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轮驱动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3619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前轮驱动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前轮驱动自行车。
技术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一些老年人经常外出,需要有一种轻便、安全的出行工具,也符合节能环保的生活理念。目前的两轮自行车由前后轮、车架等组成;由脚踏板、中轴花盘链条传动到车后轮,向前行驶。但考虑到老年出行安全性和操控性,三轮自行车更平稳;出于功能考虑,车身结构紧凑的小型自行车(三轮)更适合老年人的出行。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适合老年人使用的一种前轮驱动自行车(三轮)。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前轮驱动自行车,包括车架4、车轮、车座、车把和传动机构;所述车架4整体呈“Y”字形;车架4的中间立管前侧为前轮叉架,后侧经分叉设有左、右后横梁,左、右后横梁的尾端部均设有后叉管并连接着后轮叉20 ;后轮叉20内安装有后车轮7 ;每侧后轮管通过车把轴杆14连接着车把8 ;所述车架4的前轮叉架的左、右两前端部均连接有轴承座15,通过前轮轴3安装着前车轮I ;所述前轮轴3的中段为光轴,中段两外侧均设有轴向槽,轴向槽的截面为旋转放射性楔槽,在槽内设有圆柱滚柱18与前车轮的花鼓筒17配合,轴向槽两外侧均安装滚珠轴承19并用螺母固定,前轮轴3的左、右两端部分别安装两个脚拐板2 ;所述车架4的中间立管通过直角曲柄5连接着坐垫9 ;所述车架4的左、右后横梁的后部之间设有靠臂轴6,靠臂轴6中部用“U”钢板和螺丝连接着靠臂板10的底部;所述左、右两侧的车把8平行;两者之间连接设有连杆11,靠臂板10的上部搭靠在连杆11上。所述每侧后横梁的后叉管的一侧通过上、下两个固定座连接着车把轴杆14,车把轴杆14的下端部设有小齿轮13,小齿轮13与焊接在后轮叉20上的月牙齿轮12啮合,带动后轮转向;车把轴杆14的上端部通过固定座连接着车把8。所述曲柄5的上横柄为方形钢管,用包箍和螺栓固定坐垫9,其下竖柄为圆钢管,插在车架中间立管内,用包箍和螺栓固定连接。所述靠臂轴6为管套轴,内、外不锈钢管为间隙配合,用于调节长度。所述每侧车把8为直杆状,与车身方向一致;车把轴杆14连接于车把8的中部,车把8的前后两端均设有把手,车把8的前把手位置设有刹车柄21,刹车柄21通过刹车线与安装在后轮7的刹车盘22相连。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真正为老年人提供了有一种轻便、安全的出行工具。该车的前轮轴,既是传动轴又是支承轮轴,为一轴双用。将脚拐板安装在此轴两端,无须中轴花盘链条车飞等,简化了传动机构。后轮是两只轮、分别在后两则。后轮叉与车把轴杆连接,车把轴杆上装车把,下装换向齿轮,来控制车方向。车座垫装在车架中间的立管上。靠臂轴装在车架后横梁孔内,靠臂板上边靠在车把连杆上,位置仰角均可调整,直到身体舒服为上。骑车时两腿能够蹬直,力量更大,还能减轻腿部肌肉和身体的疲劳。是老年人出行最佳的工具。也给残疾人出行有新的选择。

图I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俯视图。图3为图I的A-A剖视图。图4为图3的1-1剖视图。图5为图I的B-B剖视图。·图6为图I的C局部放大图。图中1前车轮、2脚拐板、3前轮轴、4车架、5曲柄、6靠臂轴、7后车轮、8车把、9坐垫、10靠臂板、11连杆、12月牙齿轮、13小齿轮、14车把轴杆、15轴承座、16轴承、17花鼓筒、18圆柱滚柱、19滚珠轴承、20后轮叉、21刹车柄、22刹车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实施例参见图I和图2,一种前轮驱动自行车,包括车架4、车轮、车座、车把和传动机构;车架4整体呈“ Y ”字形,车架4的中间立管前侧为前轮叉架,后侧经分叉设有左、右后横梁;左、右后横梁的尾端部均设有后叉管并连接着后轮叉20,后轮叉20内安装有后车轮7 ;每侧后横梁的后叉管的一侧焊接上、下两个固定座连接着车把轴杆14,车把轴杆14的下端部设有小齿轮13,小齿轮13与焊接在后轮叉20上的月牙齿轮12啮合,带动后轮转向(见图6)。每侧车把轴杆14的上端部通过固定座连接着车把8,车把8为直杆状,与车身方向一致;两侧的车把8平行,连杆11将两侧的车把8连接,可有效地执行两侧后轮的同步;车把轴杆14连接于车把8的中部,车把8的前后两端均设有把手,车把8的前把手位置设有车铃和刹车柄21,刹车柄通过刹车线与安装在后车轮7的刹车盘22相连。