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布线的折叠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9135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便于布线的折叠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车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便于布线的折叠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用于人们代步的交通工具,如汽车等等。

为了环保及节约能源,目前,市面上存在各种新能源车,如电动车以及太阳能车等等,而为了适应人们携带方便以及小型化,目前,小型的新能源车的发展也越来越火热。

为了携带方便,新能源车可以设置为折叠式的折叠车,包括前箱板以及后箱板,前箱板的内端与后箱板的内端铰接布置,当前箱板与后箱板处于平铺式时,形成平铺底板,这样,电动车则可以行使;当不使用折叠车时,前箱板的下端与后箱板的下端对接,也就是前箱板与后箱板折叠起来,形成折叠箱体。

前箱板的下端设有前车轮,后箱板的下端设有后车轮,为了实现对前车轮以及后车轮的控制,需要在控制元件与前车轮以及后车轮之间接连接线。

现有技术中,连接后车轮或前车轮的连接线需要跨过前箱板与后箱板的连接处,这样,当前箱板与后箱板对接折叠时,容易挤压连接线或直接折叠连接线,导致连接线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便于布线的折叠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折叠车在折叠时,折叠车中连接前车轮或后车轮的连接线容易被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便于布线的折叠车,包括前箱板以及与所述前 箱板呈平铺状或对接折叠状的后箱板,所述前箱板的内端铰接于所述后箱板的内端;所述前端板的内端面的下端设有下端开口且供连接线穿过的前缺口,所述后箱板的内端面的下端设有下端开口且供连接线穿过的后缺口,所述前缺口与所述后缺口对齐贯通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前缺口的顶部呈圆弧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后缺口的顶部呈圆弧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前箱板内端面下端的侧边与所述后箱板内端面下端的侧边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前箱板的内端面设有用于抵接在所述后箱板内端面以限制后箱板摆动速度的缓冲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结构包括可伸缩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端显露在所述前箱板的内端面外。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为气压杆,所述气压杆的内端连接在所述前箱板的内部,所述气压杆的外端穿过所述前箱板的内端面,延伸至所述前箱板的内端面外。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垂直于所述前箱板的内端面垂直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后箱板的内端面形成有供所述伸缩杆外端嵌入的定位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布线的折叠车,连接前车轮或后车轮的连接线需要穿过前箱板与后箱板的连接处时,则直接嵌入在前缺口及后缺口中,这样,当折叠车处于打开状态时,前箱板与后箱板形成平铺底板,此时,连接线穿设在前缺口及后缺口中;当折叠车处于折叠状态时,前箱板与后箱板对接折叠形成折叠箱体,由于前缺口与后缺口相互贯通对齐,此时,连接线也嵌入在前缺口及后缺口中,不会被前箱板及后箱板挤压,避免连接线被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于布线的折叠车处于半打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于布线的折叠车处于打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于布线的折叠车处于折叠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便于布线的折叠车,可以是电动车,也可以是其它类型动力的折叠车,如太阳能动力等等。

便于布线的折叠车包括前箱板101以及后箱板102,其中,前箱板101的内端与后箱板102的内端铰接,形成铰接端,这样,前箱板101及后箱板102之间则可以以该铰接端摆动;当前箱板101与后箱板102之间处于平铺状时,形成平铺底板;当前箱板101的下端与后箱板102的下端对接,也就是前箱板101与后箱板102之间呈折叠状,前箱板101与后箱板102之间则形成折叠箱体。

本实施例中,前箱板101的内端面的下端设有下端开口的前缺口105,后箱板102的内端面的下端设有下端开口的后缺口106,并且,前缺口105与后缺口106对齐布置,也就是说,两则相互贯通。

在实际运用中,连接前车轮或后车轮的连接线需要穿过前箱板101与后箱 板102的连接处时,则直接嵌入在前缺口105及后缺口106中,这样,当折叠车处于打开状态时,前箱板101与后箱板102形成平铺底板,此时,连接线穿设在前缺口105及后缺口106中;当折叠车处于折叠状态时,前箱板101与后箱板102对接折叠形成折叠箱体,由于前缺口105与后缺口106相互贯通对齐,此时,连接线也嵌入在前缺口105及后缺口106中,不会被前箱板101及后箱板102挤压,避免连接线被损坏。

本实施例中,前箱板101内端面下端的侧边与后箱板102内端面下端的侧边铰接,这样,前箱板101与后箱板102在摆动的时候,以下端的侧壁为摆动中心进行摆动,并且,前缺口105以及后缺口106分别设置在前箱板内端面的下端及后箱板102内端面的下端,避免连接线被拉扯的幅度过大,进一步保护连接线。

前缺口105的顶部呈圆弧过渡,这样,连接线置于前缺口105中,避免由于摩擦而损坏;后缺口106的顶部呈圆弧过渡,这样,连接线置于后缺口106中,避免由于摩擦而损坏。

在前箱板101的内端面设有缓冲结构,当前箱板101与后箱板102相互摆动至平铺状时,该缓冲结构抵接在后箱板102的内端面,以限制后箱板102的摆动速度。

当前箱板101与后箱板102对接折叠形成折叠箱体后,前箱板101与后箱板102在打开过程中,前箱板101与后箱板102分别以铰接端为摆动中心朝外摆动,直至前箱板101与后箱板102之间呈平铺状,在打开的过程中,缓冲结构会抵接在后箱板102的内端面上,对后箱板102的摆动速度形成限制,这样,避免前箱板101与后箱板102之间摆动速度过快,避免前箱板101的内端与后箱板102的内端之间夹到用户或者其他物体,并且,避免前箱板101的内端与后箱板102的内端直接对碰在一起,避免损坏折叠车。

本实施例中,缓冲结构包括可伸缩的伸缩杆103,该伸缩杆103的外端显露在前箱板101的内端面外,这样,前箱板101与后箱板102在打开的过程中, 伸缩杆103的外端会抵接在后箱板102的内端面,在后箱板102的作用下,伸缩杆103逐渐被压缩,在该过程中,也限制了后箱板102的摆动速度;当然,当前箱板101与后箱板102在对接折叠时,由于作用在伸缩杆103外端的作用力逐渐撤销,这样,伸缩杆103则朝外伸出复位。

具体地,伸缩杆103为气压杆,气压杆的内端连接在前箱板101的内部,且气压杆的外端穿过前箱板101的内端面,延伸至前箱板101的内端面外。

为了更好保证伸缩杆103的伸缩方向,本实施例中,伸缩杆103垂直于前箱板101的内端面布置。

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加均匀的限制后箱板102的摆动速度,前箱板101的内端面上形成有两个上述的伸缩杆103,该两个伸缩杆103分别布置在前箱板101内端面的两侧。

在后箱板102的内端面上设有定位孔104,这样,当前箱板101与后箱板102在打开的过程中,伸缩杆103的外端嵌入在定位孔104中,从而,伸缩杆103通过伸缩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且通过伸缩杆103与定位孔104之间的配合,可以对前箱板101与后箱板102之间的打开状态准确度进行定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