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行车的回转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9170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用于自行车的回转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对于自行车(1)的用于支承轮叉(8)且用于传递相应具有芯(31a,32a)的鲍登索(31,32)的操纵的回转系统,该回转系统带有至少一个第一传递元件和第二传递元件(36,37),其可相对彼此转动且布置在轮叉(8)的支承(21,23,25)的区域中,其中,传递元件(36,37)具有至少一个环形的区域,其支承在轮叉(8)的叉形柱头(12)上且至少在径向方向上由转向管(21)包围,其中,传递元件(36,37)具有用于芯(31a,32a)的回转侧的端部的直接或间接安装的连接区域(36b,37b),传递元件中的至少一个(37)具有连接区域(37b),在其处可形状配合地安装连接元件(32b),其中,连接元件(32b)和与传递元件中的至少一个(37)相关联的芯(32a)的回转侧的端部共同起作用或连接成一体。
【专利说明】用于自行车的回转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带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特征的用于自行车的回转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由DE 199 29 093 C2已知用于自行车的回转系统,其用于可360°转动地支承轮叉且用于传递制动索的操纵,回转系统带有布置在轮叉的支承的区域中的回转单元,其可作为整体相对于轮叉在轴向方向上运动且具有可相对彼此转动的至少两个传递元件,其中,传递元件至少在径向方向上被壳体包围。
[0003]由WO 2012/005610 A2已知另一回转系统,其同样能够实现轮叉的360°的转动。第一鲍登索从车把引导到叉形柱头(Gabelschaft)中。在第一鲍登索的芯的端部处固定有桥接件(Steg),其通过叉形柱头开口从叉形柱头伸出,在其处桥接件由第一传递元件容纳。引向后轮的第二鲍登索的芯安装在上部的环形的第二传递元件处借助于拧紧在传递元件处的弯曲成直角的支架实现,在支架的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区域(其设有用于引入芯的开槽的容纳开口)中悬挂有芯的加厚地构造的端部。在壳体处拧紧有类似的相反布置的配对支架,该配对支架以其在径向方向上向外延伸的区域(其相应于上面所提及的支架来构造)从下方靠着第一支架贴靠且支撑第一支架。该类型的安装还相应于DE 199 29 093 C2的技术上的实现方案,在其中仅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作制动索的鲍登索的芯的安装。
[0004]在FR 571 408中已知一种使用棒和杠杆的传递机构。在突出杆(Vorbau)中支承有曲柄,在其处铰接有引入到叉形柱头中的棒,该棒在下端的区域中承载通过叉形柱头开口从叉形柱头中伸出的桥接件。第一传递元件坐落在桥接件上。第二传递元件叉状地来构造,其中,柄部铰接在转向管至下部管的过渡部处,而叉顶部放置在第一传递元件上。在第二传递元件的柄部处固定有进一步引导通过下部管的鲍登索。当进行制动时,传递元件并未形成一个单元,而是实施不同的运动。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开头所提及的类型的回转系统。尤其应简化鲍登索安装,其中,整个回转系统应可更加成本有利地制成。
[0006]该目的通过带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回转系统来实现。其他的有利的设计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对象。
[0007]自行车(尤其构造为BMX自由式自行车)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回转系统,以便避免用作制动索的鲍登索的绞转且可随时操纵后轮制动器。自行车(尤其当其构造为山地自行车时)还可具有用于用作换档索(Schaltzug)的这样的鲍登索的根据本发明的回转系统,以便可随时操纵换档机构。
[0008]两个传递元件形成根据本发明的回转系统的回转单元的主要组成部分。所设置的鲍登索的第一鲍登索从车把引导直至回转单元且与第一传递元件处在有效连接中。所设置的鲍登索的第二鲍登索与第二传递元件处在有效连接中,然后将第二鲍登索从回转单元引导至自行车的后轮,尤其至后轮制动器或换档机构。两个传递元件在轴向方向上共同起作用,以便传递鲍登索(更准确地来说第一鲍登索到第二鲍登索上)的操纵。叉形柱头限定轴向方向。为了将鲍登索的芯直接或间接安装在传递元件处,后者相应具有连接区域。措辞“间接”此时应表示使用分开构造的且可松开地装配的中间构件,措辞“直接”应表示没有此类的中间构件。措辞“可松开地”应表示在没有破坏的情况下的分开可能性。
