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汽车底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5468发布日期:2019-06-26 00:43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汽车底盘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儿童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儿童汽车,尤其是一种儿童汽车底盘结构。



背景技术:

儿童汽车主要指的是儿童可驾驶或乘坐的一类由电机驱动的玩具车,这种车按照一定的比例仿照真实机动车制作,与真实机动车一样具有座位、方向盘、四个轮子等基础部件,同样具备前进、后退等基本功能,但车身的内部构造简单,车身由塑料制成,体积较小,一般只适合岁数较小的儿童,这种车行驶速度较慢,车身也较安全,使用成本较小,因此普遍受到现代儿童青睐。

授权公告号为cn2077836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向前脚踏的四轮童车,包括由脚蹬、连杆、曲轴、方向盘、导向杆、羊角、车轮、壳体和座椅组成,脚蹬套在驱动连杆上,驱动连杆两端分别连接在180度方向差的双曲轴上,底端为80度—100度摇臂的方向轴与导向杆正中的u型导向孔配合,两只羊角一端分别交接导向杆两端,另一端设置有前车轮,这种童车是目前童车领域中最常见的一种,具有止动自如、安全舒适,结构简单等优点,但是,其在具备上述优点的同时,也存在以下缺陷,该童车的底盘为一个支架,童车的外壳直接安装在支架式的底盘上,支架本身即承担车身整体重量和儿童的重量,还要经受儿童在驾驶童车时产生的撞击,而支架是由多根连接杆连接组成,连接杆自身较为单薄,其强度较低,抗压和抗形变能力较差,各连接杆之间的连接处强度较低,受压过大时容易散架,导致这种童车的底盘使用寿命较短;另外,授权公告号为cn2614750y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儿童玩具车,包括车壳、底盘、动力结构和控制电路、所述动力机构设于底盘上,其包括设置于动力室内的电机和通过电机带动的驱动机构,底盘与车壳件设有由动力机构驱动的顶蓬打开装置,这种童车的底盘虽为板状,相比支架类的底盘强度稍高一些,但是板的上下表面都为平面,板上没有任何的固或加强设施,且板的跨度较长,板在遇到较大的压力时,其中部容易折断,板自身的强度和抗压能力也相当有限,若将板的厚度增加,板的重量也随之增加,携带和搬运不方便,因此,人们往往在不增加板的厚度的情况下,通过在板的原材料中增加稀有的金属成分来增加板的强度,虽然强度达到,但是稀有的金属成分对儿童的大脑和身体影响较为严重,因此带有这种底盘的童车也不被人们看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强度高、质量轻、无害且生产成本较低的儿童汽车底盘。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发明一种儿童汽车底盘结构,用于固定车体支架与壳体,包括轴向水平设置的固定主板,固定主板周缘向下延伸并形成第一加强圈,固定主板两侧分别向外横向延伸出安装翼板,车体支架与安装翼板上表面固定连接,安装翼板周缘向下延伸并形成加强侧板,所述加强侧板与第一加强圈相连,所述固定主板中部轴向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孔壁向下延伸并形成第二加强圈,所述固定主板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两端分别与第二加强圈和第一加强圈相连,所述固定主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孔壁向下延伸并形成第三加强圈,固定主板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两端分别与第三加强圈和第一加强圈相连。

本底盘根据受力原理在固定主板的两侧形成安装翼板,支架分别与每个安装翼板固定连接,安装翼板为直接受力点,而固定主板的其它部位是间接受力,因此在固定主板与安装翼板的周围形成多个空缺部位,其结构布局合理,有效的节省了原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底盘的重量也随之减轻,整个车身的重量减小,使用过程中的能耗也大大降低,固定主板周缘形成有第一加强圈,安装翼板周缘形成有加强侧板,此处,固定主板与第一加强圈垂直,加强侧板与安装翼板垂直,如此,来自外壳和支架的压力与第一加强圈和加强侧板的方向一致,相当于整个受力部位的厚度增加,在不添加稀有金属成分的前提下,使得整个底盘的强度大大提升,底盘的抗压和抗形变能力更强,能承受更大的压力,使用寿命也较长。

