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后视镜以及摩托车。
背景技术:
摩托车后视镜作为摩托车行驶过程中重要的安全视野工具,能够反馈后方、侧方、下方车人流情况,便于提前超车、变道、拐弯等动作准备。传统的,摩托车的体积较小,行驶过程中容易被汽车驾驶员忽略,可能造成摩托车事故,影响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带警示功能、安全性高的摩托车后视镜以及摩托车。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摩托车后视镜,包括镜壳体、灯座以及LED灯,所述灯座包括安装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本体上的灯壳体,所述安装本体与所述镜壳体连接,所述灯壳体上设有容纳所述LED灯的安装空腔,所述安装空腔贯穿所述灯壳体沿行车方向的两侧,所述灯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灯壳体的对应侧面匹配的灯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块所述灯片靠近所述灯壳体的侧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导光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块所述灯片上设有五个导光凹槽,五个所述导光凹槽沿所述灯片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摩托车后视镜还包括连杆、固定板以及至少一根固定件,所述连杆靠近安装本体的第一端设有连接球头,所述固定板的中部设有限位孔,所述固定板上在所述限位孔的外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所述固定板安装在所述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球头之间,所述安装本体的中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连接球头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本体上在所述安装孔的外周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孔,所述镜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三连接孔,所述固定件伸入对应的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使所述连杆、灯座与所述镜壳体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的槽壁与所述连接球头的外壁匹配,所述固定件为固定螺钉,所述固定件为三根,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均对应为三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本体上设有第一过线槽,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第二过线槽,所述LED灯的导线通过所述第一过线槽、第二过线槽与车身线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摩托车后视镜还包括套设在所述连杆外侧的保护套,所述安装本体呈筒状,所述安装本体远离所述镜壳体的一侧的外周开设有环槽,所述保护套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环槽处,并与所述安装本体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壳体靠近所述镜壳体的侧面与所述镜壳体的外壁匹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LED灯包括两个LED光源,所述灯片与所述灯壳体焊接连接。
一种摩托车,包括上述所述的摩托车后视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上述摩托车后视镜,灯座的安装本体与镜壳体连接,灯座的灯壳体用于安装LED灯,LED灯安装在灯壳体上的安装空腔中,且安装空腔贯穿灯壳体沿行车方向的两侧,灯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灯片,灯座、LED灯以及灯片形成带警示功能的转向灯,所述摩托车后视镜安装在摩托车上后,当驾驶员驾驶摩托车转向时,LED灯闪动,进而使得所述灯壳体沿行车方向的前侧面与后侧面均闪动,可对周围车辆起到有效的安全警示作用。此外,采用LED作为光源,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长。所述摩托车后视镜的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摩托车事故发生率,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长。
所述摩托车包括上述所述的摩托车后视镜,具备所述摩托车后视镜的技术效果,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摩托车后视镜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摩托车后视镜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灯座及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镜壳体,110、第三连接孔,20、连杆,30、灯座,310、安装本体,312、安装槽,314、第二连接孔,316、环槽,320、灯壳体,322、安装空腔,40、LED灯,410、导线,50、灯片,510、导光凹槽,60、固定板,610、限位孔,620、第一连接孔,630、第二过线槽,70、固定件,80、连接球头,90、保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摩托车后视镜,包括镜壳体10、灯座30以及LED灯40,所述灯座30包括安装本体310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本体310上的灯壳体320,所述安装本体310与所述镜壳体10连接,所述灯壳体320上设有容纳所述LED灯40的安装空腔322,所述安装空腔322贯穿所述灯壳体320沿行车方向的两侧,所述灯壳体320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灯壳体320的对应侧面匹配的灯片50。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空腔322设置在所述灯壳体320靠近所述安装本体310的根部。所述灯片50与所述灯壳体320焊接连接,连接可靠。所述灯壳体320靠近所述镜壳体10的侧面与所述镜壳体10的外壁匹配,所述灯壳体320安装完成后,灯壳体320与所述镜壳体10可以紧密贴合,结构美观。LED灯40包括用于与车身线路连接的导线410以及LED光源,本实施例的摩托车后视镜安装在摩托车上后,摩托车转向时,摩托车上的控制电路、控制开关等可控制LED灯40在转向时闪动。
