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鞍座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8664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鞍座总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鞍座总成。



背景技术:

重卡牵引车是带动力源的牵引车主车与不带动力源的车厢的组合,牵引车主车用来提供驱动力。目前,重卡牵引车通过鞍座总成来连接牵引车主车和车厢,牵引车主车通过鞍座总成来牵引车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承重大、可稳定连接牵引车主车和车厢的鞍座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鞍座总成,包括鞍座底座、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一垫板、第二垫板、若干筋板和若干横撑,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尺寸相同,均为设有内筋的槽钢;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槽口向下,并按照从前向后的顺序依次等间距地固定于鞍座底座上;若干筋板紧贴第一横梁前侧面和第三横梁后侧面,并固定于鞍座底座上;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间以及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间固定有若干横撑,横撑不高于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且横撑宽度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间距以及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的间距相匹配;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固定于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上,其中,第一垫板设于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左端,第二垫板设于第一横梁、 第二横梁、第三横梁右端;所述的第一横梁和第三横梁均设有7条内筋,中部设有一条第二内筋,两侧对称设有一条第二内筋和两条第一内筋,其中两条第一内筋均位于最外侧,第一内筋呈拱形,第二内筋呈板状,第二内筋高于第一内筋;所述的第二横梁两侧分别设有两条第三内筋,第三内筋的形状和尺寸同第二内筋。

上述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呈凹形,且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的凹侧相对。

上述筋板为楔形筋板。

上述横撑下端开槽。

使用时,将鞍座底座固定于牵引车主车的纵梁上,车厢固定于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上。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承重大,可稳定连接牵引车主车和车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为图1中鞍座底板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第一垫板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第一横梁的俯视图;

图5为第一横梁中第一内筋侧视图;

图6为第一横梁中第二内筋侧视图;

图7为图1中第二横梁的俯视图;

图8为筋板侧视图;

图9为横撑侧视图;

图10为图1中鞍座的剖视图。

其中:1-鞍座底座,2-第一横梁,2a-第一内筋,2b-第二内筋,3-第二横梁,3a-第三内筋,4-第三横梁,5-第一垫板,6-第二垫板,7-筋板,8-横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见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鞍座总成主要包括鞍座底座1、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第三横梁4、第一垫板5、第二垫板6、若干筋板7和若干横撑8;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第三横梁4尺寸相同,均为设有内筋的槽钢;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第三横梁4槽口向下,并按照从前向后的顺序依次等间距地固定于鞍座底座1上。若干筋板7分别紧贴第一横梁2前侧面和第三横梁4后侧面,并固定于鞍座底座1上;第一横梁2和第二横梁3间以及第二横 梁3和第三横梁4间固定有若干横撑8,横撑8不高于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第三横梁4,且横撑8宽度与第一横梁2和第二横梁3的间距以及第二横梁3和第三横梁4的间距匹配,使得横撑8可正好置入第一横梁2和第二横梁3以及第二横梁3和第三横梁4之间。一般而言,筋板7和横撑8数量越多支撑固定效果越好,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第三横梁4尺寸越大筋板7和横撑8数量也应该越多,但过多数量的筋板7和横撑8将导致成本提高。实际中,通过综合考虑经济因素以及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第三横梁4尺寸确定筋板7和横撑8的数量。

第一垫板5和第二垫板6固定于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第三横梁4上,其中,第一垫板5设于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第三横梁4的左端,第二垫板6设于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第三横梁4的右端。

图2为鞍座底座1俯视图,鞍座底座上设有若干用于固定的定位孔,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第三横梁4通过这些定位孔固定于鞍座底座1上。图3所示为第一垫板5俯视图,第一垫板5呈凹形,第二垫板6完全同第一垫板5。固定于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第三横梁4上的第一垫板5和第二垫板6的凹侧相对。

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第三横梁4均为设有内筋的槽钢,第一横梁2和第三横梁4完全相同,下面将以第一横梁2为例进行说明。见图4,第一横梁2设有7条内筋,其中部设有一条第二内筋2b,两侧对称设有一条第二内筋2b和两条第一内筋2a,两条第一内筋2a位于第一横梁2最外侧。见图5~6,第一内筋2a呈拱形,第二内筋2b呈板状,第二内筋2b高于第一内筋2a。第二横梁3 两侧分别设有两条第三内筋3a,见图7,第三内筋3a的形状和尺寸同第二内筋2b。

见图8,筋板7为楔形筋板,在第一横梁2前侧和第三横梁4后侧分别布设若干筋板7,用以对第一横梁2和第三横梁4进行进一步固定和限位。见图9,横撑8下端开槽,其高度不高于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第三横梁4的高度,其宽度与第一横梁2和第二横梁3的间距以及第二横梁3和第三横梁4的间距相匹配,使得横撑8可正好置入第一横梁2和第二横梁3间以及第二横梁3和第三横梁4间。筋板7和横撑8共同作用起到支撑和稳定鞍座的作用。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侧剖图,从该图可看出筋板7和横撑8与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第三横梁4间的位置关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