[0009]在传递元件中的至少一个(优选第二传递元件)中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区域完全或几乎完全布置在转向管之内(即,沿径向布置在转向管之内),因此并未沿径向向外伸出,这使得装配变得简单。叉形柱头限定了径向方向。在该连接区域处可形状配合地安装有连接元件,其中,该连接元件至少在轴向方向上直接与连接区域共同起作用。另一方面,连接元件与(优选第二鲍登索的)相关联的芯的回转侧的端部可分开地共同起作用(且于是与该端部分开地来构造)或与该端部连接成一体。该构造方案使得能够实现将芯安装在传递元件处的简单、快速的可行性方案。不再需要目前对于拧紧用于芯的端部的支架必需的工具。此外,通过取消螺钉可降低零件数量。优选地,连接元件至少部分地包围相关联的芯的回转侧的端部。芯的端部于是可伸展(替代形成环圈)。尤其优选的是,连接元件直接喷注在芯端部处或浇铸在芯端部处或与其压制在一起或以其他方式连接成一体,从而可进一步降低零件数量。
[0010]为了安装在连接区域处,连接元件可具有突出部(引导部),其与第二传递元件的平行于叉形柱头的轴线(即在轴向方向上)伸延的引导槽共同起作用。连接元件的突出部例如可方形地或燕尾形地来构造。备选地,连接元件具有两个突出部,其在弹性变形的情况下在连接区域中夹子式地接合到传递元件的下陷的区域中,其中,针对接合设置有连接元件的弹性变形。通过夹紧实现简单的装配。两个突出部中的其中一个优选平行于叉形柱头轴线延伸且从传递元件的端侧接合到相应的开口中。突出部中的第二个优选但非必要地垂直于此取向且在径向方向上接合到传递元件的相应的开口或凹处中。
[0011 ] 作为基本形状,两个传递元件具有柱状环(即,外罩),这实现简单的支承。两个传递元件可彼此对齐地(在轴向方向上彼此对齐地,即沿轴向相继而置地)布置在叉形柱头上,这要求最少的径向结构空间。但它们还可彼此同中心地(在径向方向上彼此同中心地,即沿径向交错地)布置,也就是说,第二传递元件至少部分地在其轴向延伸方面包围第一传递元件(反之亦然),这使得能够实现两个传递元件相对彼此的简单且限定的支承。优选的支承是它们的组合,即,部分地对齐且部分地同中心。为此,两个传递元件优选具有梯级,传递元件借助于其彼此叠放。在所有的支承中,在两个传递元件之间存在直接的接触(优选滑动接触),为此,两个传递元件优选相应是塑料注射成型件。可取消如在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中间环,从而可进一步降低零件数量。以相同的目的,连接区域优选地一件式地构造在第二传递元件处。
[0012]优选地,第一鲍登索的芯从车把引入叉形柱头中,这充分利用已存在的结构空间且节省在叉形柱头与转向管之间的结构空间,因此实现转向管的特别纤细的设计方案。为了将第一鲍登索的芯安装在第一传递元件处,优选设置有桥接件,其支承在芯上、在装配状态中例如坐落在芯的端部处的接头或类似物上,且为了装配优选可相对于芯倾斜。桥接件通过长孔形的叉形柱头开口在径向方向上从叉形柱头中伸出(超出叉形柱头的外围),从而使得在外部支承在叉形柱头上的第一传递元件可与桥接件相连接(例如套装或压装)。相应地,桥接件以其端部引入容纳部(尤其开口或槽)中,以便形状配合地且必要时力配合地与第一传递元件共同起作用。为了以(很小的)力配合的份额进行连接,桥接件可卡锁到第一传递元件中,为此,桥接件(或传递元件)具有合适的锁扣(Rastnase)(例如在端侧)。
[0013]带有根据本发明的桥接件的第一鲍登索和带有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元件的第二鲍登索是预装的组件且可与自行车或回转单元分开地作为备件或与回转单元一起作为回转系统的套件来销售。
[0014]为了将借助于连接元件安装在第二传递元件的连接区域处的第二鲍登索的芯引导至后轮,借助于转向组支承轮叉的转向管具有优选长孔形的转向管开口,连接元件可通过其从外部进入到转向管中以用于抓紧在第二传递元件处的连接区域。
[0015]优选地,设置有从车把至前轮引导至前轮制动器的第三鲍登索。为了除了第一鲍登索之外还可将第三鲍登索引导通过叉形柱头,相应地改变固定装置,其设置成用于将突出杆固定在叉形柱头处。在相关的罩盖和坐落在叉形柱头中的星形螺母中或备选地在可拧入到叉形柱头中的固定螺钉中设置有两个开口或通道,具体而言,除了本身已知的中心的通道之外还有偏心的通道。相对于增大的中心的通道,该构造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即,并未削弱星形螺母在叉形柱头中的配合。第一鲍登索(更精确地说其芯)然后通过中心的通道引入,以便尽可能在中间作用在桥接件处。引导至前轮制动器的第三鲍登索相对于已知的中心的通道错位地引导通过偏心的通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下面,借助在附图中示出的多个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其中:
图1根据第一实施例显示了在轮叉连同回转单元的支承的区域中的部分剖切地示出的侧视图,
图2A根据第一实施例显示了穿过传递元件、连接元件和桥接件的截面,
图2B从上面显示了图2A的组件的透视性的视图,
图2C从下面显示了图2A的组件的透视性的视图,
图2D显示了第一鲍登索,
图3A显示了桥接件的透视性的视图,
图3B显示了穿过图3A的桥接件的截面,
图3C显示了经修改的桥接件的透视性的视图,
图3D显示了穿过图3C的经修改的桥接件的截面,
图3E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自行车的侧视图,
