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架及具有该车架的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6317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架及具有该车架的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推车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收合折叠的车架及具有该车架的婴儿车。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地,对于家有婴儿的父母而言,在携带婴儿外出逛街或散步时,通常会用婴儿车代替手抱,以减轻大人的负担。然而,传统的婴儿车是不能够收合的,有些婴儿车比较庞大,因此占地面积会比较大,尤其在住宅面积比较小的室内,占用大量的面积往往会影响到人们的行走,相当的不方便。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缺陷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折叠且结构简单的车架。本实用新型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折叠且结构简单的婴儿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架,适用于婴儿车,包括车手、枢接于车手的前脚及枢接于前脚的底管,其中,车架还包括枢接于车手、前脚及底管的连动装置。较佳地,车手相对于前脚的枢转方向及底管相对于前脚的枢转方向为相同。较佳地,连动装置包含枢接于车手的连动片和枢接于连动片、前脚及底管的连动管。较佳地,连动管包含枢接于连动片及前脚的上连动管和枢接于上连动管及底管的下连动管。较佳地,连动片相对于上连动管的枢转方向及下连动管相对于上连动管的枢转方向为相同。较佳地,连动片相对于车手的枢转方向及前脚相对于车手的枢转方向为相同。较佳地,车手相对于前脚的枢转方向、上连动管相对于前脚的枢转方向及底管相对于前脚的枢转方向为相同。较佳地,下连动管相对于底管的枢转方向及前脚相对于底管的枢转方向为相同。较佳地,车手及前脚之间的枢转点、车手及连动片之间的枢转点、连动片及上连动管之间的枢转点、上连动管及下连动管之间的枢转点、下连动管及底管之间的枢转点、前脚及上连动管之间的枢转点和前脚及底管之间的枢转点彼此非重合。较佳地,车架还包括设置于车手及前脚之间以锁定或释锁车手相对于前脚的枢转的卡合装置。较佳地,卡合装置包含连接于车手的上连接件、连接于前脚且枢接于上连接件的下连接件及可移动地设置于上连接件的卡合件,卡合件与下连接件相互卡合或脱离。较佳地,上连接件开设有卡合槽,下连接件具有容置于卡合槽且枢接于卡合槽的内壁的卡合部,卡合件可移动地容置于卡合槽而与卡合部相互卡合或脱离。较佳地,卡合装置还包含弹性抵触于上连接件及卡合件之间以弹性推抵卡合件与下连接件相互卡合的第一弹簧。较佳地,车架还包括设置于车手且连接于卡合装置的释锁装置,释锁装置驱动卡合装置锁定或释锁车手相对于前脚的枢转。较佳地,释锁装置包含连接于车手的固定座、可移动地连接于卡合装置且可移动地设置于固定座的收合拉柄和设置于收合拉柄及固定座之间的安全锁钮,安全锁钮锁定或释锁收合拉柄相对于固定座的移动。较佳地,释锁装置还包含弹性抵触于安全锁钮及固定座之间以弹性推抵安全锁钮与收合拉柄相互卡合的第二弹簧。较佳地,安全锁钮具有阻挡肋,收合拉柄具有与阻挡肋相互勾扣的挡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婴儿车,包括座椅及前述的车架,座椅可拆卸地连接于连动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婴儿车,包括轮组及前述的车架,轮组枢接于前脚及底管。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车架通过在其上设置连动装置,且连动装置枢接于车手、前脚和底管,通过连动装置的连动可以更方便车架的折叠,且结构简单。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具有本实用新型的车架,故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具有折叠方便且结构简单的优点。

图I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样态的婴儿车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2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另一种样态的婴儿车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3是图2的婴儿车在折叠进行中的侧面组合示意图。图4是图2的婴儿车在折叠完成后的侧面组合示意图。图5是图2的婴儿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卡合装置的剖面组合示意图。图7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卡合装置及释锁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8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释锁装置执行锁定功能的剖面组合示意图。图9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释锁装置执行释锁功能的剖面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如图I-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100包括车架I及可拆卸地连接在车架I的连动装置15上的座椅2。