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儿童推车且在躺卧状态和至少一个坐立状态之间进行转换的可转换支撑件及相应的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2483发布日期:2018-06-12 18:27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用于儿童推车且在躺卧状态和至少一个坐立状态之间进行转换的可转换支撑件及相应的推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领域属于儿童保育领域,特别是摇篮车或推车(该术语涵盖所有 设有轮子并能够携带一个或多个儿童的儿童保育设备)。

更具体地,本发明的领域是用于接收要携带的儿童的推车的儿童支撑件。 本发明特别涉及在躺卧状态和坐立状态之间进行转换的支撑件,分别适于携带 躺着的儿童或坐着的儿童。

在儿童生命的最初的几个月里,儿童不能坐起来或者很难坐起来,并且儿 童需要大量的睡眠。因此,儿童必须安置在躺卧的状态,例如在婴儿车中。随 着儿童的成长,让儿童坐起来可能更为合适。

根据儿童是睡着还是清醒,有时也可能让儿童躺下或坐起来更合适。



背景技术:

因此,需要一种推车,可以将摇篮、便携式婴儿床和/或童车座椅可以替 代和互换的方式安装在其车架上。

这种类型的推车通常包括主车架,儿童支撑件以可移除的方式安装在主车 架上。例如,儿童支撑件可以经由“modulo-clip”型系统(申请人在专利文 献FR2753158和FR2753159中公开的注册商标)或类似系统安装在车架上。该 系统还为父母提供了单独使用儿童支撑件或与推车联接使用儿童支撑件的自 由,以及为父母提供了根据所遇到的日常情况改变在推车上使用的支撑件的自 由。

然而,一旦选择和安装支撑件,这种类型的推车就不是特别具有多种用途。 更具体地,由于父母通常不会随身携带童车座椅,如果例如安装了摇篮,则儿 童必须保持在躺卧的状态,直到儿童返回家中或车上。此外,购买两个或更多 个支撑件(摇篮、便携式婴儿床、童车座椅等)花费昂贵,并且必须存储一个 或多个未使用的支撑件。

因此,已经提出了一种可能的支撑件,可以从躺卧状态快速转换到坐立状 态以及从坐立状态快速转换到躺卧状态,而不需要将支撑件从车架中移除。

目前已有用于儿童推车的从躺卧状态转换为座位的可转换支撑件,其通常 包括上框架,该上框架枢接在推车的车架上、并且支撑用于容置儿童的多个铰 接部分、形成儿童抵靠在其上的表面,铰接元件之间的角度根据所选择的状态 而变化。

在躺卧的状态中,上框架水平延伸,并且支撑同样是水平的表面,儿童可 以躺卧在该表面上。因此,该表面由多个铰接部分形成,这些铰接部分经由绑 带或悬挂装置连接到上框架。为了将支撑件转换成坐立状态,反之亦然,需要 倾斜上框架,并且通过使用者倾斜和/或调整,绑带或悬挂装置的位置会自动 适应。因此,不同的铰接部分分别形成座位的靠背、座位底座和腿靠,在该座 位上可以将儿童安置为坐立状态。

例如,在文献EP1795424中公开了这种方法。上框架尤其支撑有连接到靠 背、座位底座和脚靠的悬挂装置。悬挂装置尤其可以是长度可调整的绑带,或 者彼此铰接的板。

这些系统由于所需的处理操作和/或其复杂性(特别是调整绑带)而具有 特定的缺点,特别是由于存在复杂的脚靠,该脚靠也限制了推车的使用,儿童 一旦过大,在坐立状态中他/她需要忍受脚被脚靠顶着。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方法来结合婴儿车(躺卧状态)和童车座椅(坐立状 态)的功能,该方法只要简单以及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处理操作,并且可以随着 儿童的成长使用更长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这些缺点。

