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脚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1274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脚踏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踏车,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脚踏方向为前后往复方向的脚踏车。包括:车架、车轮、脚踏机构;脚踏机构包括:两个脚踏板、两个曲柄、一根中轴、两个飞轮、两个半叶齿、一根竖直轴和一个联动齿轮盘;竖直轴安装在车架左右居中的位置,联动齿轮盘通过竖直轴在车架上转动;在车架的左侧和右侧,脚踏板、曲柄、飞轮依次相接,脚踏板向前时,飞轮带动中轴转动,曲柄与半叶齿相接;左侧和右侧的半叶齿与联动齿轮盘直角传动;左侧的曲柄和右侧的曲柄在左视或右视方向上的最大夹角小于180度;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中轴转动式安装在车架上并通过链传动驱动安装在车架上的车轮转动。本实用新型具有骑行更省力、更舒适的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脚踏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脚踏车,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脚踏方向为前后往复方向的脚踏车。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自行车的脚踏机构包括:驱动机构和中轴,驱动机构包括位于左侧的曲柄和脚踏板以及位于右侧的曲柄和脚踏板;两侧曲柄之间相对静止,在左/右视方向上呈180度,骑行时,左脚和右脚需360度顺时针不断蹬脚踏板,脚踏板带动中轴转动,中轴带动链轮转动,进而通过链传动驱动后轮,自行车才会前行。这种360度单向用力的自行车的脚踏机构设置在身体正下方的略前位置,当用力方向与直径(经过曲柄的转动中心)重合时,即在经过直径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用力时,该点用力为无用功,同时,在该点附近的位置,骑行效率不高,整个骑行过程中,只有在黄金骑行角度才有较高的骑行效率。因此这种传统的脚踏机构容易让人感到疲劳。
[0003]另外,现有自行车的座椅为面积狭小的三角型座椅,而且没有靠背,当人坐在狭小的自行车座椅上时,由于缺少腰靠,座位过窄,坐着会不舒适。使用这种狭窄的座椅配合传统的向下用力的脚踏机构,每单位面积所承受体重是坐在椅子的7倍多。而且,骑行时,座位板正好压迫男性前列腺,不断与座板发生摩擦,很容易引起前列腺充血、导致前列腺炎或男性不育等疾病。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线往复用力蹬脚踏板,从而更省力、骑行更舒适的脚踏车。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脚踏车,包括:车架、车轮、脚踏机构;所述脚踏机构包括:两个脚踏板、两个曲柄、一根中轴、两个飞轮、两个半叶齿、一根竖直轴和一个联动齿轮盘;竖直轴安装在车架左右居中的位置,联动齿轮盘通过竖直轴在车架上转动;在车架的左侧,脚踏板、曲柄、飞轮依次相接,脚踏板向前时,飞轮带动中轴转动,曲柄与半叶齿相接;在车架的右侧,脚踏板、曲柄、飞轮依次相接,脚踏板向前时,飞轮带动中轴转动,曲柄与半叶齿相接;左侧的半叶齿与联动齿轮盘直角传动,右侧的半叶齿与联动齿轮盘直角传动;左侧的曲柄和右侧的曲柄在左视或右视方向上的最大夹角小于180度;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中轴转动式安装在车架上并通过链传动驱动安装在车架上的车轮转动。采用这种结构后,脚踏机构可以让人驱动脚踏机构所做的功始终为有用功,且具有较高的骑行效率,省力效果显著。
