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前挡风板、挡风板组件及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7871阅读:25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托车前挡风板、挡风板组件及摩托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前挡风板。



背景技术:

摩托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实用性较高,而摩托车在高速行驶时,驾驶员会受到相向方向的风影响,而导致行驶疲劳,所以摩托车挡风板就被应用到市场上,摩托车挡风板是安装在摩托车前侧,用于在摩托车行驶时,改变风的相对方向,防止风直吹驾驶员导致驾驶疲劳,主要是对风产生阻挡效果,而目前市场上的摩托车挡风板一般都设置呈直面或沿车身行驶方向突出的曲面,这样设置,虽然可以使得前侧的风向摩托车行驶方向的左右两侧分流,但是对于挡风板上方的风,作用效果较小,当挡风板的高度低于驾驶员时,还是容易造成驾驶疲劳,而如果直接通过改变挡风板的安装角度调节对风路的引导方向,就会产生较大的阻力,影响行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驶阻力较小,又可以充分打散摩托车前挡风板上方的直吹风的一种摩托车前挡风板,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驶阻力较小,又可以充分打散摩托车前挡风板上方的直吹风的一种摩托车前挡风板组件,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驶阻力较小,又可以充分打散摩托车前挡风板上方的直吹风的一种摩托车,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提供一种摩托车前挡风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包括第一曲面,所述第二板体包括与第一曲面过渡的第二曲面;

所述摩托车前挡风板用于安装于摩托车的头罩,所述第二板体位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上方;以摩托车的行驶方向为正视方向,则在任一的侧视方向上:所述第一曲面具有与摩托车行驶方向相同的凸出方向,所述第二曲面具有与所述摩托车行驶方向向背的凸出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板体的两侧形成有侧翼。

进一步的,在俯视方向上,所述第一曲面具有与摩托车行驶方向相同的凸出方向。

进一步的,在俯视方向上,所述第二曲面具有与摩托车行驶方向相同的凸出方向。

进一步的,则在任一的侧视方向上,所述第一曲面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大于500MM。

进一步的,则在任一的侧视方向上,所述第二曲面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大于500MM。

进一步的,所述侧翼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对称设置于所述侧翼。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提供一种摩托车前挡风板组件,包括如上述的摩托车前挡风板以及挡风板支架,所述摩托车前挡风板固定于所述挡风板支架上,所述挡风板支架用于与摩托车的头罩固定。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提供一种摩托车,包括头罩,包括有上述的一种摩托车前挡风板组件,所述摩托车前挡风板固设于所述头罩上。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首先,挡风板由在侧视方向凸出方向相反的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也就是说,当风由行驶方向相逆吹至挡风板时,在第一曲面上,会提供一个向上的分量,而同时不会起到较大的阻力,而在第二曲面上,就会被进一步改变方向,使得部分风由挡风板向上吹出,打散挡风板上方的风,避免驾驶员产生疲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挡风板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挡风板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挡风板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挡风板安装原理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风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11、第一曲面;111、侧翼;112、第一安装孔;110、第一曲母线;12、第二曲面;120、第二曲母线;2、挡风板支架;21、第一平头螺钉;22、螺母;23、第二安装孔;24、第三安装孔;3、头罩;31、第二平头螺钉;32、衬套;33、第四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3,一种摩托车前挡风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包括第一曲面11,第二板体包括与第一曲面11过渡的第二曲面12;在图3所示的侧视方向上,第一曲面的凸出方向与行驶方向相同,而第二曲面的凸出方向与行驶方向相反。参照图2所示,第一曲面11的正视方向宽度为365毫米,第二曲面12的正视方向宽度为263毫米。第一板体的两侧形成有侧翼111。而在俯视方向上,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都是向行驶方向凸出的。第一曲面11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大于500MM。第二曲面12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大于500MM。侧翼11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12。当高速行骑时,风从前部吹向挡风板,沿挡风板曲面行进到S端时改变风向的流动方向,使之与直吹风形成大夹角A,当过顶端时与上部的直吹风交会。把风打散,避免直吹驾驶员,造成驾驶疲劳。在挡风板的曲率半径上各点都大于500毫米,并且挡风板在整车的安装角度通过优化使得从驾驶员的眼点处所看的光线折射还原度超过90%,保证了驾驶员的路面观察视线不受影响。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曲面11由第一曲母线110沿第一路径连续运动形成;第二曲面12由第二曲母线120沿第二路径连续运动形成;第一曲母线110与第二曲母线120过渡连接,且第一曲母线110与第二曲母线120的凸出方向相反,也就是说,挡风板由凸出方向相反的第一曲母线110和第二曲母线120分别沿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连续移动形成,第一路径为第一弧形段,第一弧形段沿其中点所在垂线对称。第二路径为第二弧形段,第二弧形段沿其中点所在垂线对称。

参照图5,其风路原理如下,当风由行驶方向相逆吹至挡风板时,在第一曲面11上,会提供一个向上的分量,而同时不会起到较大的阻力,而在第二曲面12上,就会被进一步改变方向,使得部分风由挡风板向上吹出,打散挡风板上方的风,避免驾驶员产生疲劳。而其他风会沿左右两侧吹出,减小阻力。

参照图4所示,第一安装孔112设置有四个,四个第一安装孔112对称设置于侧翼111。而通过第一平头螺钉21对其进行固定,将其安装在挡风板支架2上,挡风板支架2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安装架,第二安装孔23上设置有螺母22,实现对挡风板和支架的固定,而支架和摩托车头罩3的固定方式如下,首先,在摩托车头罩3上设置若干第四安装孔33,以及在挡风板支架2上设置数量相同的第三安装孔24,通过第二平头螺钉31和衬套32配合实现挡风板支架2与头罩3的固定。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