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板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3643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导流板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外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流板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汽车等运载工具上应用导流板可以有效地降低载具在运动中空气阻力,节省燃油。尤其对于重卡这种高载重、高耗油的载具,导流板起到的降阻、省油的效果尤其明显。

重卡的车头和用于装载货物的车厢之间留有空间,在这空间中设置有用于调节重卡车身形态或者其他结构姿态的工作台,必要时司机或者维修人员需要登上车头,进入到此空隙中对汽车进行调试或者检修等操作。

目前市面上的重卡,导流板固定在车头上,导流板和车厢之间的空隙较小,司机或者维修人员需要硬挤入空隙进而进入工作台空间,不便于司机或者维修人员通过去操作工作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导流板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流板与车厢之间空隙小,不便于司机通过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导流板组件,包括:基体;导流板本体,设置在基体上,导流板本体相对于基体具有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连杆机构,设置在基体和导流板本体之间,导流板本体通过连杆机构实现在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间隔铰接在基体上,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二端间隔铰接在导流板本体上。

进一步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平行设置,且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长度相等。

进一步地,连杆机构还包括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第三连杆设置在基体上,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连杆设置在基体上,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二端通过第四连杆设置在导流板本体上。

进一步地,第三连杆与基体连接于第一连接部,连杆机构还包括固定杆,固定杆的第一端与第三连杆连接于第二连接部,固定杆的第二端与基体连接于第三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第三连接部围出三角形空间。

进一步地,导流板组件还包括位置保持件,位置保持件设置在基体和导流板本体之间,以保持导流板本体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保持在开启位置或关闭位置。

进一步地,位置保持件为弹簧。

进一步地,连杆机构为多个,多个连杆机构沿导流板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连杆机构还包括同步传动件,同步传动件连接在多个连杆机构的多个第一连杆和/或多个第二连杆之间。

进一步地,导流板组件还包括用于限制连杆机构转动角度的止挡部,止挡部设置在基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和设置在车身上的导流板组件,导流板组件为上述的导流板组件。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导流板本体相对于基体具有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这样使得导流板本体能够相对于基体活动,即,导流板本体相对于基体具有阻挡人或物体通过的关闭位置和使人或物体能够通过的开启位置。人需要通过时,将导流板本体移动至开启位置,增大通过空间,使人体能够自然顺畅地通过;人不需要通过时,将导流板本体移动至关闭位置,减小通过空间,减小基体上的缝隙,降低风阻。在本申请中,导流板本体通过连杆机构与基体连接。连杆机构具有结构简单装配容易等优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流板组件的实施例在开启位置时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导流板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导流板组件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导流板组件在关闭位置时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的导流板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的导流板组件的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基体;20、导流板本体;40、连杆机构;41、第一连杆;42、第二连杆;43、第三连杆;44、第四连杆;47、止挡部;50、同步传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导流板组件包括基体10、导流板本体20以及连杆机构40。其中,导流板本体20设置在基体10上,导流板本体20相对于基体10具有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连杆机构40设置在基体10和导流板本体20之间,导流板本体20通过连杆机构40实现在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切换。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导流板本体20相对于基体10具有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这样使得导流板本体20能够相对于基体10活动,即,导流板本体20相对于基体10具有阻挡人或物体通过的关闭位置和使人或物体能够通过的开启位置。人需要通过时,将导流板本体20移动至开启位置,增大通过空间,使人体能够自然顺畅地通过;人不需要通过时,将导流板本体20移动至关闭位置,减小通过空间,减小基体10上的缝隙,降低风阻。在本申请中,导流板本体20通过连杆机构40与基体10连接。连杆机构40具有结构简单装配容易等优点。

具体地,如图1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杆机构40包括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第一连杆41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杆42的第一端间隔铰接在基体10上,第一连杆41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杆42的第二端间隔铰接在导流板本体20上。基体10和导流板本体20通过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相连,使导流板本体20能够相对于基体10活动,进而导流板本体20相对于基体10具有阻挡人或物质通过的关闭位置和使人或物质能够通过的开启位置。

