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鞍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443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鞍座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减震鞍座,包括坐垫,所述坐垫的下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下部设置有支撑架;所述底座的前部与支撑架的前部相连接;所述底座的后部和支撑架的后部通过缓冲柱相连接;所述缓冲柱和支撑架之间设置有支撑板;所述缓冲柱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缓冲柱的材质为聚氨酯;所述支撑板的面积大于缓冲柱所占的面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在鞍座的底座和支撑架之间设置缓冲柱,增加了鞍座整体的减震效果,提高了骑行的舒适度。
【专利说明】一种减震鞍座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鞍座,特别是涉及一种减震鞍座。
(二)【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鞍座一般包括直接与人体接触的坐垫以及位于底座的支撑架,支撑架与自行车架之间可以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
[0003]随着使用者对自行车或电动车骑行的舒适性要求的日益提高,对鞍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大多数鞍座仅仅靠支撑架和坐垫本身的弹性来实现缓冲,但缓冲的效果仍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鞍座进行改进,使其能够增加鞍座的减震效果,提高骑行的舒适度。
(三)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克服现有鞍座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 一种减震鞍座。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方案的一种减震鞍座,包括坐垫,所述坐垫的下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下部设置有支撑架;所述底座的前部与支撑架的前部相连接;所述底座的后部和支撑架的后部通过缓冲柱相连接;所述缓冲柱和支撑架之间设置有支撑板。
[0007]进一步,所述缓冲柱为长方体结构。
[0008]进一步,所述缓冲柱的材质为聚氨酯。
[0009]进一步,所述支撑板的面积大于缓冲柱所占的面积。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在鞍座的底座和支撑架之间设置缓冲柱,增加了鞍座整体的减震效果,提高了骑行的舒适度。
(四)【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0013]其中:1-座垫,2-底座,3-支撑架,4-缓冲柱,5-支撑板。
(五)【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做出简要说明。
[0015]如图1的一种减震鞍座,包括坐垫1,所述坐垫I的下部设置有底座2 ;所述底座2的下部设置有支撑架3 ;所述底座2的前部与支撑架3的前部相连接;所述底座2的后部和支撑架3的后部通过缓冲柱4相连接;所述缓冲柱4和支撑架3之间设置有支撑板5 ;所述缓冲柱4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缓冲柱4的材质为聚氨酯;所述支撑板5的面积大于缓冲柱4所占的面积。
[0016]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减震鞍座,包括坐垫(1),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I)的下部设置有底座(2);所述底座(2)的下部设置有支撑架(3);所述底座(2)的前部与支撑架(3)的前部相连接;所述底座(2)的后部和支撑架(3)的后部通过缓冲柱(4)相连接;所述缓冲柱(4)和支撑架(3)之间设置有支撑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柱(4)为长方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柱(4)的材质为聚氨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5)的面积大于缓冲柱(4)所占的面积。
【文档编号】B62J1/02GK203473065SQ201320439267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3日
【发明者】赵士文 申请人:天津市金全福自行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