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行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4095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人力行走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人力进行行走的人力行走车。 技术背景自行车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现有的自行车结构主要包括车架和龙头,在 车架的前后端均分别联接有前轮和后轮,在车架的上方设有坐垫,车架的下方设有脚蹬,脚 通过链条带动后轮驱动自行车行走,这种普通的自行车不适宜残疾人使用。而且要实现自 行车行走,只是通过人体的腿部才能实现,使得骑车者相对较累。目前也有专供残疾人使用 的自行车,这种自行车是把普通自行车的脚蹬改装成用手摇动的结构,这种自行车的行走 也是只能使用手部动作才能实现行走,其行走的速度也不尽如人意,且这种自行车的结构 复杂,改装麻烦。
发明内容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人力行走车,其结构 简单、具有满意的行走速度,且省力轻便。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人力行走车,包括车架、前 轮、后轮和龙头,后轮联接在车架的后端,车架的前端联接有龙头,所述前轮与龙头相联接, 在车架上设有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为两个,在龙头上连接有横杆,两个前轮分别连 接在横杆的两端。本人力行走车在前行时,可以是利用人手扳动龙头,使横杆上的两个前轮 顺次前移,在一只前轮前移时,另一只前轮作为支点支撑在地面上。由于横杆在动作时是相 对于支点前轮是斜向动作的,支点前轮的受力与其径向截面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该支点 前轮可以有较好的位置稳定性。也可以在横杆或龙头上设置脚蹬结构,在人脚蹬踏在脚蹬 结构上并用力蹬动时,也可以实现两只前轮依次前移。作为优选,所述两个前轮均包括内圈和外圈,在内、外圈之间设有单向离合器。该 单向离合器是在前轮向前移的过程中不起作用,内、外圈之间可相对转动,而在支点前轮作 为支点时,支点前轮会受到一个向后的力,在该单向离合器的作用下,支点前轮中的内、外 圈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转动,支点前轮具有良好的位置稳定性,从而有利于增加本人力行走 车行走速度。作为优选,所述单向离合器包括设于外圈内周面上的若干棘齿,这些棘齿向同一 方向倾斜,在内圈上设有可动作的卡抓,卡抓的外端部伸向棘齿。通过棘齿和卡抓结构来实 现单向离合器的单向功能,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作为优选,在车架的前端侧设有作用在龙头上的脚蹬结构。设有的脚蹬结构是用 于人脚的蹬踏,人脚的蹬踏动作与人手的扳动龙头的动作相对应,进一步保证了本人力行 走车的行走速度,而且也改善了人体的运动状况,利于人体在本人力行走车上保持姿势的稳定。作为优选,所述的脚蹬结构为两套,它们连接在横杆上,并位于龙头的相对两侧。
3它们直接连接在横杆上,结构简单,便于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的脚蹬结构包括连接在横杆上的支杆,支杆的上端部分朝向车架 后上方斜向伸出,在支杆的上端部连接有踏板。通过所述的支杆和踏板形成所述的脚蹬结 构,结构简单,便于横杆的受力。作为优选,所述踏板上设有带状脚箍。脚箍是用于箍住人脚的脚面,从而有利于人 脚与踏板之间的放置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脚蹬结构为两套,它们连接在龙头上。在该龙头可以设置两根伸出 的杆体,所述的脚蹬结构悬挂连接在这两根杆体上,也可以在龙头上设置U形的叉状结构, 脚蹬结构直接悬挂连接在叉状结构上。作为优选,在龙头与车架之间设有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用于限定龙头在实际使 用中的转动角度,提高了本行走车的行驶安全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本人力行走车前端部结构只是通过一根横连 接有两个前轮,而不需要设置链条传动机构,结构简单,造价低。因横杆的设置,加之后轮的 稳定作用,本人力行走车可以有良好的骑乘稳定性。可在横杆或龙头上设置脚蹬结构,骑车 人用脚蹬踏脚蹬结构,使龙头发生转动,使得本人力行走车具有较高的行走速度,而且也能 改善人体的运动状况,使得行车轻便。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人力行走车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人力行走车中前轮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人力行走车的结构包括车架1和龙头3,车架1呈“7”形,龙头3联接 在车架1的前端侧,并可相对于车架1转动,在车架1的后端联接有后轮9,车架1上还连接 有坐垫2。所述的后轮9 一般为一只,所述的前轮4为两只。在龙头3的下端部固定连接有 一根水平方向的横杆5,龙头3与横杆5相连接的位置位于横杆5的中间位置处。