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摩擦球副的自动避障底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0524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摩擦球副的自动避障底盘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器人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摩擦球副的自动避障底盘。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需求的不断增加,各种智能化设备逐渐出现。机器人所谓智能化设备的巅峰产物,帮助着各行各业的人群,解决了许多问题。机器人底盘,作为承载机器人运动的关键部件,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现有的机器人底盘通常为四轮机构,如图1所示,通过四个轮子1连接在地盘2上,来完成机器人的运动。轮子1轴线是共线设置。

分析上述提及的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1)传统四轮机器人底盘轮子1的轴线是成四边形布置,四边形的占用空间大,所以使得整个机器人底盘的占用空间增大;

(2)传统四轮机器人底盘轮子1的轴线是共线设置,旋转半径大,且不能沿任意轨迹运动;

(3)传统四轮机器人底盘没有任何传感系统,底盘不具备避障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设计一种基于摩擦球副的自动避障底盘。该装置主要应用于机器人行业。高效的解决了常规机器人底盘结构中,底盘的占用空间增大、旋转半径大和不具备避障能力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基于摩擦球副的自动避障底盘,包括底板、外壳、上盖、电机一、电机二、摩擦盘一、摩擦盘二、摩擦球副、万向轮、光学测距仪和激光雷达。

所述外壳上面开有以45°为夹角的八个光学测距仪安装孔。

其连接关系在于:两个所述摩擦盘一连接在所述电机一上面;两个所述摩擦盘二连接在所述电机二上面;两个所述摩擦盘一和两个所述摩擦盘二,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摩擦球副上面;两个所述摩擦球副连接在所述底板上面;两个所述万向轮安装在所述底板上面;八个所述光学测距仪安装在所述外壳的所述光学测距仪安装孔上面;所述外壳安装在所述底板上面;所述激光雷达安装在所述上盖上面;所述上盖安装在所述外壳上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摩擦球副只有两个,所述两个万向轮不需要电机驱动,机器人底盘的占用空间减小。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两个所述摩擦球副协同作用,使得机器人底盘的旋转的半径为0,即机器人底盘可以绕底盘的高度方向的中心线做定轴旋转,并且可以沿着任意轨迹移动。

由于本实用新型新增加了所述光学测距仪和所述激光雷达,使得机器人底盘具备避障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机器人底盘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器人底盘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机器人摩擦球副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机器人底盘结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外壳结构示意图;

其中,1-现有轮子;2-现有底盘;21-底板;22-外壳;23-上盖;24-摩擦球副;25-万向轮;26-光学测距仪;27-激光雷达;31-电机一;32-电机二;33-摩擦盘一;34-摩擦盘二;51-光学测距仪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基于摩擦球副的自动避障底盘,包括底板21、外壳22、上盖23、电机一31、电机二32、摩擦盘一33、摩擦盘二34、摩擦球副24、万向轮25、光学测距仪26和激光雷达27。

所述外壳22上面开有以45°为夹角的八个光学测距仪安装孔51。

其连接关系在于:两个所述摩擦盘一33连接在所述电机一31上面;两个所述摩擦盘二34连接在所述电机二32上面;两个所述摩擦盘一33和两个所述摩擦盘二34,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摩擦球副24上面;两个所述摩擦球副24连接在所述底板21上面;两个所述万向轮25安装在所述底板21上面;八个所述光学测距仪26安装在所述外壳22的所述光学测距仪安装孔51上面;所述外壳22安装在所述底板21上面;所述激光雷达27安装在所述上盖23上面;所述上盖23安装在所述外壳22上面。

所述摩擦球副24只有两个,所述两个万向轮25不需要电机驱动,使得机器人底盘的占用空间减小。

所述两个摩擦球副24协同作用,使得机器人底盘的旋转的半径为0,即机器人底盘可以绕底盘的高度方向的中心线做定轴旋转,并且可以沿着任意轨迹移动。

所述光学测距仪26和所述激光雷达27,使得机器人底盘具备避障能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