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2643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折叠自行车。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有的折叠自行车市场及技术中,大多数是在车架横梁的中部设置折叠关节,折叠后前后轮并列,缩短了车身长度;这种类型的自行车折叠后体积较大,车体欠工整,携带不便利。另有两类折叠自行车,一种采用水平车架可伸缩型,另一种车架主管为X型,这两种折叠自行车骑行时人体重心过于偏向后轮,并且只适用于小轮径自行车,骑行时舒适度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骑行轻快舒适,折叠方便快捷,折 叠后车体工整小巧,车辆零部件通用性强的折叠自行车。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其包括前轮组件(I)、车架组件(2)、后轮组件(3),所述前轮组件(I)包括前轮、前叉、前管(4)、车把;所述车架组件(2)包括立管(14)、上管(10)、下管(11)、座管(21),其中立管(14)与座管(21)为套管式连接;所述后轮组件(3)包括后轮、后平叉(16、161)、立叉(17)、中轴套管(18)、链轮、链条、折叠脚踏;所述后轮组件(3)还包括两块连接板(15、151),其与后平叉(16、161)、立叉(17)、中轴套管(18)固定连接组成后轮组件(3)的后轮架;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折叠自行车还包括上、下连架杆(8、9),其分别与前轮组件
(I)、车架组件(2)连接成铰链四杆机构;所述后轮组件(3)与车架组件(2)为枢轴连接,两块连接板(15、151)分列在立管(14)两侧;所述便携式自行车折叠时,所述前轮组件(I)随上、下连架杆(8、9)的摆动向后收折,后轮组件(3)绕其上的枢轴(19)向前旋转,折叠后前轮与后轮可交叉叠放;所述后轮组件(3)上的中轴套管(18)上方设置有减震器(22),自行车为展开状态时,减震器(22)上的锁舌(42)与立管(14)的下端相抵;所述便携式自行车还包括位于上连架杆(8)与车架组件(2)连接位置处的前轮组件锁定装置(23)、车架组件(2)与后轮组件(3)连接位置处的后轮组件锁定装置(24)。优选地,所述铰链四杆机构包括四个转轴,分别为第一转轴(6 )、第二转轴(7 )、第三转轴(12)和第四转轴(13),其中第一转轴(6)、第三转轴(12)、第四转轴(13)与自行车展开时的上、下连架杆(8、9)中心线所在的竖直面形成有一倾角而非正交,第二转轴(7)为球轴,第四转轴(13)为扁圆形转轴,扁圆形转轴的长半径方向与自行车展开后的下连架杆方向一致,短半径方向与自行车折叠后的下连架杆(9)方向一致;所述车架组件(2)上的枢轴(19)的支座(36)设置在立管(14)的上部后侧,后轮组件(3)上的枢轴孔设置在连接板(15、151)的上部。[0009]优选地,上连架杆(8)前端的第一转轴(6)左端低右端高设置,上连架杆(8)后端的第三转轴(12)为左高右低左前右后设置,下连架杆(9)后端的第四转轴(13)为左高右低左前右后设置,并且下连架杆(9)后端的第四转轴(13)的倾角大于上连架杆(8)后端的第三转轴(12)的倾角;所述便携式自行车折叠后,前轮组件(I)为倾斜状态,前轮偏在后轮的左侧。优选地,所述铰链四杆机构的四个转轴(6、7、12、13)还可以与上、下连架杆(8、9)中心线所在的竖直面正交;其中车架组件(2)上的枢轴(19)的支座(36)设置在立管(14)的上部,后轮组件(3)上的枢轴孔设置在连接板(15、151)的上部;所述便携式折叠自行车折叠后,前、后轮中心与上、下连架杆(8、9)中心线在同一竖直面上。优选地,所述前管(4)上固定连接有支座(5),支座(5)上开有转轴(6、7)的安装 孔;上管(10 )的前端设有转轴套管(26 ),下管(11)的前端设有转轴支座(27 );上连架杆(8 )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转轴套管(30)和转轴支座(31),通过第一转轴(6)、第三转轴(12)与支座(5)及上管(10)相接;下连架杆(9)的两端设有转轴套管(32、33),通过第二转轴(7)、第四转轴(13)与支座(5)及下管(11)相接。优选地,所述减震器(22)包括弹簧套管(39)、弹簧(40)、滑动杆(41)、锁舌(42)、锁舌销(43)、调节螺母(44),所述减震器(22)安装在两块连接板(15、151)间位于中轴套管
