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载具的后摇臂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4641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载具的后摇臂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载具的后摇臂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一般消费者对于骑乘时的安全性、舒适性与操控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就算是 电动载具也不例外,而直接影响舒适性及操控性的即是载具的悬吊系统。悬吊系统不但要能吸收在骑乘载具时由路面不平所引起的振动与冲击,以提升舒 适性,传动体在悬吊吸收缓冲时更要保持驱动力,否则将影响对载具的操控性。因此,一组 良好的悬吊系统必须要具备足够的弹性以及减震作用,且传动体的驱动与被驱动体之间的 相对位置最好维持一定。请参阅


图1所示,现有的一种装设有后摇臂的电动载具,该后摇臂即为一种操控 后轮的后悬吊系统,该后摇臂60主要由一摇臂件61的一端可摆动地与电动载具70的车架 71枢设,另一端与后轮72组设,并以一避震装置73连接车架71及摇臂件61所组成,然而, 该后摇臂60虽然可以有效的达到避震效果,但因为该电动载具70的驱动体74是装设在车 架71上的,因此,在后摇臂60摆动时,驱动体74与后轮72之间的相对位置会改变,容易导 致传动体75无法保持稳定的驱动力,且电动载具70行驶时震动所产生的作用力,会经由后 轮72传递到后摇臂60,因此,该后摇臂60容易因为受应力作用而损坏,如增设补强板来补 强结构,亦会增加后摇臂60的整体重量,所以仍需要加以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载具的后摇臂结构改良,它可以提 供传动体稳定的驱动力,并能防止摇臂被应力损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载具的后摇臂结构改良,装设在电动载 具的车架与后轮之间,包括—横管体,能摆动地枢设于车架;一固定组件,具有一上固定管组及一下固定管组,该上、下固定管组分别以一端与 横管体固设,且该上、下固定管组呈相互远离方向设置;一摇臂,具有二相对的直管部,该二直管部一端延伸连接形成二呈相互远离而形 成一开口的组设管部,另一端分别与一轮轴连接座组设,摇臂以轮轴连接座与后轮组设,二 组设管部分别与固定组件的上固定管组及下固定管组的另一端固设,并共同界定出一供驱 动体装设的容置空间。所述上固定管组为两间隔相对设置的上固定管,各上固定管一端与横管体固设, 另一端与摇臂的组设管部固设,下固定管组为两间隔相对设置的下固定管,各下固定管一 端与横管体固设,另一端与摇臂的组设管部固设。所述固定组件的上固定管组设有一固定件,与一避震装置的一端连接,避震装置 的另一端与车架连接。[0012]所述固定组件的上固定管组与下固定管组间设有一驱动体固定板,供驱动体组 设。所述驱动体为电动马达、电动马达配置减速机或电动马达配置变速机,驱动体与 后轮之间以一传动体连接,该传动体为链条或皮带。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载具的后摇臂结构改良,通过改进后摇臂的结构,使驱动体能 够装设在后摇臂内,进而使驱动体与后轮之间的相对距离能够保持恒定不变,以提供传动 体稳定的驱动力。同时,后摇臂的双环抱式结构,能有效分散应力,避免摇臂因受应力而损 坏,并可以减轻摇臂的重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现有的后摇臂装设在电动载具上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后摇臂装设在电动载具上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后摇臂装设在电动载具上作动时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后摇臂装设驱动体及后轮的组装分解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后摇臂装设驱动体、后轮及传动体的立体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横管体20 ;固定组件[0024]21上固定管组211上固定管[0025]22下固定管组222下固定管[0026]23驱动体固定板24固定件[0027]30摇臂31 ;直管部[0028]32组设管部33 ;轮轴连接座[0029]40容置空间50 ;电动载具[0030]51车架52 ;后轮[0031]53避震装置54 ;驱动体[0032]55传动体60 ;后摇臂[0033]61摇臂件70 ;电动载具[0034]71车架72 ;后轮[0035]73避震装置74 ;驱动体[0036]75传动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有更具体的了解,现结合图示的实施方 式,详述如下首先,请配合参阅图2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载具的后摇臂 结构改良,装设在电动载具50的车架51与后轮52之间,包含有一横管体、一固定组件及一 摇臂,其中[0039]横管体10,可摆动地枢设于车架51 ;固定组件20,具有一上固定管组21及一下固定管组22,该上固定管组21为两间 隔相对设置的上固定管211,各上固定管211 —端与横管体10固设,该下固定管组22为两 间隔相对设置的下固定管221,各下固定管221 —端与横管体10固设,且该上、下固定管组 21,22呈相互远离方向设置;另外,该上固定管组21与该下固定管组22间设有一驱动体固定板23,且该上固 定管组21设有一固定件24,与一避震装置53的一端连接,该避震装置53另一端与车架51 连接;该摇臂30,具有二相对的直管部31,该二直管部31 —端延伸连接形成二呈相互远 离而形成一开口的组设管部32,该二直管部31另一端分别与一轮轴连接座33组设,二组设 管部32分别与固定组件20的上固定管211及下固定管221的另一端固设,使该二组设管 部32与固定组件20的上固定管211及下固定管221界定出一容置空间40,该容置空间40 供一驱动体54置放,并与驱动体固定板23组设,该驱动体54可为电动马达、电动马达配置 减速机或电动马达配置变速机,该摇臂以轮轴连接座与后轮组设,驱动体54与后轮52之间 以一传动体55连接,该传动体55可为链条或皮带。