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推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手推车。
背景技术:
手推车作为一种简单、方便的辅助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使用。随着使用场合的扩展,对手推车的收集、运输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些领域,逐渐追求手推车能够方便折叠的性能。
现有技术中的折叠手推车,往往是直接将左右两侧的架体朝中心位置折叠在一起,这种折叠方式依然受制于左右两侧架体结构的限制,折叠后的体积不会小于左右两侧架体的结构。其他的折叠方式而又存在结构复杂,折叠不便的缺陷。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折叠方便、折叠后体积小、方便运输的折叠手推车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折叠手推车,该折叠手推车具有折叠方便、折叠后体积小的特点,不仅便于存储而且方便运输。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提供一种折叠手推车,设置有左支架、右支架及交叉连接部,所述左支架和所述右支架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交叉连接部的两侧,所述交叉连接部活动铰接于所述左支架和所述右支架;
所述左支架和所述右支架的结构相同,分别设置有扶手部组件、支撑组件、前轮和后轮,所述前轮和后轮分别装配于所述支撑组件的两端;
所述支撑组件设置有支撑管和锁位机构,所述锁位机构装配于所述支撑管,所述扶手组件设置有纵向管、分别固定于所述纵向管两端的装配部和扶手部;所述前轮设置为万向轮,所述前轮以可拆卸方式插装于所述支撑组件的一端;
所述装配部的一端活动安装于所述支撑管并能够绕装配部位以靠近或者远离安装有后轮一端的支撑管进行转动,所述装配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锁位机构锁定,当所述装配部通过所述锁位机构锁定时,所述装配部不能绕所述支撑管转动。
优选的,上述锁位机构设置有插入管体、弹簧和活动横轴,所述支撑管设置有一对第一开槽,所述第一开槽的长度大于所述活动横轴的直径;
所述插入管体设置有一对与所述第一开槽相匹配的第二开槽,所述插入管体插入并套接于所述支撑管,所述第一开槽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开槽位置相叠合,所述活动横轴穿设于所述第一开槽和所述第二开槽且所述活动横轴的两端端部均露出于所述第二开槽,所述弹簧装配于所述插入管体的内腔并与所述活动横轴抵接。
优选的,上述活动横轴的两端设置有扳钮,所述扳钮固定装配于所述活动横轴。
优选的,上述锁位机构还设置有活动内套和固定钉,所述活动内套通过所述固定钉固定,所述弹簧装配于所述插入管体的内腔并与所述活动内套抵接。
优选的,上述支撑管设置有一对第一通孔,所述装配部设置有本体、一对活动卡槽位及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匹配的一对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活动卡槽位分别位于所述本体两端;
通过旋转轴穿过所述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使得所述本体活动装配于所述支撑管;
所述活动卡槽位与所述活动横轴结构相匹配,当所述本体绕着所述旋转轴转动至远离后轮一端的位置时,所述活动卡槽位通过所述活动横轴装配。
优选的,上述活动卡槽位的内侧包括依次相连的上段、弧形段和下段,所述上段的边线L与所述支撑管的中轴线M平行,所述下段的边线P与所述支撑管的中轴线M相交,边线P与中轴线M之间的夹角A的范围为2-10度,自下段的外端逐渐移动至下段的内端位置时,下段上的点距离上段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
优选的,边线P与中轴线M之间的夹角A的范围为3-6度。
优选的,上述中轴线M与水平面相交,所述支撑管的靠近前轮的一端距离水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支撑管的靠近后轮的一端距离水平面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上述下段的远离所述弧形段的端部设置为倒角结构。
优选的,上述下段的外端连接至所述本体的过渡段所在的直线S与所述支撑管的中轴线M相交,直线S与中轴线M之间的夹角G的范围为15-40度,自下段的外端沿着过渡段逐渐移动时,越远离外端处的过渡段上的点距离上段之间的距离越大。