由于底盘的跨度较长,底盘中部的强度较低,其产生形变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在底盘的中部开设第一通孔,并在通孔的孔壁处向下延伸形成第二加强圈,加强圈与底盘下表面垂直,起到增厚的效果,大大增加了底盘中部的强度,开设第一通孔,也节省了材料,更减轻了底盘的重量,而在第二加强圈与第一加强圈之间设置第一加强筋,提高了第二加强圈与第一加强圈之间空余部分的强度,使二者之间形成整体的强度,防止第二加强圈与第一加强圈之间的空余部分产生形变。

在底盘上安装有支撑座,用于支撑汽车壳体的两端下表面,因此底盘上安装支撑座的部位会承受较大的压力,而在支撑座下方的底盘部位开设第二通孔,并使第二通孔的孔壁向下延伸形成第三加强圈,用于提高该部位的强度,使该部位足以承受支撑座及汽车壳体的压力,而第二通孔的开设有效减少了原材料的使用,由于开设了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周围的底盘部分强度有所降低,而通过增设第二加强筋,能保证此处的底盘部分的强度,同时与第二加强筋和第一加强筋形成一个整体,提高三者之间空余部分的强度以及三者之间的整体连接强度。

在上述一种儿童汽车底盘结构中,所述固定主板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位于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第三通孔的孔壁向下延伸并形成第四加强圈。

在底盘两端分别安装有用于驱动整个车体移动的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热量,而在汽车壳体的封闭环境下,驱动电机散热较缓慢,驱动电机在温度过高的环境下工作容易损坏,因此在位于驱动电机下方的底盘上开设第三通孔,能快速的将驱动电机工作产生的热量散发,使得驱动电机在正常的温度下运转,防止驱动电机过热而损坏,同时第三通孔的开设也有效的节省了原材料。

在上述一种儿童汽车底盘结构中,所述固定主板下表面设置有第三加强筋与第四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两端分别与第四加强圈与第一加强圈相连,第四加强筋的一端与第四加强圈相连,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加强圈和第三加强圈相连。

与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的作用相同,第三加强筋与第四加强筋分使接第四加强圈与第一加强圈、第二加强圈、第三加强圈相连并形成一个整体,提高四者的整体连接强度以及四者之间空余部分的强度。

在上述一种儿童汽车底盘结构中,所述安装翼板的宽度由内向外逐渐减小,所述加强侧板的厚度由内向外逐渐减小。

由于安装翼板的内侧与固定主板相连,安装翼板的受力由内向外依次减小,因此安装翼板根据其受力大小,其宽度由内向外逐渐减小的形状,加强侧板的厚度由内向外逐渐减小,均使得安装翼板在合理的受力范围内其整体材料的使用得到减少,节省了原材料的投入,也使安装翼板的重量得减轻,整个底盘的重量也得到有效的控制。

在上述一种儿童汽车底盘结构中,所述安装翼板上表面轴向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位于安装翼板与固定主板相邻一端,所述凹槽至少有三个。

由于安装翼板会受到轴向和横向两个方向的压力,横向的压力通过加强侧板得到缓解,而轴向的压力也需得到缓解,因此在安装翼板的上表面轴向设置向下凹陷的凹槽,使得安装翼板在轴向上的强度也大大增加,使得安装翼板在轴向方向上的压力得到缓解,有效的防止安装翼板在轴向方向上产生形变。

在上述一种儿童汽车底盘结构中,所述安装翼板下表面横向设置有第五加强筋,第五加强筋两端分别与加强侧板内侧壁和第一加强圈外侧壁相连且第五加强筋与凹槽下表面相交。

由于安装翼板由固定主板延伸而出,其受力也存在限制,单靠加强侧板无法使其承受横向方向上更大的压力,而设置第一加强筋,大大增加了安装翼板的强度,有效的提高了安装翼板在横向方向上的抗压性能。