图4A根据第一实施例显示了连接元件的示意性的截面图示,
图4B根据第二实施例显示了连接元件的示意性的截面图示,
图4C显示了经修改的连接元件的示意性的截面图示,
图4D显示了第二传递元件与根据图4C的连接元件的透视性的图示,
图4E显示了相应于图4D的分解图示,
图4F显示了图4D的截面图示,
图5A显示了在轮叉连同回转单元的支承的区域中的透视性的视图,
图5B显示了穿过图5A的固定装置的截面, 图5C显示了轴承套的透视性的视图,
图6A显示了穿过固定装置的调整螺钉的截面,
图6B显示了图6A的调整螺钉的透视性的视图,
图6C显示了穿过固定装置的固定螺钉的截面,
图6D显示了图6C的固定螺钉的透视性的视图,
图6E显示了固定装置的罩盖的侧视图,
图6F显示了图6E的罩盖的俯视图,
图6G显示了沿着图6H中的线V1-VI穿过固定装置的星形螺母的截面,
图6H显示了图6G的星形螺母的俯视图,
图7A显示了经修改的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7B显示了图7A的固定装置的透视性的视图,
图7C根据第二实施例显示了在轮叉连同回转单元的支承的区域中的截面,
图8根据第三实施例显示了在轮叉连同回转单元的支承的区域中的截面,以及图9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修改方案显示了在轮叉连同回转单元的支承的区域中的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作为整体以I表示的自行车I (其构造为BMX自由式自行车)具有框架3,框架3在其后端处支承自行车I的后轮5。在框架3的前端处可转动地支承有轮叉8。轮叉8在其下端处支承自行车I的前轮10。在形成轮叉8的上端的叉形柱头12处固定地安装有突出杆14。突出杆14具有水平延伸的车把容纳部16,其包围自行车I的车把18。叉形柱头12以其圆柱形的对称性限定下面所使用的方向说明。
[0018]为了支承轮叉8,框架3首先具有在两侧敞开的、基本上圆柱形的转向管21,其基本上竖向地取向。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叉形柱头12在其长度的一部分上在转向管21内相对于该转向管同中心地布置。下转向组23和上转向组25多件式地构建且本身可旋转,其中,它们相应安装在转向管21的下端或上端外部和轮叉8或其叉形柱头12内部。
[0019]下面更详细地说明的回转单元30在转向管21内布置在上转向组23与下转向组21之间。回转单元30可在叉形柱头12上在轴向方向上滑动地移动。上部的第一鲍登索31从在附图中仅勾画的在车把18处的制动杆引导至回转单元30,下部的第二鲍登索32又从回转单元30沿着框架3引导至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在后轮5处的后轮制动器。相应地,第一鲍登索31 (也就是说其芯31a)具有车把侧的端部和回转侧的端部,而第二鲍登索32 (也就是说其芯32a)具有回转侧的端部和制动器侧的端部。第三鲍登索33从在车把18处的另一制动杆穿过叉形柱头12引导至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在前轮10处的前轮制动器。回转单元30和用于支承或力传递的其他构件(优选第一鲍登索31和/或第二鲍登索32)且必要时转向组23和25限定了回转系统。
[0020]回转单元30具有可转动地且可移动地支承在叉形柱头12上的第一传递元件36和第二传递元件37。第一传递元件36为了其支承在叉形柱头12上而具有至少近似环形的区域。优选地,两个传递元件36和37作为注射成型件由可负载的塑料、金属或相应的复合材料制成。两个传递元件36和37支承成可相对彼此转动且布置成同中心于叉形柱头12。关于沿着叉形柱头12的运动,携带地联结两个传递元件36、37:当第一传递元件36沿着叉形柱头12向上运动时,其携带第二传递元件37。而当第二传递元件37沿着叉形柱头12向上运动时,其携带第一传递元件36。
[0021]第一鲍登索31的芯31a在回转侧与第一传递元件36处在有效连接中,而第二鲍登索32的芯32a在回转侧与第二传递元件37处在有效连接中。第二鲍登索32的外罩(至少间接地)支撑在转向管21处,而第二鲍登索32的芯32a以其回转侧的端部直接与连接元件32b相连接。
[0022]连接元件32b在此是包含金属的注射成型件,然而其还可使用相应可负载的塑料或其他的复合材料。此外,连接元件32b还可以其他的方式制成,例如由金属铣削或锻造而成。优选地,连接元件32b直接与第二鲍登索32的芯32a固定地相连接,尤其与芯32a的回转侧的端部压制在一起或喷注或浇铸在该端部处或以其他方式与其连接成一体。备选地,连接元件32b是单独的构件(也就是说,与芯32a并非成一体),芯32a例如夹紧、悬挂或以其他方式形状配合地引入到连接元件32b中,或芯32a与连接元件32b以其他的方式可松开地共同作用。例如,可在备选的连接元件32b中挂上设置在芯32a的回转侧的端部处的、例如桶状、球状或圆锥形加厚地构造的接头,连接元件32b例如利用(向上敞开的)优选沿侧向开槽的漏斗部容纳该接头。