具体地,婴儿车100还包括轮组14,轮组14是枢接于前脚12及底管13上;而车架I包括车手11、枢接于车手11的前脚12、枢接于前脚12的底管13和枢接于车手11、前脚12及底管13的连动装置15。具体地,车架I还包括卡合装置16及释锁装置17,卡合装置16设置于车手11及前脚12之间以锁定或释锁车手11相对于前脚12的枢转,释锁装置17设置于车手11且连接于卡合装置16,释锁装置17驱动卡合装置16锁定或释锁车手11相对于前脚12的枢转。具体地,车手11的下端与前脚12的上端枢接,前脚12的下端与底管13的前端枢接,较优地,车手11相对于前脚12的枢转方向及底管13相对于前脚12的枢转方向为相同,而轮组14是分别连接于前脚12的下端及底管13的后端,且车手11包括相互连接的上车手111和下车手112。连动装置15位于下车手112的内侧,且连动装置15的上端枢接于下车手112,连动装置15的下端枢接于底管13 ;具体地,连动装置15包含枢接于车手11的连动片152和枢接于连动片152、前脚12及底管13的连动管151,具体是,连动片152的两端分别枢接于车手11及连动管151的上端,连动管151的下端是依次地与前脚12和底管13枢接。更具体地,连动管151包括含枢接于连动片152及前脚12的上连动管151a和枢接于上连动管151a及底管13的下连动管151b,较优地,上连动管151a的上端枢接于连动片152,上连动管151a的下端枢接于下连动管151b的上端,下连动管151b的下端枢接于底管13,上连动 管151a的中部还枢接于前脚12。更优地,连动片152相对于上连动管151a的枢转方向及下连动管151b相对于上连动管151a的枢转方向为相同,连动片152相对于上连动管151a的枢转方向及下连动管151b相对于上连动管151a的枢转方向为相同,连动片152相对于车手11的枢转方向及前脚12相对于车手11的枢转方向为相同,且车手11相对于前脚12的枢转方向、上连动管151a相对于前脚12的枢转方向及底管13相对于前脚12的枢转方向为相同,而下连动管151b相对于底管13的枢转方向及前脚12相对于底管13的枢转方向为相同。再者,车手11及前脚12之间的枢转点P1、车手11及连动片152之间的枢转点P2、连动片152及上连动管151a之间的枢转点P3、上连动管151a及下连动管151b之间的枢转点P4、下连动管151b及底管13之间的枢转点P5、前脚12及上连动管151a之间的枢转点P7和前脚12及底管13之间的枢转点P7彼此非重合。卡合装置16包含连接于车手11的上连接件161、连接于前脚12且枢接于上连接件161的下连接件162及可移动地设置于上连接件161的卡合件163,卡合件163可与下连接件162相互卡合或脱离以锁定或释锁上连接件161相对于下连接件162的枢转。具体地,上连接件161固定于车手11内,下连接件162固定于前脚12内,且上连接件161和下连接件162相互枢接。较优地,上连接件161开设有卡合槽161a,下连接件162具有容置于卡合槽161a的卡合部162a,且卡合部162a枢接于卡合槽161a的内壁,卡合件163可移动地容置于卡合槽161a而与卡合部162a相互卡合或脱离。更具体地,卡合装置16还包含弹性抵触于上连接件161及卡合件163之间以弹性推抵卡合件163与下连接件162相互卡合的第一弹簧164,第一弹簧套164套于卡合件163外且弹性推抵卡合件163。释锁装置17设于车手11上,且通过拉线与卡合件163连接,且释锁装置17包含连接于车手11的固定座172、可移动地连接于卡合装置16且可移动地设置于固定座172的收合拉柄171和设置于收合拉柄171及固定座172之间的安全锁钮173,安全锁钮173锁定或释锁收合拉柄171相对于固定座172的移动。具体地,收合拉柄171可滑动套接于上车手111外,且连接拉线。固定座172固定于下车手112内。安全锁钮173可滑动地连接在固定座172上,且与收合拉柄171可选择性地连接。更具体地,安全锁钮173设有阻挡肋173a,收合拉柄171具有与阻挡肋173a相互勾扣的挡块171a,挡块171a伸入安全锁钮173内与阻挡肋173a相互勾扣。同时,释锁装置17还包含弹性抵触于安全锁钮173及固定座172之间以弹性推抵安全锁钮173与收合拉柄171相互卡合的第二弹簧174 ;具体地,第二弹簧174弹性抵触于安全锁钮173及固定座172之间。固定座172设有安装位172a,安装位172a为一个槽穴,安全锁钮173和第二弹簧174安装于安装位172a处。下车手112设有让位槽112a,安装位172a恰安装于让位槽112a内且显露于下车手112外侧。结合图I-图9所示,对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的折叠过程进行说明折叠婴儿车时,朝内侧按压安全锁钮173,使挡块171a与阻挡肋173a相互错位而脱离相互勾扣,同时安全锁钮173也抵压第二弹簧174使其压缩,然后向上拉收合拉柄171,收合拉柄171带动拉线使拉线带动卡合件163,使下连接件162的卡合部162a脱离卡合件163,待卡合部162a脱离卡合件163而释锁上连接件161相对于下连接件162的枢转之后,停止按压安全锁钮173,第二弹簧174弹性恢复使安全锁钮173回复原位,再向前推车手11,使车手11绕与前脚12的枢转点Pl (即卡合部162a与卡合槽161a的侧壁的枢转点)枢转,同时也在枢转点P2处相对连动片152枢转,继续下推车手11,使连动片152在枢转点 P3处相对上连动管151a枢转并带动上连动管151a运动,使上连动管151a在枢转点P4处相对下连动管151b枢转靠拢,而下连动管151b又在枢转点P5处相对底管13枢转靠拢,同时,上连动管151a的中部也绕枢转点P6相对前脚12枢转,前脚12也绕枢转点P7相对底管13枢转,从而可以很方便的实现整个车架I的折叠,且结构简单。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车架I通过在其上设置连动装置15,且连动装置15枢接于车手11、前脚12及底管13,通过连动装置15的连动可以更方便车架I的折叠,且结构简单。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100具有本实用新型的车架1,故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100具有折叠方便且结构简单的优点。