转向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动力车的转向方式多样,如动力车的车轮固定在前叉上,头管固定在车架上,前叉上的轴与头管之间安装有圆锥滚子轴承、并用大螺母轴向固定;这样,前叉便只能转动,前叉的顶部安装摇把,转动摇把时,前叉转动,从而可以转动前轮。又如,动力车的前轮固定在前叉上,头管固定在车架上,前叉上的轴与头管之间安装有圆锥滚子轴承、并用螺母轴向固定,再安装上扇形内齿并用螺母固定;方向机座与头管一起固定在车架上,方向机固定在方向机座上,方向里面的转向轴的下端安装圆柱直齿齿轮与扇齿啮合、上端安装方向盘;这样,转动方向盘时,便可带动转向轴转动、转向轴可带动扇齿转动、扇齿可带动前叉转动,从而实现车轮转向的目的。综上所述,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缺陷(1)转向行程少动力车在转向及驱动时,需要直接通过轴转动来带动车轮转动, 再通过限位块来实现转动角度的限位,但转向行程太少;(2)转向角度范围小动力车在转向及驱动时,通过齿轮和扇形齿轮相结合,实现转向,但转向角度受到限制;(3)车身内部空间使用率低动力车在转向及驱动时,采用后轮驱动,但车身内部空间使用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动力车的转向机构,以实现转向行程多、转向角度范围大与车身内部空间使用率高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力车的转向机构,包括主轴、 车架、方向杆、方向座、推力轴承上座、推力轴承下座、大链轮、小链轮、传动轴与过渡块,在所述方向杆的上端设有方向盘、下端设有轮毂电机,在所述方向杆与轮毂电机之间设有万向节;所述过渡块与轮毂电机之间固定连接,大链轮与轮毂电机一体设置、并螺栓固定在推力轴承下座与过渡块之间,主轴穿过推力轴承上座、并与推力轴承下座之间固定连接,推力轴承上座与车架之间螺栓固定连接,方向座固定设置在车架上,万向节通过传动轴与小链轮连接,小链轮通过链条与大链轮连接;在推力轴承上座内部的孔内设有圆锥滚子轴承外圈,在推力轴承上座与推力轴承下座之间设有推力圆柱滚子轴承,在主轴与推力轴承上座之间依次套接有圆锥滚子轴承内圈与平垫圈、并通过六角开槽螺母固定。进一步地,在所述大链轮上,还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限位角度为0-180°。进一步地,所述大链轮为转向大链轮,小链轮为转向小链轮。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动力车的转向机构,由于包括主轴、车架、方向杆、方向座、推力轴承上座、推力轴承下座、大链轮、小链轮、传动轴与过渡块,在方向杆的上端设有方向盘、下端设有轮毂电机,在方向杆与轮毂电机之间设有万向节;在推力轴承上座内部的孔内设有圆锥滚子轴承外圈,在推力轴承上座与推力轴承下座之间设有推力圆柱滚子轴承,在主轴与推力轴承上座之间依次套接有圆锥滚子轴承内圈与平垫圈、并通过六角开槽螺母固定;这样,主轴只能绕中心转动,与主轴一体的轮毂电机也只能绕主轴旋转;从而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转向行程少、转向角度范围小与车身内部空间使用率低的缺陷,以实现转向行程多、转向角度范围大与车身内部空间使用率高的优点。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发明动力车的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根据本发明动力车的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结合附图,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1-方向座;2-传动轴;3-转向小链轮;4-转向大链轮;5-推力轴承上座;6_推力轴承下座;7-过渡块;8-主轴;9-六角开槽螺母;10、15、27、30_平垫圈;11-圆锥滚子轴承;12-推力圆柱滚子轴承;13-六角螺栓;14、25、29_标准型弹簧垫圈;16、31_六角螺母; 17-轴承;18-A型轴用弹性挡圈;19、20_内六角锥端紧定螺钉;21-方向盘;22-方向杆; 23-万向节;24-轮毂电机J6、28-全螺纹型六角螺栓。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车的转向机构。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主轴8、车架、方向杆22、方向座1、推力轴承上座5、推力轴承下座6、大链轮、小链轮、传动轴2与过渡块7,在方向杆22的上端设有方向盘21、下端设有轮毂电机M,在方向杆22 与轮毂电机对之间设有万向节23;过渡块7与轮毂电机M之间固定连接,大链轮与轮毂电机M —体设置、并螺栓固定在推力轴承下座6与过渡块7之间,主轴8穿过推力轴承上座 5、并与推力轴承下座6之间固定连接,推力轴承上座5与车架之间螺栓固定连接,方向座1 固定设置在车架上,万向节23通过传动轴2与小链轮连接,小链轮通过链条与大链轮连接; 在推力轴承上座5内部的孔内设有圆锥滚子轴承11外圈,在推力轴承上座5与推力轴承下座6之间设有推力圆柱滚子轴承12,在主轴8与推力轴承上座5之间依次套接有圆锥滚子轴承11内圈与平垫圈(如平垫圈10、15、27或30)、并通过六角开槽螺母9固定。