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撑及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32589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脚撑及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及零部件结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脚撑。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脚撑的滑板车。



背景技术:

脚撑是用于支撑自行车、电动车、滑板车等车体的结构。

现在的脚撑需要切换支撑状态和收回状态需要持续施加外力,支脚不能自动限定于支撑状态和收回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脚撑,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支脚不能自动限定于支撑状态和收回状态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上述脚撑的滑板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脚撑,其包括固定座和支脚。固定座包括座本体。座本体具有第一型面。第一型面具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靠近第二凹槽的侧面为连接第一凹槽的槽底和槽顶的第一坡面,第二凹槽靠近第一凹槽的侧面为连接第二凹槽的槽底和槽顶的第二坡面。支脚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支脚的第一端具有与座本体的第一型面相对的第三型面,第三型面具有向外凸出的凸部。支脚绕同时贯穿第三型面和第一型面的转动轴线转动配合于座本体。支脚的凸部能够弹性地压合于第一凹槽中以使支脚弹性地限定于第一位置,以及在外力的作用下绕转动轴线转动以通过第一坡面滑出第一凹槽和通过第二坡面滑入第二凹槽并弹性压合于第二凹槽中,以使支脚弹性地限定于第二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的脚撑中,支脚的凸部能够弹性地压合于第一凹槽中以使支脚弹性地限定于第一位置,两个支脚一方面转动配合于固定座的座本体,以使两个支脚能够相对固定座转动,实现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另一方面,两个支脚分别弹性压合在座本体的两侧,加上支脚与座本体之间的型面配合,实现在自然状态下,支脚在弹性力的作用下自动限定于支撑位置或收回位置,在需要时,稍稍施力,在外力的作用下支脚的第一端绕转动轴线转动以使其凸部通过第一坡面滑出第一凹槽和通过第二坡面滑入第二凹槽并弹性压合于第二凹槽中,以使支脚弹性地限定于第二位置,从而实现支脚的位置切换。实际使用中可将第一位置设置为支脚的支撑位置,第二位置设置为支脚的收回位置。由此,其有益效果是,支脚具有自动到位功能只要稍稍带动即可实现支撑或者收回。

进一步地:

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为条形槽,凸部为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匹配的条形凸起形状。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交形成X形的凹槽。转动轴线穿过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相交位置以及凸部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

第一坡面和第二坡面通过过渡弧面平滑连接。

进一步地:

凸部沿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为向外侧逐渐变小的形状。

进一步地:

固定座还固设有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第一位置位于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之间靠近第一限位板处。第二位置位于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之间靠近第二限位板处。

进一步地:

脚撑还包括销轴。销轴两端分别连接有挡块。座本体具有贯穿其第一型面的第一通孔,支脚的第一端具有与第一通孔同轴的第二通孔。销轴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且支脚的第一端和座本体均位于两个挡块之间。连接于销轴靠近支脚一端的挡块和支脚之间抵顶有弹簧,并且弹簧将支脚向朝向座本体的方向弹性压合于座本体。

进一步地:

座本体具有与其第一型面相对的第二型面。支脚共有两个,两个支脚对称设置于座本体的两侧,并分别与座本体的第一型面和第二型面相对。脚撑还具有同时配合连接两个支脚的传动结构,传动结构能够将其中一个支脚绕转动轴线转动的力矩传递至另一个支脚。

进一步地:

脚撑还包括销轴。销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挡块。座本体具有贯穿其第一型面和第二型面的第一通孔。两个支脚的第一端分别具有与第一通孔同轴的第二通孔。销轴穿过第一通孔和两个第二通孔,且两个支脚的第一端和座本体均位于两个挡块之间。挡块和与其相邻的支脚之间抵顶有弹簧,并且弹簧将支脚向朝向座本体的方向弹性压合于座本体。

进一步地:

传动结构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两个支脚上且相互正对的滑孔,以及两端分别滑动配合于两个支脚的滑孔的传动杆。

一种滑板车,其包括车体,还包括前述任意一种脚撑。固定座固定连接于车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脚撑的有益效果是,支脚具有自动到位功能,只要稍稍带动即可实现限定于支撑位置或者收回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滑板车因具备上述脚撑而同样具备上述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脚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支脚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中的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向视图;