[0023]连接元件32b可(在所有的实施方案中)形状配合地直接(亦即无辅助工具地)安装在第二传递元件37的连接区域37b处。为此,连接元件32b优选钩状地来构造且具有突出部32c,连接元件32b利用突出部32c从上面接合到连接区域37b的沿轴向延伸的引导槽(或其他的下陷的子区域)中。如在附图中示出的那样,突出部32c可方形地或备选地燕尾状地来构造且引入到连接区域37b的相应构造的容纳部中。通过相应地选择配合,突出部32c可纯粹形状配合地来保持,必要时还通过相应的过盈附加地力配合地来保持。连接区域37b优选沿径向向外突出(呈凸出部的形式),以便可挂住钩状的连接元件32b,而不需要沿径向在第二传递元件37内的结构空间。连接区域37b可备选地构造为简单的槽(无凸出部)。但在这两种情况下,连接区域37b仍(完全)布置在转向管21内。由于芯32a的通过后轮制动器的未示出的弹簧提供的持续的拉力负荷,可在运行时可靠地避免连接的松开。然而在维修的情况下可实现非常简单的、无工具地松开该连接。
[0024]连接元件32b可以不同的变体方案来构造。因此,挂住在连接区域37b处可以如下方式改进成夹紧,即,除了突出部32c之外设置有另一突出部32d,其块状地构造在连接元件32b的下端处且沿径向向内突出。该另一突出部32d侵入到连接区域37b的相应的凹处中,也就是说,在连接元件32b的弹性变形之后该连接元件包围连接区域37b (至少部分地形状配合地包围),即,连接元件32b夹子状地固定在第二传递元件37处。在附图中,用作夹子的连接元件32b的两个突出部32c和32d构造成块状,然而其可具有能够在芯32a的拉力负荷的情况下实现可靠的接合和保持的任意的合适的形状。
[0025]借助于回转系统将制动操纵(即,用于后轮制动器的制动杆的操纵)从车把18传递至后轮5。在此,回转单元30 (利用其两个可相对彼此转动的传递元件36和37)用于从第一鲍登索31到第二鲍登索32上的力传递。
[0026]如果自行车I的使用者希望实施转向运动,则其经由车把18转动轮叉8且进而转动前轮10。在转动运动时,叉形柱头12和第一传递元件36被带动。第二传递元件37与第二鲍登索32—起保持在相对于固定在框架处的转向管21已经占据的位置中。并未发生或仅不可察觉地发生回转单元41沿着叉形柱头12的移动。
[0027]如果自行车I的使用者希望利用后轮制动器进行制动,则其经由制动杆拉动第一鲍登索31的芯31a且进而拉动第一传递元件36。由此使回转单元41沿着叉形柱头12向上运动,从而还向上拉动第二传递元件37。第二传递元件37又拉动第二鲍登索32的芯32a,由此操纵后轮制动器。利用前轮制动器的制动直接借助于第三鲍登索33实现。
[0028]就此而言,这些实施例是相同的。区别在于传递元件36和37的支承和鲍登索31和32的输送。相同的和作用相同的构件具有相同的参考标记。
[0029]在第一实施例中,两个传递兀件36和37的基本形状是柱状环(外罩)。第一传递元件36直接滑动地支承在叉形柱头12上,优选带有很小的间隙。由于塑料的优选的构造方案使得有滑动性能的涂层可有可无。第二传递元件37支承在第一传递元件36上。为此,第一传递元件36具有沿径向向内突然变换的第一梯级36a,第二传递元件37借助于对此匹配的第二梯级37a坐落在第一梯级36a上。因此,两个传递元件36、37 —方面布置成沿轴向彼此对齐(基于梯级的沿径向延伸的区域),而且同时另一方面布置成沿径向相互交错,即彼此同中心(基于梯级的沿轴向延伸的区域)。第二传递元件37与叉形柱头12沿径向间隔开,也就是说第二传递元件37的内径大于第一传递元件36的内径。在轴向方向上,两个传递元件36和37通过在(尤其后轮制动器的)鲍登索中的预紧保持在一起。
[0030]回转单元30的尺寸如此选择,即,其轴向长度大于其直径。两个转向组23和25相应具有作为可与转向管21相连接的这样的零件(其为一般三个零件中的一个)的轴承套41。漏斗状的轴承套41以较宽的端部容纳球轴承,而其以逐渐变细的另一端部压入到转向管21中(或以其他方式与其固定地相连接)。轴承套41的逐渐变细的端部的内径L41(即,在轴承套41的最窄的部位处的内径)为L41=36.0±0.2mm,这略大于已知的轴承套的内径。由此可将回转单元30引入到转向管21中(或必要时取出),即使转向组23和25的轴承套41已经坐落在转向管21中。轴承套41的较宽的端部的外径(即,在最宽的部位处的外径)为45.0mm,这相应于已知的轴承套的外径。轴承套41的壁厚一般为1.5mm。还可使用带有集成的轴承套41的转向管21。此类转向管21的内径优选为36.5 + 0.2mm。
[0031]为了连接第一传递元件36与第一鲍登索31,设置有桥接件42,其具有类似螺栓的长形的形状和尽可能明确的(即,非圆形的)截面。此时,该截面相应于带有明显倒圆的角的矩形。在第一传递元件36处在沿径向向内指向的侧部上构造有两个槽36b,其沿径向相对而置、延伸经过第二传递元件36的轴向长度的一部分且可从下面接近。第二传递元件36可利用槽36b容纳那时在径向方向上延伸的桥接件42。替代槽36b,可设置其他的开口 /容纳部(例如钻孔)。优选地,桥接件42在其两个端部处相应具有锁扣42a,其在将桥接件42引入到第一传递元件36中时埋入(“卡锁”)到槽36b的底部中,从而第一传递元件36和卡锁的桥接件42彼此相连接。优选地,每个槽36b具有很小的凹腔,其容纳相关联的锁扣42a,以便改善卡锁。桥接件42可在其上侧上在两个端部处具有梯级,从而桥接件42止挡在槽36b的端部处且少许伸入到第一传递元件31的无槽的区域中。
[0032]桥接件42在彼此沿径向相对而置的两个叉形柱头开口 12a处穿过叉形柱头12,也就是说其长度大于叉形柱头12的外径,且桥接件42在径向方向上伸出叉形柱头12的外围。叉形柱头开口 12a构造为长孔,以便桥接件42连同第一传递元件36 —方面占据在周向方向上的限定位置且跟随轮叉8的转向运动,且另一方面在制动时不阻碍回转单元30沿着叉形柱头12的运动。