上述摩托车后视镜,灯座30的安装本体310与镜壳体10连接,灯座30的灯壳体320用于安装LED灯40,LED灯40安装在灯壳体320上的安装空腔322中,且安装空腔322贯穿灯壳体320沿行车方向的两侧,灯壳体320的两侧分别设有灯片50,灯座30、LED灯40以及灯片50形成带警示功能的转向灯,所述摩托车后视镜安装在摩托车上后,当驾驶员驾驶摩托车转向时,LED灯40闪动,进而使得所述灯壳体320沿行车方向的前侧面与后侧面均闪动,可对周围车辆起到有效的安全警示作用。此外,采用LED作为光源,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长。所述摩托车后视镜的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摩托车事故发生率,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长。
本实施例中,所述LED灯40包括两个LED光源,可满足转向灯的配光要求,LED灯40的光照符合实际需求。所述灯片50为透明灯片。每块所述灯片50靠近所述灯壳体320的侧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导光凹槽510。通过设置导光凹槽510,所述灯片50通过导光凹槽510可形成灯片导光域,进而,由灯座30、LED灯40及灯片50形成的转向灯发光均匀,光的使用效率高。本实施例中,每块所述灯片50上设有五个导光凹槽510,五个所述导光凹槽510沿所述灯片5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如图1、图3、图4所示,所述摩托车后视镜还包括连杆20、固定板60以及至少一根固定件70。所述连杆20靠近安装本体310的第一端与镜壳体10连接,所述连杆20远离镜壳体10的第二端用于与摩托车车身或手把管连接。所述连杆20靠近安装本体310的第一端设有连接球头80,所述固定板60的中部设有限位孔610,所述固定板60上在所述限位孔610的外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620,所述固定板60安装在所述连杆20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球头80之间,所述安装本体310的中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连接球头80的安装槽312,所述安装本体310上在所述安装槽312的外周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620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孔314,所述镜壳体10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314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三连接孔110,所述固定件70伸入对应的第一连接孔620、第二连接孔314和第三连接孔110,使所述连杆20、灯座30与所述镜壳体10连接。实际安装时,固定板60通过限位孔610限位在所述连杆20的第一端与连接球头80之间,将所述连接球头80安装在所述安装本体310的安装槽312中,将固定件70依次伸入第一连接孔620、第二连接孔314和第三连接孔110中,进而可使得连杆20、灯座30与镜壳体10之间相互连接。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所述连杆20、灯座30及镜壳体10之间连接可靠、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312的槽壁与所述连接球头80的外壁匹配,所述固定件70为固定螺钉,所述固定件70为三根,所述第一连接孔620、第二连接孔314和第三连接孔110均对应为三个。安装槽312的槽壁与连接球头80的外壁匹配,连接球头80安装在所述安装槽312中时,连接球头80可在安装槽312内活动,定位、调整方便。所述固定件70采用固定螺钉,通用件成本低,连接可靠、安装便捷。固定件70为三根,所述第一连接孔620、第二连接孔314和第三连接孔110均对应为三个,所述灯座30、连杆20以及镜壳体10连接可靠。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本体310上设有第一过线槽(图中未示出),所述固定板60上设有第二过线槽630,所述LED灯40的导线410通过所述第一过线槽、第二过线槽630与车身线路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过线槽和第二过线槽630,便于LED灯40的导线410通过。
所述摩托车后视镜还包括套设在所述连杆20外侧的保护套90,所述安装本体310呈筒状,所述安装本体310远离所述镜壳体10的一侧的外周开设有环槽316,所述保护套90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环槽316处,并与所述安装本体310连接。通过设置保护套90,可有效保护连杆20,且保护套90在环槽316处与安装本体310连接,结构美观。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套90为橡胶保护套。
本实施例所述的摩托车后视镜,通过设置由灯座30、LED灯40以及灯片50形成的转向灯,所述摩托车后视镜实际使用过程中,当驾驶员驾驶摩托车要转向时,所述灯壳体320沿行车方向的前侧面与后侧面均会闪动,可对周围车辆起到有效的警示安全作用,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摩托车事故发生率。采用LED作为光源,配光满足要求。采用固定板60与固定螺钉配合,使所述灯座30、连杆20以及镜壳体10相互连接,连接方式简单可靠。在摩托车的行车过程中,所述摩托车后视镜可起到较好的警示功能,行驶安全性系数高。
一种摩托车,包括上述所述的摩托车后视镜。所述摩托车包括上述所述的摩托车后视镜,具备所述摩托车后视镜的技术效果,安全性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