两只前轮 4分别联接在横杆5的两端处,前轮4结构包括内圈11和外圈10,在内圈11之间设有单向 离合结构。该单向离合结构包括设于外圈10内周面上的若干棘齿12,在内圈11上设有可 动作的卡抓13。棘齿12为倾斜设置,它们在内圈11内周面上沿同一方向倾斜。卡抓13的 内端部设有球头,在内圈11上设有弧形坑,该球头间隙地插接在弧形坑内,卡抓13的外端 部伸向棘齿12。在前轮4作正向转动时,棘齿12的外端部掠过棘齿12,而在前轮4作反向 转动时,棘齿12的外端部卡接在棘齿12上。在车架1的前端侧设有脚蹬结构,脚蹬结构是用于人脚的蹬踏,用脚蹬动脚蹬结 构,可以使龙头3在车架1上发生转动。为适应人体结构,所述的脚蹬结构为两套。脚蹬结 构可以是连接在横杆5上,它们位于龙头3的两侧,结构包括支杆6,支杆6的下端部垂直地 连接在横杆5上,支杆6上端向着车架1后上方斜向伸出。在支杆6的上端部设有踏板7, 踏板7垂直于支杆6的上端部分。为保证脚与踏板7之间蹬踏的稳定性,在踏板7上连接 有带状的脚箍88,该脚箍88呈拱形,脚底与踏板7相接触时,脚箍88箍扣在脚面上。[0019]上述的两套脚蹬结构也可以是直接连接在龙头3上,该龙头3可以被制成带有U 形的叉状结构,也可以是在龙头3上焊接两根与横杆5平行的杆体,两套脚蹬结构分别悬挂 连接在两杆杆体,或者是直接悬挂连接在所述的叉状结构上。该脚蹬结构也可以是两根铰 接在龙头3上的杆体,两根杆体在需要蹬脚时,可以放下来,此时,两根杆体与横杆5近似平 行。为保证本行走车的使用安全性,在车架1与龙头3之间设有限位结构,具体是在车 架1上与龙头3相活动连接的位置处间隔地焊接有两块限位块,在龙头3上焊接有挡块,挡 块位于两块限位块之间,通过限位块对挡块的阻挡作用来限定龙头3在实际使用中的偏转 角度。
权利要求一种人力行走车,包括车架、前轮、后轮和龙头,后轮联接在车架的后端,车架的前端联接有龙头,所述前轮与龙头相联接,在车架上设有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4)为两个,在龙头(3)上连接有横杆(5),两个前轮(4)分别连接在横杆的两端(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力行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前轮(4)均包括内圈(11) 和外圈(10),在内、外圈之间设有单向离合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力行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离合器包括设于外圈 (10)内周面上的若干棘齿(12),这些棘齿(12)向同一方向倾斜,在内圈(11)上设有可动作 的卡抓(13),卡抓(13)的外端部伸向棘齿(12)。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人力行走车,其特征在于,在车架(1)的前端侧设有作 用在龙头(3)上的脚蹬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力行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脚蹬结构为两套,它们连接 在横杆(5 )上,并位于龙头(3 )的相对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力行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脚蹬结构包括连接在横杆 (5)上的支杆(6),支杆(6)的上端部分朝向车架(1)后上方斜向伸出,在支杆(6)的上端部 连接有踏板(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力行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7)上设有带状脚箍(8)。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力行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蹬结构为两套,它们连接在 龙头(3)上。
9.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人力行走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架(1)与龙头(3) 之间设有限位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力行走车,其解决了现有人力行走车结构复杂,使用时吃力的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一种人力行走车,包括车架、前轮、后轮和龙头,后轮联接在车架的后端,车架的前端联接有龙头,所述前轮与龙头相联接,在车架上设有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为两个,在龙头上连接有横杆,两个前轮分别连接在横杆的两端。
文档编号B62K21/00GK201761612SQ201020190100
公开日2011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4日
发明者郑源生 申请人:郑源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