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换前轮支撑样态的婴儿车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6023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转换前轮支撑样态的婴儿车骨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转换前轮支撑样态的婴儿车骨架,尤其是其前轮支架可选 择向中间靠合或者超左右两侧分开的婴儿车骨架。
背景技术
婴儿车主要是由可折收的骨架及车轮所构成;以功能区分,有一般型及运动型这 两种。运动型的可折收骨架以三轮车的样态为主,前、后轮轴距相对较一般型的长,如美国 第6,196,572号专利案、第5,876,309号专利案及第5,536,033号专利等案所揭示。婴儿车的操作模式,包括正常的推动及外出慢跑,让使用者可推着婴儿车休闲散 步或从事户外的慢跑活动。在正常推动的模式下,使用者最需要的婴儿车特性是操控灵活、 转弯容易;在运动模式下,使用者需要的特性则是快速移动时前轮的方向可自行维持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传统的婴儿车的问题,为了能使同一台婴儿车兼有上述特性,本实用新型 提供一种可转换前轮支撑样态的婴儿车骨架,包括可折收的骨架主体,至少具有后轮轴供 连接一对后轮组位于其后端的左、右两侧;前轮支架,与该可折收的骨架的前端枢接,其两 端可分别用以连接一对前轮组;及转换机构,装置于所述可折收的骨架主体与该前轮支架 之间的所述枢接处,控制该前轮支架的枢转并可使其定位于第一操作模式位置或第二操作 模式位置,从而得与所述后轮组共同构成四点支撑的状态或三点支撑的状态。所述转换机构包括定位座,与所述可折收的骨架前端固接,至少设有定位部、旋 转座、定位盘及弹性元件;旋转座与所述前轮支架连接,并轴接该定位座;定位盘装置于 该旋转座与该定位座之间,可移动地与该定位座卡扣与释放,使所述前轮支架可选择地定 位于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位置及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位置其中之一;弹性元件装置于该定位盘 与所述可折收的骨架之间,藉以保持该定位盘对该定位座的卡扣固定。当该前轮支架定位于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位置时与所述后轮轴的轴线略呈平行,且 该对前轮组与该对后轮组共同构成四点支撑的状态。当该前轮支架定位于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位置时与所述后轮轴的轴线略呈垂直,且 该对前轮组呈前、后排列而与该对后轮组共同构成三点支撑的状态。本实用新型还可设置一对前轮支架,其一端分别与可折收的骨架的主体前端枢 接,另一端分别与一对前轮组连接;可折收的骨架主体,可经由操作产生展开固定状态及收 折状态,且于该可折收的骨架的后端设有后轮轴供连接一对后轮组;转换机构则分别装置 于可折收的骨架主体与一对前轮支架之间的枢接处,控制所述前轮支架的转动与定位;可 使其定位于第一操作模式位置或第二操作模式位置;前轮支架定位于第一操作模式位置 时,该对前轮组分开而分别位于所述可折收的骨架主体的两侧,从而与所述该对后轮组共 同构成四点支撑的状态;前轮支架定位于第二操作模式位置时互相靠合锁定,该对前轮组 随之彼此靠合而与所述该对后轮组共同构成近似婴童跑车的三角支撑状态。[0009]由此,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转换前轮支撑样态的婴儿车骨架,其至少设有可 转换固定位置的前轮支架,且在前轮支架侧边可供连接前轮组,以及在前轮支架与骨架之 间设有转换定位机构,使前轮支架可选择地固定于骨架上的第一操作模式位置或第二操作 模式位置,从而使前轮组与后轮组的轴距可以变换,其间的支撑型态可以切换成三点支撑 型态或四点支撑型态,让同一婴儿车得以选择其呈现一般四轮车的稳定性或拥有三轮跑车 的优越操控性。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可转换前轮支撑样态的婴儿车骨架,包括可折收的骨架主 体、前脚架及定位机构,可折收的骨架主体,其后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后轮组;前脚架, 包括前支杆、枢接座以及一对延伸杆,该前支杆与该可折收的骨架主体连接,枢接座与该 前支杆连接,该对延伸杆一端与该枢接座枢接,另一端分别连接前轮组;定位机构,装置于 所述延伸杆与所述枢接座之间,其包括装置于所述延伸杆的V型弹片,所述枢接座设有定 位孔供该V型弹片卡扣锁定,使所述延伸杆定位于收合状态及展开状态;当延伸杆收合时, 左、右两侧的前轮组随之向中间靠合而与两后轮组形成近似婴童跑车(jogger)的三角支 撑的状态;而当延伸杆展开时,可使左、右两侧的前轮组随之彼此分开而与后轮组形成一般 四轮推车的四点支撑的状态;藉此,使同一婴儿车兼一般四轮推车的稳定性及三轮跑车的 优越操控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转换前轮支撑样态的婴儿车骨架位于第一操作模式位置的 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转换前轮支撑样态的婴儿车骨架位于第一操作模式位置 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转换机构构件分解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转换机构构件组合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转换前轮支撑样态的婴儿车骨架位于第一操作模式位置 呈四点支撑的仰视示意图;图6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轮组可拆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转换前轮支撑样态的婴儿车骨架位于第二操作模式位置 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转换前轮支撑样态的婴儿车骨架位于第二操作模式位置 