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双人骑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3941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折叠双人骑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的双人骑自行车。
背景技术
双人自行车是一种可供两个人共同骑乘的自行车,适合一家人出行,也适合情侣一起运动休闲与健身,通过两人的协力合作,可以增加骑行的乐趣,因而正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喜欢。但由于双人自行车须要容纳两个人骑乘,其车身长度通常为普通单人自行车的I. 5倍以上,占地较大,对于储存、运输、使用和存放都不是很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厂商在这种自行车的车架处设计了折叠接头的结构,将车架分为两段,该折叠接头可应用 到可折叠双人自行车中,通过该折叠接头结构将双人自行车对折,使自行车长度变短,从而方便存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缺点。不过由于其传动链条等结构的限制,折叠接头结构通常只能设计在第一链轮前段的车架上,这样折叠后,后段要比前段长很多,空间并没有很好的利用到,因而这种折叠方案对解决本缺陷的作用很有限。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单折叠方案的缺陷,有发明人设计了车架前端与后端双折叠的方案,从而尽量节省存放与运输的空间,如中国专利号ZL201020502065. 3所公布的一种双折叠的双人、多人自行车。如图I所示,包括车架la、前叉2a、把手3a、借助前叉安装在车架前端的前轮4a以及安装于该车架后端的后轮5a,还包括安装在车架上的第一链轮6a,第一齿轮7a,所述第一齿轮7a还同轴设置有第一飞轮,第二齿轮8a,第二链轮9a,第三齿轮IOa及第二飞轮11a。其车架后端的传动部分由原来的两段式传动链连接改为由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的传动连接,从而可以将车架后端分为两段,并活动连接,当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折叠时,第一齿轮或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脱齿,当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打开时,第一齿轮或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挂齿,巧妙地实现了自行车后端的折叠。至于双人、多人自行车前端的折叠,上述专利在说明书中描述了一种现有技术中折叠接头结构的方案,从而实现车架前端与后端双折叠的效果。通过前后端的折叠,给双人、多人自行车的存放和运送提供了方便。上述专利中如图I所示的现有技术,应用到实际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为了实现车架后端的折叠,上述方案在普通双人车的两段式传动链连接的基础上增加了几个齿轮,折叠或展开时,齿轮相应的脱齿或挂齿,以实现折叠或传动;但实际使用中齿轮一般适合在封闭并有润滑的环境下工作,对安装精度要求也挺高,自行车车架上安装齿轮,显然不符合上述齿轮的使用条件,因而,齿轮易损坏,易造成传动不顺畅,产品寿命短的后果;另夕卜,齿轮的成本通常比链轮高出很多,如果为了解决上述齿轮易损坏的缺陷而采用质量更好的齿轮,则其成本会进一步提高,因此,上述采用齿轮的折叠方案实现产业化有难度。第二,上述双折叠方案中,自行车的前后端都采用对折的方式,折叠后,其宽度方向为中段车架加前后轮三者之和,宽度太宽,存储和运送都有些不便;同时,由于握距、链轮位置的设计参数的限制,上述双折叠技术方案所示的产品,中间一段较长,两端特别是前端较短,折叠后总长度仍为展开总长度的1/2或更长,所占存储、运送空间仍然较大,此外,折叠后两轮很难做到并排,因此很难拖行,移动时只能靠搬动,使用不方便。第三,上述专利所述的双人、多人自行车,其结构过于复杂,飞轮设置并不合理,当第一骑乘者踩动脚踏12a使车辆前行时,会带动后脚踏13a —起往前转,如果第二骑乘者速度慢于第一骑乘者或略做休息蹬住脚踏不动,则会产生互相抗力,甚至因此而脱链,车辆无法行驶。显然,上述专利所述的技术方案不实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折叠更加紧凑的可折叠双人骑自行车。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车架和前后轮,所述车架分为前段车架、中段车架和后段车架,还包括供骑乘人员踩踏传动的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车架与中段车架折叠连接;所述中段车架通过转动轴与后段车架连接,后段车架可绕该转动轴旋转至中段车架下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车架前段对折,后段旋转折叠后位于车架中段 管的下方的方式,使折叠后宽度近似为前后两轮的宽度之和,车身长度为展开后长度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因此折叠更加的紧凑,折叠后体积降到最小,给其存储运输,使用存放提供了极大地方便。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中段车架后端与后段车架之间设有锁定结构,该锁定结构在锁定状态时,中段车架与后段车架连接;该锁定结构在非锁定状态时,中段车架与后段车架脱离,后段车架可绕该所述转动轴旋转。