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a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5462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a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身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汽车A柱。
背景技术
在汽车行业内经常有A柱、B柱的这样的术语,其中B柱是在驾驶舱的前座和后座之间,就是汽车侧面的两扇门之间的那根纵向杠子,从车顶延伸到车底部;A柱是指在发动机舱和驾驶舱之间,左右后视镜的上方,即汽车前挡风玻璃左右两侧的支撑柱,并且该支撑柱一直延伸到B柱,这部分的支撑柱就是A柱;A柱与B柱之间通过焊接相连接。A柱、B柱都是支撑车辆结构强度的主要部分。在汽车正面碰撞时,其能量传递路径一般分为上、中、 下三层,其中上层路径是由发动机舱上纵梁、汽车前盖板等零件,传递到A柱和前围及其加强梁。A柱作为一个关键件,需要保证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在承受冲击的同时将碰撞冲击力向后传递,减少A柱这个薄弱结构的弯曲变形量,以防止车门打不开以及增大乘员伤害。 另外,A柱的视野与强度之间存在矛盾,为了提供一个宽阔、舒适的驾驶视野,往往会将A柱做薄,以增大驾驶视野,这样A柱的强度自然就降低了。目前,传统A柱的结构是由内、外两层加强板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例如,图4中所示内板7、外板8,它对焊接工艺的要求非常之高,否则在焊接的过程中很容易存在漏焊、虚焊等缺陷,使A柱的强度变弱。最终在正面高速碰撞中,A柱在漏焊、虚焊等部位出现应力集中,产生弯曲变形,不能保证传递载荷路径的完整性、连续性,从而增大了对乘员伤害性,使车辆本身的安全性能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传统A柱由内、外两层加强板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在焊接的过程中很容易存在漏焊、虚焊等缺陷,使A柱的强度变弱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强度可靠、同时还可以提高驾驶视野的汽车A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A柱,A柱为其横截面呈完全封闭状的空心型材,所述A柱上还设置有用于配合放置B柱的下凹平台,所述下凹平台的侧面设置为倾斜过渡的斜面。本方案中的A 柱,由横截面完全封闭的空心型材,通过用液压成型的方式得到所需形状截面的A柱。该A 柱直接通过液压成型的方式得到,它不存在传统A柱中的焊接工艺,自然也就不存在漏焊、 虚焊等缺陷,会造成A柱的强度减弱的问题,保证了碰撞能量的传递路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在传递路径上避免了结构的间断和突变,使碰撞能量能够更好的传递和分散。同时,在截面强度要求相同的情况下,与敞开的截面相比封闭截面可以设计得更小,它不但可以减轻A柱的重量,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大汽车前窗的驾驶视野。另外,在原有车型的设计中B柱直接焊接在A柱的内板平面上,而该方案中A柱的一端部上还设置有用于配合放置B柱的下凹平台,且下凹平台的侧面设置为倾斜过渡的斜面,在焊接的时候可以将B柱放置在A柱的下凹平台内,此时B柱的侧面与A柱下凹平台的倾斜侧面,构成一个V字形的焊槽,在焊接时形成V形焊缝将A柱与B柱焊接在一起,与直接焊接在平面上相比,V形焊缝可以增加进行焊接,也更不容易出现漏焊、虚焊等缺陷。作为优选,A柱呈弧形。将A柱制作成弧形,可以使A柱在碰撞过程中,所承受的冲击力降低,因为弧形过渡的支撑柱可以很顺畅的,将碰撞能量的传递到前围及其它加强梁上,不像折弯件一样本身会承受很大的冲击能量。这样在碰撞过程中,就可以减小A柱的弯曲变形量,从而保证了乘员足够的生存空间,避免巨大的能量作用在乘员身上造成伤害, 也减少了车门无法打开的问题。作为优选,A柱的横截面为梯形。将A柱的横截面制作为梯形,不仅可以提高A柱的强度,还可以很好的配合汽车A柱的内饰安装,直接将内饰贴附在梯形状柱体的底面,而汽车外表面也可以更加方便的安装固定在梯形状柱体的顶面上。作为优选,A柱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将A柱的横截面制作物三角形,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很好的提高A柱的强度,减小在碰撞过程中A柱的弯曲变形量。作为优选,A柱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前后走向的U型凹槽。所述A柱的横截面为梯形,且梯形的上底边所在的平面为A柱的外侧面。在横截面为梯形的A柱的外侧面设置前后走向的U型凹槽,可以提高A柱的强度和抗冲击能力。作为优选,A柱的梯形横截面的两腰上分别设置有凹凸纹。在横截面为梯形的A柱的两腰上设置凹凸纹,可以进一步提高A柱的强度和抗冲击能力,减小在碰撞过程中A柱的