[0007]脚踏机构还包括:两个链盘轴套、分布在中轴左侧和右侧的两个内固定环;中轴的左端和右端各套接固定一个链盘轴套;飞轮包括:棘爪、内圈、棘轮;棘爪与内圈固定并相对于棘轮转动;左侧或右侧中,同一侧的脚踏板、曲柄、棘轮、内固定环同步转动;左右两侧的内圈、链盘轴套、中轴同步转动。采用这种结构后,向前的曲柄将会通过飞轮带动中轴转动,而向后的曲柄由于飞轮的作用同中轴的转动方向相反。
[0008]所述竖直轴沿着竖直方向设置在中轴的上方,联动齿轮盘安装在竖直轴的上端并在水平面上转动。采用这种结构后,很好的实现了一侧脚踏板向前时,通过联动齿轮盘,另一侧脚踏板向后。
[0009]所述曲柄包括:半叶齿固定板、连杆、固定环;从内侧向外侧,半叶齿、半叶齿固定板、连杆、脚踏板依次相接;固定环固定在连杆的下端;固定环和内固定环安装在棘轮的两侧;内圈套在链盘轴套外。采用这种结构后,作为动力输入,能驱动联动齿轮盘和中轴转动。
[0010]其中一个链盘轴套上一体化设置有实现链传动的链轮。采用这种结构后,链轮的转动通过链条驱动后轮转动。
[0011]一种脚踏车还包括两根限位杆,两根限位杆对称的设置在车架的左右两侧,曲柄位于最前端位置时,限位杆顶住曲柄。采用这种结构后,通过限位杆对两侧曲柄的左视或右视方向上的最大夹角进行限制,优选为80至120度。配合脚踏机构,能大大提高骑行效率,不存在用力死点部位,也不存在用力低效率部位,骑行效率更高,更省力。
[0012]一种脚踏车还包括安装在车架上的可调座椅;可调座椅包括座包架、靠背板、前后调节机构和转动调节机构;座包架通过前后调节机构固定在车架上,靠背板通过转动调节机构固定在座包架上。
[0013]所述前后调节机构包括:水平槽钢、座包架定位杆、弹簧、套杆管、导轨、座包架调节槽、导轮;座包架调节槽和导轨均与车架相对固定,导轨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座包架调节槽上设有沿着前后方向排列成行的槽位;导轮通过水平槽钢固定在座包架的下端,导轮位于导轨内沿着导轨前后滑移;套杆管固定在座包架下,座包架定位杆穿过套杆管并在套杆管内转动,套杆管和座包架定位杆之间设有将座包架定位杆的端部压入槽位中的弹簧。
[0014]所述转动调节机构包括:靠背调节槽、两个靠背固定板、带有弹簧的定位轴;靠背固定板固定在靠背板的左下方和右下方,两个靠背固定板与座包架转动式连接;靠背调节槽与座包架相对固定,靠背调节槽上分布多个沿着圆周分布的槽位,圆周的中心与靠背固定板与座包架的转动中心重合;定位轴与靠背固定板转动式连接,弹簧将定位轴的端部压入槽位中。
[0015]采用这种结构后,可以很方便的调节座椅的前后位置和靠背板的倾斜角度,满足不同人的各种需求。
[0016]一种脚踏车,它还包括电机和控制系统,电机驱动轮子转动,控制系统包括健身电路;健身电路包括:转换开关、电容、多个负载、多个开关、功能计量表;负载和开关的数量相同,一个负载和一个开关串联成一路,各路串联后的电路和电容相互并联成为并联电路;电机的正极、转换开关、功能计量表、并联电路、电机的负极依次串联。采用这种结构后,可以选择合适的负载进行健身,并可以通过功能计量表查看健身过程中消耗的热量。
[0017]总的说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0018]1.采用前后往复式脚踏机构,可将脚踏机构设置在更靠近前轮的位置,双脚向前方用力,减少跨步的受力,有利于身体健康。
[0019]2.采用前后往复式脚踏机构,不存在用力死点部位,也不存在用力低效率部位,骑行效率更高,更省力。