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锁定结构具有弹簧或橡胶的弹性元件,锁定机构在锁定状态时,中段车架与后段车架弹性连接。当自行车处于骑乘状态时,该具有弹性的锁定结构起到锁定后段车架和减震的效果。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前段车架与中段车架折叠且后段车架旋转至中段车架下方时,前轮和后轮基本并排。由于折叠时,两轮基本并排,可很方便的拖行,只需略提起第一座管,即可拖行折叠后的自行车,因此使用非常方便,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前段车架和中段车架之间设有中管,该中管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中管内套设有用于支撑骑乘人的座管,该座管可穿过中管支撑于地面。当自行车处于折叠状态时,将座管向下穿过中管,座管的下端触地,此时座管下端与前后两轮形成三点触地,使自行车折叠后能够独立稳定地站立。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中段车架设置成符合后轮轮廓的弧形结构,后轮绕转动轴旋转至中段车架下方时后轮收合在该弧形结构下方。根据配合折叠的需要,将车架做成呈流线的弧形,即美观又合理的利用了空间,使折叠后体积降到最小,更好地利用空间,给其存储运输,使用存放提供了极大地方便。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第二链轮与后轮分别通过链条连接。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开传统双人自行车的两段式链条连接对折叠的影响,采用了齿轮传动的结构,但齿轮的加工及安装精度都要求很高,且使用时需要经常润滑,自行车不具备安装传动齿轮所需的精度、刚度以及密封润滑的条件;此外,传动齿轮结构在折叠以及展开时,由于经常进行离合碰撞,因此其使用寿命和传动的顺畅性都大打折扣;而且齿轮的成本比链轮要高很多,故而现有技术为了实现后端折叠而采用的上述方案其实用性较小,难以实现产业化。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方案,仍采用两段式传动链连接,在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第二链轮与后轮之间分别采用链条连接,其功能可靠,成本低,容易实现产业化。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链轮、第二链轮各自安装有同轴的单向飞轮,第一链轮的单向飞轮与第二链轮的单向飞轮之间通过第一链条连接,第二链轮的单向飞轮与后轮中心的飞轮之间通过有第二链条连接。因而前后骑乘者踩踏可各自独立作用,不会互相制约。从而解决普通双人自行车前后骑乘者需同步踩踏,不易骑乘的问题,否则会产生互相抗力而脱链。 现有技术中,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之间仅一个飞轮连接,后轮中心设有一个飞轮,这种结构下,一方踩踏而驱动另一踩踏者的曲柄踏板,当另一踩踏者与其不同步时,则会产生互相抗力而脱链甚至翻倒。在以上改进的方案中,第一链轮、第二链轮各自安装有同轴的单向飞轮,前后骑乘者踩踏自行车时各自独自施力,不会相互影响产生相对的抗力。

图I为现有技术前后折叠双人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2至图4所示,一种可折叠的双人自行车,包括车架I,所述车架I包括前段车架1-1、中段车架1-2和后段车架1-3。前段车架1-1的前端设有前叉23,前叉23下端的叉部安装有双人自行车的前轮25,前叉23上端与前叉立管22连接,所述前叉立管22下部设有第一折叠接头24,前叉立管22通过第一折叠接头24可实现折叠的功能。在前段车架1-1的中后端还设有第二折叠接头21,前段车架1-1通过该第二折叠接头21实现折叠的功倉泛。在前段车架1-1和中段车架1-2之间设有第一中管35,第一中管35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并固定在车架上,第一中管35内部设有第一座管34,第一座管34可完全穿过第一中管35 ;第一中管35上端设有锁紧结构36,通过该锁紧结构36可使第一座管34与第一中管35之间固定和松开。第一座管34的上端设有供第一骑乘人坐的第一坐垫33,第一座管34的上端还设有向后方弯曲延伸的供第二骑乘人把持的后把手31,后把手31的固定位置低于第一坐垫33的固定位置,所述后把手31的中部还设有旋转结构32,第二骑乘人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后把手31调节到适合的高度和角度后,再将后把手31固定,也可在折叠自行车时,将后把手31旋转到合适的位置以进步一减小自行车折叠后所占的空间。所述第一中管35的下端紧靠第一中管35外侧偏前方的位置设有第一五通管41,所述第一五通管41固定在车架上,第一五通管41上装有第一链轮42和第一飞轮43,第一链轮42和第一飞轮43同轴设置,第一链轮42上还设有供骑乘人踩踏的前曲柄脚踏44。在中段车架1-2和后段车架1-3之间设有第二中管64,第二中管64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并固定在中段车架1-2上,第二中管64的上端安装有第二座管63,第二座管63上端设有供第二骑乘人坐的第二坐垫61。第二座管63的中部设有一向前方延伸的横杆,横杆末端设有供第三人坐的副坐垫62,例如小孩;由于第三人不用踩踏自行车,故而在中段车架1-2上设有位于副坐垫62下方供第三人踏脚的垫板65。所述第二中管64的下端设有第二五通管51,所述第二五通管51固定在车架上,第二五通管51上装有第二链轮52和第二飞轮53,第二链轮52和第二飞轮53同轴设置,第二链轮52上还设有供骑乘人踩踏的后曲柄脚踏54。