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自行车停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3793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自行车停车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停放自行车所用的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携式自行车停车架。



背景技术:

随着自行车户外体育运动的发展和环保交通工具的推广,自行车的爱好者也越来越广泛,户外自行车爱好者集体出行也成为一种锻炼的方式,而户外可以让自行车停车的设施却并不多见。

现有的户外自行车停车架,一般是固定于某一地点,且较为笨重和难于移动及携带。户外自行车爱好者集体出行到目的地后,往往找不到合适的自行车停靠装置而只能乱停放,不仅不美观,而且还影响到行人或其他交通工具的通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便携式自行车停车架,该便携式自行车停车架结构简单轻便、可以拆解或折叠、方便外出携带 。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便携式自行车停车架,包括支架A和支架B,两者均包括两根竖直等高的支柱,所述两根支柱顶端之间连接设有上横梁、下部之间连接设有平行于上横梁的下横梁,所述两根支柱内侧位于上下横梁之间分别设有夹持柱,所述上下横梁之间、相邻的支柱与夹持柱之间所构成的矩形框的大小以及下横梁的离地高度,可方便自行车前轮不离开地面而进入矩形框并被夹住,所述上下横梁的正中间竖直设有空心轴套;所述支架A与所述支架B的支柱高度相同,所述支架A的上下横梁外边距等于所述支架B的上下横梁内边距,所述支架A的上下横梁设于所述支架B的上下横梁之间,所述支架A的上横梁空心轴套与支架B的上横梁空心轴套、支架A的下横梁空心轴套与支架B的下横梁空心轴套分别用螺栓穿通连接且可用螺母锁紧固定。

优选地,所述支架A与支架B以所述螺栓为中心轴展开并交叉成十字形,所述支架A与支架B的上横梁之间、下横梁之间分别用所述螺栓螺母锁紧固定。

优选地,所述支架A的两根支柱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支架B的两根夹持柱之间的距离,所述支架A与支架B能以所述螺栓为中心轴旋合收拢成接近一字形。

优选地,所述支架A与支架B各相邻的支柱与夹持柱之间设有自上而下可卡住自行车前轮的滑块,所述滑块可顺着支柱与夹持柱上下滑动。

优选地,所述支架A的上横梁空心轴套中、所述支架B的下横梁空心轴套中分别设有内螺纹作为螺母,所述螺栓分别穿过所述支架B的上横梁空心轴套、所述支架A的下横梁空心轴套后与所述内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架A与支架B的上横梁空心轴套、下横梁空心轴套共用一根螺栓穿通连接且可用螺母锁紧固定。

优选地,所述支架A的中间及位于上下横梁之间还设有成对的夹持柱,所述成对的夹持柱之间与所述上下横梁之间构成与所述矩形框相同的矩形框二以方便夹住自行车的前轮。

优选地,所述支架A的矩形框支柱与夹持柱之间、矩形框二成对的夹持柱之间设有自上而下可卡住自行车前轮的滑块,所述滑块可顺着支柱与夹持柱、成对的夹持柱上下滑动。

优选地,所述滑块上还设有螺孔和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可将所述滑块锁紧在所述夹持柱上。

优选地,所述支架A与支架B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自行车停车架,结构简单轻便,可以拆解也可以折叠收拢成一字形,方便外出使用者携带,展开固定后可以同时停放多辆自行车,可避免自行车乱停乱放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二的支架A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二的支架B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二的支架A停靠自行车前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二的停车架展开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二的停车架收拢后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停车架展开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支架B正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二停车架的使用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停车架的使用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停车架的使用示意图。

其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如下:

A-支架A;B-支架B;1(1')-支柱;2(2')-上横梁;3(3')-下横梁;4(4')-夹持柱;4〞-成对的夹持柱;41-矩形框;42〞-矩形框二;5(5')-空心轴套;6(6')-滑块;7-螺栓;8-自行车前轮;9-自行车;10-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便携式自行车停车架,由支架A和支架B构成,两者均包括两根竖直等高的支柱1(1'),两根支柱1(1')的顶端之间连接设有上横梁2(2')、下部之间连接设有平行于上横梁2(2')的下横梁3(3'),两根支柱1(1')的内侧位于上横梁2(2')与下横梁3(3')之间分别设有夹持柱4(4'),上横梁2(2')与下横梁3(3')之间、相邻的支柱1(1')与夹持柱4(4')之间所构成的矩形框41(41')的大小以及下横梁3(3')的离地高度的设计,可方便自行车前轮8不离开地面而进入矩形框41(41')并被夹住,即矩形框41(41')的宽度可恰好放入自行车的前轮,上下横梁2(2')、3(3')的正中间竖直设有空心轴套5(5');支架A的支柱1与支架B的支柱1'的高度相同,支架A的上下横梁外边距等于支架B的上下横梁内边距,支架A的上下横梁2、3设于支架B的上下横梁2'、3'之间,支架A的上横梁2的空心轴套5与支架B的上横梁2'的空心轴套5'、支架A的下横梁2的空心轴套5与支架B的下横梁2'的空心轴套5'分别用螺栓7穿通连接且可用螺母(图中未标示)锁紧固定。本实施例的便携式自行车停车架,为方便携带,支架A和支架B的长度可以根据不同使用需求进行制作,也可以在空心轴套5(5')的两边利用套管制成可伸缩的上下横梁2(2')、3(2'),支架A与支架B即变成可伸缩的支架。另外,本实施例中,支架A与支架B均采用轻型又有强度的铝合金材料制成。