[0020]3.采用前后往复式脚踏机构,可将座椅机构设置在更靠近后车轮水平面的位置。重心低,骑行时能增加稳定性,减少风阻力。
[0021]4.座椅位置前后可调,不同身高体型的骑行者均可舒适骑行。
[0022]5.座椅靠背角度可调,采用更舒适的骑行姿势。
[0023]6.健身电路中有多个负载和功能计量表,负载接通健身电路后,即可使电机产生较大的磁阻,因此需要更大的脚踏力,才能驱动轮子转动,达到健身目的。可以根据健身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负载进行健身;功能计量表可以知道健身过程中消耗的热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脚踏机构的剖视图。
[0026]图3是离合的内部结构图。
[0027]图4是可调座椅的俯视图。
[0028]图5是图4的A-A方向的剖视图。
[0029]图6是控制系统的控制电路。
[0030]图7是离合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8是车头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3]实施例一
[0034]本实施例的一种脚踏车,为兼具电动车功能和健身车功能的多功能脚踏车,其结构如图1至图8所示。
[0035]图1所示的一种脚踏车包括:车架1、车轮2、可调座椅5、离合4、脚踏机构3、控制系统(含电池)6、电机8和车头锁定机构7。其中,车架I包括:前管1-1、后管1-2、后支托架1-3、铁壳1-4,方向管1-5、座位架1-6和限位杆1-7 ;方向管1_5与前轮相接,并朝可调座椅倾斜设置;前管1-1 一端与方向管1-5中部焊接,另一端与脚踏机构3固定连接;后管1-2 —端与座位架1-6固定连接,另一端朝着离合4方向固定;座位架1-6水平设置;后支托架1-3—端接后轮中心,另一端与后管1-2相对固定,铁壳1-4包围着脚踏机构3和前面的链条。车轮2安装在车架I的前后两端,可调座椅5设置在车架I后端、座位架1-6上面;离合4设置在后管1-2下端、后支托架1-3的前端;脚踏机构3设置在前管1-1的下端、铁壳1-4前端的下面;电机8设置在后支托架1-3的左末端;车头锁定机构7设置在方向管1-5上。此处所说的前后的方向,指的是如图1所示,右边为前,左边为后。
[0036]图2的一种脚踏车的脚踏机构3包括:联动齿盘轮3-1、竖直轴3-10、中轴3_9、曲柄3_2、脚踏板3_3、螺检3_4、螺母3_5、飞轮3_6、内固定环3-7和链盘轴套3_8。曲柄3_2包括:半叶齿固定板3-2-1、连杆3-2-2、固定环3-2-3。飞轮3_6的结构见图3,包括:棘爪3-6-1、内圈3-6-2、棘轮3-6-3 ;内圈3_6_2和棘爪3_6_1固定在一起,棘爪3_6_1插入棘轮3-6-3的齿内,当内圈3-6-2顺时针转动时,通过棘爪3-6-1带动棘轮3_6_3转动,当内圈3-6-2逆时针转动时,内圈3-6-2和棘爪3-6-1转动,棘轮3_6_3不转动;当棘轮3_6_3逆时针转动时,通过棘爪3-6-1带动内圈3-6-2转动,当棘轮3-6-3顺时针转动时,内圈3_6_2和棘爪3-6-1不转动。此处所说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相对于图3所示。
