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装载机铰链式连接与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5389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载机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型装载机铰链式连接与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在小型装载机铰链式连接的转向装置中,最常见的是前支架连接板上装有耐磨复合套,直接与车架上下连接板用销轴连接,用开口销穿杆在销轴孔内止退。由于轴套与车架板接触面积大造成转向阻力大,转向不灵活,开口销横穿于销轴孔内,锁紧螺母松动,容易引起间隙增大,磨损加剧,导致车身与前支架两头翘,影响操作,不利于安全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长期行驶作业中不易造成转向装置连接件的磨损、不易翘动变形、转动灵活的小型装载机铰链式连接与转向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型装载机铰链式连接与转向装置,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后车架连接板、位于两后车架连接板之间的前支架板、转向销轴和关节轴承,所述关节轴承固定设置于前支架板上,转向销轴的两端分别穿过两后车架连接板,中部套设于关节轴承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转向销轴上套设两个轴承耐磨止退套,所述轴承耐磨止退套的一端抵靠于关节轴承的端面,另一端紧抵于后车架连接板的内侧面。

所述轴承耐磨止退套为T型状的套筒,小端面朝向关节轴承。

所述关节轴承上设有上、下两个轴承挡盖,轴承挡盖的内侧面与关节轴承、轴承耐磨止退套均紧抵,两轴承挡盖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安装于前支架板上。

所述转向销轴的外伸端套设开槽螺母,所述开槽螺母与转向销轴连接处安装止动垫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装载机铰链式连接与转向装置,前支架板与后车架连接板之间通过转向销轴铰接,转向销轴与前支架板之间用关节轴承连接,各连接件之间配合紧密,转动灵活,在长期行驶作业中不易造成转向装置连接件的磨损、不易翘动变形,既提高了小型装载机的使用寿命,又保障运输作业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小型装载机铰链式连接与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1、前支架板;2、轴承挡盖;3、紧固螺栓;4、关节轴承;5、轴承耐磨止退套;6、转向销轴;7、后车架连接板;8、止动垫圈;9、开槽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装载机铰链式连接与转向装置的实施例,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后车架连接板7、位于两后车架连接板7之间的前支架板1、转向销轴6和关节轴承4,关节轴承4固定设置于前支架板1上,转向销轴6的两端分别穿过两后车架连接板7,中部套设于关节轴承4内,转向销轴6经关节轴承4贯穿两后车架连接板7。前支架板1与后车架连接板7之间通过转向销轴6铰接,转向销轴6与前支架板1之间用关节轴承4连接,各连接件之间配合紧密,转动灵活,在长期行驶作业中不易造成转向装置连接件的磨损、不易翘动变形,既提高了小型装载机的使用寿命,又保障运输作业安全。

本实施例中,转向销轴6上套设两个轴承耐磨止退套5,轴承耐磨止退套5的一端抵靠于关节轴承4的端面,另一端紧抵于后车架连接板7的内侧面,轴承耐磨止退套5的作用在于,防止关节轴承4在经过长期作业后因为磨损而上下移动。

本实施例中,轴承耐磨止退套5为T型状的套筒,小端面朝向关节轴承4,大端面朝向后车架连接板7内侧面。

本实施例中,关节轴承4上设有上、下两个轴承挡盖2,轴承挡盖2的内侧面与关节轴承4、轴承耐磨止退套5均紧抵,两轴承挡盖2通过紧固螺栓3固定安装于前支架板1上。轴承挡盖2,既对关节轴承4起到了固定的作用,又隔开了前支架板1与轴承耐磨止退套5直接接触,减少阻力,从而达到转向灵活的效果。本实施例中,轴承挡盖2为圆形筒,两轴承挡盖2通过六个紧固螺栓3固定安装于前支架板1上。

本实施例中,转向销轴6的外伸端套设开槽螺母9,开槽螺母9与转向销轴6连接处安装止动垫圈8,起到了紧固的作用,减少了转向销轴6与开槽螺母9之间的磨损,提高使用寿命。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