(18)的上方;其中弹簧套管(39)前端封底并留有中孔,两侧有转轴(45、451);滑动杆(41)为L形,其一端有螺纹,另一端与锁舌(42)固定连接;锁舌(42)的侧面有锁舌销(43)的穿孔(46),锁舌(42)的横向尺寸与两连接板(15、151)的间距相等;连接板(15、151)上开有转轴安装孔(47、471)和弧形槽(48、481);弹簧套管(39)与连接板(15、151)为转轴连接,滑动杆(41)从弹簧套管(39)的前端插入并套上弹簧(40)后旋装上调节螺母(44),调节螺母(44)对弹簧(40)加预力后位于弹簧套管(39)内;锁舌销(43)轴穿锁舌(42)和连接板(15、151)上的弧形槽(48、481),使锁舌(42)与连接板(15、151)活动连接,在弹簧(40)受压变形时,锁舌销(43 )可在弧形槽(48、481)内滑动。优选地,所述前轮组件锁定装置(23)的具体结构为在上连架杆(8)后端的转轴支座(31)上固定连接上、下两块衬板(49、50 ),衬板中部开轴孔,由转轴(52 )将定位销(51)贯穿安装在两块衬板(49、50 )间,上衬板(49 )上方设置有定位销扳手(53 )与转轴(52 )固定连接;在上管(10 )前端的转轴套管(26 )上开上定位槽(28 )和下定位槽(281),定位销(51)一端嵌入上定位槽(28)内,前轮组件(I)位置被锁定在展开状态;定位销(51)—端嵌入下定位槽(281)内,前轮组件(I)位置被锁定在折叠状态;转动定位销扳手(53 )使定位销脱离上定位槽(28)和下定位槽(281 ),前轮组件(I)可以转动。优选地,所述后轮组件锁定装置(24)的具体结构为其包括锁壳(55)、锁销(56)、弹簧(57、571)、弹簧拨片(58),锁壳(55)套接在枢轴(19)上,锁壳(55)的一端与枢轴支座
(36)由销钉(63)连接以限制锁壳(55)转动;锁壳(55)上有相互连通的锁销孔(64)和弹簧孔(65),锁壳(55)侧面有安装弹簧拨片(58)的U形滑槽(66);弹簧(57、571)的一端与T形状弹簧拨片(58)的两端套接,另一端钢丝扭向外侧并穿插在锁销(56)的穿孔(67、671)内;拉动穿出锁壳(55)外的弹簧拨片(58)至U形滑槽(66)的一侧,该侧弹簧受压变形并推动锁销(56 )向该侧移动,锁销(56 )穿过枢轴支座(36 )上的锁销孔,并插入连接板(15、151)上的定位孔,后轮组件(3)位置被锁定。[0015]优选地,所述枢轴支座(36)上的锁销孔(59、591)为对称设置;所述连接板(15、151)上的定位孔(61、62)为非对称设置,分别对应于后轮组件的折叠与展开状态,其中所述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在展开状态时的定位孔(62)顾及了减震摆动的余量而设定为弧形孔,便携式折叠自行车折叠状态时的定位孔(61)为圆孔。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折叠方便,并且折叠后外形工整,占地面积小,便于携带,可以适用于不同的车轮轮径,并且在折叠和展开时,不会出现链条松动或掉链现象,开发成本低,维修保养方便。

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处于折叠状态的侧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的车架组件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的上、下连架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的后轮架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中的扁圆形偏心转轴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中的铰链四杆机构转轴后视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中的铰链四杆机构转轴俯视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中的球形转轴组件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中的扁圆形偏心转轴在不同状态时的位置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中的减震器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中的减震器安装示意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中的减震器剖视图。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的前轮组件锁定装置安装示意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的前轮组件锁定装置组件示意图。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的后轮组件锁定装置组件安装示意图。