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3795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折叠自行车。
背景技术
目前,生命在于运动的观点已深入人心,人们锻炼身体的意识不断加强,自行车以其锻炼身体、代步方便、使用成本低等特点深受人们的欢迎,在各大城市中随处可见骑着自行车上下班、旅行的人,为了减小自行车在不使用时所占据的空间,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折叠自行车,但是,现有的折叠车在结构上仍然存在重大缺陷其后轮座的折叠方式都是采用折断式的,即将后轮座折叠180度与前轮座贴附在一起,此种方式的折叠车结构都很复杂,其折叠角度太大,不论是折叠还是复位都需要操作者提供极大的推力才能进行,并且一般都需借助工具,如起子、扳手等,因此操作非常不方便,不利于体力较弱者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折叠自行车。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反方向踩脚踏板来实现制动的折叠自行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车身、前轮座、后轮座、扶手架、鞍座架以及驱动装置,所述前轮座通过车粱与车身连接;所述扶手架可折叠地连接于前轮座;所述鞍座架可折叠地连接于车身;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脚踏板、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该第一齿轮通过前轴枢装于车身的固定架上并通过曲柄与脚踏板固定连接,第二齿轮通过后轴枢装于后轮座的后轮支架上,所述后轮座的后轮支架通过一中轴枢装于车身的固定架上,并且该后轮支架与车身之间连接有一拉簧。所述驱动装置进一步包括通过所述中轴枢装于车身的固定架上并位于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第三齿轮组,该第三齿轮组具有两个同步的分齿轮,两分齿轮通过链条分别连接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所述扶手架设置有扶手高低调节装置。所述扶手高低调节装置包括上下连接的第一扶手杆和第二扶手杆,该第二扶手杆具有内腔,并且该第二扶手杆内腔的直径大于第一扶手杆的直径,第一扶手杆的下端伸入第二扶手杆的内腔中并通过第一锁紧机构锁紧。所述鞍座架设置有鞍座高低调节装置。所述鞍座高低调节装置包括上下连接的第一鞍座杆和第二鞍座杆,该第二鞍座杆具有内腔,并且该第二鞍座杆内腔的直径大于第一鞍座杆的直径,第一鞍座杆的下端伸入第二鞍座杆的内腔中并通过第二锁紧机构锁紧。所述扶手架的下端设置有一第一折叠变位锁。[0013]所述鞍座架的下端设置有一第二折叠变位锁。所述车粱为一可伸缩的车梁,该车梁包括相连接的前梁和后梁,该前梁固定连接于前轮座,后梁具有一直径比前梁直径大的内腔,前梁可伸缩地深入后梁的内腔中并通过固定结构固定。所述脚踏板为可折的踏板。本实用新型所阐述的一种折叠自行车,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后轮座与车身枢装,并且在后轮座的后轮支架与车身之间连接一拉簧,当需将后轮座折叠时,只需将后轮座下压,后轮座将拉伸拉簧绕绕中轴向下转动至其折叠位置,即完成折叠;当需将折叠的后轮座恢复正常使用时,只需将后轮座上推,后轮座则将在拉簧的拉力下绕中轴转动至其正常使用的位置,即完成后轮座的复位,其结构简单,操作非常方便。此外,通过增设第三齿轮组,该第三齿轮组的两个同步分齿轮分别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链条连接,当需刹车时,只需反方向踩脚踏板,第一齿轮将带动第三齿轮组的一个分齿轮,另一分齿轮同步转动并带动第二齿轮反方向转动,从而实现制动的目的,其不需要使用刹车片等传统制动结构,制动性能稳定,不会出现传统刹车结构因磨损或环境原因而导致制动性能下降的问题。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状态示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状态示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种状态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车身10、前轮座20、后轮座30、扶手架40、鞍座架50以及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前轮座20与车身10的车粱11连接,该车粱11为一可伸缩的车梁11,该车梁11包括相连接的前梁111和后梁112,该前梁111固定连接于前轮座20,后梁112具有一直径比前梁111直径大的内腔,前梁111可伸缩地深入后梁112的内腔中并通过固定结构固定,该固定结构可采用插销或螺栓等业内常见的固定结构。