优选的,上述夹角G的范围为25-30度。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手推车,设置有左支架、右支架及交叉连接部,所述左支架和所述右支架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交叉连接部的两侧,所述交叉连接部活动铰接于所述左支架和所述右支架;所述左支架和所述右支架的结构相同,分别设置有扶手部组件、支撑组件、前轮和后轮,所述前轮和后轮分别装配于所述支撑组件的两端;所述前轮设置为万向轮,所述前轮以可拆卸方式插装于所述支撑组件的一端,万向轮可实现方向自锁固定或万向转动的功能。所述支撑组件设置有支撑管和锁位机构,所述锁位机构装配于所述支撑管,所述扶手部组件设置有纵向管、分别固定于所述纵向管两端的装配部和扶手部;扶手部活动装配于扶手组件上,并且可以上下调节高度距离或者运输时整个扶手部拆卸下来便于存储。所述装配部的一端活动安装于所述支撑管并能够绕装配部位以靠近或者远离安装后轮一端的支撑管进行转动,所述装配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锁位机构锁定,当所述装配部通过所述锁位机构锁定时,所述装配部不能绕所述支撑管转动。该折叠手推车具有折叠方便、折叠后体积小的特点,不仅便于存储而且方便运输。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手推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手推车的左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活动卡槽位脱离活动横轴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图3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7是图3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A区放大示意图。
在图1至图8中,包括:
左支架10、右支架20、交叉连接部30、
支撑组件、
支撑管410、第一开槽411、第一通孔412、
锁位机构、
插入管体421、第二开槽4211、内腔4212、
弹簧422、
活动横轴423、
扳钮424、
活动内套425、固定钉426、
扶手组件、
纵向管510、
装配部520、
本体521、第二通孔522、
活动卡槽位523、
上段5231、弧形段5232、下段5233、
过渡段5234、倒角5235、
旋转轴524、
扶手部530、
前轮13、
后轮14。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折叠手推车,如图1至图8所示,设置有左支架10、右支架20及交叉连接部30,左支架10和右支架20分别对应设置于交叉连接部30的两侧,交叉连接部30活动铰接于左支架10和右支架20。左支架10和右支架20的结构相同,分别设置有扶手部组件、支撑组件、前轮13和后轮14,前轮13和后轮14分别装配于支撑组件的两端。分别按住左支架10和右支架20,将左支架10和右支架20靠近,交叉连接部30将产生变形使得左支架10和右支架20靠近收拢。此种并拢方式为本领域公知常识,交叉连接部30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前轮设置为万向轮,前轮以可拆卸方式插装于支撑组件的一端,万向轮可实现方向自锁固定或万向转动的功能。插装于支撑组件的方式便于拆卸,方便运输或存储。
该折叠手推车还可以实现左支架10、右支架20的折叠收集,使得手推车折叠后的体积更小。
具体的,支撑组件设置有支撑管410和锁位机构,锁位机构装配于支撑管410,扶手部组件设置有纵向管510、分别固定于纵向管510两端的装配部520和扶手部530。扶手部可以设置为活动装配于扶手组件上,并且可以上下调节高度距离或者运输时整个扶手部拆卸下来便于存储。
装配部520的一端活动安装于支撑管410并能够绕装配部520位以靠近或者远离安装后轮14一端的支撑管410进行转动,装配部520的另一端通过锁位机构锁定。当装配部520通过锁位机构锁定时,装配部520不能绕支撑管410转动,此时手推车呈展开状态。当锁位机构打开时,装配部520可以脱离或者装入装配部520,进行将展开状态的手推车折叠或者将折叠状态的手推车展开装配于锁位机构。
具体的,锁位机构设置有插入管体421、弹簧422和活动横轴423,支撑管410设置有一对第一开槽411,第一开槽411的长度大于活动横轴423的直径,这样,活动横轴423装配于第一开槽411后就可以在第一开槽411内进行移动。