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的后轮组件锁定装置组件示意图。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的后轮组件锁定装置示意图。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的后轮组件锁定装置组件示意图。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小轮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折叠状态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做详细的说明,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图1-21,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其包括前轮组件I、车架组件2、后轮组件3,前轮组件I包括前轮、前叉、前管4、车把;车架组件2包括立管14、上管10、下管11、座管21,其中立管14的下端切割成斜开口 29 ;后轮组件3包括后轮、后平叉16和161、立叉17、中轴套管18、链轮、链条、折叠脚踏;所述后轮组件还包括两块连接板15和151,其与后平叉16和161、立叉 17、中轴套管18固定连接组成后轮组件3的后轮架。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上、下连架杆8和9,其分别与前轮组件I、车架组件2轴旋式连接成铰链四杆机构;所述后轮组件3与车架组件2为枢轴连接,两块连接板15和151分列在立管14两侧;便携式自行车折叠时,前轮组件I随上、下连架杆8和9的摆动向后收折,后轮组件3绕其上的枢轴19向前旋转,折叠后的自行车前轮与后轮可交叉叠放;所述后轮组件3上的中轴套管18上方设置有减震器22,自行车为展开状态时,减震器22上的锁舌42抵合在立管14下端的斜切口 29内。 本实用新型便携式自行车还包括位于上连架杆8与车架组件2连接位置处的前轮组件锁定装置23、车架组件2与后轮组件3连接位置处的后轮组件锁定装置24。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中,前管4与前叉的连接,用八件碗、把芯丝杆、中心螺母、锁母等自行车通用零件连接,并由把立管关节20与车把相连接。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折叠自行车中,前管4两侧固定连接有两块梯形状片体支座5和501 ;支座5和501的上下两角有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I的安装孔;前管支座5、501也可以是单块加厚的梯形状片体,也可以是设置两个独立的支座与前管4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中,如图4所示,上管10、下管11的后端与立管14固定连接,上管10与下管11间有加强管25连接,立管14的上部后侧固定连接有枢轴支座36 ;立管14与座管21为套管式连接,利用快拆22紧固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包括由上、下两根连架杆8、9与前轮组件I、车架组件2轴旋式连接的铰链四杆机构,如图1、4、5所示,上管10的前端设有转轴套管26,下管11的前端设有转轴支座27 ;上连架杆8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转轴套管30和转轴支座31,通过转轴第一转轴6、第三转轴12与支座5、501和上管10相接;下连架杆9的两端设有转轴套管32和33,通过第二转轴7、第四转轴13与支座5、501和下管11相接;这种铰链四杆机构,可以通过上连架杆8和下连架杆9的摆动,轻松实现前轮组件I的折叠和展开。自行车展开成骑行状态时,上连架杆8和下连架杆9摆动至横向位置,前管4向前倾斜;自行车折叠后,上连架杆8和下连架杆9摆动至竖向位置,前管4向后倾斜。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经折叠后,前轮偏在后轮的左侧,前轮与后车轮大部分交叉叠放,其技术方案是铰链四杆机构包括的四个转轴,其中第一转轴6、第三转轴12、第四转轴13与自行车展开时的上、下连架杆8、9中心线所在的竖直面形成有一倾角而非正交;如附图8上、下连架杆8、9的后视图,附图9上、下连架杆8、9俯视图,X为上、下连架杆8、9中心线所在的竖直面,第一转轴6为左端低右端高设置,第二转轴7与竖直面X正交,第三转轴12及第四转轴13为左高右低左前右后设置,并且第四转轴13的倾角大于第三转轴12的倾角。