具体地,如图1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平行设置,且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的长度相等。上述结构使导流板本体20在相对于基体10运动时保持平移的状态,而不会相对于基体10发生旋转,从而减小导流板本体20在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时导流板本体20扫过的面积,进而避免导流板本体20在移动过程中刮碰到两侧的行人或者物体。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杆机构40还包括第三连杆43和第四连杆44,第三连杆43设置在基体10上,第一连杆41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杆42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连杆43设置在基体10上,第一连杆41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杆42的第二端通过第四连杆44设置在导流板本体20上。杆状结构的操作空间小、且所能承受的力较小。上述结构使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可以在安装之前通过第三连杆43和第四连杆44组合成独立的零件,通过将组装好的连杆机构40的第三连杆43连接在基体10上、将第四连杆44连接在导流板本体20上简化了安装难度,避免单独将杆连接在导流板本体20和基体10之间时的麻烦。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基体10和导流板本体20之间成角度设置,第三连杆43从基体10的表面向外支出,第三连杆43与基体10连接于第一连接部,为增强第三连杆43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的连杆机构40还包括固定杆,固定杆的第一端与第三连杆43连接于第二连接部,固定杆的第二端与基体10连接于第三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第三连接部围出三角形空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固定杆使本实施例的第三连杆43在导流板本体20的移动过程中不易出现弯折。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导流板组件还包括位置保持件(图中未示出),位置保持件设置在基体10和导流板本体20之间,以保持导流板本体20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保持在开启位置或关闭位置。具体地,位置保持件可以为弹簧。以弹簧为例,将弹簧设置在基体和导流板本体之间,当导流板本体位于开启位置时(如图1至图3所示位置),弹簧连接在基体和导流板本体之间或者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之间并处于预拉紧状态。导流板本体在向关闭位置移动时,弹簧被拉长、弹力增大、导流板本体被拉回至开启位置;反之,导流板本体位于关闭位置时(如图4至图6所示位置),弹簧也处于预拉紧状态。导流板本体在向开启位置移动时,弹簧被拉长、弹力增大、导流板本体被拉回至关闭位置。因此导流板本体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保持开启或关闭状态。当需要移动导流板本体时,通过人力或者外力拉动导流板本体,克服弹簧弹力,拉长弹簧并越过临界状态,以实现导流板本体在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杆机构40为多个,多个连杆机构40沿导流板本体20的长度方向设置。导流板多为狭长矩形,仅设置一个连杆机构40时会使导流板本体远离连杆机构的部分在移动时受惯性影响产生较大幅度的晃动,容易出现弯折、崩断或刮到周围物质的现象。多个连杆机构40可以沿导流板本体20的长度方向布置可以减少上述晃动、缓解上述现象。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杆机构40还包括同步传动件50,同步传动件50连接在多个连杆机构40的多个第一连杆41之间。同步传动件50连在多个连杆机构40的相同部件上,使多个连杆机构40可以同步运动,减少导流板本体上产生的剪切力或者扭力。同步传动件50也可以设置在多个连杆机构40的多个第二连杆42之间。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导流板组件还包括用于限制连杆机构40转动角度的止挡部47,止挡部47设置在基体10上。导流板本体20位于或超过开启位置时,第一连杆41或第二连杆42与止挡部47相接触,防止连杆机构40转动的角度范围,提高了导流板组件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止挡部不是必要件,可根据导流板本体的质量或者其他因素有选择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导流板本体20下部的连杆机构40和基体10之间设置了止挡部47,位于导流板本体20上部的连杆机构40和基体10之间没有设置止挡部47。本实施例的导流板组件由下端的连杆机构40控制导流板本体20的移动,位于导流板本体20下部的止挡部47有利于操作人员控制导流板本体20。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如图7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身和设置在车身上的导流板组件,导流板组件为上述的导流板组件。车辆的车头部分形成上述基体10,导流板本体20设置在车头和车厢之间的空隙中。车辆行驶过程中,为减少流入车头和车厢之间的空隙中的空气,通过连杆机构40将导流板本体20移动至关闭位置,使空气顺导流板本体20流向车厢,进而降低车辆运行时的空气阻力;当车辆停止、需要对车辆状态进行调试或检修时,通过连杆机构40将导流板本体20移动至开启位置,避让车头和车厢之间的空隙,增大通过面积,使司机或维修人员能够顺利地进入空隙中对车辆进行操作。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导流板本体相对于基体具有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这样使得导流板本体能够相对于基体活动,即,导流板本体相对于基体具有阻挡人或物体通过的关闭位置和使人或物体能够通过的开启位置。人需要通过时,将导流板本体移动至开启位置,增大通过空间,使人体能够自然顺畅地通过;人不需要通过时,将导流板本体移动至关闭位置,减小通过空间,减小基体上的缝隙,降低风阻。在本申请中,导流板本体通过连杆机构与基体连接。连杆机构具有结构简单装配容易等优点。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