[0033]桥接件42在第一鲍登索31的芯31a上支承在其端部与第一鲍登索31的外罩之间。为此,桥接件42在中间具有用于穿过第一鲍登索31的芯31a的通道,且在下侧上具有用于优选形状配合地容纳在第一鲍登索31的芯31a的端部处的接头31b (或芯31a的以其他方式加厚的端部)。在装配状态中桥接件42坐落在接头31b上。虽然桥接件42和第一鲍登索31的芯31a在装配状态中彼此垂直地取向,为了简化装配,桥接件42优选还可因此相对于芯31a倾斜。为此,桥接件42具有斜面,其朝通道取向且在装配时允许桥接件42相对于第一鲍登索31的芯31a的倾斜。斜面可对称地构造或构造在单侧且构造在桥接件42的上侧和/或下侧上。附图显示了这样的备选方案。
[0034]转向管21的内径略大于传递元件36和37的外径,从而在转向管21中设置有转向管开口 21a,连接元件32b通过转向管开口 21a伸出。更精确地说,第二鲍登索32在转向管21的外侧上引导直至转向管开口 21a,连接元件32b在此处伸出且与在转向管21的内部中的第二传递元件37相连接。
[0035]转向管开口 21a构造为长孔,以便连接元件32b连同第二传递元件37 —方面占据在周向方向上的限定的位置且在轮叉8转向运动时保持位置固定,且另一方面在制动的情况下不阻碍回转单元30沿着叉形柱头12的运动。
[0036]第二鲍登索32的外罩优选在转向管21处支撑在转向管开口 21a的区域中。为了支撑,可在转向管21的外面处安装相应的止挡21c,例如借助于拧紧(如例如在WO2012/005610 A2的图4A中公开的那样)或借助于焊接。止挡21c可如此来定位,S卩,其在连接元件32b的最下面的位置中同时还形成用于连接元件32b的止挡。备选地,第二鲍登索32的芯32a还可偏转,从而止挡例如还可设置在(框架3)的管(第二鲍登索32在其中伸延)内部。必要时,管引入部(芯32a通过其进入到引导至回转单元30的管中)自身还可形成止挡,也就是说芯32a在相对较长的路径上自由地在相应的(框架)管内延伸。在所有的运行状态中在相应预紧的情况下,止挡还可相应于连接元件安装在壳体处,例如安装在转向管21或自行车I的框架3处,也就是说尤其形状配合地安装在此处,而并非拧紧在此处。
[0037]为了将突出杆14固定在叉形柱头12处,设置有固定装置50。在此,将突出杆14推到叉形柱头12上,直至其(必要时在中间插入环的情况下)坐落在上转向组23上。构造成多件式的固定装置50具有作为零件的星形螺母52,星形螺母52在叉形柱头12的上端处布置在其内部中。星形螺母52具有空心柱状的基体,其带有星形螺母内螺纹52a和(此处相应六个)沿径向突出的、在两个端部(上端和下端)处的星形螺母臂52b。星形螺母52被敲入到叉形柱头12中,从而使得其固定地与叉形柱头相连接。与叉形柱头12同中心的星形螺母内螺纹52a限定了中心的星形螺母通道52c。不同于已知的星形螺母,该星形螺母52在上部和下部在相邻的两个臂52b之间具有偏心的星形螺母通道52d。
[0038]作为固定装置50的另一零件设置有罩盖54,其盘状地来构造且放置到突出杆14上部。在此,罩盖54的布置在中间的中心的罩盖开口 54c与中心的星形螺母通道52c对齐,而偏心的罩盖开口 52d与偏心的星形螺母通道52d对齐。
[0039]固定螺钉56作为固定装置50的第三零件具有固定螺钉外螺纹56a、固定螺钉内螺纹56b、固定螺钉纵向切口 56c且在上端处具有在此构造为多边形的固定螺钉头56d。空心的固定螺钉56在罩盖开口 54c处穿过罩盖54拧入到星形螺母52中,即,利用固定螺钉外螺纹56a拧入到星形螺母内螺纹52a中。由此,固定螺钉56朝着上转向组23压紧突出杆14。
[0040]作为固定装置50的第四零件设置有调整螺钉58。空心的调整螺钉58具有调整螺钉外螺纹58b、调整螺钉纵向切口 58c和在此开槽的调整螺钉头58d。调整螺钉58拧入到固定螺钉56中,即,利用调整螺钉外螺纹58b拧入到固定螺钉内螺纹56b中。因此,调整螺钉58、固定螺钉56和星形螺母52彼此同中心地且相对叉形柱头12同中心地布置。
[0041]第一鲍登索31从车把18引导至固定装置50,在此处第一鲍登索的外罩支撑在调整螺钉58处,而其芯31a通过空心的调整螺钉58且因此还通过空心的固定螺钉56、中心的罩盖开口 54c和中心的星形螺母通道52c引导到叉形柱头12中,直至引导至桥接件42。调整螺钉58和固定螺钉56的相对位置产生在第一鲍登索31中的应力。为了还可将在两个端部处带有接头的芯31a引入到空心的螺钉56和58中,设置有调整螺钉纵向切口 58c和固定螺钉槽56c,通过其可将第一鲍登索31的芯31a沿侧向引入到螺钉58和56中。明显地注意到,在装配固定装置50时,纵向切口 56c和58c并不叠合,以便防止芯31a的过度的侧向弯曲。
[0042]在当前的固定装置中偏心地穿引第三鲍登索33,其在已知的固定装置中不是如第一鲍登索31那样居中地穿引。也就是说,第三鲍登索33通过偏心的罩盖开口 54d和偏心的星形螺母通道52d引导到叉形柱头12中,直至引导至前轮制动器。
[0043]修改的固定装置50包括调整螺钉58和经修改的固定螺钉56’。经修改的固定螺钉56’具有更大的直径且借助于其外螺纹直接拧到叉形柱头中,在其中为此切有内螺纹。经修改的固定螺钉56’具有固定螺钉内螺纹56b,空心的调整螺钉58拧入到其中。第一鲍登索31的芯31a的穿引如先前所说明的那样实现。第三鲍登索33通过偏心的通道(在此带有肾状的截面)引导到叉形柱头12中。