采用上述铰链四杆机构形式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折叠时,由于下连架杆9的长度大于上连架杆8的长度,并且由于第四转轴13与竖直面X的倾角大于第三转轴12与竖直面X的倾角,因此在自行车折叠后下连架杆9两端的转轴支座5、27之间的距离较折叠前有所增加,并且第二转轴7的角度也会有所改变,本实施例距离增加值为I. 6mm,角度变化值为I. 7度;为此进一步的技术措施是如附图7、10、11所示,下连架杆9前端的第二转轴7为球轴,在转轴套管32内设置两头为内半圆形中部有通孔的轴碗37,轴碗37与转轴套管32由螺栓38固定,第二转轴7为丝杆连接的双头半球形;进一步的措施是下连架杆9后端的第四转轴13为扁圆形偏心转轴,并且转轴支座27上的轴孔形状与扁圆形转轴一致,扁圆形转轴的长半径方向与自行车展开后的下连架杆9方向一致,短半径方向与自行车折叠后的下连架杆9方向一致;本实施例转轴长直径为25mm,短直径为22mm ;附图7为第四转轴 13的不意图。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的后轮组件3是一个整体单元,集中了自行车的后轮架系统、驱动系统、减震系统、后刹车系统;如附图6所示,后轮架是通过以下方法实施的设置两块对称的连接板15和151,与后平叉16和161、立叉17、中轴套管18焊接成整体的后轮架结构;连接板15和151的上部开圆孔,该圆孔为车架组件2与后轮组件3连接的枢轴孔34和341 ;两块连接板15和151下部套接在中轴套管18的两头,并与中轴套管18牢固焊接,后平叉16和161的前端与连接板15和151的下部焊接固定,立叉17的上端与连接板15和151的上部焊接固定,后平叉16和161的后端以及立叉17的下端与后平叉接片35和351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后轮组件3与车架组件2是这样连接的后轮组件3上的连接板15和151枢轴孔34和341与车架组件2上的枢轴支座36通过枢轴19连接,两块连接板15和151分列在立管14的两侧,后轮组件3可以绕枢轴19旋转,并且自行车在展开状态时,安装在后轮组件3上的减震器22中的锁舌42抵合在立管14的下端斜开口 29 内。如附图12、13、1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震器22,包括弹簧套管39、弹簧40、滑动杆41、锁舌42、锁舌销43、调节螺母44,安装在两块连接板15、151间位于中轴套管18的上方;其中弹簧套管39的长度不小于弹簧40的长度,弹簧套管39两侧焊接有转轴45、451,弹黃套管39如端封底并留有中孔,后端为弹黃40的插入口 ;滑动杆41为L形,其一端有螺纹,另一端与锁舌42固定连接;锁舌42的头部为半圆形,圆半径与立管14的内壁圆半径相等,并能与立管14下端的斜开口 29的内壁相锲合,锁舌42的侧面有锁舌销43的穿孔46 ;连接板15、151位于中轴套管18的上方有弹簧套管39的转轴安装孔47、471和弧形槽48和481 ;弹簧套管39与连接板15和151为转轴连接,弹簧套管39的后端装入弹簧40,滑动杆41从弹簧套管39前端插入并轴穿弹簧40,再将调节螺母44旋装在滑动杆41上,拧紧调节螺母44对弹簧40加预力后,调节螺母44位于弹簧套管39内;将锁舌销43轴穿在锁舌的穿孔46和连接板15、151的弧形槽48和481内,使锁舌42和连接板15和151为活动连接;弹簧40在受压变形时,锁舌销43可在弧形槽48和481内滑动。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提高后轮组件3在骑行时的稳定性减震器22中锁舌42的横向尺寸与连接板15和151的间距相等,自行车为展开状态时,锁舌42抵合在立管14下端的斜开口 29内,连接板15和151与立管14的横向位置通过锁舌42被固定,自行车在骑行时由于人体的荷载,使车架组件2与后轮组件3紧密连接。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后轮组件3中的驱动系统、后刹车系统的安装与普通自行车一致,即将中轴、中轴碗组件等自行车通用零件安装在中轴套管18上,曲柄、脚踏、链轮、链条、飞轮、后轮、后刹、支架等按一般要求安装。采用上述结构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在骑行中前轮如遇到正面碰撞时,前轮组件I会向后溃缩收折,并且在搬动自行车时前轮组件I和后轮组件3会产生绕轴旋转的现象,自行车在展开或折叠时的状态保持性不理想,因此,本实用新型还针对性地设置了前轮组件锁定装置23和后轮组件锁定装置24。 