[0037]联动齿盘轮3-1是一个圆盘轮,圆盘轮的边缘有轮齿,其中心安装在竖直轴3-10的上部,可绕竖直轴3-10转动;半叶齿3-11是一个扇形的盘轮,扇形盘轮的圆周边缘有轮齿,与联动齿盘轮3-1为直角传动,两半叶齿3-11分别与联动齿盘轮3-1啮合,通过联动齿盘轮3-1传动实现联动。把半叶齿3-11用螺丝固定在半叶齿固定板3-2-1上,半叶齿固定板3-2-1固定在连杆3-2-2上;脚踏板3-3安装在连杆3_2_2上。固定环3_2_3和内固定环3-7均布着4个与螺栓3-4相适应的孔,固定环3-2-3和内固定环3-7均通过内圆与链盘轴套3-8套接配合,螺栓3-4把内固定环3-7、飞轮3-6和固定环3_2_3连接在一起;在竖直轴3-10的右侧,内固定环3-7在飞轮3-6的左边,固定环3-2-3在飞轮的右边;在竖直轴3-10的左侧,内固定环3-7在飞轮3-6的右边,固定环3-2-3在飞轮的左边;在竖直轴3_10的左侧和右侧,内固定环3-7和固定环3-2-3都套在棘轮3-6-3的圆周上,并紧靠着飞轮
3-6的轮齿。其中,螺栓3-4穿过固定环3-2-3和内固定环3_7的孔,同时也穿过飞轮3_6的齿槽。右边的脚踏机构的链盘轴套3-8的左端是一个链轮,链轮的边缘有轮齿,一种脚踏车的链条安装在轮齿上,通过链传动驱动车轮转动,右端是一段带内孔的轴,轴上有一段轴肩,内固定环3-7紧靠轴肩,该段轴有内螺纹和外螺纹,外螺纹起始于右端,终止于轴肩。左边链盘轴套3-8轴的外螺纹起始于右端,终止于轴肩。左边的脚踏机构的链盘轴套3-8不含链轮,其余结构同右边的链盘轴套3-8 ;链盘轴套3-8穿过内固定环3-7、飞轮3-6和固定环3-2-3的内圆,飞轮3-6的内圆有螺纹,飞轮3-6和链盘轴套3_8为螺纹连接。链盘轴套
3-8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中轴3-9上。
[0038]向前踩右边脚踏板时,右边的半叶齿3-11、曲柄3-2、右边的飞轮3-6的棘轮3_6_3和右边的内固定环3-7整体转动(如图1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棘轮3-6-3带动内圈3-6-2转动,内圈3-6-2转动通过螺纹连接带动链盘轴套3-8和中轴3-9转动,链盘轴套3_8带动链条转动,驱动后方轮子转动;同时,右边的半叶齿3-11与联动齿盘轮3-1直角传动,带动左边的半叶齿3-11、曲柄3-2、左边飞轮3-6的棘轮3-6-3和左边的内固定环3-7整体沿相反方向转动(如图1所示的逆时针方向),左边的脚踏板向后,此时,左边飞轮3-6的内圈
3-6-2和棘轮3-6-3的转向相反。直到右边的脚踏板运动到最前方的限位杆1-7部位。
[0039]向前踩左边脚踏板时,左边的半叶齿3-11、曲柄3-2、左边的飞轮3-6的棘轮3_6_3和左边的内固定环3-7整体转动(如图1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棘轮3-6-3带动内圈3-6-2转动,内圈3-6-2转动通过螺纹连接带动链盘轴套3-8和中轴3-9转动,中轴带动右边的链盘轴套3-8和右边的内圈转动,右边的链盘轴套3-8通过链传动带动后方的轮子转动;同时,左边的半叶齿3-11与联动齿盘轮3-1直角传动,带动右边的半叶齿3-11、曲柄3-2、右边飞轮3-6的棘轮3-6-3和右边的内固定环3-7整体沿相反方向转动(如图1所示的逆时针方向),右边的脚踏板向后,此时,右边飞轮3-6的内圈3-6-2和棘轮3-6-3的转向相反。直到左边的脚踏板运动到最前方的限位杆1-7部位。
[0040]调节两曲柄的安装角度,即可控制角度差,调节两曲柄的最大角度,两曲柄的角度最大时为120度。
[0041]图4、图5为一种脚踏车的可调座椅5,包括:座包架5-1、水平槽钢5_2、座包架定位杆5-3、弹簧5-4、套杆管5-5、靠背固定板5-6、导轨5_7、座包架调节槽5_8、靠背调节槽5-9、导轮5-10和靠背板5-11。座包架5-1通过安装在水平槽钢5_2下方的导轮5_10在导轨5-7上前后滑移,其中水平槽钢5-2位于导轨5-7的正上方;套杆管5-5固定在座包架5-1的前方,座包架定位杆5-3穿过套杆管5-5且可在套杆管5-5内转动,座包架定位杆5-3设有定位手柄5-3-1,转动定位手柄5-3-1即可转动座包架定位杆5_3,座包架定位杆5-3和套杆管5-5之间设有弹簧5-4,座包架调节槽5-8焊接在导轨5_7位于座包架定位杆5-3的一侧,并沿着前后方向设有多个槽位。