图5是图1中的支脚的立体视图;

图6是图5的剖视图;

图7是图6沿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图1的B向视图;

图9是图8沿IV-IV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以型面配合方式的传动结构的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另一种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再一种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脚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滑板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001-滑板车;010-脚撑;100-固定座;101-第一通孔;110-座本体;x1-第一型面;x2-第二型面;a1-第一凹槽;a2-第二凹槽;p1-第一坡面;p2-第二坡面;h1-过渡弧面;120-第一限位板;130-第二限位板;200-支脚;d1-第一端;d2-第二端;x3-第三型面;t1-凸部;w1-第一位置;w2-第二位置;201-第二通孔;210-连接头;220-支撑杆;221-上杆段;222-下杆段;223-加强筋;300-销轴;310-挡块;320-垫圈;400-弹簧;500-传动结构;501-滑孔;510-传动杆;z1-转动轴线;020-脚撑;100’-固定座;300’-销轴;600-车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脚撑01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脚撑010,用于支撑自行车、滑板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被支撑件。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的脚撑010包括具有座本体110的固定座100和对称设置于座本体110的两侧的两个支脚200。

固定座100用于固定连接被支撑件。支脚200转动安装于固定座100,且具有第一位置w1和第二位置w2。图1中的支脚200处于第一位置w1。当需要时,支脚200可绕转动轴线z1从第一位置w1旋转至第二位置w2。图2示出了支脚200转动至第二位置w2时的结构示意图。为表现转动过程,图中用虚线表达位于第一位置w1的支脚200。一般情况下,可设置该第一位置w1为支脚200的支撑位置,第二位置w2为支脚200的收回位置。

两个支脚200一方面转动配合于固定座100的座本体110,以使两个支脚200能够相对固定座100转动,实现在第一位置w1和第二位置w2之间切换;另一方面,两个支脚200分别弹性压合在座本体110的两侧,加上支脚200与座本体110之间的型面配合,实现在自然状态下,支脚200在弹性力的作用下自动限定于支撑位置或收回位置,在需要时,稍稍施力使支脚200转过一定的角度,支脚200即可在弹性力的作用下自动转动至另一个状态的位置。

下面将给出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固定座100、支脚200及它们的连接方式。

图3是图1的中的固定座10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3,固定座100包括座本体110,第一限位板120以及第二限位板130。本实施例中的座本体110具有相对的第一型面x1和第二型面x2。请配合参见图2、图3,支脚200的第一位置w1位于第一限位板120和第二限位板130之间靠近第一限位板120处;支脚200的第二位置w2位于第一限位板120和第二限位板130之间靠近第二限位板130处。座本体110主要用于与两个支脚200之间的转动连接和型面配合,第一限位板120和第二限位板130主要用于限定支脚200相对固定座100转动的角度范围,以避免第支脚200过大的转动范围而与其他零件之间发生机械干涉。

在本实施例中,座本体110、第一限位板120以及第二限位板130为一体成型的结构,第一限位板120和第二限位板130相互连接形成一个L形的构件,座本体110位于该L形构件的内侧中间位置;为加强第一限位板120和第二限位板130连接结构的强度,两者连接处设置为过渡圆弧连接。从图3的视角看,座本体110上端和后端分别连接于第一限位板120的内侧面和第二限位板130的内侧面。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孔,以方便固定座100与被支撑件之间的连接。

图4是图3的A向视图。请参见图4(配合参见图3),第一型面x1和第二型面x2分别具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凹槽a1和第二凹槽a2。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a1和第二凹槽a2均为条形槽,且两者相交形成X形的凹槽。转动轴线z1穿过第一凹槽a1和第二凹槽a2的相交位置。优选地,第一凹槽a1和第二凹槽a2的长度方向相交一个略大于90°的角。该角等于支脚200的第一位置w1和第二位置w2之间的夹角。

