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车身转运工艺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6168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客车车身转运工艺小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艺小车,特别是指一种客车车身转运工艺小车。



背景技术:

客车车身在制造过程中,其由焊装-涂装-总装之间的工序转运大多采用工艺小车。

中国专利文献CN203358740U公开了一种客车车架转运车,包括车体,车体下端安装有脚轮,车体上端沿车体长度方向固定安装有两根平行的垫轨,垫轨上表面分布有多个凸出于垫轨的安装位,安装位上设有点焊台,车体两侧分别水平设有多个伸缩杆,多个伸缩杆杆端安装有可相互连接的护栏。该客车车架转运车使用时,将车架放置在转运车上,并在转运车的对应安装位上进行临时点焊固定,固定后将转运车两侧的伸缩杆拉开以形成护栏。

上述客车车架转运车的不足之处在于:1)支撑点垫轨位于车体中间部位,在转运过程中,客车车身容易向两侧倾斜,稳定性较差;2)客车车身在转运前需要与工艺小车焊接,在转运后进行吊装时需要氧气切割,导致生产效率较低,易烫伤车身油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好、使用方便的客车车身转运工艺小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客车车身转运工艺小车,包括移动底座和承重支架总成,所述移动底座包括底座框架和设置在底座框架下部的滚轮,所述底座框架包括底座横梁和两根分别设置在底座横梁两端的底座纵梁,每根所述底座纵梁上均设置有一个定位套;所述承重支架总成包括承重横梁和设置在承重横梁上的车身支架,所述承重横梁下部设置有两个对承重横梁进行限位的定位柱,两个所述定位柱分别插入对应的定位套内。该多用途客车车身转运工艺小车用于客车车身从焊装-涂装-总装之间的工序转运,使用时,两个为一组,分别置于车身前后,共同承载起车身。

优选地,所述承重横梁为矩形管状结构,所述车身支架包括两根一端分别套设在承重横梁两端内的伸缩式边梁,两根所述伸缩式边梁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车身的定位销,所述承重横梁上部设置有用于锁定伸缩式边梁的锁紧螺栓。

优选地,所述承重横梁为矩形(含方形)管状结构,所述车身支架包括两个可在承重横梁上滑动的槽型滑块,两个所述槽型滑块上均设有用于将槽型滑块锁定在承重横梁上的紧固螺栓,两个所述槽型滑块的上部均设置有底盘支撑块。可选地,所述底盘支撑块的前后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挡板。可选地,所述底盘支撑块的上部设置有底盘支撑板,所述底盘支撑板的下部与底盘支撑块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

优选地,所述滚轮的内侧设置有轮边,以确保滚轮在轨道上移动时不脱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在客车车身吊装过程中,无需氧气切割,因此作业效率较高,并且不会烫伤车身油漆或产生安全隐患;2)支撑点位于横梁两侧,稳定性好,不易发生侧倾;3)更换车身支架可实现不带底盘和带底盘客车车身的转运;4)该工艺小车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安全可靠,不会对车身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客车车身转运工艺小车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客车车身转运工艺小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定位套处进行了局部剖。

图3、图4分别为图1中移动底座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图6分别为图1中承重支架总成的第一种结构(2a)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图8分别为图1中承重支架总成的第二种结构(2b)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9、图10分别为图1中承重支架总成的第三种结构(2c)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1、1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客车车身转运工艺小车转运无底座客车车身、有底座客车车身的示意图。

其中:移动底座1、底座框架1.1、底座纵梁1.2、底座横梁1.3、定位套1.4、滚轮1.5、承重支架总成2、承重横梁3、定位柱3.1、车身支架4、伸缩式边梁5、定位销5.1、锁紧螺栓5.2、槽型滑块6、紧固螺栓6.1、底盘支撑块7、挡板7.1、底盘支撑板7.2、加强筋板7.3、车身8、底盘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客车车身转运工艺小车,包括移动底座1和承重支架总成2。

移动底座1包括底座框架1.1和设置在底座框架1.1下部的滚轮1.5。滚轮1.5通过滚轮轴与底座连接在一起,滚轮1.5的外径为220mm,其内侧设置有20mm高的轮边。底座框架1.1由160mm的槽钢拼焊成矩形框架,包括位于框架左右的两根底座纵梁1.2和位于框架前后的两根底座横梁1.3。

承重支架总成2包括承重横梁3和车身支架4,承重横梁3为方管状结构,车身支架4设置在承重横梁3上。每根底座纵梁1.2的中部分别设置有一个定位套1.4,定位套1.4为40×40×2mm的方管,焊接在底座纵梁1.2的内侧。承重横梁3的下部设置有两个对承重横梁(3)进行限位的定位柱3.1,使用时各定位柱3.1分别插入对应的定位套1.4内对承重横梁3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为满足带底盘和不带底盘的客车车身对转运的需求,同时提供了三种承重支架总成2,分别为承重支架总成2a、承重支架总成2b和承重支架总成2c,其区别仅在于车身支架4的结构不同,以下分别进行说明。

如图5、图6所示,承重支架总成2a的车身支架4包括两个伸缩式边梁5,两个伸缩式边梁5的一端分别可伸缩地套设在承重横梁3的两端内部,两根所述伸缩式边梁(5)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车身的定位销5.1,承重横梁3的上部设置有两个锁紧螺栓5.2。伸缩式边梁5可以在承重横梁内左右移动,并通过锁紧螺栓5.2进行锁定,防止伸缩式边梁5松脱。

如图7~10所示,承重支架总成2b、2c的车身支架4各自包括两个可在承重横梁3上滑动的槽型滑块6,各槽型滑块6上均设有用于将槽型滑块6锁定在承重横梁3上的紧固螺栓6.1。各槽型滑块6的上部均设置有底盘支撑块7。承重支架总成2b、2c通过槽型滑块6在承重横梁上移动,调节左右两个槽型滑块6的宽度,最后通过螺栓紧固。如图7、图8所示,承重支架总成2b的底盘支撑块7的前后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挡板7.1,形成V型开口,便于底盘9的前桥定位。如图9、图10所示,承重支架总成2c的底盘支撑块7的上部设置有底盘支撑板7.2,底盘支撑板7.2的下部与底盘支撑块7的侧面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7.3。底盘支撑板7.2为平板状,用于支撑底盘9的后桥。

该多用途客车车身转运工艺小车用于客车车身从焊装-涂装-总装之间的工序转运,使用时,两个为一组,分别置于车身前后,共同承载起车身。

如图11所示,当转运不带底盘的客车车身时,两个工艺小车的承重支架总成2均采用承重支架总成2a,车身8前后的下部左右侧分别焊接定位套,将两个工艺小车的定位销5.1置于定位套中。转运结束后,只需吊起车身8,实现和工艺小车的脱离,定位套则保留在车身8上。

如图12所示,当转运带底盘的客车车身时,两个工艺小车的承重支架总成2分别采用承重支架总成2b和承重支架总成2c,将底盘9的前桥、后桥分别置于承重支架总成2b、承重支架总成2c上,就能实现带底盘车身的转运,减轻操作者劳动强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