初始状态时,弹簧将座包架定位杆的端部压紧在座包架调节槽内,座包架无法前后移动,将座包架定位杆向上顶起使之离开座包架调节槽,座包架即可沿着导轨前后滑移,调整其前后位置。靠背板5-11的两侧下端设有靠背固定板5-6,靠背固定板5-6与座包架的后端转动式连接。其中一侧的靠背固定板5-6上设有装有弹簧的定位轴,座包架上设有靠背调节槽5-9,靠背调节槽上设有多个沿着圆周方向排列的槽位,初始状态时,定位轴在弹簧在作用下插入靠背调节槽5-9内对靠背板5-11进行限位,克服弹簧的拉力掰动定位轴移出靠背调节槽,靠背板即可相对于座包架转动,定位轴插入不同的槽位,即可调节靠背的倾斜度。
[0042]调节座椅时,座包架定位杆5-3插入座包架调节槽5-8的不同槽位,可以调节座椅的前后位置,靠背板5-11的定位轴插入靠背调节槽5-9的不同槽位,可以调节靠背板5-11的倾斜角度。
[0043]控制系统的控制电路如图6所示,左下方的转换开关有空档、健身档和骑行档,下方矩形方框代表现有电动车的空档电路和骑行档电路(含有电池),其中打到骑行档状态时,车头有一转把,旋转转把的幅度越大,骑行速度越快;打到空档时,本实用新型相当于自行车;打到健身档时,接入健身电路。空档电路、骑行档电路和健身电路相互并联。
[0044]健身电路包括:电容C、负载Rl、R2、R3、开关Kl、K2、K3、功能计量表W ;负载Rl和开关Kl串联成一路,负载R2和开关K2串联成一路,负载R3和开关K3串联成一路,三路电路和电容C相互并联成为并联电路;电机的正极、转换开关、功能计量表W、并联电路、电机的负极依次串联。原理是将负载串联入电机,电机磁阻增加,后方的轮子转动时,需克服该磁阻,因此需比空档骑行付出更大的脚踏力,起到健身功能。在健身时,功能计量表W可以显示在健身时消耗的热量。健身档有I档(对应负载Rl)、2档(对应负载R2)和3档(对应负载R3),I档、2档和3档是联动的,即在健身档中调至任一档时,其余两档都断开,I档的负载最大,2档负载次之,3档负载最小,即在健身档处于I档时,踩脚踏板用力最大,健身档处于2档时,踩脚踏板用力适中,健身档处于3档时,踩脚踏板用力最小。
[0045]图7为一种脚踏车的离合,包括:轴套4-1、大从动齿轮4-2、小从动齿轮4_3、压缩弹簧4-4、驱动齿轮4-5、固定螺母4-6和固定螺栓4-7。轴套4_1上设有六条沿着图7左右方向延伸的定位槽,分别以轴肩右端为起始位置,小从动齿轮4-3为终止位置,以驱动齿轮
4-5右端为起始位置,固定螺母4-6为终止位置的。大从动齿轮4-2和小从动齿轮4-3固定在轴套的左端,且大从动齿轮4-2在轴套左端处的轴肩的左边,小从动齿轮4-3在轴套左端处轴肩的右边,小从动齿轮4-3的中心孔表面有与定位槽对应的六个突起,大从动齿轮4-2和小从动齿轮4-3均布着四个与固定螺栓4-7相适应的孔。固定螺栓4-7穿过大从动齿轮
4-2和小从动齿轮4-3的孔,把大从动齿轮4-2和小从动齿轮4-3固定在轴肩的左右两端。压缩弹簧4-4套在驱动齿轮4-5的圆环4-5-1外,压缩于小从动齿轮4-3和驱动齿轮4_5之间,驱动齿轮4-5的中心孔表面有与定位槽对应的六个突起。靠近轴套右端开有环形的凹槽,轴套右端的右边有一段螺纹,固定螺母4-6旋紧在螺纹上,对驱动齿轮4-5的右端进行限位。车头有一离合档,类似现有的自行车,离合档通过钢丝绳推动驱动齿轮4-5的左右平移;按下离合档时,驱动齿轮4-5沿着定位槽移至凹槽上时,此时,驱动齿轮4-5的圆环
4-5-1顶着小从动齿轮4-3,驱动齿轮4-5可以在凹槽上转动,而轴套4-1不转动;松开离合档时,压缩弹簧4-4复位,把驱动齿轮4-5推到轴套4-1最右端,驱动齿轮4-5的转动,带动轴套4-1的转动,进而带动大从动齿轮和小从动齿轮转动。本实用新型一种脚踏车有两条链条,一条安装在链盘轴套3-8的链轮边缘的轮齿和驱动齿轮4-5的轮齿上,另一条安装在大从动齿轮4-2与后轮上,或者安装在小从动齿轮4-3与后轮上。通过离合,实现脚踏机构带动后方轮子的传动,或将脚踏机构和后方轮子的传动断开。