除了将在下文中出现的其它目的之外,此目的通过使用用于儿童推车的可 转换支撑件来实现,该可转换支撑件包括框架,该框架支撑有用于容置儿童的 两两铰接的三个元件,以能够实现至少两个状态:

-在躺卧状态中,框架大致在基本水平的上平面中延伸,以及容置元件大 致在基本水平的底平面中齐平,以安置儿童躺下;

-至少一个坐立状态,在坐立状态中,容置元件被放置成分别形成腿靠、 座位底座和靠背,以容置坐起来的儿童。

根据本发明,框架具有两个侧框架立柱、一个顶部横梁和一个连接框架立 柱的底部横梁,以及框架立柱具有两个部分,且两个部件之间形成严格小于 180°的角度,使得在躺卧状态中,立柱的主体部分从顶部横梁基本水平地延 伸,并且使得终端部分从所述主体部分向下朝所述底部横梁延伸,以使底部横 梁基本上在底平面中延伸。

换句话说,在躺卧状态中,包括框架的底部横梁(框架靠近儿童的脚的部 分)的终端部分相对于框架的其他部分朝向腿靠倾斜,其中该框架基本上平行 于由儿童容置元件形成的底平面,使得底部横梁基本上与腿靠在相同的平面 中。

由使用者倾斜框架,允许儿童容置元件借助于固定在腿靠上的框架的底部 横梁、从躺卧状态转换成坐立状态以及从坐立状态移动到躺卧状态。因此,框 架的底部横梁引导腿靠元件的倾斜。

框架上形成的角度尤其要控制在150°至180°的范围内,保证了系统正 确发挥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特征,腿靠元件铰接在底部横梁上。

根据一个具体实施例,底部横梁在其中心位置支撑有单个铰接接头。

这提供了由框架和三个容置元件形成的具有至少第一移动度的组件,该组 件尤其可以在其两个状态之间引导腿靠元件。

根据一个特定实施例,在一个或至少一个坐立状态中,框架立柱的终端部 分基本竖直地延伸。

因此,终端部分基本上平行于用于接收儿童腿部的部分。而且,在一个或 至少一个坐立状态中,该终端部分的高度基本上对应于腿部的长度。根据该实 施例,这些特征保证了本发明正确发挥功能,即通过框架的简单倾斜,允许可 转换支撑件从一个状态转换成另一个状态。

根据一个具体实施例,可转换支撑件包括可移除和/或可收折的完结元件, 在躺卧状态时,该完结元件能够围闭所述顶部横梁和所述框架立柱的所述主体 部分在所述上平面中形成的轮廓。

因此,当完结元件处于展开状态(对应于躺卧状态)时,可转换支撑件完 全“围闭”(形成婴儿车),并且安全地支撑儿童而没有滑落或将他/她的脚伸 出支撑件之外的任何风险。当完结元件处于收折状态(对应于一个或至少一个 坐立状态)或者当完结元件被移除时,为儿童的腿和/或脚开放空间。

根据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完结元件具有至少一个拱形件,拱形件铰接在框 架立柱上,并位于框架立柱其中的主体部分和终端部分之间的连接处附近。

而且,拱形件可以支撑完结帆布的第一边缘,完结帆布的第一边缘也固定 到底部横梁和/或侧立柱的终端部分。

因此,铰接的拱形件的移动驱动帆布在两个状态之间转换,即顶部状态和 底部状态,其中帆布在顶部状态围闭由处于躺卧状态中的可转换支撑件形成的 轮廓以完全包围躺于中的儿童,帆布在底部状态自身收折、拱形件与底部横梁 接触以为儿童的脚和/或腿腾出空间。

根据一个具体实施例,可转换支撑件包括两个竖直的侧紧固立柱以及连接 件,其中紧固立柱在其上部支撑有框架,连接件用于将其下部紧固到推车的车 架上。

因此,必要时,可转换支撑件可以快速且容易地安装到推车上。

根据一个具体实施例,紧固立柱承载能够旋转地移动的两个悬挂装置,两 个悬挂装置支撑座位底座并彼此平行地延伸。

所述两个悬挂装置与座位底座形成可变形的平行四边形。当从躺卧状态转 换成至少一个坐立状态或者从至少一个坐立状态转换成躺卧状态时,两个悬挂 装置起到支撑座位底座并引导座位底座在平面运动中位移的作用。