如图4所示,支架A与支架B以螺栓7为中心轴展开并交叉成十字形,支架A与支架B的上横梁2(2')之间、下横梁3(3')之间分别用螺栓7与螺母(图中未标示)锁紧固定。

如图1、图2、图5所示,支架A的两根支柱1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支架B的两根夹持柱4'之间的距离,这样便于支架A与支架B能以螺栓7为中心轴旋合收拢即折叠成接近一字形。

如图1-图3所示,支架A与支架B各相邻的支柱1(1')与夹持柱4(4')之间设有自上而下可卡住自行车前轮防止其松脱滑出矩形框41的滑块6(6'),滑块6(6')可顺着支柱1(1')与夹持柱4(4')上下滑动。

实施例二

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支架A的上横梁的空心轴套5中、支架B的下横梁空心轴套5'中分别设有内螺纹(图中未示)作为螺母,螺栓7分别穿过支架B的上横梁的空心轴套5、支架A的下横梁的空心轴套5'后分别与该内螺纹连接。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支架A与支架B的上横梁的空心轴套5(5')、下横梁的空心轴套5(5')共用一根螺栓7穿通连接且可用螺母锁紧固定。

实施例四

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支架A的中间位于上下横梁2、3之间还设有成对的夹持柱4〞,成对的夹持柱4〞之间与上下横梁2、3之间构成与矩形框41相同的矩形框二42以方便夹住自行车的前轮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A的中间增设了两个矩形框42。支架A的矩形框41的支柱1与夹持柱4之间、矩形框二42的成对的夹持柱4〞之间设有自上而下可卡住自行车前轮防止其松脱滑出矩形框41(或矩形框二42)的滑块6,滑块6可顺着支柱1与夹持柱4、成对的夹持柱4〞上下滑动。滑块6上还设有螺孔和锁紧螺栓(图中未示),该锁紧螺栓可将滑块6锁紧在夹持柱1上。

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停车架的使用方法: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停车架携带或不需要使用时,支架A与支架B能以螺栓7为中心轴旋合收拢即折叠成接近一字形。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二、三的便携式停车架,需要使用时,支架A与支架B以螺栓7为中心轴展开并交叉成十字形,支架A与支架B的上下横梁用螺栓7与螺母(图中未标示)锁紧固定,这样十字形的支架A与支架B就隔成了四个停车区域,每个停车区域可停放一辆自行车;将待停放的第一辆自行车推入其中一个区域,将其前轮插入该停车架支架A(或B)的矩形框41(41'),然后将滑块6卡在该自行车的前轮上防止滑出;然后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顺序,在与停好第一辆自行车区域的相邻区域中推入待停放的第二辆自行车,将其前轮插入该停车架区域支架B(或A)的的矩形框41'(41),然后将滑块6(6')卡在该自行车的前轮上防止滑出;同理停放第三辆、第四辆自行车。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便携式停车架,需要使用时,除了可以按上述方法停放以外,还可以按下述方法:支架A与支架B以螺栓7为中心轴展开并交叉成十字形,支架A与支架B的上下横梁2(2')、3(3')用螺栓7与螺母(图中未标示)锁紧固定,这样十字形的支架A与支架B就隔成了四个停车区域;在每个区域停放一辆自行车,每辆自行车的前轮都插入支架A的各矩形框41中,然后将滑块6卡在每辆自行车的前轮上防止滑出。

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便携式停车架,需要使用时,除了可以按上述方法停放以外,再可以按下述方法:支架A与支架B以螺栓7为中心轴展开并交叉成十字形,支架A与支架B的上下横梁2(2')、3(3')用螺栓7与螺母(图中未标示)锁紧固定,这样十字形的支架A与支架B就隔成了四个停车区域;其中对角的两个区域可以停放二辆自行车,该二辆自行车的前轮都插入支架A的各矩形框41中,在另两个对角区域中各停放一辆自行车,该自行车的前轮插入支架B的矩形框41'中,然后将滑块6(6')卡在每辆自行车的前轮上防止滑出。

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具体实施例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范畴内,可以出现各种变形及修改,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