的侧视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转换前轮支撑样态的婴儿车骨架位于第二操作模式位置 呈近似三角支撑状态的仰视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一对前轮支架位于第一操作模式位置呈四点支撑状态的 仰视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一对前轮支架位于第二操作模式位置呈近似三角支撑 状态的仰视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前脚架收合状态立体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的定位机构与延伸杆动作示意图;[0024]图1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的前脚架展开状态立体示意图;图1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呈近似三角支撑状态的仰视示意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呈四点支撑状态的仰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转换前轮支撑样态的婴儿车骨架实施例,包 括可折收的骨架主体10,包括前支架11、后支架12、连杆13、控制关节15、手推杆16及 一个可供穿置座布或置放座位的婴童乘座位置17。使用者可操作控制关节15,使可折收的 骨架主体10具有展开固定状态及收折状态。其中,可折收的骨架主体10还至少具有后轮轴供连接一对后轮组18位于其后端 的左、右两侧,更具体地说,本实施例的后支架12,其下端两侧分别装置后轮轴供连接一对 后轮组18。此外,本实施例的可转换前轮支撑样态的婴儿车骨架还包括前轮支架2,可转动 地枢接于可折收的骨架主体10的前端,较佳者,枢接于前支架11。前轮支架2的两端分别 连接一对前轮座21、22,并藉由前轮座21、22以可拆组的构造连接一对前轮组23、24。本实施例的可转换前轮支撑样态的婴儿车骨架还包括转换机构3,如图3、4所示 转换机构3实施例,其装置于前轮支架2与可折收的骨架主体10之间,包括定位座31、旋 转座32、定位盘33及弹性元件34。定位座31固接于可折收的骨架主体10的前端,至少设有定位部35,优选地,设有 复数个定位部35,本实施例的定位部35可为槽孔。旋转座32系装置于前轮支架2。本实施例的旋转座32也可与前轮支架2 —体成 型,利用支轴38与定位座31轴接,使旋转座32可相对于定位座31转动。定位盘33,可移动地装置于前轮支架2与定位座31之间,更具体地,装置于旋转座 32与定位座31之间,定位盘33可移动地与定位座31卡扣与释放,使前轮支架2可选择地 定位于第一操作模式位置20及第二操作模式位置30其中之一。弹性组件34,装置于定位 盘33与骨架10之间,藉以保持定位盘33对定位座31的卡扣固定。本实施例的定位盘33 可移动地装置于旋转座32的内部,设有能与定位座31的定位部35卡掣的卡扣件36,并藉 由弹性元件34保持卡扣件36对定位部35的卡扣状态,使前轮支架2无法转动。本实施例 的定位盘33尚可再设置握持部37,供使用者驱动卡扣件36使脱离定位部35,使前轮支架 2得以从前述的卡扣状态释放,恢复为可转动的状态。如图1至图2及图5至图6所示的前轮支架2实施例,其可定位于与后轮轴的轴 线A略呈平行的位置,以构成第一操作模式位置20。在其处于第一操作模式位置20时,连 接于前轮支架2两侧的两前轮组23J4与两个后轮组18构成四点支撑的状态,提供较平稳 的操控性能。请参考图4的实施例构造及图7至图9所示,欲转换第二操作模式位置30时,先 使定位盘33的卡扣件36退离定位部35,将前轮支架2推转至与后轮轴的轴线A略呈垂直 的位置,便可使前轮支架2两侧的前轮组23J4形成前、后的排列,并与后轮组18构成类似 三轮跑车的三点支撑状态。较佳者,于第二操作模式位置30,可将后侧的前轮组M拆除以 增加前、后轮之间的轴距,增加直线疾行时的方向稳定度。如图10及图11所示的另一前轮支架51、52的变化实施例,包括一对前轮支架51、52枢接于可折收的骨架主体10前端两侧,分别以一端设置转换机构3,另一端连接前轮 组71、72。此对前轮支架51、52的变化实施例,在第一操作模式位置40下,使两前轮组71、 72分别位于可折收的骨架主体10两侧位置而与后轮组73、74构成四点支撑的状态。当婴 儿车转变成第二操作模式位置50时,操作转换机构3使前轮支架51、52彼此靠拢,左、右两 前轮组71、72向中间靠合而与两后轮组73、74构成近似三角支撑的状态,。前轮支架51、52 可同时与婴儿车骨架10枢接,亦可拆下其中之一(未图示)而构成真正的三点支撑状态。 显然,前轮支架51、52枢接于可折收的骨架主体10前端的方式还可以变化为同轴枢接,即 前轮支架51、52在可折收的骨架主体10前端的枢接处重合为一处(未图示)。如图12及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转换前轮支撑样态的婴儿车骨架另一种实施 例,可折收的骨架主体8,由手推架81、一对后脚架82、连动杆84及关节组85所组成,可固 定于展开使用状态及收折状态。两后脚架82分别装设于可折收的骨架主体8的两侧且下端各连接一后轮组79、 80。本实施例的可转换前轮支撑样态的婴儿车骨架还包括前脚架83,包括前支杆86、枢接 座87以及一对延伸杆88,于前支杆86的一端与可折收的骨架主体8连接,另一端与枢接座 87固接。两延伸杆88分别以一端和枢接座87枢接,另一端与前轮组90连接。于枢接座87 与延伸杆88之间设有一定位机构9,用以使该对延伸杆88可选择地保持收合及展开。定位 机构9如图13所示,于延伸杆88设置V型弹片91,于枢接座87设至少两个定位孔92,使 两延伸杆88得以定位于收合状态93及展开状态94。如图15至图16所示,于收合状态93时,操作定位机构9使两延伸杆88朝中间收 合固定并与前支杆86呈一直线,两前轮组90将随之向中间靠合并与两侧后轮组79、80形 成一近似婴童跑车(jogger)的三角支撑的状态。于展开定位状态94时,操作定位机构9 使两延伸杆88向左、右两侧展开后固定,使两延伸杆88与前支杆86构成Y字状,这时两前 轮组90亦随之朝左、右分开而与两后轮组79、80构成一个四点支撑形态。