[0046]图8为一种脚踏车的车头锁定机构,包括:固定槽钢7-1、定位锁7-2和定位板
7-3ο其中,定位锁7-2包括:凸位7-2-1、提轴杆7-2-2和定位销7_2_3。固定槽钢7_1焊接在前管1-1上,固定槽钢两块平行的铁块上开有两个孔,定位销7-2-3穿过两个孔。定位锁7-2上面有定位板7-3,定位板7-3焊接在方向管1-5上,定位板7-3有与凸位7_2_1相应的孔。锁定车头时,往上拉提轴杆7-2-2,把凸位7-2-1拉至定位板7-3上面,然后旋转提轴杆7-2-2,即可固定车头。
[0047]本实施例的一种脚踏车作为电动车使用,人坐在可调座椅上,调整可调座椅距离脚踏板的前后合适距离,调整靠背板至舒适的倾斜角度,将转换开关置于骑行档,用手旋转转把,即可前行;作为脚踏车使用,将转换开关置于空档,即可作为普通自行车使用,脚踏方向为前后往复方向;作为健身车使用,支撑架将后方轮子架起,将转换开关置于健身档,增加脚踏负载,用车头锁定机构固定车头,然后用脚在脚踏板上来回踩动即可达到健身效果,同时可以在功能计量表W上了解自己消耗的热量。通过离合,切断脚踏机构和后方轮子的传动,脚踏车向后推行时,后方轮子可反转。
[0048]实施例二
[0049]本实施例一种脚踏车,为具有单一自行车功能的脚踏车,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不设置电机和控制系统,无需使用车头锁定机构,链条直接带动后方轮子转动。自行车前行时,人踩脚踏板,前面的链条带动后面的链条,即可达到前行效果,后退时,按下离合档,离合4起作用,即驱动齿轮4-5位于凹槽上,不能带动后面的链条转动,此时后轮的转动对前面的链条和脚踏机构3没有影响,此时可以达到后退效果。
[0050]本实施例未提及部分同实施例一。
[0051]实施例三
[0052]本实施例一种脚踏车,为具有单一健身功能的健身车摆放在室内健身场所,后轮长期架起,车头无法摆动,无需使用离合和车头锁定机构,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不设置电机和控制系统,或设置电机和健身电路(不设置空档电路和骑行电路)。调整座椅与脚踏板至合适距离,调整靠背至舒适的倾斜角度,然后用脚在脚踏板上来回踩动即可达到健身效果,同时可以在功能计量表W上了解自己消耗的热量。
[0053]本实施例未提及部分同实施例一。
[0054]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脚踏车,包括:车架、车轮、脚踏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机构包括:两个脚踏板、两个曲柄、一根中轴、两个飞轮、两个半叶齿、一根竖直轴和一个联动齿轮盘;竖直轴安装在车架左右居中的位置,联动齿轮盘通过竖直轴在车架上转动;在车架的左侧,脚踏板、曲柄、飞轮依次相接,脚踏板向前时,飞轮带动中轴转动,曲柄与半叶齿相接;在车架的右侧,脚踏板、曲柄、飞轮依次相接,脚踏板向前时,飞轮带动中轴转动,曲柄与半叶齿相接;左侧的半叶齿与联动齿轮盘直角传动,右侧的半叶齿与联动齿轮盘直角传动;左侧的曲柄和右侧的曲柄在左视或右视方向上的最大夹角小于180度;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中轴转动式安装在车架上并通过链传动驱动安装在车架上的车轮转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机构还包括:两个链盘轴套、分布在中轴左侧和右侧的两个内固定环;中轴的左端和右端各套接固定一个链盘轴套; 飞轮包括:棘爪、内圈、棘轮;棘爪与内圈固定并相对于棘轮转动; 左侧或右侧中,同一侧的脚踏板、曲柄、棘轮、内固定环同步转动; 左右两侧的内圈、链盘轴套、中轴同步转动。