前轮组件锁定装置23,通过以下方法实施如图15、16所示,在上连架杆8后端的转轴支座31上固定连接上、下两块衬板49和50,衬板49和50中部开轴孔;在两衬板间安装T形定位销51,由转轴52将定位销51贯穿安装在两块衬板49和50间,转轴52高于上衬板49,并与定位销扳手53固定连接;在上管10前端的转轴套管26上开上定位槽28和下定位槽281,转动定位销扳手53使定位销51 —端嵌入转轴套管26的上定位槽28内,前轮组件I位置被锁定在展开状态;转动定位销扳手53使定位销47脱离上定位槽28,可进行前轮组件I的折叠操作,折叠操作完成后,转动定位销扳手53使定位销51嵌入下定位槽281内,前轮组件I位置被锁定在折叠状态。后轮组件锁定装置24通过以下方法实施如图17-20所示,后轮组件锁定装置24包括锁壳55、锁销56、弹簧57、571、弹簧拨片58 ;枢轴支座36开有锁销孔59、591和锁壳55位置的固定销孔60,两块连接板15、151在锁销孔59、591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开后轮组件3折叠及展开时的定位孔61、62,其中自行车折叠状态时的定位孔61为圆孔,展开状态时的定位孔62顾及了减震摆动的余量而设定为弧形孔;锁壳55套接在枢轴19上,锁壳55 —端与枢轴支座36由销钉63连接以限制锁壳55转动;锁壳55上的锁销孔64和弹簧孔65相互连通,锁壳55的弹簧孔65位置有U形滑槽66 ;锁销56有两个弹簧钢丝的穿孔67和671,两根弹簧57和571的一端钢丝扭向外侧并穿插在锁销的穿孔67和671内;弹簧拨片58为T形,两端套接弹簧57和571,一侧穿出U形滑槽66 ;拉动弹簧拨片58至U形滑槽66的右侧,右侧弹簧571受压变形并推动锁销56向右侧移动,锁销56穿过枢轴支座36上的锁销孔591并插入连接板151上的定位孔62,后轮组件3被锁定在展开的位置;拉动弹簧拨片58至U形滑槽66的左侧,左侧弹簧57受压变形并推动锁销56向左移动,锁销56穿过枢轴支座36上的锁销孔59并抵住左侧连接板15,此时后轮组件3可以进行折叠操作,当后轮组件3转动至折叠限定位置时,锁销56在弹簧57的压力下自动顶入连接板15上的定位孔61,后轮组件3位置被锁定。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车把折叠后的把横管为斜向放置,通过以下方法实施将把立管关节20的转轴为前低后高倾斜设置,车把以该倾斜的转轴旋转向下折叠后,把横管两端不超出前后车轮。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其折叠过程是这样完成的旋转定位销扳手49九十度,拉动弹簧拨片55至U形滑槽66的另一侧,右脚尖抵住后轮,右手抓住座垫向右上方向提,同时左手抓住车把向后施压,前轮组件I和后轮组件3向内折叠极限位置后,前车轮与后车轮大部分重叠,此时后轮组件锁定装置24中的锁销56会自动顶入定位孔61内锁定后轮组件,再旋转定位销扳手49锁紧前轮组件;松开把立管关节20,将车把倒下,再松开座管快拆22,将座管21及座垫按下,自行车成完全折叠状态。自行车折叠后,车架组件2中的上管10可作为搬动自行车的手把,其高度适中,因此自行车携带特别方便;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自行车为矩形状,外形工整,占地面积小,很适合将其带上公共交通车辆;以16英寸车型为例,在骑行状态时车身长度为136cm,折叠后的外形尺寸为50cm长XSlcm高X 36cm宽。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其中的铰链四杆机构的形式为平面四杆机构,其四个转轴6、7、12、13与自行车的上、下连架杆8、9中心线所在的竖直面正交;还包括两块连接板15和151,其与后平叉16和161、立叉17中轴套管18固定连接组成后轮组件3的后轮架;后轮组件3与车架组件2为枢轴连接,两块连接板15、151分列在立管14两侧,其中车架组件2上的枢轴19的支座36设置在立管14的上部后侧,后轮组件3上的枢轴孔设置在连接板15和151的上部;后轮组件3上的中轴套管18 上方设置有减震器22,自行车为展开状态时,减震器22上的锁舌42抵合在立管14下端的斜开口 29内。采用该结构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与上述架构相同,不同处在于该车前轮组件I与车架组件2通过上、下两根连架杆8、9连接组成的是平面四杆机构,四个转轴(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7、第三转轴12、第四转轴13)与相连接的上、下连架杆8、9的中心线所在的竖直面X成正交,自行车折叠时,前轮组件I随上、下连架杆8、9的摆动向后收折,后轮组件3绕枢轴36向前旋转,前、后轮的中心处在上、下连架杆8、9的中心线所在的竖直面上;此外,后轮组件3与车架组件2的枢轴19还可以设置在立管14的上部前侧,两块连接板15和151分列在立管两侧偏前的位置,如图21所示。其他结构均与上述相同,不再赘述。一种简便的设置,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也可以不设置减震器,其实施方案是在后轮组件3上的两块连接板15和151间位于中轴套管18上方活动连接一锁舌,锁舌的横向尺寸与连接板15和151的间距相等,锁舌与立管14的下端相抵合。