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前轮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8241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自行车前轮减震器。



背景技术: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英文bicycle。其中bi意指二,而cycle意指轮,即两轮车。在中国内地、台湾、新加坡,通常称其为“自行车”或“脚踏车”;在港澳则通常称其为“单车”(其实粤语通常都这么称呼);而在日本称为“自転(转)车”。自行车种类很多,有单人自行车,双人自行车还有多人自行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意身体锻炼,自行车逐渐成为人们越来越喜爱的交通工具,传统的自行车一般都没有减震装置,遇到路面不平时,自行车往往因颠簸而不好控制方向,只有放慢速度,这不仅增加了路途时间,而且使骑车者饱受颠震之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前轮减震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行车前轮减震器,包括安装板和固定块,所述安装板上端两侧对称设有固定块,左右固定块之间设有水平支撑杆,水平支撑杆上穿设有转向杆,转向杆上设有与水平支撑杆相配合的滑动孔,滑动孔上下内表面对称设有滑轮,转向杆左右两侧的水平支撑杆上套设有水平缓冲弹簧,固定块上方的转向杆外侧设有挡雨盘,安装板下端对称设有两个固定套,固定套上端外侧设有固定侧板,固定套内设有纵向缓冲腔,纵向缓冲腔内设有活塞滑块,活塞滑块上端的缓冲腔中设有竖直缓冲弹簧,活塞滑块下端设有竖直支撑杆,竖直支撑杆下端设有前轮固定圈,前轮固定圈的中间位置设有前轮转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平支撑杆的截面为矩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平支撑杆上设有与滑轮相配合的轮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侧板通过连接螺栓与安装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挡雨盘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在自行车受到竖直方向的冲击时,竖直缓冲弹簧收缩,进而吸收竖直方向的冲击,当前轮受到水平方向的冲击时,在水平缓冲弹簧的作用下转向杆可以在水平支撑杆上左右滑动,从而实现对水平冲击的吸收,这样就能吸收前轮所在平面的各个方向所受到的冲击,极大的提高了自行车整体的缓冲性能,实用性强,而且装置还通过将竖直缓冲弹簧设置在缓冲腔内部,同时设有挡雨盘,进而对缓冲弹簧进行防雨保护,保证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安装板1、固定侧板2、竖直缓冲弹簧3、活塞滑块4、竖直支撑杆5、前轮转轴6、转轴固定圈7、固定套8、缓冲腔9、连接螺栓10、滑轮11、水平支撑杆2、水平缓冲弹簧13、转向杆14、挡雨盘15、固定块16、滑动槽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自行车前轮减震器,包括安装板1和固定块16,所述安装板17上端两侧对称设有固定块16,左右固定块16之间设有水平支撑杆2,水平支撑杆2的截面为矩形,水平支撑杆2上穿设有转向杆14,转向杆14上设有与水平支撑杆2相配合的滑动孔,滑动孔上下内表面对称设有滑轮11,水平支撑杆2上设有与滑轮11相配合的轮槽,转向杆14左右两侧的水平支撑杆2上套设有水平缓冲弹簧13,固定块16上方的转向杆14外侧设有挡雨盘15,挡雨盘15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安装板1下端对称设有两个固定套8,固定套8上端外侧设有固定侧板2,固定侧板2通过连接螺栓10与安装板1固定连接,固定套8内设有纵向缓冲腔9,纵向缓冲腔9内设有活塞滑块4,活塞滑块4上端的缓冲腔9中设有竖直缓冲弹簧3,活塞滑块4下端设有竖直支撑杆5,竖直支撑杆5下端设有前轮固定圈7,前轮固定圈7的中间位置设有前轮转轴6,在自行车受到竖直方向的冲击时,竖直缓冲弹簧3收缩,进而吸收竖直方向的冲击,当前轮受到水平方向的冲击时,在水平缓冲弹簧13的作用下转向杆14可以在水平支撑杆2上左右滑动,从而实现对水平冲击的吸收,这样就能吸收前轮所在平面的各个方向所受到的冲击,极大的提高了自行车整体的缓冲性能实用性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