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 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 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可转换前轮支撑样态的婴儿车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折收的骨架主体,至少具有后轮轴供连接一对后轮组位于其后端的左、右两侧;前轮支架,与该可折收的骨架的前端枢接,其两端可分别用以连接一对前轮组;及转换机构,装置于所述可折收的骨架主体与该前轮支架之间的所述枢接处,控制该前 轮支架的枢转并可使其定位于第一操作模式位置或第二操作模式位置,以与所述后轮组共 同构成四点支撑的状态或三点支撑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换前轮支撑样态的婴儿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 支架的两端分别连接前轮座,并藉由该前轮座分别连接一对可拆式的前轮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换前轮支撑样态的婴儿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 机构包括定位座,与所述可折收的骨架前端固接,至少设有定位部;旋转座,与所述前轮支架连接,并轴接该定位座;定位盘,装置于该旋转座与该定位座之间,该定位盘可移动地与该定位座卡扣与释放, 使所述前轮支架可选择地定位于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位置及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位置其中之 一;及弹性元件,装置于该定位盘与所述可折收的骨架之间,藉以保持该定位盘对该定位座 的卡扣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转换前轮支撑样态的婴儿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 座的定位部是槽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转换前轮支撑样态的婴儿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 盘设有可与所述定位部卡扣的卡扣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转换前轮支撑样态的婴儿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 盘设有供使用者移动所述定位盘以脱离所述定位部的握持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换前轮支撑样态的婴儿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 支架可拆装地定位于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位置及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位置的其中之一。
8.一种可转换前轮支撑样态的婴儿车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折收的骨架主体,可经由操作产生展开固定状态及收折状态,且于该可折收的骨架 的后端设有后轮轴供连接一对后轮组;一对前轮支架,其一端分别与该可折收的骨架主体的前端枢接,另一端分别与一对前 轮组连接;转换机构,装置于所述可折收的骨架主体与所述前轮支架之间的所述枢接处,控制所 述前轮支架的转动与定位;可使其定位于第一操作模式位置或第二操作模式位置,以与所 述后轮组共同构成四点支撑的状态或三角支撑的状态。
9.一种可转换前轮支撑样态的婴儿车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折收的骨架主体,其后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后轮组;前脚架,包括前支杆、枢接座以及一对延伸杆,该前支杆与该可折收的骨架主体连接, 枢接座与该前支杆连接,该对延伸杆一端与该枢接座枢接,另一端分别连接前轮组;及定位机构,装置于所述延伸杆与所述枢接座之间,使所述延伸杆可选择地保持收合及 展开;当所述延伸杆保持收合时,所述前轮组与所述后轮组形成婴童跑车形的三角支撑形态;当所述延伸杆保持展开时,所述前轮组与所述后轮组共同构成四点支撑的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转换前轮支撑样态的婴儿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 机构包括装置于所述延伸杆的V型弹片,所述枢接座设有定位孔供该V型弹片卡扣锁定,使 所述延伸杆定位于收合状态及展开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转换前轮支撑样态的婴儿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 伸杆于收合状态时与所述前支杆呈一直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转换前轮支撑样态的婴儿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 伸杆于展开状态时与所述前支杆呈Y字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转换前轮支撑样态的婴儿车骨架,包括可折收的骨架主体,至少具有后轮轴供连接一对后轮组位于其后端的左、右两侧;前轮支架,与该可折收的骨架的前端枢接,其两端可分别用以连接一对前轮组;及转换机构,装置于所述可折收的骨架主体与该前轮支架之间的所述枢接处,控制该前轮支架的枢转并可使其定位于第一操作模式位置或第二操作模式位置,从而得与所述后轮组共同构成四点支撑的状态或三点支撑的状态;藉此,使同一婴儿车兼一般四轮推车的稳定性及三轮跑车的优越操控性。
文档编号B62B7/06GK201856792SQ20102051312
公开日2011年6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2日
发明者吴泽坚, 李玮烨 申请人: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