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具有以下优点(I)自行车折叠方法简捷轻松,尤其是前轮组件及后轮组件的折叠,用右脚抵住后车轮,两手轻轻用力即可。(2)自行车折叠后,车架上管可作为手把,其高度适中,所以携带特别方便,而且折叠后的自行车为矩形状,外形工整,占地面积小,很适合将其带上公共交通车辆。(3)自行车的后轮组件是一个整体单元,驱动系统随后轮架一起转动,所以在折叠和展开自行车时,不会出现链条松动或掉链现象。(4)由于折叠后的前轮与后轮有侧向重叠,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可以适用不同的车轮轮径,不同轮径的自行车折叠后其外形尺寸变化不大。(5)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其主要零部件为标准件,通用性较好,开发成本低,维修保养方便。( 6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加装电动机和蓄电池后,就是一辆轻便折叠电动助力车,适合长距离骑行。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折叠方便,并且折叠后外形工整,占地面积小,便于携带,可以适用于不同的车轮轮径,并且在折叠和展开时,不会出现链条松动或掉链现象,开发成本低,维修保养方便。在以上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以上描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同时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轮组件(I)、车架组件(2)、后轮组件(3),所述前轮组件(I)包括前轮、前叉、前管(4)、车把;所述车架组件(2)包括立管(14)、上管(10)、下管(11)、座管(21),其中立管(14)与座管(21)为套管式连接;所述后轮组件(3)包括后轮、后平叉(16、161)、立叉(17)、中轴套管(18)、链轮、链条、折叠脚踏;所述后轮组件(3)还包括两块连接板(15、151),其与后平叉(16、161)、立叉(17)、中轴套管(18)固定连接组成后轮组件(3)的后轮架; 所述便携式折叠自行车还包括上、下连架杆(8、9),其分别与前轮组件(I)、车架组件(2)连接成铰链四杆机构;所述后轮组件(3)与车架组件(2)为枢轴连接,两块连接板(15、.151)分列在立管(14)两侧; 所述便携式自行车折叠时,所述前轮组件(I)随上、下连架杆(8、9)的摆动向后收折,后轮组件(3)绕其上的枢轴(19)向前旋转,折叠后前轮与后轮可交叉叠放;所述后轮组件(3)上的中轴套管(18)上方设置有减震器(22),自行车为展开状态时,减震器(22)上的锁舌(42)与立管(14)的下端相抵; 所述便携式折叠自行车还包括位于上连架杆(8)与车架组件(2)连接位置处的前轮组件锁定装置(23)、车架组件(2)与后轮组件(3)连接位置处的后轮组件锁定装置(24)。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四杆机构包括四个转轴,分别为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7)、第三转轴(12)和第四转轴(13),其中第一转轴(6)、第三转轴(12)、第四转轴(13)与自行车展开时的上、下连架杆(8、9)中心线所在的竖直面形成有一倾角而非正交,第二转轴(7 )为球轴,第四转轴(13 )为扁圆形转轴,扁圆形转轴的长半径方向与自行车展开后的下连架杆(9)方向一致,短半径方向与自行车折叠后的下连架杆(9)方向一致;所述车架组件(2)上的枢轴(19)的支座(36)设置在立管(14)的上部后侧,后轮组件(3)上的枢轴孔设置在连接板(15、151)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上连架杆(8)前端的第一转轴(6 )左端低右端高设置,上连架杆(8 )后端的第三转轴(12)为左高右低左前右后设置,下连架杆(9)后端的第四转轴(13)为左高右低左前右后设置,并且下连架杆(9)后端的第四转轴(13)的倾角大于上连架杆(8)后端的第三转轴(12)的倾角;自行车折叠后,前轮组件(I)为倾斜状态,前轮偏在后轮的左侧。