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包括:半叶齿固定板、连杆、固定环;从内侧向外侧,半叶齿、半叶齿固定板、连杆、脚踏板依次相接;固定环固定在连杆的下端;固定环和内固定环安装在棘轮的两侧;内圈套在链盘轴套外。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脚踏车,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链盘轴套上一体化设置有实现链传动的链轮。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轴沿着竖直方向设置在中轴的上方,联动齿轮盘安装在竖直轴的上端并在水平面上转动。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脚踏车,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两根限位杆;两根限位杆对称的设置在车架的左右两侧,曲柄位于最前端位置时,限位杆顶住曲柄。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脚踏车,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安装在车架上的可调座椅;可调座椅包括座包架、靠背板、前后调节机构和转动调节机构;座包架通过前后调节机构固定在车架上,靠背板通过转动调节机构固定在座包架上。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调节机构包括:水平槽钢、座包架定位杆、弹簧、套杆管、导轨、座包架调节槽、导轮;座包架调节槽和导轨均与车架相对固定,导轨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座包架调节槽上设有沿着前后方向排列成行的槽位;导轮通过水平槽钢固定在座包架的下端,导轮位于导轨内沿着导轨前后滑移;套杆管固定在座包架下,座包架定位杆穿过套杆管并在套杆管内转动,套杆管和座包架定位杆之间设有将座包架定位杆的端部压入槽位中的弹簧。
9.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脚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调节机构包括:靠背调节槽、两个靠背固定板、带有弹簧的定位轴;靠背固定板固定在靠背板的左下方和右下方,两个靠背固定板与座包架转动式连接;靠背调节槽与座包架相对固定,靠背调节槽上分布多个沿着圆周分布的槽位,圆周的中心与靠背固定板和座包架的转动中心重合;定位轴与靠背固定板转动式连接,弹簧将定位轴的端部压入槽位中。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脚踏车,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电机和控制系统,电机驱动轮子转动,控制系统包括健身电路;健身电路包括:转换开关、电容、多个负载、多个开关、功能计量表;负载和开关的数量相同,一个负载和一个开关串联成一路,各路串联后的电路和电容相互并联成为并联电路;电机的正极、转换开关、功能计量表、并联电路、电机的负极依次串联。
【文档编号】B62M1/24GK204184538SQ201420671156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1日
【发明者】邹志诚 申请人:邹志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