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中后横梁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6322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中后横梁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铰接客车底盘铰接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铰接车底盘铰接 系统中后横梁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各种车辆制造业也在突飞猛进,铰接式客车以 它载客量大、利用系数高等特点在国内大中城市逐渐得到推广。铰接客车一般由前后车厢以及连接前后车厢的底盘铰接系统等组成,其中底盘铰 接系统包括转盘轴承、前架、后架以及阻尼系统等,前架通过前横梁与铰接车前车厢固定连 接,后架通过后横梁与铰接车后车厢固定连接,现有技术中,为了减轻后横梁质量,往往将 后横梁制成钣金件结构,后架和后车厢通过后横梁焊接连接,由于钣金件结构,连接强度较 差,而作为后架和后车厢的连接件,后横梁的连接刚度的要求相对较高,一旦出现故障很容 易出现交通事故,同时由于结构较复杂,安装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连接刚度较强、使用寿命长,且 使用方便的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中后横梁连接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中后横梁连接机 构,用于连接铰接车后车厢和铰接系统中的后架,所述后横梁连接机构由后横梁组件构成, 所述后横梁组件包括加强部和焊接在所述加强部两端的连接部,所述加强部内设置若干螺 孔。较佳地,所述加强部内设置线束孔,便于线束安装。较佳地,所述加强部内设置若干减轻孔。更加地,所述加强部包含设置在其两端的安装部,所述连接部为管状结构,所述连 接部套设在所述安装部外侧;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所述连接部套设 在所述第一台阶部外侧,并与所述第二台阶部焊接连接,安装方便,便于批量成产。更佳地,所述加强部一体铸造成型,增强连接刚度。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后横梁连接机构连接刚度强,使用寿命长;2, 安装方便易于生产;3,穿线孔设置便于铰接系统中的线束、管路等安装。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后横梁组件优选实施例立体图一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后横梁组件优选实施例立体图二图3是本实用新型后横梁组件中加强部立体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后横梁组件实施例二立体图图5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铰接系统中后架立体图[0016]图6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铰接系统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中后横梁连接机构由后横梁组 件1构成,用于连接铰接车铰接系统中的后架10和铰接车后车厢(图中未示出),所述后架 10与所述后横梁组件1通过螺栓15连接,所述后横梁组件1与所述后车箱焊接连接,其中 后横梁组件1包括加强部2和焊接在所述加强部2两端的连接部3,所述加强部2内设置若 干螺孔4,所述加强部2内设置线束孔6,所述线束孔6的两侧对称设置若干减轻孔5,所述 加强部2铸造成型,所述线束孔6用于铰接系统中线束的穿过,所述减轻孔5为盲孔结构, 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后横梁组件1的重量而又不影响加强部2的刚度。较佳地,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加强部2包含两个安装部16,所述两个安装 部16分别位于所述加强部2的两端,所述每个安装部16包括第一台阶面17和第二台阶面 18,所述连接部3为钣金件空心柱体结构,所述左右连接部3分别套设在所述两个安装部16 的第一台阶部17外侧,并与所述第二台阶部18焊接连接。如图6所示,所述后横梁组件1通过螺栓15与铰接系统后架10固定连接,图1、图 2及图3是本优选实施例,所述加强部2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一个线束孔6,所述线束孔6两 侧各设置一个减轻孔5,所述加强部2形成四个加强连接部7,所述每个加强连接部设置六 个螺孔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立体图,加强部2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一个线束孔6,所 述线束孔6两侧各设置两个减轻孔5,所述加强部2形成六个加强连接部7,所述每个加强 连接部设置三个螺孔4。如图5、图6所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铰接系统包括前架8、转盘轴承9、后架10等, 所述后架10通过本实用新型后横梁组件1与铰接车后车厢(图中未示出)连接,所述后架 10后壁上形成后横梁连接端部11,所述后横梁连接端部11上对应后横梁组件1上的加强 连接部7和螺孔4形成若干个加强端部12和螺孔14,所述螺孔4和所述螺孔14通过螺栓 15连接本实用新型后横梁组件1,加强端部12和螺孔14的数量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 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的加强连接部7和螺孔4的数量设置;所述后横梁连接端部11上对 应后横梁组件1上的线束孔6设置有后架线束孔13,便于线束的安装,使线束不至于影响铰 接系统正常工作。在具体实施例中,后横梁组件1的前后面都可以作为后架10与后横梁组件1的连 接接触面,图6给出的是将后横梁组件1上带有减轻孔5的一面作为接触面。综上,本实用新型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中后横梁连接机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使 用寿命长,后横梁组件加强部铸造成型连接刚度高,使用方便。在此说明书中,本实用新型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 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如修改螺孔的数量或加强连接部 的数量,改变线束孔或减轻孔的布置等。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 性的。
权利要求1.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中后横梁连接机构,用于连接铰接车后车厢和铰接系统中的后 架,所述后横梁连接机构由后横梁组件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组件包括加强部和焊 接在所述加强部两端的连接部,所述加强部内设置若干螺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中后横梁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加强部内设置线束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中后横梁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加强部内设置若干减轻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中后横梁连 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包含设置在其两端的安装部,所述连接部为管状结构,所 述连接部套设在所述安装部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中后横梁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安装部包括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所述连接部套设在所述第一台阶部外侧,并与所述 第二台阶部焊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5所述的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中后横梁连接机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加强部一体铸造成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中后横梁连接机构,用于连接铰接车后车厢和交接系统中的后架,属于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技术领域,所述后横梁连接机构由后横梁组件构成,所述后横梁组件包括加强部和焊接在所述加强部两端的连接部,所述加强部内设置若干螺孔、线束孔和若干减轻孔,本实用新型后横梁组件与铰接车后架连接刚度强,使用寿命长,安装方便易于生产,穿线孔设置便于铰接系统中的线束、管路等安装。
文档编号B62D63/04GK201824815SQ20102053955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5日
发明者郝庆军 申请人:伊卡露斯(苏州)车辆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