在后段车架1-3的后端装有双人自行车的后轮67,后轮67中心装有第三飞轮66 ;所述第一链轮42和第二链轮52之间装有第一链条45,所述第二链轮52和第三飞轮66之间装有第二链条55。在所述第二中管64下方靠后的位置处设有转动轴72,该转动轴72的轴线与第二五通管51的轴线平行,并紧靠第二五通管51设于第二五通管51的后下方;后段车架1-3 通过该转动轴72与中段车架1-2连接,后段车架1-3可绕转动轴72旋转至中段车架1-2下方,实现双人自行车后端的折叠。同时,在将双人自行车展开骑乘时为了使后段车架1-3固定,在中段车架1-2后端、第二中管64上后方设有用于固定后段车架1-3的弹性锁定结构71 ;该弹性锁定结构71具有弹性伸缩的功能,起到减震的效果。所述弹性锁定结构71 一端与中段车架1-2后端连接,另一端与后段车架1-3前端连接,弹性锁定结构71的中部可以是具有弹簧的结构,也可以是具有橡胶的结构。当松开弹性锁定结构71与后段车架1-3的连接时,后段车架1-3就可以绕转动轴72旋转至中段车架1-2下方,实现折叠的功能;为使折叠后的结构更加紧凑,将中段车架1-2设置成符合后轮的弧形,以更好地利用空间,缩小折置后的体积。折叠本实施例的双人自行车时,首先将前叉立管22通过第一折叠接头24往下折叠;然后将锁紧结构36松开,使第一座管34穿过第一中管35往下放到最低处触地后,再将锁紧结构36锁紧,通过第二折叠接头21使前段车架1-1对折,将第二折叠接头21之前的部分前段车架1-1及前轮25等对折;最后将中段车架1-2后端的弹性锁定结构71松开,使后段车架1-3绕转动轴72旋转到中段车架1-2的下方。本实施例的可折叠双人自行车,其折叠后的车身长度略大于展开后长度的三分之一,小于展开后长度的二分之一,其折叠后的宽度也近似为前后两轮的宽度之和,因此其结构非常紧凑,折叠后体积很小。并且,本实施例的可折叠双人自行车折叠后,前轮25、后轮67和第一座管34下端三点着地,可以稳固的站立于地面而不倒;前后轮基本并排,略提起第一座管34,即可拖行,因此使用非常方便。本实施例中,第一链轮42与第二链轮52里都分别同心固定安装有第一飞轮43与第二飞轮53,后轮67处也装有第三飞轮66,因此,当第一骑乘者往前骑行而第二骑行者不踩踏或反踩踏时,第一骑行者所施加的使车辆前进的作用力会传到后轮67进而驱动车辆前进,反之亦然,任一骑行者的任意方向踩踏都不会使另一骑行者的曲柄产生转动,也不会使第三飞轮66反转,因此,前后骑乘车施力是独立的,没有同步要求,且施加反力不会影响车辆前进,因此不会产生互相抗力,只会产生前进的合力。因此,真正做到了双人车协力的功能。 此外,说明书中所提到的握距,是指自行车离地一定高度时座管中心到把手中心的水平距离。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可折叠双人骑自行车,包括车架和前后轮,所述车架分为前段车架、中段车架和后段车架,还包括供骑乘人员踩踏传动的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车架与中段车架折叠连接;所述中段车架通过转动轴与后段车架连接,后段车架可绕该转动轴旋转至中段车架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段车架后端与后段车架之间设有锁定结构,该锁定结构在锁定状态时,中段车架与后段车架连接;该锁定结构在非锁定状态时,中段车架与后段车架脱离,后段车架可绕所述转动轴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结构具有弹簧或橡胶的弹性元件,锁定机构在锁定状态时,中段车架与后段车架弹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车架与中段车架折叠且后段车架旋转至中段车架下方时,前轮和后轮基本并排。
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车架和中段车架之间设有中管,该中管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中管内套设有用于支撑骑乘人的座管,该座管可穿过中管支撑于地面。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段车架设置成符合后轮轮廓的弧形结构,后轮绕转动轴旋转至中段车架下方时后轮收合在该弧形结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第二链轮与后轮分别通过链条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I或7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轮、第二链轮各自安装有同轴单向飞轮,第一链轮的单向飞轮与第二链轮的单向飞轮之间通过第一链条连接,第二链轮的单向飞轮与后轮中心的飞轮之间通过第二链条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双人骑自行车,包括车架和前后轮,所述车架分为前段车架、中段车架和后段车架,还包括供骑乘人员踩踏传动的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车架与中段车架折叠连接;所述中段车架通过转动轴与后段车架连接,后段车架可绕该转动轴旋转至中段车架下方。本实用新型自行车折叠后的车身长度略大于展开后长度的三分之一,其折叠后的宽度也近似为前后两轮的宽度之和;而且折叠后前轮、后轮和第一座管下端三点着地,可以稳固的站立于地面而不倒,前后轮基本并排,略提起第一座管,即可拖行,因此使用非常方便。
文档编号B62M9/02GK202529090SQ201220116620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3日
发明者丁祥守 申请人:广州凯路仕体育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