根据一个具体实施例,每一个紧固立柱支撑有与紧固立柱形成交叉的水平 联接横梁,悬挂装置安装在紧固立柱的两侧的联接横梁上。

水平横梁的分支因此允许每个悬挂装置的铰接点与紧固立柱偏移,并因此 同时与每个悬挂装置和座位底座的接触点偏移。因此,座位底座被支撑在更大 的区域(由可变形的平行四边形限定)上,保证了其位移时的稳定性。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在躺卧状态中,联接横梁以基本相等的距离从上平面 和底平面延伸。

根据一个具体实施例,靠背的悬挂装置铰接到框架上。

该悬挂装置起到两个作用:支撑靠背,以及引导靠背在躺卧状态和至少一 个坐立状态之间的位移以及引导靠背在至少一个坐立状态与躺卧状态之间的 位移。

根据一个具体实施例,悬挂装置铰接在靠背的大致中间位置。

靠背的悬挂装置由铰接接头相对于靠背固定。靠背中心处的该铰接接头既 用于确保靠背在其移动过程中的平衡,又提供至少一个移动度以允许系统正确 地发挥作用。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包括如上所述的在躺卧状态和至少一个坐立状态 之间进行转换的可转换支撑件的推车。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来阅读以下用于示例目的的本发明不同的非限制性实施例 的描述,将会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示出了在躺卧状态和至少一个坐立状态之间进行转换的可转换支撑 件的结构;

-图2A和2B是可转换支撑件的侧视图,分别示出了坐立状态和躺卧状态;

-图3A和3B分别是从上方和下方观察的处于躺卧状态的可转换支撑件的 另外的三维视图;

-图4A和4B是其上安装有可转换支撑件的推车的视图,并分别示出了躺 卧状态和坐立状态;

-图5示出从躺卧状态到坐立状态的转换以及从坐立状态到躺卧状态的转 换;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其中使用可移除的完结元件将支 撑件围闭成躺卧状态;

-图7和8分别示出处于坐立状态的可转换支撑件,其中完结元件收折到 腿靠下方,处于坐立状态时,完结元件由此展开;

图9和10分别示出了处于躺卧状态和坐立状态的可转换支撑件,特别是 示出了用于在躺卧状态保护躺卧状态儿童的保护侧壁的自动定位;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其中可转换支撑件的框架包括保 护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基本原理:

本发明的基本原理是基于一种用于在躺卧状态和至少一个坐立状态之间 转换的可转换支撑件的新概念,可转换支撑件尤其旨在被安装在儿童推车上 (并且与固定框架相关),根据该方案,由于框架的特定形状,可转换支撑件 的框架的单独倾斜驱动从躺卧状态转换成至少一个坐立状态以及从至少一个 坐立状态转换成躺卧状态。

因此,这种可转换支撑件可以实现两个不同的状态,以适应儿童生命中的 不同时刻:第一个“躺卧”状态,允许儿童在被安置在推车中时躺下,例如为 了睡觉;至少一个第二“坐立”状态,允许儿童坐起来并与他/她的周围环境 互动。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提供对应于不同倾斜度的多个“坐立”状态。

在“躺卧”状态中,形成用于接收儿童的支撑件的元件(即,分别形成在 “坐立”状态中的靠背、座位底座和腿靠的三个元件)在被称为底平面的第一 平面上基本水平齐平。可转换支撑件的框架因此在底平面上方并基本上平行于 上平面的第二平面中延伸。