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四杆机构的四个转轴与上、下连架杆(8、9)中心线所在的竖直面正交;所述车架组件(2)上的枢轴(19)的支座(36)设置在立管(14)的上部,后轮组件(3)上的枢轴孔设置在连接板(15、151)的上部;所述便携式折叠自行车折叠后,前、后轮中心与上、下连架杆(8、9)中心线在同一竖直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管(4)上固定连接有支座(5),支座(5)上开有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7)的安装孔;上管(10)的前端设有转轴套管(26),下管(11)的前端设有转轴支座(27);上连架杆(8)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转轴套管(30)和转轴支座(31),通过第一转轴(6)、第三转轴(12)与支座(5)及上管(10)相接;下连架杆(9 )的两端设有转轴套管(32、33 ),通过第二转轴(7 )、第四转轴(13 )与支座(5 )及下管(11)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22)包括弹簧套管(39)、弹簧(40)、滑动杆(41)、锁舌(42)、锁舌销(43)、调节螺母(44),减震器(22)安装在两块连接板(15、151)间位于中轴套管(18)的上方;其中弹簧套管(39)与连接板(15、151)为转轴连接,滑动杆(41)在轴穿弹簧套管(39)和弹簧(40)后旋装上调节螺母(44),调节螺母(44)对弹簧(40)施加预力后位于弹簧套管(39)内;滑动杆(41)的一端与锁舌(42)固定连接,锁舌(42)横向尺寸与两连接板(15、151)的间距相等,锁舌(42)通过锁舌销(43)与连接板(15、151)活动连接,在弹簧(40)受压变形时,锁舌销(43)可在弧形槽(48、481)内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组件锁定装置(23)的具体结构为在上连架杆(8)后端的转轴支座(31)上固定连接上、下两块衬板(49、.50),衬板中部开轴孔,由转轴(52)将定位销(51)贯穿安装在两块衬板(49、50)间,上衬板(49 )上方设置有定位销扳手(53 )与转轴(52 )固定连接;在上管(10 )前端的转轴套管(26 )上开上、下两条上定位槽(28)和下定位槽(281),定位销(51)—端嵌入上定位槽(28)内,前轮组件(I)的位置被锁定在展开状态;定位销(51) —端嵌入下定位槽(281)内,前轮组件 (I)的位置被锁定在折叠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组件锁定装置(24)的具体结构为其包括锁壳(55)、锁销(56)、弹簧(57、571)、弹簧拨片(58);锁壳(55)套接在枢轴(19 )上,锁壳(55 )的一端与枢轴支座(36 )由销钉(63 )连接以限制锁壳(55 )转动;锁壳(55)上有相互连通的锁销孔(64)和弹簧孔(65),锁壳(55)侧面有安装弹簧拨片(58)的U形滑槽(66);弹簧(57、571)的一端与T形状弹簧拨片(58)两端套接,另一端钢丝扭向外侧并穿插在锁销(56 )的穿孔(67、671)内;拉动穿出锁壳(55 )外的弹簧拨片(58 )至U形滑槽(66)的一侧,该侧弹簧受压变形并推动锁销(56)向该侧移动,锁销(56)穿过枢轴支座(36)上的锁销孔,并插入连接板(15、151)上的定位孔,后轮组件(3)位置被锁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轴支座(36)上的锁销孔(59、591)为对称设置;所述连接板(15、151)上的定位孔(61、62)为非对称设置,分别对应于后轮组件的折叠与展开状态,其中所述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在展开状态时的定位孔(62)为弧形孔,折叠状态时的定位孔(61)为圆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其包括前轮组件(1)、车架组件(2)、后轮组件(3),所述前轮组件(1)包括前轮、前叉、前管(4)、车把;所述车架组件(2)包括立管(14)、上管(10)、下管(11)、座管(21);所述后轮组件(3)包括后轮、后平叉(16、161)、立叉(17)、中轴套管(18)、链轮、链条、折叠脚踏;还包括上、下连架杆(8、9),其分别与前轮组件(1)、车架组件(2)连接成铰链四杆机构;所述后轮组件(3)与车架组件(2)通过枢轴(19)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折叠方便,折叠后外形工整,占地面积小,便于携带并且开发成本低,维修保养方便。
文档编号B62K15/00GK202481216SQ20122002176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8日
发明者眭华兴 申请人:眭华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