车架4的左、右后横梁的后部有一排安装孔,两后横梁之间安装靠臂轴6,靠臂轴6为管套轴,内、外不锈钢管为间隙配合,用于调节靠臂轴6的长度,以适应后横梁上的不同安装位。靠臂轴6中部用“U”钢板和螺丝连接着靠臂板10的底部,靠臂板10的上部搭靠在连杆11上。参见图3和图4,车架4的前轮叉架的左、右两前端部均连接有轴承座15,轴承座15内安装有轴承16,通过前轮轴3安装着前车轮I ;前轮轴3的中段为光轴,中段两外侧均设有轴向槽,轴向槽的截面为旋转放射性楔槽,在槽内设有圆柱滚柱18与前车轮的花鼓筒17 (相当于前车轮轮毂)配合,轴向槽两外侧均安装滚珠轴承19并用螺母固定;前轮轴3的左、右两端部分别安装两个脚拐板2 ;骑车时前轮轴转动,圆柱滚柱18与花鼓筒17锁紧,带动前车轮转动(凸轮圆柱滚柱单向离合器轴原理)。参见图5,车架4的中间立管安装曲柄5,其上横柄为方形钢管,用包箍和螺栓固定坐垫9,其下竖柄为圆钢管,插在车架中间立管内,用包箍和螺栓固定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前轮驱动自行车,包括车架(4)、车轮、车座、车把和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4)整体呈“Y”字形;车架(4)的中间立管前侧为前轮叉架,后侧经分叉设有左、右后横梁,左、右后横梁的尾端部均设有后叉管并连接着后轮叉(20);后轮叉(20)内安装有后车轮(7);每侧后轮管通过车把轴杆(14)连接着车把(8);所述车架(4)的前轮叉架的左、右两前端部均连接有轴承座(15),通过前轮轴(3)安装着前车轮(I);所述前轮轴(3)的中段为光轴,中段两外侧均设有轴向槽,轴向槽的截面为旋转放射性楔槽,在槽内设有圆柱滚柱(18)与前车轮的花鼓筒(17)配合,轴向槽两外侧均安装滚珠轴承(19)并用螺母固定,前轮轴(3)的左、右两端部分别安装两个脚拐板(2); 所述车架(4)的中间立管通过直角曲柄(5)连接着坐垫(9); 所述车架(4)的左、右后横梁的后部之间设有靠臂轴(6),靠臂轴(6)中部用“U”钢板和螺丝连接着靠臂板(10)的底部;所述左、右两侧的车把(8)平行,两者之间连接设有连杆(11),靠臂板(10)的上部搭靠在连杆(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前轮驱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侧后横梁的后叉管的一侧通过上、下两个固定座连接着车把轴杆(14),车把轴杆(14)的下端部设有小齿轮(13),小齿轮(13)与焊接在后轮叉(20)上的月牙齿轮(12)啮合,带动后轮转向;车把轴杆(14)的上端部通过固定座连接着车把(8)。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前轮驱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5)的上横柄为方形钢管,用包箍和螺栓固定坐垫(9),其下竖柄为圆钢管,插在车架中间立管内,用包箍和螺栓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前轮驱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臂轴(6)为管套轴,内、外不锈钢管为间隙配合,用于调节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前轮驱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侧车把(8)为直杆状,与车身方向一致;车把轴杆(14)连接于车把(8)的中部,车把(8)的前后两端均设有把手,车把(8)的前把手位置设有刹车柄(21),刹车柄(21)通过刹车线与安装在后轮(7)的刹车盘(22)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轮驱动自行车,其包括车架、车轮、车座、车把和传动机构;车架整体呈“Y”字形;车架的中间立管前侧为前轮叉架通过前轮轴安装着前车轮,车架的中间立管后侧经分叉设有左、右后横梁并通过后轮叉安装有后车轮;每侧后轮管通过车把轴杆连接着车把;前轮轴的中段为光轴,中段两外侧均设有轴向槽,轴向槽的截面为旋转放射性楔槽,在槽内设有圆柱滚柱与前车轮的花鼓筒配合驱动。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真正为老年人提供了有一种轻便、安全的出行工具。
文档编号B62M1/36GK202508234SQ20122009531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4日
发明者赵建福 申请人:赵建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