根据本发明,可转换支撑件的框架可以被倾斜,以将支撑件从“躺卧”状 态转换成“坐立”状态(换句话说,支撑件因此从基本形成婴儿车的状态转换 成基本形成童车座椅的状态)。该框架具有称为框架立柱的两个侧边缘和称为 框架横梁的两个底端和顶端边缘,两个框架横梁分别在安置在可转换支撑件中 的儿童的脚部和头部附近延伸。

实际上,构成框架的不同元件(立柱和横梁)可以形成为一体,例如它们 可以是管状。立柱之间的连接可以是直角的,也可以是以弯曲部分的形式逐渐 过渡。类似地,立柱和横梁不一定是直线形的,而可以是弯曲的或可以具有多 条曲线。特别是,横梁可以是圆、椭圆或双曲线的弧。

底部横梁固定在腿靠上,使得当处于躺卧状态时底部横梁处于与腿靠相同 的平面上(即在底平面上)。

为此,每一框架立柱都具有两个分开的部分,即位于最靠近靠背和座位底 座部分的一侧的主体部分,以及位于最靠近腿靠部分的一侧的终端部分。

在躺卧状态中,立柱的主体部分从顶部横梁基本水平地延伸,即在框架的 上平面中延伸,而终端部分从主体部分向下以小于180°的角度向下延伸。立 柱的终端部分在框架的底部横梁处汇合,使得底部横梁基本处于底平面中。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主体和终端两部分之间的连接由立柱的弧段构成。在 另一个实施例中,这两个部分可以是分立的部分。

多个具体实施例的描述:

图1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可转换支撑件1的结构。

这种可转换支撑件1包括两个主要的侧紧固立柱21、22,侧紧固立柱21、 22基本上为竖直的(即垂直于地面),其支撑用于容置儿童的组件,该组件由 框架3以及由两两铰接的三个铰接部分构成的底部4形成,当在坐立状态时三 个铰接部分分别对应形成靠背41、座位底座42和腿靠43。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靠背的长度基本上等于座位底座和腿部的长度的总 和。靠背和座位底座占支撑元件总长度的近3/4。

每一竖直紧固立柱21、22在其上端都具有围绕第一轴线A枢转的枢转连 接件,该枢转连接件具有支撑框架3的结构元件23。在图1中,结构元件23 具有一个或多个(例如两个)部分231、232,框架3紧固到结构元件23的部 分231、232上,结构元件23成形为例如管体,且框架的立柱穿插在管体中, 以将框架3连结到结构元件23。可以考虑其它配置以固定框架。在某些实施 例中,结构元件的功能或至少其中的一些功能可以由框架直接实施。

结构元件23还经由围绕同一轴线A枢转的枢转连接件与遮篷(未示出) 的支撑拱形件24连接,允许遮篷的应用以常规方式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 间变换。

根据一个替代实施例,轴线A和遮篷的旋转轴线可以是不同的,使得元件 23和拱形件24相对于侧紧固立柱21、22具有不同的旋转轴线。

除了遮篷以外,其它元件可以旋转地安装在元件23上(例如保护设备和/ 或用于放置儿童玩具或饮料的托盘(称为“儿童托盘”)。

图11示出了例如这样的保护设备40,例如防撞垫或缓冲杆。保护设备40 以与护罩相同的方式在可转换支撑件1上方横向地延伸。设备也可以安装在例 如侧紧固立柱21、22上、以使该设备相对于推车的车架旋转。

每一竖直紧固立柱21、22进一步包括在立柱的两侧上延伸的两个横向联 接元件211、212、221、222,从而形成基本上水平的联接横梁。

用于支撑座位底座42或悬挂装置的支撑元件25A、25B安装在每个联接元 件的端部处,悬挂装置的下部穿在座位底座的下方。

悬挂装置25A、25B在图2A、2B、3A和3B中尤其可见。

在所描述的实施例中,座位底座42因此由两个基本上彼此平行的悬挂装 置25A、25B支撑(悬挂装置25A可以略短于悬挂装置25B,以在图2A中的状态 中使座位底座稍稍倾斜),两悬挂装置与座位底座以及横向联接元件221、222 一起基本上形成可变形的平行四边形。