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车架,适用于婴儿车,所述车架包括车手、枢接于所述车手的前脚及枢接于所述前脚的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枢接于所述车手、所述前脚及所述底管的连动装置。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手相对于所述前脚的枢转方向及所述底管相对于所述前脚的枢转方向为相同。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装置包含枢接于所述车手的连动片和枢接于所述连动片、所述前脚及所述底管的连动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管包含枢接于所述连动片及所述前脚的上连动管和枢接于所述上连动管及所述底管的下连动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片相对于所述上连动管的枢转方向及所述下连动管相对于所述上连动管的枢转方向为相同。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片相对于所述车手的枢转方向及所述前脚相对于所述车手的枢转方向为相同。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手相对于所述前脚的枢转方向、所述上连动管相对于所述前脚的枢转方向及所述底管相对于所述前脚的枢转方向为相同。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动管相对于所述底管的枢转方向及所述前脚相对于所述底管的枢转方向为相同。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手及所述前脚之间的枢转点、所述车手及所述连动片之间的枢转点、所述连动片及所述上连动管之间的枢转点、所述上连动管及所述下连动管之间的枢转点、所述下连动管及所述底管之间的枢转点、所述前脚及所述上连动管之间的枢转点和所述前脚和所述底管之间的枢转点彼此非重合。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手及所述前脚之间以锁定或释锁所述车手相对于所述前脚的枢转的卡合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装置包含连接于所述车手的上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前脚且枢接于所述上连接件的下连接件及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上连接件的卡合件,所述卡合件与所述下连接件相互卡合或脱离。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件开设有卡合槽,所述下连接件具有容置于所述卡合槽且枢接于所述卡合槽的内壁的卡合部,所述卡合件可移动地容置于所述卡合槽而与所述卡合部相互卡合或脱离。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装置还包含弹性抵触于所述上连接件及所述卡合件之间以弹性推抵所述卡合件与所述下连接件相互卡合的第一弹簧。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手且连接于所述卡合装置的释锁装置,所述释锁装置驱动所述卡合装置锁定或释锁所述车手相对于所述前脚的枢转。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释锁装置包含连接于所述车手的固定座、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卡合装置且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座的收合拉柄和设置于所述收合拉柄及所述固定座之间的安全锁钮,所述安全锁钮锁定或释锁所述收合拉柄相对于所述固定座的移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释锁装置还包含弹性抵触于所述安全锁钮及所述固定座之间以弹性推抵所述安全锁钮与所述收合拉柄相互卡合的第二弹簧。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锁钮具有阻挡肋,所述收合拉柄具有与所述阻挡肋相互勾扣的挡块。
18.—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及如权利要求I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架,所述座椅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连动装置。
19.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轮组及如权利要求I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架,所述轮组枢接于所述前脚及所述底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架,适用于婴儿车,包括车手、枢接于车手的前脚及枢接于前脚的底管,其中,车架还包括枢接于车手、前脚及底管的连动装置,因此,方便折叠且结构简单。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该车架的婴儿车。
文档编号B62B7/08GK202753996SQ20122039425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9日
发明者易泽华, 李方明 申请人: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