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3800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障碍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车,具体是一种无障碍婴儿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婴儿车在底部设有行走轮,并带扶手,方便其在平地上行走,但是在上下楼梯或者遇到障碍物时,只能将婴儿车提起,导致婴儿车失去了其便携、省力的功效,并且在上下楼梯时容易引起婴儿的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在楼梯行走且便于翻越障碍物的婴儿车,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无障碍婴儿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方设有扶手,所述车体的下方设有行走轮;所述车体下方还设有滑轮组,所述滑轮组包括连杆、弧形连接板以及至少1个滑轮;所述滑轮设于所述连杆上,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车体的下方;所述弧形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车体的下方连接,且所述弧形连接板与所述连杆连接,所述连杆通过所述弧形连接板来固定所述连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优选的,所述连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 75°。优选的,所述连杆与所述行走轮的轴空套连接。通过上述实用新型方案,无障碍婴儿车在上下楼梯及翻越障碍物时,设于婴儿车底面的滑轮组与楼梯台阶或者障碍物接触,滑轮组在楼梯台阶或者障碍物上滚动行走,楼梯台阶或者障碍物对滑轮组产生反作用力,减少了婴儿车在行走时所耗费的力气,并且不对婴儿车产生损坏。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实施例如图1所述,无障碍婴儿车包括车体1,在车体1上设有扶手2,在车体1的下方设有设有4个用于支撑车体1且用于车体1行走的行走轮3 ;在车体1的底面设有滑轮组,滑轮组包括连杆41、弧形连接板42及滑轮43,其中滑轮43的数量至少为1个,且滑轮43设于连杆41上,连杆41的一端则铰接于车体1下方靠近行走轮3的位置,在连杆41与箱底的底面之间设有弧形连接板42,弧形连接板42的一端与车体1的底面连接,连杆41则通过连接在弧形板上的不同位置来改变连杆41与水平面的夹角。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优选方案,连杆41与水平面的夹角控制在15° 75°之间。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部分替换方案,连杆41与行走轮3的轴孔套连接,从而在车体1的底面无需安装其他定位部件,如此减少了无障碍婴儿车的零部件数量以及无障碍婴儿车的总体质量。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
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无障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方设有扶手,所述车体的下方设有行走轮; 所述车体下方还设有滑轮组,所述滑轮组包括连杆、弧形连接板以及至少1个滑轮; 所述滑轮设于所述连杆上,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车体的下方; 所述弧形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车体的下方连接,且所述弧形连接板与所述连杆连接, 所述连杆通过所述弧形连接板来固定所述连杆与水平面的夹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障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 7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障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与所述行走轮的轴空套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障碍婴儿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方设有扶手,所述车体的下方设有行走轮;所述车体下方还设有滑轮组,所述滑轮组包括连杆、弧形连接板以及至少1个滑轮;所述滑轮设于所述连杆上,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车体的下方;所述弧形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车体的下方连接,且所述弧形连接板与所述连杆连接,所述连杆通过所述弧形连接板来固定所述连杆与水平面的夹角。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障碍婴儿车在上下楼梯及翻越障碍物时,设于婴儿车底面的滑轮组与楼梯台阶或者障碍物接触,滑轮组在楼梯台阶或者障碍物上滚动行走,楼梯台阶或者障碍物对滑轮组产生反作用力,减少了婴儿车在行走时所耗费的力气,并且不对婴儿车产生损坏。
文档编号B62B7/04GK202130471SQ20112017651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7日
发明者胡艺 申请人:胡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