可见,大链轮被螺栓固定于推力轴承下座6与过渡块7之间,过渡块7又与轮毂电机M螺栓固定,主轴8与推力轴承下座6焊接固定,推力轴承上座5与车架螺栓固定、内部的孔内放入圆锥滚子轴承11外圈,推力轴承上座5与推力轴承下座6之间放入推力圆柱滚子轴承12,主轴8穿过推力轴承上座5,依次套上圆锥滚子轴承11内圈、型号为36的平垫圈(如平垫圈10、15、27或30),最后用型号为M36的六角开槽螺母(如六角开槽螺母9)固定,这样主轴8只有唯一的运动方式-绕中心转动,而与之一体的轮毂电机M亦然。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大链轮上,还设有限位块,限位块的限位角度为 0-180° ;大链轮为转向大链轮3,小链轮为转向小链轮4。具体地,由于方向座1固定于车架上,万象节23的旋转带动传动轴2旋转从而带动小链轮旋转,小链轮将通过链条带动大连论旋转,与大链轮连为一体的轮毂电机M将随之一起绕主轴8中心旋转,大链轮的上面装有限位块,从而限制住转向角不超过180。°这样,该动力车的转向角可达180°,故可以原地360°转向,大大缩小最小转弯半径,行驶轻便、灵活,机动性很好。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动力车的转向机构还包括六角螺栓 13,标准型弹簧垫圈14、25与29,六角螺母16与31,轴承17,A型轴用弹性挡圈18,内六角锥端紧定螺钉19与20,全螺纹型六角螺栓沈与28。综上所述,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动力车的转向机构,由于包括主轴、车架、方向杆、方向座、推力轴承上座、推力轴承下座、大链轮、小链轮、传动轴与过渡块,在方向杆的上端设有方向盘、下端设有轮毂电机,在方向杆与轮毂电机之间设有万向节;在推力轴承上座内部的孔内设有圆锥滚子轴承外圈,在推力轴承上座与推力轴承下座之间设有推力圆柱滚子轴承,在主轴与推力轴承上座之间依次套接有圆锥滚子轴承内圈与平垫圈、并通过六角开槽螺母固定;这样,主轴只能绕中心转动,与主轴一体的轮毂电机也只能绕主轴旋转;从而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转向行程少、转向角度范围小与车身内部空间使用率低的缺陷,以实现转向行程多、转向角度范围大与车身内部空间使用率高的优点。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动力车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轴、车架、方向杆、方向座、推力轴承上座、推力轴承下座、大链轮、小链轮、传动轴与过渡块,在所述方向杆的上端设有方向盘、下端设有轮毂电机,在所述方向杆与轮毂电机之间设有万向节;所述过渡块与轮毂电机之间固定连接,大链轮与轮毂电机一体设置、并螺栓固定在推力轴承下座与过渡块之间,主轴穿过推力轴承上座、并与推力轴承下座之间固定连接,推力轴承上座与车架之间螺栓固定连接,方向座固定设置在车架上,万向节通过传动轴与小链轮连接,小链轮通过链条与大链轮连接;在推力轴承上座内部的孔内设有圆锥滚子轴承外圈,在推力轴承上座与推力轴承下座之间设有推力圆柱滚子轴承,在主轴与推力轴承上座之间依次套接有圆锥滚子轴承内圈与平垫圈、并通过六角开槽螺母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车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大链轮上,还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限位角度为0-18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车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链轮为转向大链轮,小链轮为转向小链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车的转向机构,包括主轴、车架、方向杆、方向座、推力轴承上座、推力轴承下座、大链轮、小链轮、传动轴与过渡块,在方向杆的上端设有方向盘、下端设有轮毂电机,在方向杆与轮毂电机之间设有万向节;在推力轴承上座内部的孔内设有圆锥滚子轴承外圈,在推力轴承上座与推力轴承下座之间设有推力圆柱滚子轴承,在主轴与推力轴承上座之间依次套接有圆锥滚子轴承内圈与平垫圈、并通过六角开槽螺母固定。本发明动力车的转向机构,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转向行程少、转向角度范围小与车身内部空间使用率低等缺陷,以实现转向行程多、转向角度范围大与车身内部空间使用率高的优点。
文档编号B62D3/02GK102343932SQ20101024710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6日
发明者濮国庆 申请人:江苏雅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