[0044]对于轮叉8的装配,在第一步中将星形螺母52敲入到叉形柱头12中。在第二步中,使第一鲍登索31 (连同桥接件42)从下方通过叉形柱头12和星形螺母42向上移动,其中,当桥接件42到达到叉形柱头12中时,使桥接件42相对于第一鲍登索31的芯31a倾斜。在第三步中,桥接件42 (在相对于芯31a同时后倾的情况下)以其端部穿过叉形柱头开口12a,因此桥接件42处在正确的位置中。在第四步中,将回转单元30从上方推到叉形柱头12上,直至桥接件42卡锁在第一传递元件36中。然后,在第五步中,将如此获得的预装配的组件在装配整个自行车I的情况下推到转向管21中。在第六步中,安放突出杆14且使固定装置50变完整,也就是说通过拧紧固定螺钉56固定(夹紧)轮叉8。然后,在第七步中,将第二鲍登索32利用连接元件32b固定在第二传递元件37的连接区域处,为此使连接元件32b穿过转向管开口 21且以上面所说明的方式挂住(和/或夹住)。
[0045]根据本发明的固定装置50尤其用于轮叉8,其叉形柱头12以I 1/8〃 (28.6mm)的直径终止。但还已知这样的轮叉,其叉形柱头以l〃(25.4mm)的直径终止且在此可在外部具有螺纹。对此已知的固定装置(其此时还可备选于固定装置50来使用)包括在其上端处变厚的杆突出部(Schaftvorbau),从而可将突出杆14压紧或夹紧到杆突出部(即,到其上端)上。杆突出部在其下端处被倾斜地切割(作为柱状截面)。杆突出部由调整螺钉沿着其长度穿过,其居中地布置成在轴向方向上延伸且可从上方接近。借助于该调整螺钉可使杆突出部的两个区段相对彼此移动,更确切地说沿着倾斜的切面相对彼此移动。引入到叉形柱头12中,杆突出部的两个区段可支撑在叉形柱头12的内壁处且相对彼此夹紧。由此将突出杆14固定在叉形柱头12处。在叉形柱头12外部可选地存在的螺纹用于借助于联管螺母在轴向方向上加载上转向组25且将其组成部分保持在一起。为了还可将第三鲍登索33引入到叉形柱头12中,杆突出部优选具有附加的开口,例如在调整螺钉的头部旁边。
[0046]第二实施例(图7C)与第一实施例一致,除非下面进行另外说明。同样在此处,第一鲍登索31的芯31a在叉形柱头12的内部中伸延,其中,原则上可在任意位置处进行引入到叉形柱头12中,例如通过突出杆或直接从在车把处的制动手柄引入,优选利用上面所说明的固定装置50(或备选的已知的固定装置)来实现。此时在芯31a的端部处一件式地由塑料喷注有桥接件42。此时,如此制造相应的鲍登索,即,将芯引入到外罩中,接着在桥接件42的一端处和在另一端处喷注用于制动杆的接头(未示出),从而使得芯31a在不破坏桥接件42或者接头的情况下不再可从外罩中移开,这在生产方面具有很大的优点。然而,桥接件42和芯31a还可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单独地来构造,也就是说,芯31a例如可引入到设置在桥接件42中的开口中且就此被夹住。
[0047]构造成外罩状的第一传递元件36在轴向方向上可移动地坐落在叉形柱头12上。桥接件42的端部通过长孔形的叉形柱头开口 12a在径向方向上少许超出叉形柱头12的外围且容纳在第一传递元件36的在此向下敞开的切口中。向下敞开的两个切口使得装配变得容易。然而,原则上,切口或长孔还可结合在相对而置的侧部上的匹配于桥接件42的形状的一个开口或匹配于桥接件42的形状的两个开口。当桥接件42坐落在叉形柱头开口12a的下端处时,在桥接件42的上侧之上和叉形柱头开口 12a的上端的自由区域具有长度L36。
[0048]第二传递元件37与第一传递元件36共同起作用,第二传递元件此时通过直接在第一传递元件36之上坐落在叉形柱头12上的、带有连接区域37b的可移动的环形成。连接区域37b和连接元件32b如上面所说明的那样来构造。
[0049]连接元件32b此时通过转向管开口 21a向转向管21之外伸出,也就是说,第二鲍登索32a的芯32a此时还在转向管21之外伸延。转向管开口 21a此时构造成长孔形,其中,在鲍登索31、32的未操纵的状态中在在转向管开口 21a内的连接元件32b的上侧与转向管开口 21a的上端之间的距离(即在转向管开口 21a中的自由区域)以L37表示。相比于先前提及的长度L36,适用的是此时L37最大相同大小(优选少许大于L36),也就是说,叉形柱头开口 12a用作用于传递元件36、37的最大移动的安全极限,从而使得连接元件32a并未由力从上方损坏。另一方面,在确定L44等于L55的情况下可附加地确保,在连接元件32b设计成带有可引入到连接区域37b的容纳部中的突出部32c的情况下连接元件32b完全引入。不同或相同的长度L44和L55在第一实施例中还可以相同的方式且以相同的功能来实现。第二鲍登索32的外罩的支撑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实现。
[0050]在第三实施例(图8)中,回转单元30和第一鲍登索31完全布置在叉形柱头12之外,类似于例如已经在DE 199 29 093 C2中所公开的那样。
[0051]第一传递元件36主要包括外罩,其以很小的间隙包围叉形柱头12且在其上端处与环形的向外延伸的法兰构造成一体。经由滑动支承将包围叉形柱头12的第一传递元件36平滑地支承在此时由抛光的钢构成的叉形柱头12上。第一传递元件36此时由塑料注射成型。在外罩的下端处构造有槽,在其中容纳有呈卡环的形式的保持元件84。在保持元件84之上定位有垫片86。