插入管体421设置有一对与第一开槽411相匹配的第二开槽4211,插入管体插入并套接于支撑管410,第一开槽411与对应的第二开槽4211位置相叠合,活动横轴423穿设于第一开槽411和第二开槽4211且活动横轴423的两端端部均露出于第二开槽4211,弹簧422装配于插入管体421的内腔4212并与活动横轴423抵接。由于弹簧422的作用,可以推动活动横轴423沿着第一开槽411、第二开槽4211往返移动。为了便于移动,活动横轴423的两端设置有扳钮424,扳钮424固定装配于活动横轴423。扳纽的形状可以设置为圆柱形,也可以设置为其它形状。
为了更好固定弹簧422,提高活动横轴423往复移动的稳定度,锁位机构还设置有活动内套425和固定钉426,活动内套425通过固定钉426固定,弹簧422装配于插入管体421的内腔4212并与活动内套425抵接。
通过移动活动横轴423实现对装配部520的锁定。具体的,支撑管410设置有一对第一通孔412,装配部520设置有本体521、一对活动卡槽位523及第一通孔412相匹配的一对第二通孔522,第二通孔522、活动卡槽位523分别位于本体521两端。
通过旋转轴524穿过第二通孔522、第一通孔412使得本体521活动装配于支撑管410。本体521及与本体521固定装配的纵向管510、扶手部530整体可以绕着旋转轴524进行转动。
活动卡槽位523与活动横轴423结构相匹配,当本体绕着所述旋转轴524转动至远离后轮14一端的位置时,活动卡槽位523通过活动横轴423装配。在手推车呈展开状态下,此时,弹簧422呈伸展状态,活动横轴423受弹簧422挤压将朝着第一开槽411、第二开槽4211的靠近后轮14的一侧移动,活动卡槽位523与活动横轴423卡住,支撑管410与扶手部组件固定装配。当进行折叠时,推动扳钮使得活动横轴423沿着第一开槽411、第二开槽4211朝着远离后轮14的一侧移动,此时弹簧422受到挤压,随着活动横轴423逐渐移动,活动卡槽位523将与活动横轴423脱开,此时可以转动扶手部组件使得扶手部组件整体绕着旋转轴524进行移动,纵向管510与支撑管410叠合,松开扳钮424后弹簧422恢复原位,活动横轴423反向移动,重新复位。当对折叠状态的手推车进行展开时,以旋转轴524为轴将纵向管510打开,活动卡槽位523在靠近活动横轴423的位置逐渐挤压活动横轴423,使得活动横轴423推动弹簧422朝着靠近前轮13的方向移动,并最终使得活动卡槽位523与活动横轴423装配固定,当活动卡槽位523与活动横轴423装配后,弹簧422在回弹力的作用下反向推动活动横轴423反向移动,使得活动卡槽位523与活动横轴423稳定装配。
如图7、图8所示,活动卡槽位523的内侧包括依次相连的上段5231、弧形段5232和下段5233,上段5231的边线L与支撑管410的中轴线M平行,下段5233的边线P与支撑管410的中轴线M相交,边线P与中轴线M之间的夹角A的范围为2-10度,自下段5233的外端逐渐移动至下段5233的内端位置时,下段5233上的点距离上段5231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边线P与中轴线M呈夹角的结构设置,便于使用者在坐下时产生压力而下压装配部520的情况下,活动卡槽也进行相应下压降低,使活动横轴423在压缩弹簧422的作用下进一步往第一开槽、第二开槽的靠近后轮14的一端嵌进去,从而能够起到防松动脱落的效果,避免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优选的,边线P与中轴线M之间的夹角A的范围为3-6度。
中轴线M与水平面相交,支撑管410的靠近前轮13的一端距离水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支撑管410的靠近后轮14的一端距离水平面之间的距离。下段5233的远离所述弧形段5232的端部设置为倒角5235结构,便于活动卡槽卡入或者脱离活动横轴423。
为了进一步方便活动卡槽卡入或者脱离横轴,下段的外端连接至主体的过渡段5234所在的直线S与支撑管410的中轴线M相交,直线S与中轴线M之间的夹角G的范围为15-40度,优选为25-30度。自下段5233的外端沿着过渡段5234逐渐移动位置时,越远离外端处的过渡段5234上的点距离上段5231之间的距离越大。使得活动横轴423能够对折叠状态的手推车进行展开时,便于能够自动沿着外围边缘进行移动复位。
需要说明的是,该折叠手推车还应该根据具体需要设置载物框架、座位、靠背等,具体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进行装配,在此不再赘述。
该折叠手推车,可以实现左支架10、右支架20相互靠近折叠,而且可以实现将左支架10、右支架20分别靠近各自的支撑管进行折叠。能够方便地进行手推车折叠,折叠后体积小,不仅存储方便而且便于运输。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