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电动三轮车前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16396阅读:15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轮车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高性能电动三轮车前悬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三轮车是使用非常普遍的一种交通、载人载物工具,因其价格低廉、便于操纵、结构轻便、节能而得到人们的喜爱。目前的电动三轮车多采用前悬架安装前轮,把手控制前悬架来控制三轮车转向的操纵方式。受车速和载重影响,当前电动三轮车前悬架大多没有减震系统,使用时因地面不平产生的震动对驾驶人员控制把手的双手影响较大,妨碍对三轮车的驾驶。目前也有部分三轮车前悬架采用弹簧等减震的方式,但是减震效果较差,结构复杂,安装不便,且易损坏,影响对三轮车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震效果好、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不易损坏、保证对三轮车正常驾驶使用的高性能电动三轮车前悬挂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高性能电动三轮车前悬挂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转向支筒上的前悬挂架,所述前悬挂架位于转向支筒的上侧设有上约束板,所述前悬挂架位于转向支筒的下侧设有下约束板,所述上约束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前方外侧伸出上安装抱箍,所述下约束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前方外侧伸出下安装孔,穿过同侧的所述安装抱箍和安装孔分别设有筒式减震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筒式减震器为气动式筒式减震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两所述筒式减震器的下部之间连接加强座。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高性能电动三轮车前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安装在转向支筒上的前悬挂架,所述前悬挂架位于转向支筒的上侧设有上约束板,所述前悬挂架位于转向支筒的下侧设有下约束板,所述上约束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前方外侧伸出上安装抱箍,所述下约束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前方外侧伸出下安装孔,穿过同侧的所述安装抱箍和安装孔分别设有筒式减震器。由于采用了筒式减震器,减震效果好,且不易损坏。通过前悬挂架的上约束板的安装抱箍和上约束板的安装孔安装定位两筒式减震器的结构方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不易损坏,保证了对三轮车正常驾驶使用。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车架;2-转向支筒;3-前悬挂架;4-上约束板;5-下约束板;6-筒式减震器;7-安装抱箍;8-连接加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高性能电动三轮车前悬挂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转向支筒2上的前悬挂架3,转向支筒2设置在三轮车前车架1的支架上,所述前悬挂架3位于转向支筒2的上侧设有上约束板4,所述前悬挂架3位于转向支筒2的下侧设有下约束板5,所述上约束板4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前方外侧伸出上安装抱箍7,安装抱箍7可以采用螺栓紧固,所述下约束板5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前方外侧伸出下安装孔,穿过同侧的所述安装抱箍7和安装孔分别设有筒式减震器6,安装孔也可以采用抱箍的结构方式。由于采用了筒式减震器6,减震效果好,且不易损坏。通过前悬挂架3的上约束板4的安装抱箍7和上约束板4的安装孔安装定位两筒式减震器6的结构方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不易损坏,保证了对三轮车正常驾驶使用。

如图1所示,所述筒式减震器6为气动式筒式减震器6。减震效果好,且不易损坏。两所述筒式减震器6的下部之间连接加强座8,提高了两筒式减震器6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了前轮安装的牢靠性和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电动三轮车前悬挂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转向支筒上的前悬挂架,所述前悬挂架位于转向支筒的上侧设有上约束板,所述前悬挂架位于转向支筒的下侧设有下约束板,所述上约束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前方外侧伸出上安装抱箍,所述下约束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前方外侧伸出下安装孔,穿过同侧的所述安装抱箍和安装孔分别设有筒式减震器。本发明减震效果好、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不易损坏、保证了对三轮车的正常驾驶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李山义;李晓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潍坊红石星机械加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27
技术公布日:2018.02.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