[0052]在第一传递元件36的法兰与垫片86之间将第二传递元件37布置在外罩上。第二传递元件37主要包括同样由塑料注射成型的环。外罩在该区域中具有连续柱状的光滑的外面,从而环可相对于外罩轻易地转动。第二传递元件37在其上边缘处在此在侧部上具有连接区域37b。在轴向方向上,第二传递元件55与回转单元30的其他零件一起可移动地布置在叉形柱头12上,但由于鲍登索31、32的相应的预紧而不可相对于第一传递元件36移动。针对两个传递元件36、37,转向管21形成在径向方向上(关于两个传递元件36、37的转动)提供保护的壳体。如由附图显而易见的那样,转向管21形成框架3的零件。
[0053]在第一鲍登索31中,外罩经由螺纹连接在突出杆14处固定在其上侧上,而第一鲍登索31的芯31a通过突出杆14的竖向钻孔引导到其下侧上。芯31a穿过在上转向组25中的开口引导到转向管21的内部中且与第一传递元件36的法兰相连接,此时直接悬挂到在法兰中的切口中。法兰在其传递功能方面相应于上面所说明的桥接件42。连接区域优选可通过在转向管21中的例如椭圆形的转向管开口 21a从外部接近。转向管开口 21a优选通过未示出的罩盖盖住。转向管开口 21a还可不同地来构造,此外,其不必必须布置在转向管21前部,而是例如还可布置在侧部。
[0054]第二鲍登索32以其外罩支撑在转向管21处或此时支撑在在下转向组23与转向管21之间的适配件处,而第二鲍登索32的芯32a通过在下转向组23中或在所述的适配件中的开口引导到转向管21的内部中。如上面所说明的那样,第二鲍登索的芯32a借助于连接元件32b与第二传递元件37的连接区域37b相连接。为了简单地装配连接元件32b和第二鲍登索32的芯32a,转向管开口 21a可明显更大地来构造且在侧部上沿侧向延伸经过转向管21。然而,还可在合适的部位处设置第二开口。
[0055]用于前轮制动器的第三鲍登索33被拉动通过未在附图中示出的、在空心地构造的叉形柱头12中的通路。如果应利用仅仅一个制动杆同时操纵后轮制动器和前轮制动器,可在回转单元30处以相应的方式(S卩,借助于另一连接元件和连接区域)固定第三鲍登索33的芯,其于是可穿过下转向组23引导至前轮制动器。在该情况下,两个第二芯的固定优选彼此错位180°。同样,当然可在车把的两侧上设置制动杆,其中,制动器的功能是相同的。在该情况下,在第一传递元件36的法兰处安装有两个芯。
[0056]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修改方案(图9),第一鲍登索31的芯31a还借助于例如相应于连接元件32b或其变型方案构造的连接元件和连接区域(其合适地构造,且连接元件与该连接区域相连接)与第一传递元件36相连接。在此,第一传递元件36在其上边缘处具有所述的连接区域。由于第一鲍登索31的芯31a的预紧,不仅在连接元件中的芯端部(在分开构造的情况下)而且在连接区域中的连接元件克服重力保持接合。
[0057]应预防性地指出,例如为了穿引用于后轮制动器和换档机构的不同的两个鲍登索,还可组合两个先前所说明的回转单元(或组合布置在转向管21之外的回转单元),其布置成沿轴向相叠。在此,优选组合第三实施例或其修改方案的回转单元30(其那时在转向管21中布置在上部)与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的回转单元30 (其那时在转向管21中布置在下部)。因为第一鲍登索31被输送至在叉形柱头12内的下部的回转单元30且其被输送至在叉形柱头12之外的上部的回转单元30,并且两个第二鲍登索32可布置在转向管21的不同的部位处,所以在轮叉8转动运动时两个回转单元30并未妨碍彼此。
[0058]参考标记列表
I自行车
3框架
5后轮
8轮叉
10前轮
12叉形柱头
12a叉形柱头开口
14突出杆
16车把容纳部
18车把
21转向管
21a转向管开口
21c止挡
23下转向组
25上转向组
30回转单元
31第一鲍登索
31a第一鲍登索的芯
31b (第一鲍登索的)接头
32第二鲍登索
32a第二鲍登索的芯
32b连接元件
32c突出部
32d另一突出部
33第三鲍登索
36第一传递兀件
36b在第一传递元件中的槽
37第二传递元件
37b第二传递元件的连接区域
41轴承套
42桥接件
42a锁扣
50固定装置
52星形螺母
52a星形螺母内螺纹
52b星形螺母臂
52c中间的星形螺母通道52d偏心的星形螺母通道
54罩盖
54c中间的罩盖开口54d偏心的罩盖开口56固定螺钉56a固定螺钉外螺纹56b固定螺钉内螺纹56c固定螺钉纵向切口56d固定螺钉头58调整螺钉58b调整螺钉外螺纹58c调整螺钉纵向切口58d调整螺钉头84保持元件86垫片
L36在叉形柱头开口中的自由区域的长度L37在转向管开口中的自由区域的长度L41内径。
【权利要求】
1.自行车(I)的用于支承轮叉⑶和用于传递相应具有芯(31a,32a)的鲍登索(31,32)的操纵的回转系统,带有至少一个第一传递元件和第二传递元件(36,37),其可彼此相对转动且布置在所述轮叉(8)的支承(21,23,25)的区域中,其中,所述传递元件(36,37)具有至少一个环形的区域,其支承在所述轮叉(8)的叉形柱头(12)上且至少在径向方向上由转向管(21)包围,其中,所述传递元件(36,37)具有用于所述芯(31a,32a)的回转侧的端部的直接或间接安装的连接区域(36b,37b),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元件中的至少一个(37)具有布置在所述转向管(21)内的连接区域(37b),在其处可形状配合地安装连接元件(32b),其中,所述连接元件(32b)和与所述传递元件中的至少一个(37)相关联的芯(32a)的回转侧的端部可分开地