以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各主要构件的结构及其组态说明,至于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的操作方式及其功效,说明如下请复参阅图2、3、5、6所示,当电动载具50在行驶时,因为后摇臂是以横管体10可 摆动地枢设于电动载具50的车架51上的,故行驶中,后轮52随路面起伏而摆动,使与该后 轮52组设的后摇臂跟着摆动,且因为后摇臂与车架51之间以避震装置53连接,所以可达 到避震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体54是装设在摇臂30的二组设管部32 与固定组件20的上固定管组21及下固定管组22界定出的容置空间40内,当行驶中后摇 臂在摆动时,该驱动体54与后摇臂同步作动,也就是驱动体54与后轮52之间的相对距离 是不会改变的,使得连接驱动体54与后轮52的传动体55可以保持稳定的驱动力,避免在 行驶途中传动体55因路面起伏震动而使传动张力变动或者脱离,影响驱动效果。另外,因为后摇臂与后轮52以轮轴连接座33组设,可以藉由调整轮轴连接座33 进行水平移动,来调整后轮52与驱动体54之间的相对距离,除了可以使传动体55达成最 佳的传动张力,亦可以随之更换不同的驱动体54或后轮52,因为彼此之间的相对距离不尽 相同,而可以通过轮轴连接座33进行调整,以提升电动载具的运作。除此之外,当电动载具行驶时,震动所产生的作用力会经由后轮52传递到后摇 臂,使后摇臂需承受相对应的应力作用,因为本实用新型的后摇臂是由摇臂30及固定组件 20的上固定管组21及下固定管组22所形成一双环抱式的结构,因此能有较强的刚性来承 受较大的应力,使得后摇臂不易受应力拉扯而被破坏,藉以提升后摇臂的结构刚性,且因为 该后摇臂为双环抱式的结构,能增强结构的刚性,不必像传统的后摇臂那样增设补强板来 强化结构,因此可以减轻后摇臂本身的整体重量。因此,通过本实用新型后摇臂的结构改良,不仅可使驱动体装设在后摇臂内,使驱 动体与后轮之间的相对距离保持恒定不变,以提供传动体稳定的驱动力,而且后摇臂的结 构呈双环抱式,除了能有效分散应力,亦可以增强刚性结构并减轻重量。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
5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 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电动载具的后摇臂结构改良,装设在电动载具的车架与后轮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横管体,能摆动地枢设于车架;一固定组件,具有一上固定管组及一下固定管组,该上、下固定管组分别以一端与横管体固设,且该上、下固定管组呈相互远离方向设置;一摇臂,具有二相对的直管部,该二直管部一端延伸连接形成二呈相互远离而形成一开口的组设管部,另一端分别与一轮轴连接座组设,摇臂以轮轴连接座与后轮组设,二组设管部分别与固定组件的上固定管组及下固定管组的另一端固设,并共同界定出一供驱动体装设的容置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载具的后摇臂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管组为 两间隔相对设置的上固定管,各上固定管一端与横管体固设,另一端与摇臂的组设管部固 设,下固定管组为两间隔相对设置的下固定管,各下固定管一端与横管体固设,另一端与摇 臂的组设管部固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载具的后摇臂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的上 固定管组与下固定管组间设有一供驱动体组设的驱动体固定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载具的后摇臂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的上 固定管组设有一固定件,与一避震装置的一端连接,避震装置的另一端与车架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载具的后摇臂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体为电动 马达、电动马达配置减速机或电动马达配置变速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载具的后摇臂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体与后轮 之间以一传动体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载具的后摇臂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体为链条 或皮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载具的后摇臂结构改良,装在电动载具的车架与后轮之间,包括横管体,可摆动地枢设于车架;固定组件,有上、下固定管组,呈相互远离方向设置,并分别以一端与横管体固设;摇臂,有两相对的直管部,直管部一端延伸连接形成两相互远离而形成开口的组设管部,另一端分别与轮轴连接座组设,摇臂以轮轴连接座与后轮组设,二组设管部分别与上、下固定管组的另一端固设,界定出装设驱动体的容置空间。该后摇臂结构可以提供传动体稳定的驱动力,并可以防止摇臂被应力损坏。当电动载具行驶时,驱动体与后摇臂同步作动,使驱动体与后轮距离保持恒定,从而提供传动体稳定的驱动力,同时,双环抱式结构确保摇臂不受应力拉扯。
文档编号B62K25/12GK201729245SQ201020221568
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1日
发明者陈则淳 申请人:宇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