在上述一种儿童汽车底盘结构中,所述固定主板与安装翼板的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分别垂直于固定主板与安装翼板,所述突起部上垂直开设有贯穿固定主板、安装翼板与突起部的安装孔。

由于底盘上需要开设用于安装各种零部件的安装孔,而开设安装孔的同时,位于安装孔处的底盘部位强度也随之降低,而安装孔直径一般较小,无法在其孔壁处直接延伸出加强圈,因此在底盘下表面上需要开孔的部位设置与底盘下表面垂直的突起部,然后在突起部上开设所需的安装孔,通过增加开孔处的厚度来提高其强度。

在上述一种儿童汽车底盘结构中,所述固定主板与安装翼板由铝合金材料经压铸一体成型。

底盘由铝合金材料经压铸一体成型,铝合金相比一般的材料,其强度较高,因此在材料的选用方面保证了底盘的强度,同时,铝合金廉价,生产成本较低,压铸工艺简单、方便,材料本身对儿童也无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作为儿童汽车的底盘,与现有的儿童汽车相比,其结构和受力更加合理,强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现有的汽车底盘与车身一体成型,由于汽车结构较复杂,一体成型增加了成型的难度,其加工也较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且生产效率低,而本底盘单独成型,其成型较容易,加工方便、简单,生产成本也相对较低,生产效率较高。

2、固定主板与安装翼板的结构根据受力原理形成,二者周围形成多个空缺部位,其结构布局合理,有效的节省了原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底盘的重量也随之减轻,整个车身的重量减小,使用过程中的能耗也大大降低。

3、在底盘周缘向下延伸形成第一加强圈和加强侧板,在增加了整个底盘在轴向方向和横向方向上的强度,在底盘上需要增加强度的部位分别开设相应的通孔,并在每个通孔的孔壁处向下延伸出相应的加强圈,用于增加相应部位的强度,使得整个底盘的强度大大提升,底盘的抗压和抗形变能力更强,其能承受更大的压力,因此底盘的使用寿命也较长,而开设的通孔也起到节省原材料的效果,同时也减轻了整个底盘的重量,方便携带。

4、本底盘采用铝合金材料经压铸一体成型,相比一般的材料,铝合金强度较高,因此在材料的选用方面保证了底盘的强度,同时,铝合金廉价,生产成本较低,压铸工艺简单、方便,材料本身对儿童也无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儿童汽车底盘结构的上表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儿童汽车底盘结构的下表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固定主板;110、第一加强圈;120、第一通孔;121、第二加强圈;122、第一加强筋;123、连接筋;130、第二通孔;131、第三加强圈;132、第二加强筋;140、第三通孔;141、第四加强圈;142、第三加强筋;143、第四加强筋;150、第一突起部;151、第一安装孔;200、安装翼板;210、加强侧板;220、凹槽;230、第五加强筋;240、第二突起部;241、第二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儿童汽车底盘结构,用于固定车体支架与壳体,包括轴向水平设置的固定主板100以及由固定主板100两侧横向向外延伸出的安装翼板200,优选的,该固定主板100与安装翼板200由铝合金材料经压铸一体成型,铝合金材料和压铸工艺有效的提高了整个底盘的强度。

如图2所示,该固定主板100周缘向下延伸并形成有第一加强圈110,该第一加强圈110投影形状与固定主板100的投影形状相同,优选的,第一加强圈110垂直于固定主板100,第一加强圈110与来自外壳和支架的压力方向一致,其抗压强度最高。

