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阻尼防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8690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阻尼防甩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阻尼防甩器。



背景技术:

摩托车在高速行驶时很容易造成车把的抖动和晃动,或者前轮瞬间受到侧向力而导致车把的摆动从而摔车,现有的解决方法常常是通过阻尼调节来减少摆动的幅度,可是阻尼调节的范围往往都是固定的,对于调节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更美观、紧凑,并且阻尼调节方便,阻尼作用范围可调,防止车把抖动和晃动的可调阻尼防甩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可调阻尼防甩器,包括M4沉头螺钉、阻尼调节组件、调节杆、定位销、第一O型圈、M4螺钉、M4堵头、单向阀组件、旋转把手、旋转轴、六角螺母、插销、第一密封圈、油盘、旋转楔块、第二密封圈和封油盖,所述阻尼调节组件包括调节钮、第一定位销、六角堵头、第一弹簧、钢球、指示针、第二O型圈、第三O型圈、阻尼调节本体、阻尼调节阀芯和第四O型圈,所述单向阀组件包括旋盖、单向阀阀芯、阀腔、单向阀本体、第五O型圈、保护盖、第一钢珠、第二弹簧、第六O型圈和第二钢珠。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把手通过六角螺母固定,所述旋转把手通过旋转轴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杆与定位销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阻尼调节组件与调节杆相连,所述单向阀组件设置于M4堵头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楔块设置于油盘内,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设置于油盘上。

本实用新型可调阻尼防甩器的有益效果:由于所述可调阻尼防甩器设置了调节杆、定位销和阻尼调节组件,同时让调节杆与阻尼调节组件相连,通过调节杆调节阻尼作用范围,设置的单向阀组件可以有效的增强稳定性,调节杆、定位销和阻尼调节组件的设置让整体结构更紧凑,并且让阻尼调节更方便,阻尼更加的灵敏且稳定,防止了摩托车在高速行驶时车把的抖动和晃动,避免了摔车的危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用新型一种可调阻尼防甩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一种可调阻尼防甩器的后视图;

图3为实用新型一种可调阻尼防甩器的侧视图;

图4为实用新型一种可调阻尼防甩器的阻尼调节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用新型一种可调阻尼防甩器的单向阀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阻尼防甩器,包括M4沉头螺钉1、阻尼调节组件2、调节杆3、定位销4、第一O型圈5、M4螺钉6、M4堵头7、单向阀组件8、旋转把手9、旋转轴10、六角螺母11、插销12、第一密封圈13、油盘14、旋转楔块15、第二密封圈16和封油盖17,所述阻尼调节组件2包括调节钮201、第一定位销202、六角堵头203、第一弹簧204、钢球205、指示针206、第二O型圈207、第三O型圈208、阻尼调节本体209、阻尼调节阀芯210和第四O型圈211,所述单向阀组件8包括旋盖801、单向阀阀芯802、阀腔803、单向阀本体804、第五O型圈805、保护盖806、第一钢珠807、第二弹簧808、第六O型圈809和第二钢珠810。

所述旋转把手9通过六角螺母11固定,所述旋转把手9通过旋转轴10转动。

所述调节杆3与定位销4相连。

所述阻尼调节组件2与调节杆3相连,所述单向阀组件8设置于M4堵头7一侧。

所述旋转楔块15设置于油盘14内,所述第一密封圈13和第二密封圈16设置于油盘14上。

本实用新型可调阻尼防甩器的有益效果:由于所述可调阻尼防甩器设置了调节杆、定位销和阻尼调节组件,同时让调节杆与阻尼调节组件相连,通过调节杆调节阻尼作用范围,设置的单向阀组件可以有效的增强稳定性,调节杆、定位销和阻尼调节组件的设置让整体结构更紧凑,并且让阻尼调节更方便,阻尼更加的灵敏且稳定,防止了摩托车在高速行驶时车把的抖动和晃动,避免了摔车的危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