用于支撑靠背41的第三悬挂装置25C被固定到框架3并且被定位成在支撑 靠背41的中央部分支撑靠背41。

这三个悬挂装置25A、25B、25C例如使用允许旋转装置实现支撑和实现旋转 的折边和/或连接件、来分别安装到座位底座42部分和靠背41部分的下方。

在所示实施例中,悬挂装置25C在上框架的高度处铰接到支撑框架的元件 23。然而,悬挂装置25A、25B并不铰接在上框架3的高度处,而是处于由联接 元件限定的中间位置,以允许优化移动。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悬挂装置25A、25B、25C均由弯折的管体制成,成型为 U形,该U形的两个分支提供连接杆功能,并且U形的底部分别穿在座位底座 和靠背的下方(在图1中,管体的后部已经收折以便于识别)。

根据另一种方法,悬挂装置也可以具有两个连接杆,每一连接杆固定到座 位底座的一个边缘(连接杆没有任何部分穿在座位底座的下方)。

腿靠部分43还经由枢转连接件25D连接到框架3,枢转连杆25D在这种情 况下由设置在腿靠部分43的端部并位于腿靠部分43外部的中央铰接接头形 成。因此,腿靠部分没有设置第四悬挂装置用于直接连接框架,更具体地说是 连接到框架的底部横梁。

三个悬挂装置25A、25B、25C和枢转连接件25D构成框架3和接收儿童的底 部4之间的单独接触点。

图4A和4B示出了安装在推车10上的可转换支撑件1。可转换支撑件1 借助于一对例如由申请人开发的Moduloclip型(注册商标)的侧边连接元件 7固定在推车10的车架上。

在所示的示例中,这种推车10包括两根前立柱、两根后立柱以及相对于 前立柱滑动的手柄,其中两个立柱设置有一对前轮,两后立柱设置有一对后轮。 然而,只要配备有用于连接到可转换支撑件的装置,任何类型的婴儿推车,更 广泛地说,任何类型的“摇篮车”都可以使用本发明的支撑件。

根据本发明,可转换支撑件1因此可以实现两个相应的状态:第一所谓的 躺卧状态,在该状态下儿童基本上躺下;以及至少一个所谓的坐立状态,在该 状态下儿童基本上坐起来。

图4A显示了躺卧状态。在该状态中,靠背41、座位底座42和腿靠43在 称为“底平面”PB的平面内基本上齐平,且底平面基本上水平。底平面PB大约 位于用于连接到推车10的车架的元件5的高度。靠背41、座椅底座42和腿 靠部分43在底平面PB中平齐提供了允许儿童躺下来的相对平坦的表面。

可转换支撑件的外围框架3在底平面PB上方延伸,该外围框架形成支撑件 的轮廓。该外围框架其中的大部分(其长度的大约3/4)在所谓的“上”平面 PS中并与底平面PB平行地延伸。更具体地,在躺卧状态中,基本上位于靠背 41和座位底座42上方的框架3的第一部分位于上平面PS中。在躺卧状态中基 本上位于腿部43上方的框架3的第二部分脱离上平面PS并进入底平面PB。

更具体地,框架3包括两个侧边缘31、32或立柱、一个上端边缘33或顶 部横梁、以及一个下端边缘34或底部横梁。立柱31、32由两个部分构成,且 该两部分之间形成严格小于180°的角度α。优选地,该角度在150°至170° 的范围内。在躺卧状态中,第一所谓的主体部分(大约为立柱长度的3/4)基 本位于靠背41和座位底座42的上方,而在躺卧状态中第二所谓的终端部分(大 约为立柱长度的1/4至1/5)基本位于脚靠部分43的上方。