请参见图4(配合参见图3),第一凹槽a1靠近第二凹槽a2的侧面为连接第一凹槽a1的槽底和槽顶的第一坡面p1,第二凹槽a2靠近第一凹槽a1的侧面为连接第二凹槽a2的槽底和槽顶的第二坡面p2;第一坡面p1和第二坡面p2通过过渡弧面h1平滑连接。优选地,第一坡面p1、第二坡面p2、过渡弧面h1均由两段弧面平滑连接而成,其中三者靠近槽底的一段弧面一端与槽底面相切,并且呈凹状曲面;靠近槽顶的一段弧面与槽顶面相切,并且呈凸状曲面。两段弧面共同构成从槽底先加速上升后减速上升直到连接槽顶面的曲面。该设置方式有利于支脚200的转动性能,使得可用较小的力即可驱使支脚200转动,实现支脚200位置的切换。

请继续参见图4,座本体110还设有贯穿其第一型面x1和第二型面x2的第一通孔101。第一通孔101用于与支脚200之间的转动配合。具体配合结构将在下文中描述。

图5是图1中的支脚200的立体视图;图6是图5的剖视图;图7是图6沿VII-VII线的剖视图。三图共同展示支脚200的结构。

请参见图5,本实施例中的支脚20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d1和第二端d2;支脚200的第一端d1具有与座本体110的第一型面x1相对的第三型面x3(配合参见图1),第三型面x3具有向外凸出的凸部t1。图5中所示的凸部t1为与前述固定座100的第一凹槽a1和第二凹槽a2相匹配的条形凸起形状。请配合参见图7,凸部t1沿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为向外侧逐渐变小的形状。

请参见图5或图6,本实施例中的支脚200的第一端d1还开设有第二通孔201。优选地,第二通孔201设置于凸部t1的中间位置。设置第二通孔201方便支脚200与固定座100之间的转动配合连接,该转动配合的转动轴线z1穿过凸部t1的中间位置。具体配合方式将在下文具体描述。

请再次参见图5,本实施例中的支脚200除了上述对其第三型面x3结构的设计以配合座本体110的第一型面x1或第二型面x2和设置第二通孔201以用于与固定座100之间的转动配合之外,其结构还需满足支撑要求。图5所示的支脚200的第一端d1设置成圆柱形的连接头210,从第一端d1与其第三型面x3相对的一侧向第二端d2延伸形成条形的支撑杆220。可选地,支撑杆220包括从连接头210向外侧倾斜延伸的上杆段221和从上杆段221向垂直于其连接头210轴线的方向延伸的下杆段222。下杆段222的外侧面上还设有加强筋223。该设置方式有利于提高支脚200的承载能力和支撑稳定性。

图8是图1的B向视图;图9是图8沿IV-IV线的剖视图。请参见图9(配合参见图1、图8),本实施例中的脚撑010还包括销轴300和弹簧400。销轴300和弹簧400主要用于提供支脚200与座本体110之间的弹性支撑力,以使支脚200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弹性地远离座本体110;在外力撤去时,能够回复至压合座本体110的位置。销轴300用于将两个支脚200和固定座100连接在一起,以及提供三者相对转动的支撑。其具体连接方式为:位于固定座100两侧的两个支脚200分别正对其座本体110的第一型面x1和第二型面x2,销轴300穿过上述座本体110的第一通孔101和两个支脚200的第二通孔201。销轴300两端分别连接有挡块310,且两个支脚200的第一端d1和座本体110均位于两个挡块310之间;弹簧400抵顶于挡块310和与其相邻的支脚200之间,并且弹簧400将两个支脚200分别向朝向座本体110的方向弹性压合于座本体110。连接于销轴300两端的挡块310可为螺纹连接,以方便装拆。优选地,请继续参见图9,本实施例中的支脚200的第二通孔201设置为阶梯孔,其靠近固定座100的一端为小端,两个弹簧400均穿在销轴300上并分别位于两个支脚200的阶梯孔的大端。弹簧400的一端支撑于阶梯孔的阶梯面,另一端支撑于挡块310。该弹簧400设置于阶梯孔中,为隐藏式设计,有效保护弹簧400,且可避免使用时卡入杂物影响其弹性。当然,弹簧400与挡块310之间还可设置垫圈320。

请继续参见图9,本实施例中的脚撑010还具有同时配合连接两个支脚200的传动结构500,传动结构500能够将其中一个支脚200绕转动轴线z1转动的力矩传递至另一个支脚200。这样在旋转任意一个支脚200均可实现两个支脚200同步转动。