所述后轮座30的后轮支架31通过一中轴32枢装于车身10的固定架12上,并且该后轮支架31与车身10之间连接有一拉簧70,则当后轮座30受到足够的下压力时,后轮座30可拉伸拉簧70并绕中轴32向下转动,进而达到折叠的目的,折叠后向上给后轮座30 施加一个足够的推力时,后轮座30又可在拉簧70的拉力下绕中轴32向上转动至其正常使用的位置,从而完成后轮座30的复位。所述扶手架40可折叠地连接于前轮座20,该可折叠的连接可通过在扶手架40的下端设置一第一折叠变位锁41来实现,当第一折叠变位锁41处于锁紧状态时,扶手架40 被固定在前轮座20上,当解除第一折叠变位锁41的锁紧状态时,该扶手架40可在前轮座 20上转动并可向下折叠,该第一折叠变位锁41可采用插销和插孔配合的结构或其它现有常见公知的结构;该扶手架40还进一步设置有扶手高低调节装置,该扶手高低调节装置包括上下连接的第一扶手杆42和第二扶手杆43,该第二扶手杆43具有内腔,并且该第二扶手杆43内腔的直径大于第一扶手杆42的直径,第一扶手杆42的下端伸入第二扶手杆43的内腔中并通过第一锁紧机构44锁紧,该第一锁紧机构44可采用插销插孔的配合结构或螺栓螺孔的配合结构或其它现有公知的锁紧结构。 所述鞍座架50可折叠地连接于车身10,该可折叠地连接可通过在鞍座架50的下端设置一第二折叠变位锁51来实现,当第二折叠变位锁51处于锁紧状态时,该鞍座架50 被固定在车身10上,当解除第二折叠变位锁51的锁紧状态时,该鞍座架50可向前折叠,该第二折叠变位锁51可采用插销和插孔配合的结构或其它现有常见公知的结构;该鞍座架 50还进一步设置有鞍座高低调节装置,该鞍座高低调节装置包括上下连接的第一鞍座杆 52和第二鞍座杆53,该第二鞍座杆53具有内腔,并且该第二鞍座杆53内腔的直径大于第一鞍座杆52的直径,第一鞍座杆52的下端伸入第二鞍座杆53的内腔中并通过第二锁紧机构54锁紧,该第二锁紧机构54可采用插销插孔的配合结构或螺栓螺孔的配合结构或其它现有公知锁紧结构,并不加以为限。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脚踏板60、第一齿轮61、第二齿轮62,该脚踏板60为可折的踏板,该第一齿轮61通过前轴611枢装于车身10的固定架12上并通过曲柄612与脚踏板60 固定连接,第二齿轮62通过后轴621枢装于后轮座30的后轮支架31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装置可进一步包括通过所述中轴32枢装于车身10 的固定架12上并位于第一齿轮61与第二齿轮62之间的第三齿轮组63,该第三齿轮组63 具有两个同步的分齿轮,两分齿轮通过链条分别连接于第一齿轮61、第二齿轮62。当需刹车时,只需反方向踩脚踏板60,则第一齿轮61将带动第三齿轮组63的一个分齿轮,另一分齿轮同步转动并带动第二齿轮62反方向转动,从而实现制动的目的,其不需要使用刹车片等传统制动结构,制动性能稳定,不会出现传统刹车结构因磨损或环境原因而导致制动性能下降的问题。当需将本实用新型折叠收藏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一、折叠后轮座30。按住后轮座30往下压,后轮座30将拉伸拉簧70并绕中轴32 向下转动,直至后轮座30到达其完全折叠的位置(如图2)。二、收缩车梁11。首先将车梁11的前梁111和后梁112解除固定,然后将前梁111 往后梁112的内腔深处推直至前梁111不能更深入为止,此时前轮座20与车身10紧密贴近(如图3)。三、折叠扶手架40和鞍座架50。先解除第一折叠变位锁41、第二折叠变位锁51 的锁紧状态,然后将扶手架40转动约90度后向下折叠,将鞍座架50向前折叠,从而完成整个折叠自行车的折叠工作(如图4)。以上三个步骤的顺序可自由安排,不分先后,并且可根据需要通过第一锁紧机构 44和第二锁紧机构54来分别调节扶手架40和鞍座架50的高度,当需将折叠的自行车展开使用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一、将扶手架40向上折叠并转动至其正常使用位置并将第一折叠变位锁41锁紧, 将鞍座架50向后折叠至其正常使用位置并将第二折叠变位锁51锁紧。二、将车梁11的前梁111从后梁112的内腔中往外拉出直至其正常使用位置,然后通过固定结构将前梁111和后梁112固定。[0036]三、将后轮座30上推,则后轮座30将在拉簧70的拉力下绕中轴32向上转动至其正常使用的位置,即完成后轮座30的复位。以上三个步骤也不分先后,可自由安排操作顺序。