弯曲变形量。作为优选,A柱的内侧面上设置有若干前后走向的凹槽,且各凹槽错开分布。所述 A柱的横截面为梯形,且梯形的下底边所在的平面为A柱的内侧面。在横截面为梯形的A柱的内侧面设置凹槽且凹槽错开分布,可以进一步提高A柱的强度和抗冲击能力,减小在碰撞过程中A柱的弯曲变形量。作为优选,A柱的各侧面上均设置有前后走向的凹凸纹。在三角形A柱的各侧面设置凹凸纹,可以进一步提高A柱的强度和抗冲击能力。作为优选,下凹平台上设置有定位孔。在下凹平台上设置定位孔,并在B柱上对应的设置定位销,将B柱焊接A柱上时,可以通过定位销和定位孔来对B柱进行定位,提高工作效率和焊接的质量。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A柱由空心型材直接通过液压成型的方式得到,它不存在传统A柱中的焊接工艺问题,同时该A柱的结构简单、强度可靠、同时还可以提高驾驶视野;在与B柱焊接时也更加牢固、可靠。

图1是A柱与B柱的装配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A柱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A柱的仰视图。图4是原有车型中A柱的结构示意图。图中A柱1、B柱2、下凹平台3、U型凹槽4、凹凸纹5、凹槽6、内板7、外板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0021]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汽车A柱,所述A柱1为其横截面呈完全封闭状的空心型材,且A柱1呈弧形。所述A柱1上还设置有用于配合放置B柱2的下凹平台3,所述下凹平台3的侧面设置为倾斜过渡的斜面,且下凹平台3上设置有定位孔。A柱1的横截面为梯形,A柱1的外侧面设置有前后走向的U型凹槽4,A柱1的梯形横截面的两腰分别设置有凹凸纹5,A柱1的内侧面设置有若干前后走向的凹槽6,且各凹槽6错开分布。A柱1 的横截面还可以设置为三角形,且各侧面上均设置有前后走向的凹凸纹。本方案中的A柱,由横截面完全封闭的空心型材,通过用液压成型的方式得到所需形状截面的A柱。它不存在原有车型中A柱中的焊接工艺,自然也就不存在漏焊、虚焊等缺陷,会造成A柱的强度减弱的问题,保证了碰撞能量的传递路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在传递路径上避免了结构的间断和突变,使碰撞能量能够更好的传递和分散。而将A柱制作成弧形的支撑柱,可以使A柱在碰撞过程中,所承受的冲击力降低,因为弧形过渡的支撑柱可以很顺畅的,将碰撞能量的传递到前围及其它加强梁上,不像折弯件一样本身会承受很大的冲击能量。这样在碰撞过程中,就可以减小A柱的弯曲变形量,从而保证了乘员足够的生存空间,避免巨大的能量作用在乘员身上造成伤害,也减少了车门无法打开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截面强度要求相同的情况下,与敞开的截面相比封闭截面可以设计得更小,它不但可以减轻A柱的重量,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大汽车前窗的驾驶视野。另外,在原有车型的设计中 B柱直接焊接在A柱的内板平面上,而该方案中A柱的一端部上还设置有用于配合放置B柱的下凹平台,且下凹平台的侧面设置为倾斜过渡的斜面,在焊接的时候可以将B柱放置在A 柱的下凹平台内,此时B柱的侧面与A柱下凹平台的倾斜侧面,构成一个V字形的焊槽,通过V形焊槽将A柱与B柱焊接在一起,与直接焊接在平面上相比,可以增加焊接的强度,同时也更不容易出现漏焊、虚焊等缺陷。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A柱,其特征是,A柱为其横截面呈完全封闭状的空心型材,所述A柱上还设置有用于配合放置B柱的下凹平台,所述下凹平台的侧面设置为倾斜过渡的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A柱,其特征是,所述A柱呈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A柱,其特征是,所述A柱的横截面为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A柱,其特征是,所述A柱的横截面为三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A柱,其特征是,所述A柱的外侧面设置有前后走向的U型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一种汽车A柱,其特征是,所述A柱的梯形横截面的两腰上分别设置有凹凸纹。
7.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一种汽车A柱,其特征是,所述A柱的内侧面设置有若干前后走向的凹槽,且各凹槽错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A柱,其特征是,所述A柱的各侧面上均设置有前后走向的凹凸纹。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汽车A柱,其特征是,所述下凹平台上设置有定位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A柱,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强度可靠、同时还可以提高驾驶视野的汽车A柱。它包括,A柱为其横截面呈完全封闭状的空心型材,所述A柱上还设置有用于配合放置B柱的下凹平台,所述下凹平台的侧面设置为倾斜过渡的斜面。
文档编号B62D25/04GK202294999SQ20112029361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5日
发明者光玲玲, 刘卫国, 初永平, 吴成明, 王纯, 肖海涛, 赵福全, 马芳武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