在固定主板100中部轴向开设有第一通孔120,该第一通孔120有两个且轴向对称设置,两个第一通孔120分别由固定主板100中部向两端延伸,该第一通孔120的开设节省了原材料,两个第一通孔120的孔壁均向下延伸并形成第二加强圈121,优选的,该第二加强圈121与第一通孔120垂直,该加强圈增加了第一通孔120处的固定主板100的强度,在固定主板100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一加强筋122,每个第一加强筋12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加强圈121和第一加强圈110相连,当然,在两个第二加强圈121之间也设置有起加强作用的连接筋123,该连接筋123将两个第二加强圈121相连,增强了二者之间的强度和整体性。

在固定主板100两端分别安装有用于支撑汽车壳体的支撑座,在每个支撑座下方的固定主板100部位开设有第二通孔130,两个第二通孔130轴向对称设置,该第二通孔130的开设减少了原材料的使用,节约了成本,两个第二通孔130的孔壁均向下延伸并形成第三加强圈131,优选的,该第三加强圈131与固定主板100垂直,第三加强圈131增加了第二通孔130处的固定主板100强度,使其能承受支撑座与壳体的重量,在固定主板100下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二加强筋132,每个第二加强筋1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加强圈131和第一加强圈110相连。

进一步的,在固定主板100上表面两端分别安装有用于驱动车体移动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位于支撑座内侧,在每个驱动电机下方的固定主板100部位开设有第三通孔140,两个第三通孔140轴向对称设置,两个第三通孔140分别位于相应的第一通孔120与第二通孔130之间,第三通孔140的开设减少了原材料的使用,节约了成本,也使得驱动电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得以快速的散发,两个第三通孔140的孔壁均向下延伸并形成有第四加强圈141,优选的,该第四加强圈141与固定主板100垂直,该第四加强圈141增加了第三通孔140处的固定主板100的强度,固定主板100下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三加强筋142与第四加强筋143,每个第三加强筋142两端分别与第四加强圈141和第一加强圈110相连,每个第四加强筋143的一端与第四加强圈141相连,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加强圈121和第三加强圈131相连。

进一步的,在固定主板100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若干第一突起部150,该第一突起部150垂直于固定主板100,在每个第一突起部150上垂直开设有贯穿固定主板100与第一突起部150的第一安装孔151,第一安装孔151用于将其他零部件安装于固定主板100上,该第一突起部150增加了开孔处的固定主板100的强度。

如图1所示,该安装翼板200有四个,四个安装翼板200均匀分布于固定主板100两侧且横向对称设置,安装翼板200一端与固定主板100边缘相连,另一端向外侧伸出且与固定主板100垂直,优选的,该安装翼板200的宽度由内向外依次变窄且呈抛物线形,由于安装翼板200的受力由内向外依次减小,安装翼板200的形状在合理受力的情况下,即节省了原材料的投入,又减轻了整个底盘的重量,而且优化了底盘的结构。

进一步的,安装翼板200的周缘向下延伸并形成加强侧板210,该加强侧板2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加强圈110相连,优选的,每个加强侧板210的厚度由安装翼板200内侧向外侧逐渐减小,由于安装翼板200的受力由内向外依次减小,该加强侧板210在加强安装翼板200强度的同时,在充分满足受力的情况下,不仅节省了原材料的投入,也有效的减轻了底盘的重量。

进一步的,安装翼板200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有凹槽220,该凹槽220有三个且并排轴向设置,三个凹槽220均位于安装翼板200与固定主板100相邻的一端,该凹槽220提高了安装翼板200轴向方向的强度。

如图2所示,在每个安装翼板200下表面横向设置有第五加强筋230,该第五加强筋230两端分别与加强侧板210内侧壁和第一加强圈110外侧壁相连,该第五加强筋230经过凹槽220并与凹槽220下表面相交,该第五加强筋230增加了安装翼板200横向方向的强度。

进一步的,在每个安装翼板200的下表面垂直设置有第二突起部240,每个第二突起部240上垂直开设有贯穿固定主板100与第二突起部240的第二安装孔241,该第二安装孔241用于安装车体支架,该第二突起部240增加了开孔处的安装翼板200的强度。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