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将后轮座30与车身10枢装,并且在后轮座30 的后轮支架31与车身10之间连接一拉簧70,当需将后轮座30折叠时,只需将后轮座30下压,则后轮座30将拉伸拉簧70并绕中轴32向下转动至其折叠位置,即完成折叠;当需将折叠的后轮座30恢复正常使用时,只需将后轮座30上推,则后轮座30将在拉簧70的拉力下绕中轴32转动至其正常使用的位置,即完成后轮座30的复位,其结构简单,操作非常方便。 此外,通过增设第三齿轮组63,该第三齿轮组63的两个同步分齿轮分别与第一齿轮61、第二齿轮62链条连接,当需刹车时,只需反方向踩脚踏板60,第一齿轮61将带动第三齿轮组 63的一个分齿轮,另一分齿轮同步转动并带动第二齿轮62反方向转动,从而实现制动的目的,其不需要使用刹车片等传统制动结构,制动性能稳定,不会出现传统刹车结构因磨损或环境原因而导致制动性能下降的问题。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车身、前轮座、后轮座、扶手架、鞍座架以及驱动装置,所述前轮座与车身的车粱连接;所述扶手架可折叠地连接于前轮座;所述鞍座架可折叠地连接于车身;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脚踏板、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该第一齿轮通过前轴枢装于车身的固定架上并通过曲柄与脚踏板固定连接,第二齿轮通过后轴枢装于后轮座的后轮支架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座的后轮支架通过一中轴枢装于车身的固定架上,并且该后轮支架与车身之间连接有一拉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进一步包括通过所述中轴枢装于车身的固定架上并位于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第三齿轮组,该第三齿轮组具有两个同步的分齿轮,两分齿轮通过链条分别连接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架设置有扶手高低调节装置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高低调节装置包括上下连接的第一扶手杆和第二扶手杆,该第二扶手杆具有内腔,并且该第二扶手杆内腔的直径大于第一扶手杆的直径,第一扶手杆的下端伸入第二扶手杆的内腔中并通过第一锁紧机构锁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架设置有鞍座高低调节装置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高低调节装置包括上下连接的第一鞍座杆和第二鞍座杆,该第二鞍座杆具有内腔,并且该第二鞍座杆内腔的直径大于第一鞍座杆的直径,第一鞍座杆的下端伸入第二鞍座杆的内腔中并通过第二锁紧机构锁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架的下端设置有一第一折叠变位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架的下端设置有一第二折叠变位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粱为一可伸缩的车梁,该车梁包括相连接的前梁和后梁,该前梁固定连接于前轮座,后梁具有一直径比前梁直径大的内腔,前梁可伸缩地深入后梁的内腔中并通过固定结构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为可折的踏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车身、前轮座、后轮座、扶手架、鞍座架以及驱动装置,所述前轮座与车身的车梁连接;所述扶手架可折叠地连接于前轮座;所述鞍座架可折叠地连接于车身;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脚踏板、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该第一齿轮通过前轴枢装于车身的固定架上并通过曲柄与脚踏板固定连接,第二齿轮通过后轴枢装于后轮座的后轮支架上,所述后轮座的后轮支架通过一中轴枢装于车身的固定架上,并且该后轮支架与车身之间连接有一拉簧。使用时,只需将后轮座下压,后轮座将拉伸拉簧并绕中轴向下转动,即可完成折叠,也只需将后轮座上推,后轮座将在拉簧的拉力下绕中轴向上转动,即可完成后轮座的复位,其结构简单,操作非常方便。
文档编号B62K15/00GK202115658SQ20112017567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7日
发明者叶锡洪, 梁柏洪, 邓小鸣 申请人:广州市番禺永丰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