顶部横梁33和侧边缘31、32的主体部分位于上平面PS中。侧边缘31、 32的终端部分脱离上平面PS并且朝向底平面PB倾斜。因此,框架3的底部横 梁34经由枢转连接件25D连接到底平面PB中的脚靠43。

图5中示意性地示出坐立状态的演变,该演变凭借框架3通过结构元件 23来围绕第一旋转轴线A倾斜而发生。框架3和脚靠43之间的枢转连接件25D引导不同的底部元件4(靠背41、座位底座42、脚靠43)在躺卧配置(图2B、 4A)和坐立配置(图1、2A、4B)之间移动。

因此,如图4B所示,处于坐立状态的元件彼此倾斜,以形成允许儿童坐 立起来的座位底座。更具体地,至于躺卧状态,靠背41向上提拉,腿靠部43 向下倾斜,同时座位底座42保持基本水平。

当倾斜框架3(以将支撑件转换成坐立状态)时,座位底座42由悬挂装 置25A、25B构成的可变形平行四边形引导、在朝着侧紧固立柱移动以及朝更靠 近框架的底部横梁移动过程中保持基本水平。在坐立状态中,座位底座42位 于平行于底平面PB但位于底平面PB下方的平面中。靠背41的移动由悬挂装置 25C引导。

框架3可以被锁定在适当的状态。为此目的,提供有锁定装置,用于阻止 躺卧元件23相对于侧紧固立柱21、22旋转。

锁定装置可以直接设置于结构元件23和相应的立柱(例如,可以允许使 用者锁定或解锁框架、并处于铰接接头的高度的外部按钮)。这个方案如图1 至3B所示。

锁定装置可以设置到推车的车架的另一个区域(例如,外部锁定按钮可以 位于框架的前面或后面)。

如图5至图10所示,形成可转换支撑件1的垫子支撑平台的框架3和底 部4通过中间元件或外围周边6连接,中间元件或外围周边6为柔性和/或可 变形,例如由布制成。优选地,周边的上部轮廓例如通过摺边包绕框架3的管 体。

由于周边6的形状和所使用的材料,周边6适应底部4的三个铰接部分(即 靠背41、座位底座42和腿靠部分43)的状态。

具体地,周边包括上部织物条带61和两个侧边织物条带62、63。当支撑 件处于躺卧状态时(图9),上部织物条带61和侧边织物条带62、63位于与 靠背41的平面垂直并大致竖直的平面中。因此,在可转换支撑件的躺卧状态 中,上部织物条带好侧边织物条带形成保护儿童的头部和躯体的侧壁。

当支撑件移动到坐立状态(图10),并且靠背41竖立时,上部条带61被 张紧,并且基本位于靠背41的平面的延伸中。侧边条带62、63在座位底座 42的高度伸展,以形成保护儿童躯体的侧壁。

图6和8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特征,根据该特征,可转换支撑件1可 以通过在框架3的下端边缘34附近的可移除(和/或可收折)的完结元件8来 围闭。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完结元件可以设有拱形件或者可能多个拱形件,拱形 件位于立柱的弯曲点附近(即,在主体部分和终端部分之间)并铰接安装到框 架的立柱上。完结帆布(这也可以是刚性或部分刚性的元件)因此被固定在拱 形件和底部横梁两者上或者固定在立柱的终端部分上。一个或多个拱形件允许 终部元件的帆布以与遮篷相同的方式展开或收折。

如图8所示,在展开状态(更具体地,在躺卧配置中采用)中,完结元件 8的上端基本上在上平面PS中与立柱31、32的主体部分齐平。由此,展开的 完结元件8在儿童的脚的高度处形成壁,使得能够安全地携带躺下的儿童。

在折叠或收折状态(其更具体地在坐立配置中采用),完结元件8可以被 移除或者其上端可以被降低,以在基本上与横梁接触的底平面PB中齐平,。图 7示出了处于折叠状态的完结元件8,其位于腿靠部分43的下方。这种方式可 以开放空间,以不妨碍儿童的脚和/或腿的放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