共同起作用或连接成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32b)具有突出部(32c),其与在所述叉形柱头(12)的轴向方向上延伸的、作为至少一个传递元件(37)的连接区域(37b)的引导槽共同起作用,或所述连接元件(32b)具有两个突出部(32c,32d),其在弹性变形的情况下在所述连接区域(37b)中夹子式地接合到所述至少一个传递元件(37)的下陷的区域中,其中,针对接合,设置有所述连接元件(37b)的弹性变形,和/或所述连接元件(32b)可无辅助工具地与所述至少一个传递元件(37)的连接区域(37b)形状配合地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尤其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递元件(36)和所述第二传递元件(37)部分彼此对齐地且部分彼此同中心地布置,尤其借助于梯级(36a,37a)来布置且彼此处在直接的滑动接触中。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设置的鲍登索(31,32,33)中的第一鲍登索(31)的芯(31a)与所述第一传递元件(36)相连接,和/或所设置的鲍登索(31,32,33)中的第二鲍登索(32)的芯(32a)与所述第二传递元件(37)相连接,和/或所述转向管(21)具有转向管开口(21a),通过其可接近在所述芯(31a,32a)或一方面所述连接元件(37b)和另一方面所述至少一个传递元件(37)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连接,和/或所述第一传递元件(36)和/或所述第二传递元件(37)是塑料注射成型件。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鲍登索(31)的芯(31a)至少部分在所述叉形柱头(12)中伸延,其中,在所述芯(31a)的回转侧的端部处设置有桥接件(42),其通过长孔形的叉形柱头开口(12a)在径向方向上伸出所述叉形柱头(12)的外围,且其端部由所述第一传递元件(36)容纳,尤其借助于槽(36b)容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接件(42)具有锁扣(42b),桥接件借助于其在引入到所述第一传递元件(36)中时来卡锁,和/或所述桥接件(42)在装配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鲍登索(31)的芯(31a)倾斜。
7.用于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系统的带有芯(31a,32a)和外罩的鲍登索(31,32),其特征在于,连接元件(32b)与所述芯(31a,32a)的端部压制在一起或喷注或浇铸在该端部处或以其他方式连接成一体,或桥接件(42)在所述芯(31a)上支承在其端部与所述鲍登索(31)的外罩之间,其中,所述桥接件(42)可相对于所述芯(31a)倾斜。
8.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系统的转向组(23,25)的轴承套(41),借助于回转系统将所述轮叉(8)支承在转向管(21)中,其中,所述轴承套(41)可固定地与所述转向管(21)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套(41)在其最狭窄的部位处具有36.0±0.2mm 的内径(L41)。
9.用于将突出杆(14)固定在叉形柱头(8)处的固定装置(50),叉形柱头(8)支承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尤其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鲍登索(31)和第三鲍登索(33)通过在星形螺母(52)或固定螺钉(56’)中的两个通道(52c,52d)引入到所述叉形柱头(12)中,其中,第一鲍登索(31)的芯(31a)安装在第一传递元件(36)处,而第三鲍登索(33)设置成用于将制动操纵传递至所述前轮(10),其中,两个通道(52c, 52d)中的其中一个中心地布置,而另一个偏心地布置。
10.一种自行车(1),带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系统,其用于将制动操纵从车把(18)传递至后轮(5);和/或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鲍登索(31,32);和/或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轴承套(41);和/或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固定装置(50)。
【文档编号】B62K21/00GK104395187SQ201380020891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0日
【发明者】托马斯.戈林 申请人:沃尔夫冈·戈林, 托马斯. 戈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