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静电弹药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9149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运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静电弹药运输车。



背景技术:

由于弹药属于易燃易爆的危险品,所以在弹药运输过程中需要防止静电的发生,但是现有的弹药运输并没有采用相关的措施来阻止防止静电现象的发生,具有严重的安全隐患,产生的电火花极易引爆弹药,造成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的双重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防静电弹药运输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静电弹药运输车,包括箱体、前车轮、后车轮及拉杆,后车轮通过后轮轴固定在车体后部,后轮轴与箱体焊实,前车轮通过前轮轴活动安装在车体前部,前轮轴中间焊立轴,箱体前端焊固定套,立轴插入固定套中并可在固定套中转动,前轮轴立轴下端焊两块扁钢,扁钢钻孔,以固定拉杆轴,拉杆下端横向钻孔与拉杆轴相配;箱体内外壁用铝板固定包裹,箱体内敷设防静电胶板,固定套上端用防静电胶板封实,车轮两侧面用防静电胶板包裹,车轮轴用防静电胶板缠绕包裹。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为长方形,包括底部框架及四周立柱,底部框架与四周立柱通过角钢焊接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上部四周及侧部中间焊接有扁钢,侧部长形每侧面加三条扁钢,宽形每侧面加一条扁钢,底部横向加两条扁钢、竖向加一条角钢,以增强结构的承重力。

进一步的,前后轮轴采用φ30mm、45#圆钢作轮轴。

进一步的,所述后轮轴与箱体通过扁钢焊实,扁钢与底部角铁连接处设有条形加强块。

进一步的,所述拉杆由黄铜管制成,拉杆下端配实心黄铜棒,拉杆两侧面铣成平面并钻孔,两侧面加铜垫。

进一步的,所述防静电胶板用强力胶固定于箱体内侧铝板上,四周连接缝用胶粘牢。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上沿用铜管包裹,箱体上沿嵌入铜管的槽中并焊接牢固。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防静电弹药运输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安全性方面:通过箱体内敷防静电胶板、箱体和车轮实现接地,能够使车体实时泄放静电;通过外包铝皮、PVC套管和铜管凸起部分的有效敦化处理,有效防止在弹药运输过程中的静电及火花的产生,杜绝了由静电和火花产生的安全隐患,极大的提高了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2)整体结构设计方面:转向机构的上下、左右的有效活动,使得运输车移动灵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拉杆,2.铜管,3.箱体,4.后车轮,5.前车轮,6.前轮轴,7.立轴,8.固定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

一种防静电弹药运输车,包括箱体、前车轮、后车轮及拉杆,后车轮通过后轮轴固定在车体后部,后轮轴与箱体焊实,前车轮通过前轮轴活动安装在车体前部,前轮轴中间焊立轴,箱体前端焊固定套,立轴插入固定套中并可在固定套中转动,前轮轴立轴下端焊两块50*16mm扁钢,扁钢钻孔,以固定拉杆轴,拉杆下端横向钻孔与拉杆轴相配;箱体内外壁用2mm铝板固定包裹住框架,要求铝板接缝密合,不得有角铁裸露,箱体内敷设防静电胶板,固定套上端用防静电胶板封实,车轮两侧面用防静电胶板包裹,车轮轴用防静电胶板缠绕包裹。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箱体为长方形,包括底部框架及四周立柱,底部框架与四周立柱通过40mm角钢焊接而成。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箱体上部四周及侧部中间焊接有40mm扁钢,侧部长形每侧面加三条40mm扁钢,宽形每侧面加一条40mm扁钢,底部横向加两条40mm扁钢、竖向加一条40mm角钢,以增强结构的承重力。其余技术方案与实施例2一致。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前后轮轴采用φ30mm、45#圆钢作轮轴。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后轮轴与箱体通过50*16mm扁钢焊实,为增加强度,扁钢与底部角铁连接处设有条形加强块。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中,拉杆由φ30、厚2mm黄铜管制成,拉杆下端配实心黄铜棒,拉杆两侧面铣成平面并钻孔,两侧面加铜垫。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中,防静电胶板用强力胶固定于箱体内侧铝板上,四周连接缝用胶粘牢。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中,箱体上沿用φ25mm、厚2mm铜管包裹,将铜管铣槽,箱体上沿嵌入铜管的槽中并焊接牢固,并打磨棱角。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上结构设计后,根据其转向机构可实现拉杆的左右、上下转动,自由度好。

在安全性方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内敷防静电胶板、箱体和车轮实现接地,实时泄放静电。

通过外包铝皮、Pvc套管和凸起部位的钝化处理,防止了火花的产生,降低了弹药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对其限制;应当指出,尽管参照上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上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和替换,并不使相应的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