传动结构500可设置成多种形式,例如图9中所示,传动结构500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两个支脚200上且相互正对的滑孔501,以及两端分别滑动配合于两个支脚200的滑孔501的传动杆510。使用者在转动任一一个支脚200时,将通过传动杆510将转矩传递至另一个支脚200,实现同步转动。由于在支脚200的转动过程中会出现支脚200相对固定座100向外侧滑动的运动,本实施例中的传动杆510设计成与滑孔501滑动配合。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传动结构500还可通过销轴300与两个支脚200之间的型面配合来实现转矩的传递,从而实现两个支脚200的同步转动,其实施方式可以是图10中所示的矩形型面的配合。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凹槽a1和第二凹槽a2除了设置成图4中的X形外,还可设置成其他形状。例如图11、图12分别额外给出了两种实施方式。

图11中的第一凹槽a1和第二凹槽a2也为条形槽,其与图4中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凹槽a1和第二凹槽a2相交于两者的一个端点,从而形成V形的凹槽。与该V形的凹槽对应,前述图5中所示的凸部t1对应设置成合适的长度。第一坡面p1、第二坡面p2及过渡弧面h1也做相应的改变,具体请见于图11。

图12中的第一凹槽a1和第二凹槽a2为半球面形,两者相互间隔。该实施方式下,对应的支脚200的凸部t1为半球形。

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的脚撑010中,支脚200的凸部t1能够弹性地压合于第一凹槽a1中以使支脚200弹性地限定于第一位置w1,两个支脚200一方面转动配合于固定座100的座本体110,以使两个支脚200能够相对固定座100转动,实现在第一位置w1和第二位置w2之间切换;另一方面,两个支脚200分别弹性压合在座本体110的两侧,加上支脚200与座本体110之间的型面配合,实现在自然状态下,支脚200在弹性力的作用下自动限定于支撑位置或收回位置,在需要时,稍稍施力,在外力的作用下支脚200的第一端d1绕转动轴线z1转动以使其凸部t1通过第一坡面p1滑出第一凹槽a1和通过第二坡面p2滑入第二凹槽a2并弹性压合于第二凹槽a2中,以使支脚200弹性地限定于第二位置w2,从而实现支脚200的位置切换。实际使用中可将第一位置w1设置为支脚200的支撑位置,第二位置w2设置为支脚200的收回位置。由此,其有益效果是,支脚200具有自动到位功能只要稍稍带动即可实现支撑或者收回。

实施例二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脚撑020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中的脚撑020用于单侧支撑,其结构主要为由实施例一中的脚撑010省去一个支脚200。当然,由于只有一个支脚200,本实施例中的脚撑020也舍去了实施例一中的传动结构500及两个弹簧400中的一个。对应的,本实施例中的固定座100’也无需设置实施例一中的第二型面x2。本实施例中的销轴300’一端可直接固定连接于固定座100’或通过连接于销轴300’一端的挡块310支撑于固定座100’的第一型面x1相对的侧面。

由此,本实施例中的脚撑020可设置如下结构。请参见图13、图14,本实施例中的脚撑020包括固定座100’、一个支脚200、销轴300’以及一个弹簧400。

本实施例中的固定座100’与实施例一中的固定座100可以设置成相同结构,但是,由于只需配合一个支脚200,其可省略实施例一中的第二型面x2的形状设计。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固定座100’请参见实施例一中相关附图及对应的描述。

本实施例中的销轴300’一端可直接固定连接于固定座100’或通过连接于销轴300’的该端的挡块310支撑于固定座100’的第一型面x1相对的侧面。

本实施例中的脚撑020与实施例一中的脚撑010的有益效果相同。

实施例三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滑板车001的结构示意图,其为上述实施例一中的脚撑010应用于支撑车体600的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滑板车001包括车体600,以及实施例一中的脚撑010。脚撑010的固定座100固定连接于车体600。可选地,通过设置于固定座100的第二限位板130上的孔,用螺钉固定连接于车体600两轮之间的下端面上。

本实施例中的滑板车001的脚撑010还可替换为实施例二中的脚撑020,以实现单侧支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